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明 正文 第三十一章 干電池時代

作者 ︰ 圓明園主

張可大就此接手指揮大任,安排合適可靠的人手守衛各門,打散分置遼部官兵,招募青壯小伙和大戶人家的部分家丁,協助守城。

登州城修築得非常堅固,它是從名將戚繼光的祖父輩就開始修建、完善的軍港重鎮。如今的守軍主力,一是張可大率領的,有著戚家軍傳統的浙江兵,二是,葡萄牙軍官團教授過西方火器操作的明軍,城頭還排列著現時還算先進的各種西洋火炮。

無論從城防設施,還是兵員素質,登州都是固若金湯。城中不僅擁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還可以通過水門和外界相通。原來,孔有德和他的部隊打下登州,一共繳獲了明軍七千余人,馬匹三千,餉銀十萬兩,還有紅夷大炮二十多門,其它西洋火炮三百門,還有不可勝數的其它武器彈藥,盔甲兵器等等。

不過,現在孔有德再也沒有辦法從內部攻破這麼一個堅固的堡壘。

到了1632年的2月1日,崇禎四年臘月十二,在天津派出的水軍護送之下,朝廷的傳旨官到了。

原來的歷史中,因為大凌河城的失陷,在1632年的1月29日,崇禎四年臘月初九,「以大凌築城招釁奪孫承宗官」。現在,因為遼東的重大軍事勝利,坐鎮山海關指揮的孫承宗自然也是勞苦功高。

崇禎皇帝和滿朝文武正在發愁如何安置這位功高蓋主的六十七八的老臣。正好,就出了吳橋兵變這麼一回事,孫承宗的得意門生孫元化等人還遲遲不能平叛。于是,功勞被抵消了一部分,孫承宗這位老功臣被加了一堆榮譽虛餃,恩賜歸鄉養老了。

次輔溫體仁也正好借著吳橋叛變的好機會,到處煽風點火,唆使黨羽彈劾首輔(相當于第一宰相)周延儒用人不當,他舉薦的山東巡撫孫元化等誤國誤民。他手下的一個御史還在接受黃復華托人送來的銀子和材料後,上了一封殺傷力巨大的奏則︰孔有德等叛賊只知道孫元化的恩義,目中沒有朝廷法度。我听往來山東的客商在坊間傳言,叛賊想奪取登州,奉元化為主,設立新國。我不知道事情真偽,但也決不敢隱瞞不報。

不過,周延儒是崇禎皇帝頗為器重的一位大臣,政治斗爭經驗也十分豐富,要想傾覆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雖然,這一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涌,朝野不寧。不過有大凌河這一戰,那是一俊遮百丑。于是周延儒以退為進,承認在孫元化一事上犯了錯,順勢要求把孫元化召回京城問話,由忠心得到大家認可的張可大暫時主持登州的防務。

孫元化就此被招回北京,問責之後,靠著周延儒和徐光啟等人的周旋,最後在工部做了個小官,也算是發揮特長,比起歷史上的問斬待遇好多了。張可大率領軍民守住了登州,數以萬計的百姓被殺,張可大自盡的命運也得到了改變。而周延儒也暫時保住了自己的官位。

黃復華在這大凌河一役和登州保衛戰等一系列事件中,也沒有白費力氣,自己也得到了眾多的好處。

大凌河一戰,讓祖大壽等將領和他的手下們看到了黃復華強大的實力。從開始的料事如神,神奇的「順風耳」——對講機,再到黃復華提供的大量糧食,船堅炮利的海上力量,以及熱氣球升空投彈的不可思意,手榴彈等展現的巨大威力,山東榮成基地的蓬勃發展,許多新奇事物的不斷涌現,這種種事件加在一起,逐漸折服了這一幫長年與後金交戰的漢子。

大明朝廷也不是不管他們,可是即使克服財政困難,緊著給他們按時發下軍餉,層層克扣,剩下七八成就算不錯了。然而,遼東這邊,豐收年景糧價低賤得傷農,到了災年或是踫上戰亂,糧價立馬飆升好幾倍,甚至上十倍。那一點餉銀又能買到多少糧食呢?

而在大凌河一戰里,黃復華給他們的幫助那可是實打實的,上上下下都看在眼里。祖大壽又曾經帶領兵馬反出山海關,和黃復華完全可以成為天然的盟友。

黃復華在展現實力之後,並沒有提出過分要求,也無意改變遼東的形勢,只和祖大壽簡單地約法三章︰

一,祖大壽給黃復華方面在遼東經商,推廣新作物等活動提供必要保護和便利。黃復華每年分紅利白銀一萬兩給祖大壽。

二,黃復華每年免費提供糧食五百萬斤給祖大壽作為軍糧,還有手榴彈兩千顆。無論誰殺死後金兵一名,黃復華核實後給銀三兩。若是有品級的敵軍,價格更高。

三,兩邊要情報互享,以及互相支援照應。祖大壽為黃復華接收東江等行動提供必要幫助,黃復華也會相應另付報酬給祖大壽。

這樣優厚的條件,祖大壽方面自然沒有異議。光是每年免費提供的五百萬斤糧食,在遼東就算是按一石一點五兩白銀的低價計算,那也是整整五萬兩。

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越來越多的遼東軍民對黃復華這邊的認同感不斷升高,主動把家眷安排到山東榮成基地的人越來越多……

有了這三章約法,黃復華在大凌河戰役取勝之後,開始不斷獲取成果了。

在今天遼寧省朝陽縣最南端的瓦房子鎮,是小凌河的發源地,境內錳礦資源十分豐富。據資料顯示,該錳礦床中礦石類型主要有四種︰氧化錳礦石、碳酸錳礦石、次生錳礦石和褐錳礦礦石。品位高者大于40%,甚至有純錳質礦石。

錳是地殼中廣泛分布的元素之一,為銀白色金屬,質堅而脆。它的氧化物礦——軟錳礦早為古代人知道和利用。但是,直到18世紀的70年代以前,西方化學家們還認為軟錳礦是含錫、鋅和鈷等的礦物。1774年,瑞典的甘恩,用軟錳礦和木炭在坩堝中共熱,才得到一個紐扣大小的錳粒。

錳,現在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制造合金——錳鋼。錳鋼很有趣。如果在鋼中加入2.5%到3.5%的錳,那麼制得的低錳鋼簡直脆得和玻璃一樣,一敲就碎。然而,如果加入13%以上的錳,制成高錳鋼,那麼就變得既堅硬又富有韌性。高錳鋼加熱到淡橙色時,變得十分柔軟,很容易進行各種加工。另外,它沒有磁性,不會被磁鐵所吸引。

不過,現在黃復華主要是用二氧化錳來制造干電池。

干電池屬于化學電源中的原電池,因為這種化學電源裝置的電解質是一種不能流動的糊狀物,所以叫做干電池,這是相對于「伏打電池」這樣具有可流動電解質的「濕」電池說的。現代普通干電池大多就是錳鋅電池,中間是正極碳棒,外面包石墨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再外邊主要是一層很厚的電解質糊,其構成是氯化氨溶液和澱粉,也可以用一部分的食鹽溶液。最外層是用金屬鋅皮做的圓筒,也就是負極。

電池放電就是氯化氨與鋅的電解反應,釋放出的電荷由石墨傳導給正極碳棒,鋅的電解反應是會釋放氫氣的,從而增加電池內阻的。和石墨相混的二氧化錳就是用來吸收氫氣的。

鋅錳干電池的電動勢為1.5伏特,因為產生的氨氣被石墨吸附,導致電動勢下降較快。如果用高導電的糊狀氫氧化鉀代替氯化銨,正極材料改用鋼筒,二氧化錳層緊靠鋼筒,就構成堿性鋅錳干電池,由于電池反應沒有氣體產生,電動勢就會比較穩定。

氯化氨晶體有一個俗名,就是 砂,也叫北庭砂、赤砂等。 砂在中藥中用于消積軟堅,破瘀散結。我國的主要產地在青海、甘肅、新疆等地。氯化氨加熱時又可以分解為氯化氫及氨氣。

1631年12月6日,大凌河城中的黃氏工場,第一個完全大明朝生產的干電池誕生了。從此,干電池,再加上先前的伏打電池和電燈,中國還沒進入蒸汽機的時代,卻率先進入了電的時代。

另一個重大成果,就是暗中把東江鎮的部分實力收歸囊中。

東江鎮自從毛文龍被殺之後,一直叛亂不斷,特別是劉興治兄弟之亂後,實力大減。由于東江鎮一再發生變亂,不再具有牽制後金的能耐,所以孫元化一心想著裁撤東江鎮。

崇禎四年十月,副總兵張燾就奉命率領著水師一千三百人撤離皮島,來到了登州。而總兵黃龍借口巡視義州,硬是留了下來。參將沈世魁領著他的兵馬也不願意撤離東江。

在大凌河被圍後,孫元化命令黃龍率領東江軍馬登陸作戰,襲擾牽制後金,黃龍也不過虛張聲勢,實際上並沒有出動一兵一卒。

後來,又有借口黃龍克扣軍餉,把黃龍抓去割鼻,打斷腿的兵變,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耿仲明弟弟最終被殺的那場動亂。自此之後,東江軍特別是皮島上的戰斗力,更是大不如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攜明最新章節 | 攜明全文閱讀 | 攜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