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南下 第一百七十章十萬火急

作者 ︰ 不老的江湖

第一百七十章十萬火急

面對眼前一大片汽艇,急先鋒萬毅驚喜萬分。

許世友兩句一說,萬毅明白了原委。

原來,那天談話一結束,喬向文就快馬加鞭,趕到了膠東。

兩件事,首先,按照三人小組的約定,膠東的部隊他來挑,之前不是擔任這里的副政委嗎,熟悉一點,和許世友的交情好。

其次,最壓倒一切的,負責籌集船只,安排順序,確保十萬大軍順利渡海。

江湖說過,山東八路軍,數量系統領先,膠東八路軍呢,則又領跑山東。

許世友,啥都不認輸。

這一回,更加如此。

那段日子,喬向文忙得不可開交。

大部分官兵一听要和蔣介石決戰,非常興奮。

但也有一些膠東子弟兵,好不容易打贏了了抗戰,趕走了小鬼子,本想好好享受和平生活,沒想到還沒坐穩,馬上又要趕往東北,思想上還有些疙瘩。

喬向文把毛偉人的的精神一講,把東北重要性一說,很多人立刻轉變了態度。

尚未成功,如果不搶佔東北,那麼最終其他地方可能也保不住。

因為蔣介石隨時會發動內戰,屠刀已經磨得雪亮雪亮的啦。

山東有了羅榮桓,穩如泰山。

膠東有了許世友,銅牆鐵壁。

讓毛偉人這個精神領袖這一回,更加滿意的,不是徒弟許世友殺了多少人,干了幾場漂亮仗,而是,他會用腦子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會用腦子,是特別會用腦子。

遠在萬水千山之外的這一對師徒,關于東北,竟然想到了一起。

當然,毛偉人胸懷大局,想的是的,要的是國家的政權。

許世友想的是,山東勝利了,膠東鬼子打光了,下面去哪里找人打架。

你還別不信。

江湖給你說一段。

煙台一拿下,美國大兵灰溜溜地撤退,延安高度評價,老蔣郁悶之極。

轉手,許世友快馬加鞭,除了拿了煙台鬼子的艦艇成立海軍支隊外,一看膠東戰事,沒對手了,心里憋氣,看著隔海相望的東北,那里小鬼子還有不少,武器彈藥多得很,反正你投降了,我膠東八路軍趕,你總歸一樣繳槍不殺吧。

腦子一拍,立馬成立一支「膠東先遣支隊」,派親信的干部帶著人,從海上一路順風,前往東北,登陸地點就在遼寧大連附近的海岸。

膠東子弟兵跟著許世友,打仗太多了,一上岸,輕松的一個沖鋒,趕跑了那里的鬼子,本來,人家也不打了,投降了嘛,按照命令,日軍部隊繼續駐守等待接管而已。

這個先遣支隊,飛快地佔了一個縣城,建立了一個膠東八路軍的聯絡點。

之後,這一支武裝小分隊還挺厲害,在許世友的遙控指揮下,一個行軍,到達旅順口,這會,蘇聯紅軍已經駐扎在這里了,雙方接觸了一下,紅軍表示,我們是有規定的,只控制大城市,你們與老蔣的內部矛盾我們不干涉,只要你不來城市,我不管。

言外之意,很簡單,你們八路軍在鄉村盡管玩,我不干涉。

許世友對毛偉人那個蔥白啊,絕對不一般。他一接到先遣隊的電報,尋思一會,馬上跳過羅榮桓,直接給毛偉人一個電文,大概意思啊,主席,東北我們已經去啦,那里好玩的地方多,蘇聯紅軍還挺友好。

正在為東北大局苦思冥想的毛偉人,接了這個徒弟的電報,那個高興啊,一激動,親自草擬了一個電報,大大地嘉獎,給你看看原文︰

「據膠東區黨委派人在大連偵察,我黨我軍目前在東北有著極好的發展。為利用目前國民黨及其軍隊尚未到達東北以前的時機,迅速發展我之力量,爭取我在東北鞏固地位,決定從山東抽調4個師,12個團,共2.5萬至3萬人,分散從海路進入東北」

嘿嘿,如假包換啊,這原文。

童鞋們看不懂了,江湖你不是在忽悠我們嗎,毛偉人的電報不是只說兩三萬人馬嗎,你哄我們說山東去了十萬人啊。

這正是許世友的厲害

這正是毛偉人早年的知糾

這個,毛偉人想到了東北,拿下東北,必須的,但是他沒想到的是,人家老蔣也在重兵趕往東北啊。

所以,這個電報,是發的比較早的。

這也證明,偉人並不永遠都是正確的。

要是山東八路軍真的只去三萬人,後來的東北壓根不是這樣一番情景了。

不信,再給你看看毛偉人幾天之後的一封電報,建國以前,雖然黨內一言獨尊,但是,他還是知就改的,後來,呵呵,那就沒法說了。

「山東除留武裝兩個師,作基干不調動外,第二批去東北部隊,竭力爭取出足5萬,這些部隊到東北能起大作用,故須為你部主力,愈快愈好。」

看懂了吧,斗爭形勢變化那個快啊,開始兩三萬,轉眼五萬,還要是主力,過幾天,由變八萬十萬了。

這還不算,幾天之後,002代表中央發來電報,那內容就比較緩和了,但更直接一點,山東抗日的總設計師嘛,黨內二號人物,對待山東班子,知根知底︰

‘在膠東和遼東,立即采取必要的確實的辦法,組織部隊和干部渡海,是目前決定一切的一環,必須在二十天至一月內渡過所需部隊和干部,否則決不能完成你們的戰略任務,因那時國民黨軍必將進入東北。你們雙方必須用全力迅速組織渡海,再不能容許片刻遲緩。」

這樣的口氣,這樣的命令,羅榮桓能不著急嗎,喬向文能不著急嗎,萬毅能不著急嗎?

就這樣,喬向文和許世友最快速度,硬是用速度最快的汽艇,立刻把萬毅的人馬送上了路。

三千多人,有漁船,有帆船,沒有對講機啊,難度特別大。

四顧茫茫,根本看不見前方的位置,轉眼後面的膠東也看不見了。

要命的是,小船啊,抗風險能力差,海風一起,波瀾洶涌的,把小船弄得不停地顛簸飄搖。

就這樣,幾天以後,十萬大軍的先鋒隊到達了興城。

滿族將軍萬毅,回到了的家鄉。

這支部隊,就是山東八路軍到達東北的第一個,搶佔東北,終于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再說,喬向文送走了萬毅,馬上和許世友投入了主力部隊的運輸之中。

那里,江主任把干部選好了,李處長把部隊派好了,誰走誰留,上面說了算,不準任何人討價還價,軍區黨委之前已經嚴令︰

此次任務,事關全局,凡有違令者,立刻免職。

這里,喬向文和許世友兩個人,當起了運輸大隊長。

十萬大軍,都要從膠東走,從海上走,哪來的運力,哪來的物資保障,哪來那麼多配套的玩意。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

絕不把困難還給領導。

兩人騎著馬,帶著一批參謀,在沿著膠東海岸一大圈,快馬加鞭,再喊來當地老鄉,以及根據地的縣鄉政府官員,細心打听。

闖關東,大伙啥意思吧,對了,李雲龍演的同名電視劇,說的也是這個。

,山東人往東北去,那是糊口,那是為生存。

這會兒,山東八路到東北區,那是為了搶地盤,建立的新政權。

喬向文許世友最後商量,就听大伙的建議,十萬大軍渡海,還是走老路——當年山東老鄉闖關東的海路。

主要碼頭有三個︰

龍口、黃河營、欒家口。

一聲令下,警衛連馬上把這三個碼頭給管了起來。

地點定了,船呢。

最頭疼的就是運輸工具,沒有軍艦,沒有大型客輪。

土辦法吧,膠東火速開會,所有下面的軍分區、縣委,每人領任務,籌集船只,漁船,帆船,汽船,凡是能運人的,來者不拒。

做事,方便就在這里,老百姓齊心啊,一發動,老根據地鄉親覺悟高啊,一听要去打東北,爭先恐後把家里的船給拿出來。

喬向文喊人統計,凡是貢獻船只的老鄉,每人一張光榮榜。

門上一貼,在當年,這可是上榮光的美事。

很快,150多帆船,40多汽船,齊刷刷擺在了三個港口。

許世友看著直樂,膠東老鄉,就是好啊,多少年後,當了副總參謀長,軍區司令員,他還經常托人給認識的幾個老鄉捎點呢,當然,主要還是的小酒。

有了船,還不行。

軍區布告一貼,招人

凡是有過航海經驗,體格強健的,報名當船員,只要表現好的,可以直接參軍。

這會與從前,大不相同了。

抗戰剛開始,說實話,參軍的,不管是,還是八路軍,山東老百姓積極性不算太高,兵荒馬亂的,人家心里沒底。

到後來,老鄉才搞清了共軍不是一回事,慢慢地,參加八路軍的人開始多了起來。

鬼子一投降,山東子弟參軍熱情高漲得很呢,這不,布告一貼,兩天就有三千多人報了名。

挑挑選選,專揀那些出過海的,身體好的,指揮部一下子錄用了一千多。

剩下的一千多急了,我們也要參加八路啊,干嘛欺負人。

喬向文和許世友一商量,主力全走了,膠東部隊太少了也不行,不去東北,你們留在膠東吧。

那些天,三個碼頭,人山人海。

一批批來自山東各地的八路軍,一批批穿著便裝的地方干部,整整齊齊排著隊,口音迥異,天南海北到處有,歌聲嘹亮那個震天響啊。

北上,八路軍的方向。

北上,中國的方向。

許世友和喬向文正給部隊編號,安排上船順序呢。

延安電報又到了,這一回又是毛偉人親自草擬,直接發給了許世友,把羅榮桓也給跳了

啥情況那麼著急?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北上南下最新章節 | 北上南下全文閱讀 | 北上南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