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抗日川中鐵軍 第五十六章 李宗仁的困境

作者 ︰ 穿越的抗日小兵

第五十六章李宗仁的困境

李宗仁、白崇禧在4月17日視察台兒莊時,就和岳翰屏交流過徐州會戰後期作戰指導原則的問題。岳翰屏比較支持李宗仁的戰術思想,即集中兵力于一線,正面牽制,側翼迂回,主動進攻,在運動戰中尋找戰機。然而中央尤其是蔣介石,並不願意主動進攻,甚至不願放棄現佔有的堅守意義不大的據點。「委員長還是要采取陣地防御戰,頭頂頭的與日軍硬拼。現代戰爭,一是兵員素質,二是後勤,三是火力。這些,中**隊都不具備,硬拼日軍肯定要吃虧。」岳翰屏無奈的說道。他明白,蔣委員長只有在武漢會戰後,血的教訓才讓他改變了戰法。現在說什麼,蔣委員長也是听不進去的。

李宗仁直率的說︰「委員長政治天分很高,可戰術原則運用,實在不敢苟同。前期放手讓我指揮,打出了一個台兒莊大捷。現在他眼紅了,也想繼續打出第二個台兒莊大捷,親自插手指揮。越插手越亂,眼看日軍就要重新展開進攻,這一次的攻勢肯定比上次更強大。可中央和我的作戰思想相背很遠,仗不好打呀。」白崇禧幽幽說道︰「德公,我預計這次日軍肯定會吸取教訓,采用多路進攻,各路齊頭並進,鐵壁合圍。陣地戰限制了部隊的機動性,一旦日軍包圍圈成形,戰略上,我戰區部隊可就都被日軍包了餃子。」

李宗仁堅定的說︰「我會堅持向中央報告我的意見,健生啊,看來我們要提前預備徐州撤退的計劃,千萬不能學唐生智,最後將精銳部隊都喪失了。」

台兒莊戰斗勝利之後,受命追殲敗退殘敵的中**隊未能以戰斗行動完全保證第五戰區戰役企圖的實現。除了第20軍團、獨立36旅抓住了傷亡慘重的瀨谷啟旅團,並全殲瀨谷旅團外,再無成建制的殲滅日軍之記錄。中國追擊部隊與日軍長瀨支隊、阪本支隊相持于嶧縣以南、以西一帶。中國統帥部判斷敵軍必將增援反攻。軍令部主管作戰的第一廳廳長劉斐根據當時部隊的戰斗力情況,主張魯南的作戰改為機動防御,除以一部分軍隊和敵保持接觸外,主力集結于機動有利的地位,再相機打擊敵人;建議縮小戰場正面,後退至運河沿線布防,控制強大的預備兵團于徐州以西,用以應付各方面的情況。蔣介石勉強同意了機動防御及運動戰制敵的方針,但在具體部署兵力方面不肯放棄現有各要點,並要求第一線作持久防御的部署。

日軍第10師團師團長磯谷廉介坐鎮棗莊指揮作戰。4月18日開始轉為攻勢,使用于攻擊的部隊有以整補後的步兵第33旅團為基干的原田俊二郎支隊(瀨谷啟自殺後新接任旅團長),長瀨武平步兵第8旅團為基干的長瀨支隊和由第5師團轉隸的、以阪本順步兵第21旅團為基干的阪本支隊。磯谷廉介的部署是︰原田支隊在右,沿棗台鐵路向台兒莊進攻;長瀨支隊在中,先向蘭陵鎮、甘露溝,再向禹王山進攻;阪本支隊在左,先向向城,再向四戶鎮進攻。也是在4月18日,日軍第5師團國崎登旅團向臨沂進攻,北線日軍首先發動進攻,隨後南線日軍積極展開策應進攻。

在南面,日軍第9、第13師團從蚌埠地區分別沿北淝河、渦河西岸北進,準備攻擊佔領蒙城、永城(屬河南)後,向江蘇蕭縣、碭山(今均屬安徽)進攻;第3師團由蚌埠進入大營集地區,向宿縣(今宿州)進攻。在西北面,日軍第16師團由山東濟寧渡運河,向鄆城、單縣、金鄉、魚台攻擊前進,兵鋒直指江蘇豐縣、碭山推進;第14師團從河南濮陽南渡黃河,準備攻佔山東渮澤、曹縣後,直插河南蘭封(今蘭考);同時,日軍第10師團在夏鎮附近渡過微山湖,向沛縣(屬江蘇)進攻。

4月21日統帥部以蔣介石的名義,用訓令的形式向第五戰區下達命令。「訓令」如下︰

(1)魯南之敵,仍系板垣、磯谷兩師團,濟南敵援軍萬余,其半部已到兗、濟、滕接防。

(2)決依機動防御及運動戰擊滅敵人。

(3)張自忠軍並指揮李仙洲軍,在臨沂東南側,主力置于沂河左岸牽制該敵,並向敵後方莒縣、費縣一帶發動游擊。

(4)龐炳勛軍調邳縣整補。

(5)孫連仲軍附張軫師及周?(?通岩,為岩字古體字)的75軍,在劉莊、高皇廟、十字路北側高地各附近之線佔領縱深據點式陣地,持久抵抗;獨立36旅控制南洛附近,並以一部加強台兒莊陣地。

(6)于學忠軍附139師,以主力在常溝、紅瓦屯之線佔領縱深據點陣地,持久抵抗;以一部在作字溝、蘭陵鎮附近監視向城之敵,但須控制有力預備隊于張東側。該軍統歸孫連仲指揮。

(7)孫震部任韓莊南方運河守備。

(8)湯恩伯軍(欠張軫師)在四戶鎮、大小良壁、岔河鎮間整補。

(9)盧漢軍在台兒莊南側集團。

(10)第3、第9、第50、第92、第140師為總預備隊,位置于碭山、商丘,但須以一師位置豐縣。

第五戰區的作戰指導思想與統帥部收縮戰線、控制強大機動兵力、實施機動防御的思想存在分歧。根據台兒莊戰斗的經驗,第五戰區主張將主要力量投入第一線,在以正面吸引住敵人的同時,以強大兵團拊敵側背,主動攻擊,力求以攻勢作戰殲敵一部,從而達到防御的目的。這一思想與蔣介石的「積小勝為大勝」、「以攻為守」的指導思想相吻合。在李宗仁、白崇禧努力下,4月23日,統帥部又制訂了一個結合兩種指導思想的折中方案《徐州會戰作戰指導方案》。戰略主要方向仍在魯南,作戰指導方面強調攻勢殲敵,增加了不得已時可以實行機動防御的內容。

此時,由各戰區增調至第五戰區的部隊已有第46軍、第60軍、第22軍的第50師、第69軍及騎兵第9師、騎兵第13旅等。第五戰區根據統帥部攻勢殲敵的精神調整了部署,將所屬部隊按作戰地區分為魯南兵團、魯西兵團、淮南兵團、淮北兵團及戰區總預備隊。重點是魯南兵團。魯南兵團的軍隊區分為︰右翼軍,軍長樊松甫,轄第46軍;中央軍,軍團長湯恩伯,轄第20軍團(欠第110師)、第27軍團(轄第59軍、第92軍)、第50師、第139師;左翼軍,總司令孫連仲,轄第2集團軍、第51軍、第60軍、第75軍(欠1個師)、獨立第36旅、第110師、第93師;挺進軍,軍長石友三,轄第69軍、騎兵第9師、騎兵第13旅(第69軍進出郯城以北後歸石友三軍長指揮);韓莊守備軍,代總司令孫震(鄧錫侯回川),轄第22集團軍(第51軍之1團仍屬之)。

4月25日,第五戰區下達了「作命」第6號命令。其主要內容為︰

(1)臨沂、嶧棗之敵合約兩師團,其主力似已深入我四戶鎮、台兒莊間地區。

(2)戰區以消滅敵主力之目的,擬以魯南兵團向左旋回攻擊該敵,並與魯西兵團相策應,圍困之于嶧縣附近山地而逐次擊破之。第一攻擊目標為向城、傅山口、響連屯、獐山之線,攻擊開始預定27日早晨。魯西兵團(以孫、曹、劉三部編成,由李副司令長官品仙指揮之)以全力西出津浦線,阻止敵南下之增援及遮斷其補給,並以有力之部隊南下與魯南兵團策應,夾擊嶧棗附近之敵。

(3)挺進軍應速集結于沭河、沂河間隴海(路)沿線地區,向郯城、臨沂方面挺進,掩護兵團之右側,阻止敵之增援,並切斷其後方之交通。

(4)右翼軍應集結于運河以東、隴海線北側地區,速進出于馬頭鎮、後湖以北之線後向左旋回,即向向城、青山之線攻擊前進。

(5)中央軍速夾擊、驅逐正面之敵後,與右翼軍聯系,向傅山口、鵝山之線攻擊前進。

(6)左翼軍集結主力于其右翼,與中央軍聯系,向響連屯、獐山之線攻擊前進;其左翼應保持現在之線,施行佯攻。

(7)淮南兵團集結主力積極向合肥、皖東發展,牽制日軍淮南進攻部隊的攻勢;淮北兵團積極與商丘一線聯系,向單縣、魚台牽制日軍第16師團、14師團攻勢。

(8)韓莊守備軍固守韓莊附近運河之線,阻止敵之突進。

(9)戰區總預備隊(約三師及炮兵若干)分置于徐州、歸德間,策應兩兵團之作戰。

統帥部對第五戰區的部署及預定作戰行動基本同意,但在集中使用兵力及控置機動兵力方面稍作了一些補充指示。蔣介石于4月26日致電李宗仁︰「(1)部署適當,希堅決實施。(2)須著眼求敵主力包圍于戰場而殲滅之,勿為作戰地境及到達線所限制,以免樊軍撲一大空再回轉攻擊之煩。(3)外翼如有少數敵人,須由石軍驅逐,勿分割樊軍兵力。(4)馬頭鎮及其以南之敵,須由張自忠及吳良琛部阻止之,攻擊軍應果決向敵側背邁進。(5)須盡量由左翼于孫軍抽出有力部隊以供機動使用。」

在戰略上,中日雙方雖然完全不同(日軍是進攻,是企圖消滅徐州附近的中**隊,從而攻佔徐州;中**隊是防御,是企圖消滅進攻徐州的日軍一部,從而保衛徐州)。但在戰役上,雙方的作戰指導都是企圖以攻勢作戰、以迂回包圍行動殲滅對方。

岳翰屏接到戰區作戰命令,總算是松了一口氣,蔣介石退讓了一步,李宗仁的進攻戰術思想得以保留。只是,戰區原先的部隊連續作戰,士兵疲憊,傷亡巨大,都來不及整補。李宗仁的擔子不輕,以一支疲憊之師對抗補充齊整的日軍精銳,這份魄力、這份從容就足夠令人欽佩。自己的部隊,只剩下一個團,槍械耗損很大,將全旅的裝備整合,才勉強湊齊一個團。彈藥消耗更是驚人,看來,和平年代穿越過來的自己,對于戰爭還是沒有深刻的認識。自己一貫看不中日軍槍械,但現在,沒辦法,他只好下令,前線官兵如能繳獲日軍槍械,盡量使用日軍槍械,彈藥,戰場上打一仗起碼還能補充一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抗日川中鐵軍最新章節 | 重生之抗日川中鐵軍全文閱讀 | 重生之抗日川中鐵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