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明 正文 第四十九章 水陸交通

作者 ︰ 圓明園主

受到這個重大發現的鼓舞,黃復華再接再勵,又一頭撲在網上搜尋起有用的信息來。還別說,黃復華還真找到了另一個非常有用的東西——六合一迷你機床,這個不到兩千元的一套設備,可以分別組合成車床、磨床、銑床、鋸床或鑽床。

有了這六合一迷你機床,不僅可以利用沼氣發出的交流電直接加工一些木頭和軟金屬質地的小零件。更重要的是,有了這套六合一迷你機床作為參考模型,再加以合理放大,同時利用銅,鋼鐵等作為機床的材質,而動力部分改用蒸汽機,整個近代機械工業都可以發展起來了。

有了這些近代機床,那麼,直膛線,甚至螺旋膛線,都可以設法做起來了。而有了膛線,配合米尼彈,才能真正地把黑火藥的威力發揮到極致,從而使中華的火槍獨步世界。有效射程達到三百多米的步槍,甚至是更遠射程的狙擊用槍,也將成為可能。想到這些美好的前景,黃復華就激動不已。

不過在此刻,黃復華還為著運糧晉陝的事情愁眉不展。

走陸路,在大明朝可是沒有高速公路和汽車火車的,而強行攔路檢查收費的,倒是很多。顯然走陸路,是不方便的。當時人們出行,如果路途較短,有平坦並且較大的官道可行,騎馬或是坐馬車也不失為一種選擇。這個時候,各個地方的「加油站」大多是和國營或私營旅店建在一起。當然,「加油站」那里也不是加油的,而是「中石化」這樣的國營,或其它民營的賣草站。大明朝的騎士們,趕馬車的司機師傅,都要去這些地方買草。那里的93號草大概是六七文銅錢一斤,而好一點的草是97號草,可能要八到十文銅錢,甚至更多。

若是出遠門,特別是要經過崇山峻林的,走陸路就既不經濟又不安全了,特別是在這種亂世,當山大王的人實在太多。所以,大家一般都是雇船而行。當時船行的速度,慢的時候每天四十里,快的日子達到二百多里也是有的,一般都在七十至一百里之間。出行的費用,也不算很貴,比如有一個江西婺源人去南京趕考,使用了乘轎、包船和騎驢等多種交通手段,但以坐船為主,坐船共花費白銀五錢六分,其他乘轎、騎驢等費用加起來,大概單程總花費為七錢銀子。

這樣的花費,對于大戶人家,官宦子弟,自然算不上什麼。若是窮人,要麼出門基本靠走,要麼只能是找個官船或是被包下的客船或貨船,私下里塞些買酒的銀子給船家,搭個便船。如今流行的塞幾包好煙給司機師傅,搭個便車,和這個真是一脈相承。

所以,運糧走運河,再走黃河水道,倒是可行。可是對于這條維系大明命運的漕運要道,朝廷上下關注的人太多。加之一路上關卡林立,實在是既招風,又不經濟。

走空路?熱氣球即使能飄得了那麼遠,也不會那麼听話,想讓它停哪里就是哪里。

難就一個字啊!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憑如今這蓬勃發展的實力,黃復華完全可以在安內的同時,開始攘外的壯舉了。海賊劉香已經打了,接下來該去教訓他的外國主子了。

黃復華這天直到很晚的時候,還是沒有找到好的方法。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得一個諸葛亮」,最後,黃復華下令以千金之巨,向手下人員廣泛地征集運糧晉陝的好方法。

沒過兩天,這天下午,得意門生曾敏學進來稟報︰「恩師,陸縣令趕來了,正在外面等候召見。」

「哦。這麼早就來辭行嗎?雖然應該不會出了岔子,但現在官憑都還沒下來呢。這家伙,當官的癮還真大。」黃復華月復誹著官迷陸縣令,表面上卻若無其事,讓曾敏學把陸縣令領進來。

陸縣令一臉興奮地走進了這書房,看到坐在實木書桌後邊的黃復華,立刻就長長地作了一個揖︰「下臣陸建雲參見主公。」

若不是黃復華早就下令不準對他行跪拜之禮(讓一群不知道多少輩之前的先人拜他,黃復華還真的怕折壽),估計這陸縣令是肯定要對黃復華象對皇帝一般地行三叩九拜的大禮。

黃復華連忙起身︰「不必多禮。來,我們坐在這邊的圓桌旁再詳細說話。」

陸建雲面對著這年輕的主公,總是充滿了敬畏。雖然,主公總是那麼平易近人,但諸多的神奇之處,無形中就讓人肅然起敬。比如,這房間里根本看不到任何的絲竹,也沒有什麼歌姬在旁,然而婉轉動听的仙樂就是裊裊不斷,盤旋在這屋里。

黃復華笑著說︰「陸知州,你這新官之位,當今皇上可能還沒正式下令呢。」

陸建雲連忙解釋︰「主公說笑了。下臣這次前來,卻是為著您懸賞千金的運糧一事!」

黃復華大喜︰「陸兄果然是飽讀詩書,學富五車。快快把你的好主意細細說來!」

「不敢,不敢。下臣因為先前得著您的通知,知道要去這晉西南任職,正思考著上任的路線。因為黃河先前的決口,也是不想走大運河這條水路。這些天的細細思索,還真讓我找到了一條不錯的路線。」

陸建雲說到這里,頓了一頓,整理了一下思路又接著說了起來︰

「本朝先是建都南京,後來以北京為行在。這漕運自然是現在的運河所在。不過,在入宋建都開封,前元建都北京之前,周、秦、漢、唐時期,這京都卻是長安。而當時長安連接和控制東南諸省的重要漕運之水道,還有一條,就是丹江!」

陸建雲的一番解說,再加上黃復華之後的詳細搜索,丹江水運,這條從東南運糧晉陝的重要路線逐漸變得清晰起來。黃復華自然不會食言,千兩白銀的賞格自然是如數發給陸建雲。他還當場拍板,等官憑到了,將派出表面不起眼,水下船底包銅的大船三艘,精兵百人,一路護送陸建雲從長江水道,經丹江水道,再換走陸路,直到隰州。

陸建雲也表示,他的家眷將留在崇明,他本人輕裝上任。反正,只要手里有了白花花的大把銀子,到哪里都可以再娶一房美貌的小妾。

丹江,也叫兩河、州河,或是寨河,發源于秦嶺南麓,流經今天陝西省的商縣、丹鳳縣、商南縣,再經河南省的浙川縣,于湖北省的均縣流入漢江,全長443公里。

歷史上關于丹江的軍事行動不少,《史記》記載︰「秦大破楚師于丹析,斬首八萬」。晉書《桓溫傳》載︰「(溫)發江陵水軍,自襄陽入均口……以紀關中。」

丹江不僅在軍事上舉足輕重,而且在經濟方面也有重要意義。唐中宗時曾經發動役徒數萬,疏通丹江河道,押運貨物。《唐書?食貨志》記載︰唐肅宗末年,史朝義兵阻斷河道,轉運使劉晏,「江淮粟帛繇襄漢,越商於以輸京師。」

可見,唐代時丹江水運還擔任著漕運糧帛以濟京師的重要任務。但宋元之後,丹江水運就逐漸失去了其在軍事和經濟方面的重要作用,丹江沿岸的市鎮碼頭也逐漸衰落。

商州在明萬歷年間,軍民雜戶一共才三萬余戶,而更由于災荒和戰亂,到明朝末年更是只剩下了七千多戶。而位于丹江通道的中段,秦嶺東段南麓,素有「關中鎖鑰」之稱,因為縣城即古代的水旱碼頭龍駒寨,南襟丹江水,北枕鳳冠山,所以得名的丹鳳縣,此時更是已被撤消縣級編制,只剩下一個龍駒寨鎮。

直到明朝中後期,特別是清朝時,隨著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東西部貿易聯系的加強,丹江水運的重要性才又重新顯現出來。《徐霞客游記》里的《游太華山記》記載,商川道上,「馬騾商貨,不讓潼關道中。溪下板船可勝五石舟,丹水自商州西至此(龍駒寨),經武關之南,歷湖村至小江口(今湖北丹江口市)入漢(江)者也。」

而東南地區的貨物也可以由丹江干線水運陝西,「東南各省入陝、甘貨物,概自漢口裝載帆船運至老河口,換載小鰍子船入小江口(今丹江口市);至荊子關換載寨河用蒿小船運至龍駒寨卸貨,再用騾馬馱運至西安。其由本港出口各貨,概運驢騾馱運而來,自西安來者經藍田七盤坡,藍橋至牧護關入本縣(商縣)境,逾秦嶺黑龍口站,由渭南來者,經渭南 許家廟人流峪,逾秦嶺入縣境至黑龍口站。由黑龍口八十里至縣城關站;縣城東六十五至夜村站;又六十里至龍駒寨,本縣及洛南各山貨,則由人力肩挑至龍駒寨打包裝船,運往老河口遞運漢口。」

如此一條黃金水道,還有這水走襄漢、陸入關輔,北通秦晉、南接吳楚,地處陝、豫、鄂三省交界的風水寶地,可不是上天賜給黃復華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攜明最新章節 | 攜明全文閱讀 | 攜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