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抗日川中鐵軍 第五十二章 日軍的胃口

作者 ︰ 穿越的抗日小兵

第五十二章日軍的胃口

日軍在台兒莊戰役失敗後,盡管日軍統帥部硬著頭皮說︰「這不是一個敗仗,只是指揮官的一次小小的失誤,第5、10師團的余部不是潰敗逃跑,而是做新的戰略轉移。」但惱羞成怒的日本政府,立刻召開緊急會議表示︰日本政府不能蒙受如此羞辱。

4月7日,台兒莊戰斗剛結束,日軍前線指揮官電告大本營︰徐州地區有一股中**的強大集團,據可靠情報,該集團約50個師,60余萬人,幾乎全部為蔣介石的精銳部隊。

陸軍統帥部頓時驚喜若狂,認為這是報台兒莊之仇的一次難得的戰機。

杉山元陸相當即向天皇報告,強烈主張發動徐州會戰。他說︰「對于集中在徐州方面的中**予以痛擊,可以收到挫傷敵軍抗戰意志的巨大效果。因而,陸軍準備實施對徐州的殲滅作戰,由于該敵差不多是中**隊的精銳主力,並且已經處于孤立狀態,我軍應不失時機,以大的兵力,以大的規模會戰,使之一舉徹底殲滅該敵。本職認為,只要達到了殲滅這股敵軍的戰略企圖,就能使武力解決中國事變,促使蔣政權屈服投降,邁出決定性的一步,亦可挽回我軍在台兒莊的不良影響。」

其實,日本天皇原在2月16日的御前會議上說︰「在8月以前絕不向新地區發動進攻。」台兒莊慘敗後,日軍大本營已經無法再考慮戰略上深入與分散的問題了,日軍必須立刻設法擊敗中**隊,以挽回「皇軍無敵」的聲譽。天皇見到杉山元陸相的報告,頓時喜出望外,亦認為這是剎住蔣介石正在進行的台兒莊勝利大宣傳的囂張氣焰的大好良機,日本天皇立即決定︰迅速向中國大規模增加兵力,發動更大的進攻,誓報台兒莊慘敗之仇。並要求︰陸軍此次進攻,定要取得巨大戰果,不使徐州地區50個師的中**隊一人漏網,務求全殲。

為求速戰速決,不失這千載難逢的良機,大本營陸軍部于當日向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華中派遣軍總司令官?俊六大將下達第84號命令︰

一、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應以有力之一部擊破徐州附近之敵,佔據蘭封以東隴海線以北之地區。

二、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應以一部佔據徐州以南津浦線附近。

日軍大本營在動員華北方面軍、華中派遣軍的主力投入這場戰斗的同時,還下令關東軍派軍支持。由于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與華中派遣軍?俊六大將的官餃相同,誰也不會接受對方的指揮,因此,只有緊急派遣大本營陸軍參謀本部的作戰部長橋本群少將,率領參謀本部的參謀軍官,在濟南成立大本營派遣班,組織包括華北與華中日軍的參謀軍官,進行徐州會戰的作戰協調工作。

台兒莊戰役,使得日軍統帥部深知徐州不可輕取,非調集重兵,四面合圍,否則斷難打通津浦線。4月間,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和華中派遣軍自平、津、晉、綏、蘇、皖一帶,糾集了13個精銳師團,約30萬軍隊(其中包括磯谷和板垣兩師團從台兒莊撤退後,重新集結,補充休整兵力),並配有各種重武器,飛機數百架,兵分6路對徐州形成大包圍,采取南北對進,側翼迂回的戰術,企圖圍殲雲集在徐州一帶的第5戰區主力。

中**隊在臨沂和台兒莊的勝利,大大刺激了蔣介石求勝**。蔣介石為擴大台兒莊勝利成果,采取與日軍針鋒相對的方針,從3月下旬起,從各戰區調集大批軍隊,使第5戰區的兵力由29個師增加到64個師又3個旅,共達60萬人。同時,還將中央軍胡宗南、黃杰、桂永清、俞濟時、宋希濂等部布置于豫東,作為徐州的後援力量,試圖在徐州與日軍一決雌雄。

蔣介石的上述想法,早在台兒莊會戰之前就已表露。他親臨徐州督戰時就對白崇禧等人說︰「徐州是這次會戰的核心。徐州位于黃淮之間,地界魯、豫、皖、蘇四省之交,為南北之通津,中原之屏障。在中國歷史上,徐州之得失,有關國家之興替。」

何應欽附和說︰「委員長的指示極為重要,十分英明。徐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南守可略豫、魯,北守可瞰淮河,不可輕易放棄。」

「我們一定要死守徐州!」林蔚也跟著隨聲附和。

劉斐認為徐州應該守,但最終必然守不住。考慮到自己僅是個作戰組長,不便公開與蔣介石「較勁」,只好用眼楮盯著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盼望他拿個好主意。白崇禧懂得劉斐眼光的意思,但也不好正面反對蔣介石的意見。他打了個迂回︰「這次敵軍的第10師團和第5師團進襲魯南,氣焰十分凶狂呀!」

不等白崇禧說完,蔣介石就說︰「凶狂怕什麼?我們可以增調兵力。徐州必須死守,因為在徐州決戰,可以爭取時間,保衛武漢。徐州守得越久,我們爭取的時間就越多,就可以把保衛武漢的準備工作做得好一點。」

「委員長的遠見,令人佩服之至!」何應欽又發出了贊美之聲。

白崇禧見蔣介石決心已下,不好再說什麼了。

台兒莊勝利後,蔣介石等人盲目樂觀情緒更為膨脹。

但身為第5戰區最高長官的李宗仁,對形勢的判斷並不樂觀,他深知,徐州四周為平原地帶,無險可守,日軍是機械化部隊,又多有空軍助戰,在此處打起來,中**隊要吃大虧。他認為︰「我方在徐州一帶平原,聚集大軍數十萬人,正是敵方機械化部隊和空軍的最好殲滅對象」。李宗仁從持久消耗戰的戰略思想出發,認為在徐州同敵軍作陣地相持的消耗戰是愚蠢的。指出︰「以中**隊的裝備,只可相機利用地形條件,與敵人作運動戰」。他為避免重蹈京滬戰場的覆轍,提出撤離徐州的意見,而軍事委員會中的少數人卻陶醉于台兒莊的勝利中。李的意見被否定,無奈之下,李宗仁即部署徐州會戰。

岳翰屏獨立36旅經過大戰,只剩下一個團的兵力,武裝裝備的消耗量很大。原有的裝備損壞達六成,岳翰屏單獨找蔣介石商量,能否將自己的部隊所變成一個團,另外兩個團的干部架子到後方接收新兵,恢復元氣。蔣介石答應了岳翰屏的要求,要他將兩個團的干部調往漢口,準備接收四川補充的新兵。岳翰屏就將全旅官兵整編成一個團,交給龐函幀指揮,羅啟、韓蒲暄帶領兩個團的干部架子到漢口接收新兵,補充裝備。

岳翰屏得知蔣介石繼續向徐州增兵,心里琢磨了很久,到底向不向蔣委員長建議?他知道,就是建議了,蔣介石也不一定肯听。但是建議提出後,會有什麼後果,他無法預料。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先在陳誠那里打听打听,模模底。接通了陳誠的電話,「是效周啊,不錯,你在台兒莊的表現很好,你的那個坑道防御,我很感興趣。是不是有什麼事情要幫忙?」陳誠表揚了岳翰屏後,很快的就問道。岳翰屏小心的說︰「那是委員長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李長官和白長官運籌帷幄、指揮得當的功勞,我只不過是按照他們的計劃去打仗就是了。」陳誠笑了笑︰「好你個岳翰屏,就學著打官腔了。行了,你打長途電話不是為了拍馬屁的!有什麼事快說!」

岳翰屏正色道︰「陳部長,徐州四戰之地,地處平原,周圍無險可守。台兒莊戰役之所以勝利,主要是日軍驕兵突進,孤軍深入。瀨谷旅團先受挫于藤縣,再受挫于台兒莊,兩戰過後,士氣低落,師老兵疲。而我在台兒莊消耗盡了日軍銳氣,又切斷了日軍補給線,使得被圍日軍糧彈枯竭。現下,日軍集中30萬大軍,兵分六路圍攻徐州,我們再增兵徐州實屬不智之舉。不知陳部長如何看待?」

電話那頭,陳誠好半天沒有說話,顯然也在考慮措辭。「效周,你的想法我很贊同。可是委員長太希望有另一個台兒莊大捷了,我向委員長建議過,在徐州外圍消耗日軍戰略目的達到之後,退開津浦路,向淮西逐次撤退,準備依托大別山、幕埠山、桐柏山要隘阻擊日軍,為武漢會戰做準備。這樣一來可以充分休整部隊,二來保留精銳部隊銳氣,避免一再受挫,精銳部隊銳氣喪失。可委員長需要政治上的支持,徐州不打一下,國人那里不好交代,你知道的,南京失守,委員長的壓力很大。二來,委員長錯誤估計了中**隊戰斗力,認為我們能打敗日軍精銳師團,還有什麼日軍部隊不敢打。你如果想建議委員長不要增兵徐州,最好注意措辭,建議一下,對你日後有好處,但不能傷了委員長的面子。」

岳翰屏謝過陳誠,給蔣介石發了一封電報,主要是匯報自己對徐州戰局的看法,請委員長指正。蔣介石看到岳翰屏這封請教戰略問題似的電報,雖然心里不快,但對岳翰屏的作法很欣賞。這個年輕人很有心計,看來他對自己增兵徐州不是很贊同。可他哪里明白我的用心啊,我蔣某人不光是軍事家,更是一國元首,是政治家。不過這樣更好,說明這個年輕人不懂政治,更好抓在手中任我所用。只懂軍事的人單純,好控制。蔣介石沒有給岳翰屏回電報,只是發了一封鼓勵他作戰的電報。岳翰屏明白,蔣介石不會停止增兵的。

日軍以第16、第144師團增援北線的第5、第10師團,沿津浦路向南推進,以引誘中**隊主力;以第14師團從濮陽渡黃河入魯西南和豫東,斷隴海路,從而阻遏援徐州之中**隊,亦斷徐州守軍退路;以第13師團在南線的蚌埠、懷遠間集結;以第6、第9師團向鳳陽、合肥進逼;以第101師團向蘇北攻擊。

一時間,徐州戰雲密布,中**隊來不及休整,即投入新的戰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抗日川中鐵軍最新章節 | 重生之抗日川中鐵軍全文閱讀 | 重生之抗日川中鐵軍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