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明 正文 第四十七章 獨立團和民用電報

作者 ︰ 圓明園主

真是好一場混戰,但一方是亂中有序,亂中取勝,另一方就真的如同黑暗中的無頭蒼蠅,亂撞一氣。

原本只是想打一場夜襲戰,小挫賊寇的自衛營戰士們真的沒有想到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痛快地廝殺了半個小時,領頭的勇士中終于有人想起來,在左右戰友的保護下放出了召喚進攻的煙花信號。

得到信號的城中隊伍,立刻派出了兩百人投入進攻,加上已經攻入敵營的五十人,就這麼一個「二百五」,在敵人大營里那是橫沖直撞,愣是把失去指揮的三千賊寇殺了個落花流水,一敗涂地。

天色逐漸放亮,亂糟糟的賊寇大營中,除了滿地的狼藉,再就是一堆堆徹底失去斗志,丟掉了兵器的賊寇,或是本來就沒有什麼戰斗力的家屬們,畏畏縮縮地擠在一起。

蒲縣自衛營的戰士們斗志昂揚地巡視著面前的這一切成果,一個個都挺起了胸膛。他們以不到二十人重傷亡的微小代價,徹底擊潰了這三千人的賊寇,保衛了自己的家園,確實是足夠自豪的。

接下來的審訊問話,大家知道了混天王已經成為了歷史,他的尸體自然被找了出來,作為向上報功的證據。賊寇們分兵的動向自然也被自衛營戰士們掌握了。

還沉浸在大戰後的喜悅和興奮中的潘時鍵連聲地詢問其他伙伴︰「接下來,大家覺得我們應該怎麼辦?」

眾人商量的一致結果是,首先,派出包括騎兵排在內的三百人組成一支部隊,立刻去救援吉縣,其他人馬還是要留守好蒲縣,以及看管這人數不少的俘虜。至于大寧那邊,由于去那邊的敵人有不少騎兵,一則不容易對付,二則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天多,可能大經失守了。然後,根據到時候的實際情況,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方案。至于隰州,由于它相當于現在的地級市,本身城牆就修得高一些,又有守備高逸帶領著常備軍隊駐防,誰也不認為會出什麼危險。

大寧的情況和大家猜測的還真差不多。那天傍晚,分兵決議形成了不久,高杰就率領著手下的騎兵,還有些步兵精銳,共計三百余人,突襲大寧。

雖然,大寧方面得到過蒲縣的告誡,縣令對此也足夠重視。但在夜色降臨之時,突遭騎兵攻擊,加上高杰和一眾手下又比較悍勇,一番惡戰後,到了晚上三更的時候,賊寇從東門攻入了大寧。大寧的王縣令總算是準備充分,他一方面調集城內的所有兵卒鄉勇,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依托著防守鞏固的縣衙,在附近街道節節抵抗,另一方面還派人召集城外的各家大戶武裝,趕來增援。

高杰的手下騎兵不少,在晚上城內的這種地形情況之下施展不開,加上看到抵抗比較頑強,還有後續力量投入敵軍,就不再猛攻,縱容一干手下在大半個城中好好地搶掠了一番,就撤出大寧縣城,趕著去大寧東北邊的隰州發財了。

而攻擊大寧南邊吉縣的賊寇們,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攻打吉縣的李自成手下和紫金梁手下,面對據城而守的官兵民勇,數晝夜攻擊也沒有取得太多進展。倒是圍城其間,派到鄉間掃蕩的隊伍收獲頗豐,打破了三個寨子,不僅獲得了包括上千兩白銀的眾多財物和糧食,還裹挾了近千人從賊。

可惜,好景不長,蒲縣自衛營的救援部隊趕到了。心里清楚圍困蒲縣的混天王等肯定是下場不妙了,于是,斗志消沉的這一伙賊寇在猛烈夾擊之下,除了不到三百人向隰州方向逃竄,其余人少數被殲滅,更多的人都乖乖投降了。

先前賊寇們的辛苦打劫所得,大多都沒能帶走。勝利會師的兩縣武裝順勢追殺了一陣子,然後合兵前去救援大寧。

吉縣,大寧,都算是安全了。對于蒲縣事先的通風報信和派兵援助,兩縣都是感激萬分。但不久,隰州方面就傳來了事先大家誰也沒有想到的消息。

賊寇大軍襲擊隰州,原先信心滿滿,放出了許多豪言壯語的守備高逸,第一時間就在家丁親兵的護衛之下,打開北門逃走了。知州楊瑋倒是盡忠職守,帶領著官兵衙役等拒守隰州。楊瑋領著手下射傷了許多賊寇,但自己也被戰斗中被流矢射中,從東邊的城牆上掉下來掛了。隰州的軍政兩個大員或死或逃,據守的官兵們沒了主心骨,賊寇們成功打下了隰州,在這隰州城里逍遙快活了三天,才載著許多的收獲離開,繼續他們的流賊生活。

以蒲縣自衛營為主力的大寧、蒲縣、吉縣三縣聯軍上千人,最先趕到了隰州,早于朝廷的大軍,順利收復了隰州,也免了普通百姓先遭賊搶,後過兵洗的厄運。

這邊的蘿卜坑空出了不少,通過便攜時光機,第一時間知道了這些消息的黃復華迅速地行動起來,上下打點。經過一番運作,原崇明縣七品縣令陸建雲因為這些年的賦稅任務完成得好,上上下下的干群關系特別融洽,等等一系列上佳政績,陸建雲本人又自願到這匪患嚴重的晉陝邊區為國效力,再創佳績,于是成功升任隰州從五品正知州。而潘時鍵等人也因為擊斃賊首混天王,收復隰州等卓越功勞,在銀子鋪好的官路上順利前行,升任守備等職。蒲縣的老縣丞也終于名正言順地坐上了縣衙大堂的正位。

從此,隰州(隰縣)及屬下的永和,大寧,還有蒲縣,吉縣,包括鄰近的鄉寧,這晉西南六個縣的廣大地區,實現了區域聯防。這六個縣,各縣都建立了鄉勇部隊——自衛營,接受潘守備等人的統一指導和指揮,合稱晉西南獨立團。

由于自衛營費用不要各縣負擔,反而是給各縣的窮人們多了一條活路,加上自衛營實力強,還不象朝廷的大兵那樣肆意滋擾民間,各縣大小官員和鄉紳百姓們自然是十分歡迎。

黃復華又指示,利用吸收的賊寇投誠分子,成立了一支黃氏絕對領導下的「賊寇」隊伍,配合獨立團在這六縣聯防,發展民生並推行減租減息和大生產運動。這支「賊寇」隊伍還經常竄出這六縣地帶,活躍在山西,陝西,河南這三省的交界地帶。

從此,六縣通往外地的各處路口,渡口,險要山道等地方,都有了肩負「防賊防官軍」這兩大任務的獨立團戰士的矯健身影。不論是賊寇還是官軍,對于這支打出了威風,裝備精良,初始就有三千多人,規模還在不斷壯大之中的鄉勇部隊都是敬而遠之,輕易不敢招惹。

這邊是無人敢惹,那邊卻是趨之若騖。

在宋鐸,姚階等人的有線電報實驗獲得成功以後,黃復華用自己的「神奇之手」又稍稍地向前推了一把。黃復華引導自己的學生們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然後利用電磁力打鈴,把有線電報加以了完善。

1632年9月下旬,在崇明島和大陸上太倉治下的一個小村子間,一條十多公里長的過江電報線宣告建設成功,從此可以為大眾提供電報服務。

原本黃復華以為,這條電報線路主要將是用于軍事用途,一江之隔,在這明末估計不會有什麼人有那麼重要緊急的消息,需要用電報來搶這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

事實教育了黃復華,奢侈品之所以受歡迎,決不是因為它們的實用性。

民用電報業務一經推出,那場面實在是火暴。許多商人都來發電報,有報平安的,有因風雨之日過江不便,與大陸上的老爺或伙計傳遞消息的,更多的就是「今天天氣晴朗」,或是「賈某某,你媽喊你回家吃飯」之類沒有營養的廢話。

不為別的,大家就是為了那制服挺括的郵差在眾人面前趕到自家住宿的旅店或是家門口的那一聲大喊︰「XX來的電報,找!」

那一刻,太有面子了,似乎天上地下都有人用羨慕的眼光看著自己!

更有一個和《水滸》里那個白衣秀士王倫同名的商人,腦子最是靈光。王倫生意做得不錯,那絕對是不差錢的主,在家也捐了一個散官。听說了有線電報這個新鮮玩意,他立馬找到了一條出名的捷徑。

王倫出了整整一千兩銀子,讓電報局的人把請文人給他寫的一首奉承他的七言詩,包括那含了他捐得的官名在內,足有三十多字長的題目等所有信息,用電報發了。末一句,正是改編了眾人皆知的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

這惡俗(熟)的詩句,加上「一詩千金」的名頭,還真讓王倫紅得發紫。一時大江南北,無數的大人小孩都會不時說到或念起王倫其人其詩。

王倫也開創了一個文化事業,以後,陸續有讀書人把自己得意的詩詞來通過電報發送,還有聰明的印刷商家專門搞了一個《電報詩詞專輯》,出了一個系列,大賺了一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攜明最新章節 | 攜明全文閱讀 | 攜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