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明 正文 第三十九章 神兵海降

作者 ︰ 圓明園主

1632年9月21日,崇禎五年的八月初八,真是難得的好天氣,晴空萬里無雲。

這正是早上約莫九點半的時間,王老太爺和往常一樣,又在兩個重孫輩的後生的攙扶和陪伴下,繞著自家的堡子遛起了彎。

王老太爺都已經七十二了,是這永昌堡里輩分最高的人,是王氏大家族的老族長。雖然王老太爺已過了古稀之年,但是身子骨仍然不錯。就是這眼楮,也許是常年堅持每天吃鯽魚苦膽的緣故,還是好使的很。就是左手不能拿重東西,即使是一口碗,也會引得左手抖個不停。

王老太爺對這堡子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可不是麼,打小他就在這里四處玩耍。這堡里的每一座橋,甚至每一塊石頭和每一塊磚,都留下過他的痕跡。

這堡子可有年頭了,還是王老太爺的父輩時建立起來的,想起來就讓王老太爺唏噓不已。

這永昌堡的來歷要追溯到嘉靖年間,那個時候,南方沿海倭寇十分猖獗,永嘉場的鄉民們經常遭到焚掠。于是,老太爺的族叔王叔果和王叔杲兄弟就倡議集資建堡自衛。嘉靖三十七年的冬天開始動工,沒等建好,中間那倭寇就來了一次,好在倭寇怕里面有埋伏,自己退走了。

歷時整整十三個月的時間,族中父老捐出七千余兩才建成這永昌堡。這七千多兩是什麼概念,就是實打實的材料費花了相當于六百萬人民幣。

大家伙用石塊斜壘城牆內外壁,中間夯土,建成的城基約為3.9米,有4米多高。

從此,這堡子為抗擊倭寇和保護王家的一族老小發揮了重要作用,人們在此安居樂業。如今,倭亂已經好多年不見了。王家子孫們發憤上進,考中進士,文武舉人,秀才的人絡繹不絕。甚至萬歷二十六年,即1598年,這里還出了狀元王名世,成為這溫州府有名的人文璀璨之地。

一路上的人們看到了王老太爺,都立刻讓開了路,有的用尊敬的目光注視著他,王家的後輩們就叫著「太公」或是老族長什麼的。

王老太爺很享受這每天的散步時光,看著這堡子里的興盛景象,和來來往往的人群,似乎就有不少的活力從他們身上傳來,給他自己增添了精力。

忽然,從東南兩面的城牆上幾乎同時傳來了急促的敲鑼聲,還有守堡的兵丁的大聲叫嚷︰「有海盜,有海盜!」

沒多久,代表戰斗警報的大鼓也敲響了。堡內的人立刻慌成了一團,承平已久的人們沒幾個經歷過這樣的戰斗場面。

「別慌,大家都別慌,都先回家去。老七,通知大家關閉城門,再派兩個人去縣衙等處報信。小福子,扶著我上南邊的城牆看看去。」王老太爺到底經歷豐富,這個時候主心骨的作用就出來了。

等上得這城牆,向著遠處的海上看去。就見不下一百艘大小船只,正向著永昌堡而來。不一會兒,有眼尖的人看清了船上的旗號︰「劉字旗,是大海匪劉香!」

來的正是劉香的一部手下,足有上千人。前幾日得到了袁八老傳來的消息,早有類似想法的劉香就決心干一票大的,讓大家都知道他劉香就是浙江的海上之王,不比那鄭芝龍弱上一分。于是,防御不弱,名氣頗大的永昌堡就成了他的選擇。

這永昌堡位于今天的溫州市龍灣區永昌鎮,甌江南岸。在明朝時,這里瀕臨東海。

沒過多久,千余悍匪就把這個長方形,南北長738米,東西距445米,還有護城河圍繞的永昌堡包圍得水泄不通。

把總王安國安排正在城內的近百個手下兵士在四面城牆上布防。海匪來得突然,許多守衛官兵並沒在城里。王安國也是這王氏家族的一份子,守衛家園是理所應當。這個時候,王老太爺也安排了一百多堡內青壯,協同守城。

王把總給大家鼓氣︰「大伙兒好生守住,這賊寇必將在我堅城之下踫個頭破血流。」

確實,永昌堡是個不錯的堅固城堡。城堡的東南西北都設有陸門,分別叫環海、迎川、鎮山、通市。城門青磚砌成,設有門閘,還分成內外二重。城垛、城樓等各式工事一應俱全,共有城堞908個,敵台12座。

城內還有二道渠,可通舟揖,架有數座石橋,俗名上河、下河,貫穿南北。上河寬13米,置有南水門;下河寬8米,上有南水門。堡內還有上好水田一百多畝,可以生產自救,不怕那敵人久困。

如此深謀遠慮,足見溫州人的精明干練那是自古有之。

這一眾賊寇也是早有準備,等用過了午飯,就拿出了事先備下並隨船運來的梯子,還有數輛沖車,吶喊著開始了攻城。

海匪一邊早有準備,弓箭如雨一般灑向城頭,壓制得城上的人抬不起頭。海匪們乘機把裝滿沙子的草袋投入護城河。

不到半個時辰,四面都有了幾條直通城牆根的道路。

殘酷的攻防戰開始了。這邊海匪順著梯子向上攻,那邊守城的一個勁地把石頭等往下扔,還有的用勾槍將靠在城頭的梯子勾住,然後往外推,更有人對那些靠近城頭的匪人拿槍刺,用刀砍。大家都拼命護著自己的家園。

不過,畢竟有些措不及防,一開始這城頭就有好些險象發生,虧得大家都不惜性命,雖然傷亡慘重,但還是消弭了險情。隨著一開始的慌亂慢慢褪去,防御方的地利優勢逐漸明顯起來,海匪的數波進攻最終都沒有奏效,到了傍晚,海匪留下了一地尸體,狼狽退下了,只是遠遠的守住了,不讓城內的出去。

夜深了,王把總讓左右點了火把,跟著他巡視四門。王把總不斷勉勵眾人,提醒大家要小心海匪乘夜偷襲。走到東門,王把總立在城頭,仔細觀看遠處的敵軍大營,和邊上的人探討著來日的守城之策。

就在這個時候,城下忽然射來兩支利箭,其中一支正中王把總的脖子。邊上的人都驚呆了,差點都忘了扶住向後仰面倒下的王把總。

「大人,你醒醒,你快醒醒啊!」

顯然,這箭頭上涂了劇毒,王把總張開眼,看了看扶他的手下,想說點什麼,但是沒能發出聲,就頭一歪,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憤怒的人們向城下看去,就見著兩個黑影快速地向著海盜大營跑去。

這正是狡詐的海盜定下的計策,在白天傍晚攻城時讓兩個神箭手裝死躺在城下,在這晚上出其不意地射殺重要目標。

詭計得逞了,但這並沒有擊潰大家的斗志,反而更激起了永昌堡眾人的怒火和勇氣,一邊更加小心地保護自己,另一方面更加奮勇地殺敵。

第二天,第三天,戰斗不斷地繼續,甚至晚上也有激烈的交戰,雙方的傷亡都不斷地上升。從第三天起,健壯的婦女和一些年齡較大,身體不太好的男子都上了城牆,為守衛城堡貢獻自己的力量。

入晚,王老太爺在王家祠堂里又給祖宗們上了一柱香,祈求列祖列宗保佑王家這次能安然度過劫難,心里卻是直犯嘀咕︰怎麼這附近的官兵怎麼還不來援呢?

王老太爺哪里知道,大明朝真是到了末世光景,根本沒有保衛人民的足夠軍事力量。這附近州縣的救兵,一時半會是來不了了!

農歷八月十日,海寇大佬袁八老,正率領著自己的部眾自飛雲江登陸,進犯溫州平陽縣境。另外,還有一伙海匪正在瑞安,樂清,黃華等地四處殺掠。

又過了一天,這已經是海賊圍堡的第五天了,海賊的攻勢仍然沒有減弱的跡象。

一大早,這戰斗就又開始了。雖然堡內的人們還是眾志成城,但都開始感到了疲倦。而且,隨著傷亡的增多,估計再來上一兩天,那些被族人寄予厚望的讀書人也必須頂上去了。

這時,東南角的城樓上忽然有人叫了起來︰「又有船隊來了!又來船了!」

交戰雙方不約而同地都停了下來。永昌堡內的人開始心里發涼。這援兵按理應該是走陸路的,海上來的恐怕是海賊的大面。

劉香的親信,八大義子之一的劉七,乃是這支圍城海賊的頭領。他也是丈二和尚模不著頭腦,家里頭總要留些人手守家,沒听說老大還給自己派了後援呀,他月兌口罵道︰「是哪個王八蛋來這里插上一腳。」

這支船隊的規模也不小,大大小小的足有五六十艘。

「是官軍,是官軍,打的是我大明的旗號!」永昌堡內負責觀察的人從單筒望遠鏡里看清了前頭大船上的旗號。頓時,城牆上歡聲雷動。

沒多久,就見船上噴出了許多炮火,把海賊留在海邊的船只打亂了,留守的海賊們哭爹喊娘,四處亂竄。

船隊在後面大船炮火的掩護下,不緊不慢地靠近了岸,但見一色頭戴白盔,穿著一身灰衣服的官兵很有秩序地上得岸來。

這支部隊,正是黃復華手下的水軍。那一頂頂的白盔,是黃復華從現代以每個25元人民幣買來的塑料安全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攜明最新章節 | 攜明全文閱讀 | 攜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