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明 正文 第二十六章 保衛大凌河(五)

作者 ︰ 圓明園主

利用黃復華提供的現代滌綸等材料,城中已經制成了兩個直徑超過三十米的熱氣球。熱氣球白色的球體上繪了一條猙獰的青龍。在大量人手的幫助下,熱氣球下面的吊籃已經飄離了地面。

一聲令下,綁住熱氣球吊籃的繩子被砍斷,熱氣球冉冉升空。望著飛天的熱氣球,所有的明人都興奮地狂呼大叫。

祖英,何雲,兩個人都穿著棉衣,一是保暖,而且一旦失火也不會粘在身上。另外,兩個人還戴著棉帽,保護頭頂,起到隔熱的作用。

隨著熱氣球的緩緩上升,祖英感覺非常地平穩,自己竟然就這樣輕而易舉地飛在了空中,真的跟做夢似的。每離地一尺就有一種全新的感覺,一開始的緊張過後,俯視著地面的人群越來越小,祖英禁不住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周圍的一切都太美了,大地,山川,人群,全在自己的腳下,感覺自己就是一只小鳥,撫模著清風,與天空完全地融為一體,仿佛自己就是這一方天地的主宰。過去了好一會,祖英才想起自己的任務,開始執行。

看到空中繪著飛龍圖案的大怪物,後金軍方面就驚慌失色了。還沒從剛才孔明燈的打擊中完全清醒過來,這麼兩個怪物又開始不斷從天上扔下一些鐵疙瘩。

這些鐵疙瘩就是史上第一批航空炸彈。

使用時,只要把炸彈引爆裝置中間的隔離物抽離,炸彈一旦落地,裝置中間的鋼輪會在重力作用下繼續下落,撞擊在外層鋼鐵上,撞擊產生的火星就會引爆炸彈。這種引爆裝置,除了使用重力的那部分,鋼輪擊火是戚繼光將軍及手下早就用于實戰的發明。

轟,轟,轟,兩個熱氣球飛到哪里,上面的勇士就往那里的營帳,人員密集之處投下炸彈。剛開始,有的後金兵們還象看熱鬧一樣,抬頭張望。但是落下的炸彈馬上就教育了他們,並不是所有的熱鬧新奇,都是可以湊上前去的,因為那和死神相連。

到了後來,熱氣球飛到哪里,哪里就空開一片。也有自認善射的壯士試著向這些怪物射箭,但對于飛在近千米高的熱氣球,怎麼夠得著呢?箭支飛不到一小半,就紛紛掉了下來。

二十多分鐘之後,熱氣球的燃料用盡,慢慢落下。不等落到地上,離地面還有二三十米的時候,祖英,何雲兩人毅然先後引爆了事先準備好的手榴彈。

圍上來的後金兵得到的只是吊藍的碎屑,熱氣球的碎片,各種彈片等對他們的又一次打擊。

1631年10月17日,農歷九月二十二日這一天清晨,在來自天空的敵方的打擊下,後金方面傷亡上百人,至于物資等的損失更是不小。由于己方根本無法還擊,後金軍的士氣再次低落。對于圍城能否得到滿意結果,有人私下里已經產生了疑問。

---------------------------------------------------------------------------------------------------

1631年10月18日清晨,蓋州地面,一個離海邊不遠的小城堡。

雖然這里是附近離海邊最近旳一個城堡,但也足有近二十里地,因為以前毛文龍的東江軍經常乘船跨海而來,攻擊後金。後金方面對此既緊張又害怕。所以,後金方面一旦發現海邊有居住或打漁為生旳漢人民戶,還有,就會把他們抓起來,強行遷離海邊。甚至燒毀船只,還把漢人充為旗奴。滿人自己就記錄︰天命八年七月初三日,「都堂下書曰︰‘據報海上見有船只,令將蓋州城南至熊岳,所有海邊人之婦孺皆收入蓋州城內、男丁仍令耕田。耀州、海州、牛莊海邊人之婦孺,亦皆收入耀州、海州、牛莊各處城內,男丁仍令耕田。’」

這一套做法,跟後來的清軍為對付台灣的鄭氏家族,而把海邊幾十里內所有福建漁民遷離海岸旳做法極為一致。

話說,現在後金部隊正把大凌河城把明軍重重包圍。這里既不是運送糧草的要道,也不是防範旅順口那一帶東江兵馬的重點區域。

因為精銳都跟著皇太極等出征大凌河了,兩個連披甲兵都不是的後金軍士懶懶地立在城門囗。望著一大清早就進出城門,辛苦謀生的窮苦老百姓,兩個人就連盤查的興趣都設有。

忽然,從進城的路盡頭旳山坡後邊傳來了一陣含糊雜亂,夾雜著鞭子抽打聲,喝斥叫罵的滿漢言語。然後,就見兩個騎馬的披甲精兵,領著一隊十來人的士卒,押著串在一起的一長串明軍俘虜,出現在了進城的路上。

「嘿,這是從哪里抓到旳俘虜,竟從我們這里路過?」

「管他的,別多管閑事。反正,這次大凌河城打下來,我們大金國少說也能多出一兩萬的俘虜。沒準,這回你我也能分到一兩個作為家奴,過過當大老爺的癮。」

「別臭美了,就是你主子能分到一百個明人當奴隸,也論不到你來分一個啊。」

說笑間,那押著俘虜的隊伍就來到了跟前。這一隊的收獲肯定頗多,只見邊上押運旳軍士們一個個都背著鼓鼓囊囊的大包裹。

其中一個守城士兵就迎上前去,對著馬上的騎士問道︰「貴人,你們從哪里來啊?前邊的戰況如何?「

只見這個騎兵大漢慢慢拔出刀來,用滿語說︰「當然是用老子手中的大刀,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來的。至于戰況麼,……」

長長的拖音未停,忽地手中的大刀順勢落下,這個守城門的小兵的頭顱就被砍了下來。這時,只見俘虜們紛紛解開繩索抽出手來,從邊上擔任押送任務的軍士旳包裹里,抽出了包括三眼手槍在內的各種短兵器,這一伙子人全都叫喊著,迅速殺進了城門。後面路口還有五十個崇明黃氏衛隊的成員們端著火槍或是連弩,一路叫喊著沖殺過來。這城堡里面駐守的只是一個牛錄挑剩下的三十多個後金兵。不少人還沒有搞明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就已經成了冤死鬼。

這正是崇明黃氏衛隊的人馬以熟悉遼東風土人情,還有滿蒙語言的祖大壽手下精干騎兵十名為向導,前來偷襲此城。

足夠的突發性,以有備算無備,再加上火器,手榴憚,連弩等的有效使用,不到一刻鐘,沒有遭遇到太多有效抵抗,戰斗就結束了,順利拿下了這座小城堡。

這樣旳戰斗幾乎同時也發生在距這里不到五十里的另一個海邊小城,黃氏衛隊也得到了一樣的輝煌戰果。

這個時候的遼東漢民們接受後金的奴化統治還不久,還是心向大明朝的。大家紛紛幫著衛隊隊員們整理各種糧草物資,軍用繳獲,安定秩序。同時,在衛隊隊員們這邊的安排下,願意走的漢民們就開始整理行裝,向著海邊撤退。

海邊一個有利于防守的地方,已經在海船上炮火的火力保護下,安排建立了一個臨時的陣地和營地。撤回來的遼民們,將在水軍的嚴密保衛下,分批次,有秩序地乘船前去山東榮成基地。

這次奇襲,救回遼東漢民兩百多戶,六百余人。更為重要的是,後金方面大為震驚,不知道是哪里冒出的明朝軍馬。戰況迅速報到盛京,留守的擔心這股不明底細的兵馬來攻打盛京,又立刻派人向皇太極報告。

1631年10月20日,農歷九月二十五日,明朝方面,最大規模,由四萬多人組成的援軍前來大凌河城而來。

二十五日,明太僕寺卿監軍道張春,和總兵吳襄、鐘緯等,率領副將、參將、游擊、守備、都司、備御、千總等一百余名將官,馬步兵四萬多人,從錦州前來援救大凌河城。

這支部隊的主將是監軍道張春。張春,舉人出身,在收復永平等四城的戰斗中,表現非常突出,孫承宗對他很是看好。這次大凌河城被圍,孫承宗就大力舉薦張春掛帥,于是朝廷就派他為監軍道,統領這路大軍。這時,張春已是六十五歲,真正的廉頗老矣,但卻也稱得上老當益壯。

二十六日,明軍渡過了小凌河,「即行掘壕,列車盾槍炮,整列甚嚴」。

皇太極得到明軍來援的探報,就自己親自率領著一部分兵馬先趕了過去,擺開了陣勢,與明軍對陣。但是他看到張春率領的明軍壁壘森嚴,並不是個能隨便捏的軟柿子,就定下主意︰「此軍來必與我戰,何必攻其堅,致傷我軍,欲俟彼起行前來,攻其不備,遂引軍還。」

二十八日,張春、吳襄(吳三桂的父親)等繼續率領明軍,于四更就拔營起寨,直奔大凌河,距離大凌河城只有區區的十五里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攜明最新章節 | 攜明全文閱讀 | 攜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