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明 正文 第三十五章 暖冬

作者 ︰ 圓明園主

1631年和1632年之交的這個冬天,對于黃家莊的公民們來說,是個暖冬。

雖然自然的天氣因為是處于小冰河時期,還是那麼的寒冷,但是在大家的心里,卻是暖洋洋的。煤餅等的應用,也提高了室內的溫度。

1632年1月的一天早晨,陳村的一個煤場邊,一堆人正熱火朝天地干著活。

鋼鐵的生產離不開煤,光用木炭是不行的。雖然崇明島不產煤,不過,鎮江的寧鎮山脈那邊,還是有不少煤炭資源的。隔幾天,就有船只滿載著煤從那邊過來。

有了煤,這技術簡單的蜂窩煤餅和煤餅爐自然也問世了。

做煤餅,可是一個體力活。首先,煤炭先要過篩,把塊煤篩出來,另做它用。然後,在煤粉里摻入一些黃泥,澆上了水,赤著腳在上面反復地踩踏。踩這煤炭是要有韌勁的。一腳又一腳地踩過去,翻過來,再踩下去。如此好多遍,直到煤泥不沾腳了,就是和勻了,踩黏了。然後,把煤泥攏到一堆,放到煤餅模子里,壓實。把煤餅從模子里倒出來,放在陰涼處,約莫五六天後,就能風干得透。

這踩煤的勞力活,就讓這一堆人中唯一的男人張麻子干著,其他的都是三四十歲的健壯農婦,在壓煤炭模子。

張麻子,本名張健,今年都近三十了,因為小時侯得了天花,雖然好不容易活了下來,但成了個大麻子。張麻子其它的都不錯,但這一臉麻子太有特色了,本名大家都忘了,都以麻子相稱。張麻子家以前家境不好,一直打光棍到了現在。

這邊的劉家大嬸就笑著問張麻子︰「麻子,听說你媽從娘家那邊給你說好了一房媳婦,什麼時候娶進來呀?」

張麻子一邊繼續腳下用力踩煤,一邊歡快地回答︰「都說好了,過完年,開春了就辦事。」

「哎,麻子,這媳婦怎麼說下的,給大家伙聊聊唄。」

「這可真有得說了。反正這聊磕也不耽誤干活,我就給大家伙好好磕一磕。」

一眾女人自然是連連點頭,催著張麻子快些講。

「前頭我娘回娘家,就找了那邊出名的李媒婆,想給我說一門親事。那老婆姨一听說我是大麻子,都快三十了,一開始挺不願意,擔心白忙和。我娘立馬就付了一些銀子,說了不管成不成,都是李媒婆的辛苦錢。那婆姨的臉色才好看起來。

我娘又請她一起回陳村來瞧一瞧。回來時,我娘有意讓船在大港口那邊停靠,沒再走四大河,而是改走了陸路。

我娘花銀子雇了個馬車,順著那大路回來。這李媒婆哪里見過這麼寬敞,平整,泛著灰白光澤的水泥大馬路。加上那馬車,如今下面都有了實心輪胎,可穩當呢。李媒婆美壞了,到地了半天都不願下來。

等到了家里,李媒婆看到我們這邊家家戶戶都從屋里往外頭伸根管子,好奇地一個勁地向我娘打听。我娘就有意抻著她,故意把話給岔開了。

進了屋子,我娘陪著她喝上茶,聊了好一會。沒多久,我娘早些天從打鐵的吳師傅那里借來的自鳴鐘就響了。

李媒婆就听見當的一聲,好象金鐘銅磬一般,接著又是一連數下。她就嚇了一跳,見我娘心定氣閑,不免有些不自在。當下就東瞧西望的,看到牆上掛著一個匣子,底下又墜著一個秤砣般一物,不住的亂晃,那響聲也從那邊傳來。饒她自詡見多識廣,哪里見過這個?!」

一幫子人都笑彎了腰,催促張麻子繼續講。張麻子清了清嗓子,又開始講起來︰

「這李媒婆接下來態度就很好了,連說我的婚事包在她身上。到吃過晚飯,我娘又用火柴生起了煤餅爐,煙氣順著那讓她不解的管子跑到了屋外。這屋子里暖烘烘的,可舒服了。

第二天,臨走時,這李媒婆都恨不得自家有個閨女嫁過來,一個勁地對我娘說︰‘大佷子什麼都挺好。年紀大,老成,還懂得疼人。就這臉上差了點,但男人麼,又不去唱戲,胳膊腿和眼楮,耳朵沒毛病就成!’」

大家伙听了樂得不行,就有好事的老娘們開始拿些葷話撩撥張麻子,把個沒開過葷的老小伙子整得滿臉通紅。

遠處學堂的下課鈴聲搖響了,一堆孩子出現在大家的視線里,解救了張麻子。

張麻子看到這些孩童,嘆息道︰「如果我晚生些年頭,跟他們一般,就不會得這滿臉的麻子了!」

就在三個多月前,黃復華已經開始推行安全的牛痘接種法,把反應輕微的牛痘接種到健康人身上去預防天花。

1796年5月17日,牛痘接種法的創始人愛德華?琴納等來了擠牛女乃的姑娘尼姆斯,幾天前她從女乃牛身上感染了牛痘,手上長起了一個小膿皰。琴納用一把小刀,在八歲的男孩菲普士左臂的皮膚上輕輕地劃了一條小痕,然後從擠牛女乃姑娘手上的痘痂里取出一點點淡黃色的膿漿,並把它接種到菲普士劃破皮膚的地方。兩天以後,男孩便感到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地就好了,菲普士又可以活潑地與其他孩子們一起玩耍了。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無藥可治,患者在痊愈後臉上會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每4名天花病人當中便有一人死亡,而剩余的3人卻要留下丑陋的痘痕。

天花,是有人類歷史以來就存在的可怕疾病。公元前1000多年前保存下來的埃及木乃伊的身上就有類似天花的痘痕。

在現代,我們已經消滅了天花。大家提到它,首先想到的就是西醫的免疫學和牛痘接種,多數並不知道我國首先發明的人痘接種術(特異性人工免疫法)。對此,十八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伏爾泰曾在《哲學通訊》中寫道︰「我听說一百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種習慣,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的偉大先例和榜樣」。

西方對于天花一直束手無策。曾經不可一世的古羅馬帝國相傳就是因為天花的肆虐,無法加以遏制,以致國威日衰。18世紀歐洲蔓延天花,死亡人數曾高達1億5千萬人以上。

早在晉代時,我國著名的藥學家和道家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就對天花有了記載︰「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劇者多死」。同時他對「天花」的起源進行了追溯,指出此病起自東漢光武帝建武年間,即公元25年左右。這是世界上關于「天花」病最早的記載。

清代醫學家朱純嘏在《痘疹定論》中記載,宋真宗(公元998—1022年)或仁宗(公元1023—1063年)時期,四川峨眉山有一醫者能種痘,被人譽為神醫,後來被聘到開封府,為宰相王旦之子王素種痘獲得成功,王素活到了六十七歲。

到了明代,隨著對傳染性疾病的認識加深和治療痘疹經驗的豐富,我國便正式發明了人痘接種術。

自十六世紀以來,我國已逐步推廣人痘接種術,而且世代相傳,師承相授。清初醫家張璐在《醫通》中綜述了痘漿、旱苗、痘衣等多種預防接種方法。其具體方法是︰用棉花醮取痘瘡漿液塞入接種兒童鼻孔中,或將痘痂研細,用銀管吹入兒鼻內;或將患痘兒的內衣月兌下,著于健康兒身上,使之感染。總之,通過如上方法使人體產生抗體來預防天花。公元1682年時,康熙皇帝曾下令各地種痘,可見當時種痘術已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俞正燮《癸巳存稿》載︰「康熙時,(公元1688年)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醫」。後來,種痘法經由俄國傳到土耳其和北歐。到了十八世紀中葉,我國所發明的人痘接種術已傳遍歐亞各國。英國人愛德華?琴納正是受到我國人痘接種法的啟示,才試種牛痘成功,逐漸取代了人痘接種法。

施仁,年過五十,是這崇明島最有名望的醫師。本來,他只是一時一地的名醫,沒有在歷史下留下大名。然而,遇到了黃復華,施仁不敢說一定成為杏林名宿大家,但名傳後世是確定無疑了。

黃復華把這牛痘接種法傳授給了施仁,還答應以施仁命名,再傳曉天下後世。再加上黃復華告知了其它一些醫學秘方,如少林寺藏經閣秘本記載的行軍散藥方︰

明嘉靖年間,倭寇侵略東南沿海一帶,月空奉召南征,因氣候炎熱僧兵不服水土,突然有十余僧卒倒下,不省人事。月空當即取出「行軍散」灌之,患僧即醒,又用烏梅沏茶飲之,片刻精神煥發,開赴戰場剿敵。方用︰薄荷腦一分,柿霜三分,枳殼一兩,安息香一兩,陳皮五分,制半夏牛黃廣木香各三分共為細末,貯瓶,每服一分。

黃復華又答應從施仁家的藥房大宗采購這些藥品。如此名利雙誘,自然就吸引到了崇明的名醫施仁擔任了醫院的院長,並親自教導那些學醫的黃家學徒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攜明最新章節 | 攜明全文閱讀 | 攜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