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明 正文 第六十四章 鎮江海戰

作者 ︰ 圓明園主

這楊彪的估計其實還是大大地小瞧了黃復華同志的實力。

山東榮成地區通過大量吸收戰爭,災荒等造成的廣大流民,如今的人口確實已經突破了五萬戶,二十萬人。

台灣島原有**三萬多人,開化的台灣各族原住民也有上萬人,包括遼東投降的滿族軍民二千多人在內的各種新移民也達到了五千多人,這些人加在一起就有了五萬人之多,而且這五萬人的青壯比例比較高。

收復大員之後,黃復華沒有食言,參戰的滿族官兵們獲得了自由和土地。這一個結果又直接刺激了兩千多滿族軍民成為平定台灣島的急先鋒,他們在台灣官員們的指示下,忙著征服各處拒絕歸順的野蠻部落。

至于其他的諸多島嶼,楊彪的估計也大致不錯。但是,他對于黃復華在山西和丹江沿線的根據地卻是沒有了解。而對于東江,楊彪的估計也是大為落後了,自從鎮江一役之後,東江已是一片嶄新的面貌了。不過,這些容後再敘。

張可大沉默了良久,才抬起頭,對著楊彪笑著說︰「對了,這次我讓你去辦事,先前只給了你二十兩銀子。不想,你這次在崇明一直待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這中間,肯定有不少花錢的地方。等一會兒,你就自己去找管家報賬吧!」

楊彪這個時候帶著三分自豪的神情說道︰「都督抬愛了。實不相瞞,卑職這趟以做買賣為名前去崇明,為了不使人生疑,確實用都督事先給的那二十兩作為本錢,做了一些生意。如今,除去一應花銷,倒還略有盈余。」

張可大聞言莞爾一笑︰「你倒真是有做生意的天分。也罷,既如此,細帳就不必報了,等會兒你就從管家那里支個十兩賞銀。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千萬不可推月兌。」

楊彪高興地答應了,兩人再聊了一些事情後,他就告退了。

楊彪走後,張可大一個人在書房里坐了良久。他的心里充滿了矛盾的情感。

一方面,他對于黃復華在登州,還有如今在東江抗擊後金的事情頗為佩服。其它的好事情黃復華也做了許多。俗話說,「皇帝也有幾門窮親戚」,他張可大的一個遠房親戚正是淮安府人士,他給張可大也帶來了一個自己受援助的消息。這兩年淮揚府鬧大饑荒,朝廷幾乎沒有什麼賑濟,這個黃復華用協議包銷,招工招兵,開設粥棚等多種手段,可謂是活人無數。

可另一方面,他張可大世受皇恩,忠君報國的思想已經深入了他的內心深處。看到這樣一個潛在的「反賊」,他又怎麼能不聞不問呢!

「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事。這是關乎我大明存亡的事情,怎麼可以因為顧及自家的感受,就不告知聖上呢!」張可大自言自語地念叨了一句,下定了最後的決心。

這一晚,張可大一宿未眠,就著蠟燭的光亮提筆疾書。他給皇帝上了一份奏折,列舉了登州戰役之外他了解的,還有楊彪等探查到的關于黃復華的詳細情況。最後,張可大還是留了一些余地,寫了一些黃復華深得人心的表現,委婉地建議崇禎皇帝將黃復華招入京城任職,控制在朝廷手里,繼續發揮作用。

黃復華原本就是一個現代的小白領,他的性格自然是謹慎有余,不敢冒險,也談不上怎麼雄才大略。同時,由于心中有些「先攘外,後安內」,發展民生為先的固有情結,他一直是把槍口對外,穩扎穩打地發展他的實力。

然而,張可大的這份奏折卻將打破他原來的計劃,大明朝就要變天了!

張可大這份石破天驚的奏折還沒有送到崇禎的手中,東江水師關于鎮江一役的戰報卻已經遞到了黃復華的桌子上。

1633年10月,東江水師會同鴨綠江一線的朝鮮水師共同對後金在鴨綠江北岸的鎮江據點發動了軍事打擊,東江的水師自然是這次戰斗的絕對主力軍。

遼東的鎮江在靠近鴨綠江入海口的地方。大明朝原來在北方的海上水軍,內海有天津水師,後勤有山東登州水師,而旅順口一帶,包括鴨綠江畔則由東江巡哨,鎮江正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水師據點。自從毛文龍被殺,鎮江等原本東江掌控中的大陸據點已經落入後金之手。

後金方面自大凌河一役後,在皇太極的嚴令之下加緊了造船計劃,如今船隊已經頗具規模。所以,後金並沒有將東江水師放在眼中,在他們看來,東江水師不過是慣于以小船隊打游擊戰,不算是什麼英雄好漢。

後金主將岳托听說東江的水軍即將前來與他會戰時,他不禁自負地說︰「我去年在大草原上三戰三捷,將自比成吉思汗的林丹汗麾下的蒙古精騎打了一個落花流水。這次我再率領你們打敗這些東江的跳梁小丑,海上稱雄!」

岳托將這次會戰視為後金水上雄起的榮譽之戰,他命令手下的悍將雅什塔先在鴨綠江入海口一帶擺下陣勢,他自己率領主力船隊做為第二梯隊支援。

東江方面也將戰船分為三個編隊,第一編隊由成長起來的青年將領,對後金苦大仇深的遼東漁民兄弟方文龍和方文虎率領;第二編隊由黃煒等人親自坐鎮。

方文龍和方文虎的戰船編隊作為先鋒,共有十艘大船,五艘哨船,還有五艘1633型巡邏炮艇。該款巡邏炮艇木制鐵甲,總長10.5米,型寬2.35米,型深1.1米,吃水0.6米,排水量為4噸多,航速可以達到7節以上,主要依靠一台15馬力的蒸汽機帶動船身後部兩側的兩個明輪驅動。為了解決蒸汽動力出故障的情況,這種巡邏炮艇還配備了船櫓。

當方氏兄弟的先鋒艦隊行駛到獐子島東北一帶的海面時,與雅什塔率領的後金艦隊相遇。方文龍立即向各船下達作戰命令,與此同時,後金艦隊也發現了對方,一場海戰爆發了。

看似雙方勢均力敵,然而展開激戰後,後金方面才發現,並不是把騎射無敵的後金兵裝上船就是無敵水師了,在岸上和平時鴨綠江上訓練表現都不錯的後金「水師」在實戰中大失水準,這射箭的準頭差了太多。而東江水師卻是越戰越勇,鐵甲炮船更是左突右沖,用射程在數百米的火炮和火槍,還有燃燒彈直往後金船隊招呼。

經過小半天的激戰,東江水師小有損失,而後金方面卻是損失過半,只好往鴨綠江里自家老巢撤退。

父母當年在三岔河入海口的娘娘廟附近被後金兵殺害的方氏兄弟自然不肯放過,下令一路追擊。此時,海洋的北面出現了一支更為龐大的船隊,岳托率領的主力艦隊抵達戰場。

方氏兄弟發現後金方面實力太強,不是自己這先鋒船隊可以抗衡的,馬上下令先鋒艦隊北撤,卻被雅什塔的船隊返身死死地糾纏,岳托命令主力艦隊全速航行,聚殲東江的這支小船隊。

方氏兄弟這支船隊頓時陷于不利的境地,只好仗著自己出色的技術且戰且退,苦苦支撐。但後金船只實在太多,進攻也越來越猛烈,眼看就要被包圍吃掉了。

就在這危急關頭,黃煒等率領的主力船隊即時趕到,加入了這場大海戰之中。

此時雅什塔的座船一馬當先,沖在最前,朝著東江軍的主力船只大喝道︰「誰敢來與我較量?」

黃煒等對這麼一個莽夫並不加理會,而是利用旗語和對講機命令各船向後金船隊開炮,同時發出信號,通知方氏兄弟的先鋒從側翼閃出主戰場,以免誤傷。

由于事先東江水師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所以這次攻擊的速度之快,手段之多,火力之猛,遠遠出乎岳托等後金將領的意料。

雖然後金的船只佔據了數量的優勢,特別是船只乘員的數量幾乎是東江的一倍。但是東江方面的優異表現令這種優勢蕩然無存,兩支軍隊在這一片海面上拼命廝殺,許多敵我船只突殺在一起。

雅什塔的彪悍表現,也激發了方氏兄弟的斗志。方家老大在戰場上大呼一聲︰「賊虜休要猖狂,待吾擒你!」說完之後,方文龍領著自己的戰船,突入後金艦群之中,直沖向雅什塔的船艦。雅什塔也是驍勇,見方文龍前來,也命令手下開船迎頭而上。

雅什塔手持藤牌,口餃大刀,見方文龍的船只靠近,大喝一聲,就想從自己船上的甲板跳到對方船中,然後持著大刀亂砍一陣。

然而,這時一發炮彈正好擊中了雅什塔所在座船的後方,由于船只的劇烈晃動,他一下就摔下了海面。後金兵慌忙設法營救落水的雅什塔,此時,方文龍船上的軍士數彈齊發,其中一發正好擊中雅什塔的右腿。劇痛之下,雅什塔在海里竟然使不上力量,最後溺死水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攜明最新章節 | 攜明全文閱讀 | 攜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