北上南下 第一百七十五章無法開打的攻擊戰

作者 ︰ 不老的江湖

第一百七十五章法開打的攻擊戰

一手大棒,一手大把大把發獎。

杜聿明一邊安慰著軍官們,給他們鼓氣,一邊開始部署的新打法︰

以1師、2師擔任山海關正面主攻,配備最強火力;

以3師攻佔九門口;

軍艦剛剛運送到秦皇島的52軍,就是你了,派一個師正面進攻角山寺;

一個旅迂回進攻角山寺,干擾守軍視線;

其余兩個師為總預備隊,隨時參戰。

他,的榮譽在此一戰

為表示的戰斗決心,斷了們的念想,他拿出了蔣校長授予的中正劍︰

總部派出現場督察隊,對于作戰不力、臨陣月兌逃者,督察隊可以就地槍決,不需上報。

此話一出,兩部軍官不寒而栗,大伙感到了這位新東北王的殺機。

誰也不敢拿的腦袋開玩笑了。

這天早晨,杜聿明親自到山海關督戰,指揮1師2師,突然發起進攻。

當輕重炮火呼嘯著落向獨立支隊的工事時,官兵們立刻掩藏了起來,他們的老辦法是等到敵人炮火結束,步兵靠近時再行出擊,這是他們在山東戰場屢試不爽的絕招。

然而,他們沒料到這回杜聿明拿下山海關的決心。

炮聲如雷,持續了一個小時,交通壕、散兵坑大多被掀翻,工事倒塌了不少,很多戰士倒在了炮火中,再也沒有醒來。

這些打著裹腿、一路北上的戰士,還沒有真正踏上東北的黑土地,就犧牲在了這東北的門檻上。

炮聲暫歇,蝗蟲般的敵人開始進攻。

獨立支隊各部奮起反擊。但因雙方火力懸殊太大,傷亡極大。

到中午時,九門口被攻佔。

黃昏時候,義院口也被敵人佔領。

多少年以後,喬向文還會想起那場戰斗,一個個戰友倒在血泊中,一張張稚女敕的臉朝向天空。

想起來,心里就會疼。

此刻,獨立支隊的配備確實法與全副美械的國民黨軍隊相比。

他們一路從山東長途行軍來到山海關,星夜趕路,來不及休整,立刻就投入了戰斗。

武器不足,有的連隊兩個戰士合用一支步槍。

11月的東北,秋風蕭瑟,寒意漸起,但是官兵們只穿著破舊的單衣。

有的人還光著雙腳。

更大的不同,是在心理,是在後方的支持上︰

在山東根據地作戰,老百姓送飯送水,擔架隊,支前隊緊隨部隊,可是到了這里,老百姓早已躲起來了,沒有人送飯送水,甚至給傷員抬擔架的人都找不到。

後文會說,東北老鄉,觀念比較正統,因為東北一直是小日本站佔著的,老鄉們一直以老蔣那里為正統,所以要花太多太多的精力,才能讓八路軍在此立住腳。

當馬司令和喬向文得到九門口、義院門均已失守的報告後,他們緊急商量了一下。

望遠鏡里,敵人正在發起新一輪進攻,距離我核心陣地越來越近,雖然頑強反擊,但是面對人數和武器明顯優于的敵人,獨立支隊的傷亡越來越大。

打下去,很有可能被敵人一口吃掉。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經過商量後,馬司令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利用夜色掩護,立即撤退。

次日早晨,國民黨軍隊沖上去一看,八路軍早就影子也看不見了。

13軍與52軍在山海關以東十公里處會合

國民黨佔領了山海關。

通向東北的陸上大門,由此向陸續到來的國民黨軍打開了。

毛偉人是通過廣播,得知山海關失守的消息,他一支接一支地抽著悶煙。

東北,這開場戲不太妙啊。

他立即和朱老總、參謀長葉劍英反復商量,東北戰局關系全黨全軍走向,能讓人不心急如焚。

三個人最後決定,在錦西地區,集中已經到達東北的山東北上八路軍兩萬多人和正在繞過山海關趕往東北的新四軍三萬多人,在那里阻擊北上的國民黨軍隊。

毛偉人為此親自草擬了電文︰

「待敵深入錦西、興城線,從敵左側後突然攻擊」。

想打一個快速反擊,扳回一局。

但杜聿明就是杜聿明,他的進軍速度更快。

對付日軍他贏得數美譽,名震江湖。

現在,對付的部隊,他也絲毫不敢懈怠,毫不手軟。

強腕政策攻下山海關後,下令各部隊原地只準休息一個晚上,第二天就拔營起寨,奔赴綏中。

一路上,他派出親兵衛隊,到各師團督促行軍速度,他乘著吉普車,親臨前線,把東北地圖和通訊設備臨時裝在了一輛大卡車上,隨著他一起行動。

移動指揮車,沖在部隊最前面。

,獨立支隊剛剛撤到綏中,杜聿明率軍已經尾隨而至。

面對強敵的迂回包圍。馬司令、蔣政委和喬向文登上城樓,反復觀察︰

繼續撤。

杜聿明指揮大軍,連夜進駐綏中。

扎營在此,就像一根繩子,把秦皇島、葫蘆島、錦州連成了一條線。

杜聿明連戰連勝。

此後,他率領大軍,穩扎穩打,逼近錦州。

此刻與他對壘的林biao,卻依舊沒有找到的部隊,他把指揮部設在錦州後,左等右等,山東八路軍和蘇北新四軍還是一個都沒到達。

這下他急了。

兩軍交戰,貴在神速,可是敵人已經開始大量集結,我們原計劃的部隊呢?

心急火燎地匆匆南下,從錦州帶著衛兵一馬狂奔到興城、錦西一帶才停住了腳。

與杜聿明剛好走了個相反方向。

興城,興城,此刻卻令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面對中央要求錦西阻擊的命令,手里卻沒有一支可以指揮的部隊,戎馬一生,這簡直算是最離奇的經歷了。

奈,他暫歇興城,一邊听著隔壁的槍炮聲,一邊等著屬于的部隊的到來。

剛住下,一批部隊就來到了。

林參謀們開始一高興,以為是新四軍的主力到了。

再一細看,這群部隊傷亡極大,極度疲憊,很多官兵衣衫不整,有的人甚至鞋子都沒有。

這正是從山海關一路北撤的獨立支隊。

「唉」。

當喬向文、馬司令、蔣政委向林大將軍敬禮時,林看著他們一臉的憔悴和疲憊,暗嘆了一口氣。

听了他們關于山海關的作戰,關于一個半月的星夜行軍情況,這名向來以鐵石心腸著稱的戰將,一剎那,心也變得軟軟的。

有理由去責怪這樣一支長途奔襲,為了大局不惜自我犧牲的部隊呢?

安慰了一下,林還饒有興趣地听了喬向文關于山東鋤奸和情報工作的一些匯報。

之後,林和他們一一握手告別,從此也就記住了這三個干部。

幾年以後,麾下百萬大軍,戰將數,他還能在開會遇見的時候,主動叫起他們仨的名字。

這對于不苟言笑的林老板來說,也算是一個破例吧。

這會兒,他要求他們繼續往被撤到後方去,先行剿匪,休整一下,然後趕赴長春,拿下來。

當晚,面對延安,發出了一個對于他來說十分困難、甚至有幾分沮喪的電報︰

我部擬參加作戰者皆疲憊渙散,戰斗力甚弱,武器彈藥不足,而一時難以有效補充,自總部起,通訊聯絡至今未能暢通,群眾基礎較差,敵利用我之弱點,層層逼近。

針對目前形勢,我特提出以下根本性意見︰我軍要努力避免被敵人各個擊破,要努力避免倉卒應戰,應做好放棄錦州以西戰役之一切考慮、準備……

沒有人,延安方面收到這封急電的反應。

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回復。

第二天,興城就落入了杜聿明的手里。、

東北林老板被迫率隊北撤。

杜聿明一路突進,大軍所到之處,葫蘆島、錦西、錦州相繼收入囊中。

在軍事斗爭艱難起步的同時,中央對東北的政治斗爭、城市接管工作也一著不讓。

蘇聯的態度,是當時三國四方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

對于重兵進入東北、打敗了關東軍的蘇軍來說,難題不是把大量的先進工廠設備搬回國內。

就像他們攻佔柏林後,美國人捉拿德國科學家,蘇聯人忙著搬運武器儀器一樣,訓練有素。

難題在于,如何處理與國共兩黨的關系。

對于,論從感情上,還是意識形態上,蘇聯上更多一些親近。

畢竟長期屬于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源源不斷地接受著斯大林和共產國際的指導,雖然在一些關鍵問題上,蘇聯的意見並沒有被听取,但是這並不妨礙兩黨那種由共同信仰凝成的戰斗友誼。

對于國民黨,由于國民黨親美反蘇,使得蘇聯人本能地不願親近,但是為了保證的在華利益,它又必須遵守《雅爾塔協定》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將打敗日本關東軍獲得的東北三省交給國民黨政府,而非。

看一下當時蘇軍最高司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給延安的的一份公函,就當時蘇軍的尷尬心態。

按照蘇軍統帥部的規定,蔣軍和八路軍進入東北,必須遵守如下特別的規定︰

1、蘇軍退出東北之前,按照國際慣例,任何軍隊不準進入東北;

2、八路軍部隊已經到達沈陽、長春、大連等地者,蘇軍統帥部懇請八路軍總

部責令其退出;

3、未經蘇軍允許進入東北之蔣軍,已被蘇軍繳械。

根據這一通告,提出將已經和即將到達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全部改成東北人民自治軍,不做正規部隊看待,以東北地區的地方性部隊名義開展活動,主要任務是與蘇軍合作,肅清日偽殘余勢力,消滅土匪,維持社會秩序。這樣就可以不受條約的約束。

所以,現在開始,林就是東北自治軍的一把手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斯大林好處要拿,但也不是一點沒人性。

第一百七十五章無法開打的攻擊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北上南下最新章節 | 北上南下全文閱讀 | 北上南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