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明 正文 第二十五章 保衛大凌河(四)

作者 ︰ 圓明園主

一番調查下來,沒有太多的成果,只知道是外側營地先受到了炮轟。然而,一個巨大的疑問化為一團陰藹,籠罩在大家的心頭。到底,是誰,從哪里發射的炮彈?

從其他方向顯然不可能,除非明軍能插上翅膀飛過來。另外,雖然附近河道不少,但要說是大船載著大炮能模黑夜行而來,這絕無可能。如果是小船載人靠近,再用炮轟擊,那麼什麼炮能打這麼遠又那麼輕便?因為在遇襲營帳的附近,怎麼也查不出有沉重的炮車碾過的痕跡。

皇太極也想不出答案,只能好言寬慰並沒犯下大錯,但倒了大霉的吳訥格。然後,傳令各處大營晚上加強警戒,在外側也增強哨探和巡邏,特別是海上和河道的巡查。

經過了這個夜晚,後金軍的士氣都低落了兩分,有人偷偷地傳說,準是冤死的毛文龍死後成神,領著雷公電母發的神雷。

後金的圍城行動繼續進行,圍城打援的戰略意圖也終于得到了實現。

原本在農歷八月十六這一天,圍城還不到半個月的時候,就有兩千松山守軍前來增援。但由于眾寡懸殊,很輕松就被金兵打敗了。

這回,早在遭遇圍城之前,祖大壽就派人前來知會了,除了索要一些糧草軍械,特別關照︰這一次後金來勢洶洶,足有近五萬兵力。如果大凌河城被圍,不用來援,只要守好松山即可。祖大壽還事先寫了一份感謝松山方面出動兵馬,打破後金重圍,送來糧草軍械的公文。有了這麼一個過硬的功勞在手,松山方面自然不會再硬拿雞蛋去磕石頭了。

農歷九月十六日,明朝總兵吳襄、宋偉率領六千錦州兵馬前來救援,貝勒阿濟格率領本部兵馬迎戰。這一次,明軍以眾擊寡,阿濟格等人節節後退。明軍一股作氣,把後金軍逼退到了小凌河邊。

皇太極听說錦州援兵到來,阿濟格兵力單薄支持不住。于是,皇太極親自帶領自己的親兵兩百人,貝勒多鐸部屬的護軍二百人、營兵一千五百人,佟養性率領的炮兵營等人馬,還有抽調滿族八旗護軍而成的一千兩百余人,浩浩蕩蕩前來增援。

看到阿濟格所部形勢不妙,皇太極親自率領著自己的親兵發起進攻。後金大軍也緊隨著發起了攻擊。

人數不相上下的兩軍交鋒,自然是明軍落入了下風。

好在,祖大壽事先已經讓他麾下的兩千關寧鐵騎來到錦州城,作為這次救援行動的預備隊。于是,這個時候兩千騎兵從後邊快馬殺到,掩護著大軍撤退,總算是打了一個平手。後金方面的戰報是︰「敵兵望風遠遁,斬副將一員,生擒把總一員,于是收軍」。大明朝方面則是︰「退敵百里至小凌河岸,繳獲無數;虜首率大軍兩萬來援,于是回城」。

為了進一步消耗大凌河城中的力量,皇太極估計祖大壽盼望援軍心切,于是又搞了一次假增援。

農歷九月十九日,後金兵們穿上明軍將士的衣甲,打著明軍的旗幟,聲勢浩大地殺向了後金大營。

原來的歷史上,祖大壽上了皇太極的毒計,看到援兵到來,就率兵沖殺出來,打算里應外合,來突出重圍。結果,眼看要與援軍匯合時,援軍突然變成了後金兵,一起向著祖大壽殺來。結果,祖大壽陷入後金兵馬的重重包圍,靠著部下們的拼命廝殺,才狼狽地逃回城中。從此,一方面因為害怕中計,另一方面由于缺糧,將士餓得沒有力氣沖殺,祖大壽再也沒有出過城。

現在,靠著黃復華的指點,祖大壽事先已把夜襲戰中用到的現代帶響煙花作為信物,送到了錦州城里。如今看到這個假增援,就來了個將計就計,出城對著後金軍一頓猛打,還沒等假援軍翻臉,就前隊變後隊,施施然返回了城里。

1631年10月17日,崇禎四年農歷九月二十二日,天氣晴朗,萬里無雲。

這一天,是應該被載入史冊的一天,因為這一天,中華民族為人類開創了一個新的紀元。

太陽才剛剛從地平線後透出一縷亮光,大凌河城的城牆之上,四面八方都升起了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于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于是,孔明就算準風向,利用紙燈籠,系上求救的訊息,飄出城外。後來果然月兌險,于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知名學者李約瑟也指出,公元1241年,蒙古人曾經在李格尼茲()戰役中使用過龍形天燈傳遞信號。

孔明燈有大有小,大的直徑有2米多。它和熱氣球的原理一樣,利用加熱的空氣密度低于氣球外的空氣密度而產生浮力飛行。孔明燈本身就可能引起火災。據報載,2007年10月4日晚9時許,浙江金華市雙溪西路某宿舍二樓,陽台雨篷上突然掉下來一盞燃燒著的孔明燈,幸好居民及時滅火,僅僅燒壞了雨篷。同月,一盞孔明燈被刮進了永康市望春小區一戶人家的陽台,把曬著的衣服點燃……

在西方世界,直到十八世紀,法國造紙商孟格菲兄弟才從碎紙屑在火爐中不斷升起這個現象中得到啟發,用紙袋聚集熱氣做熱氣球試驗。1783年6月4日,孟格菲兄弟在里昂安諾內廣場做公開表演,一個圓周有三十三點五米的氣球升空而起,這個氣球用糊紙的布制成,布的接縫用扣子扣住。兄弟倆用木材和稻草在氣球下面點火,氣球慢慢升了起來,飛行了1.5英里。這個熱氣球的第一批乘客是一只公雞、一只鴨子還有一只山羊。同一年的11月21日下午,蒙戈菲爾兄弟在巴黎穆埃特堡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載人空中飛行。熱氣球飛行了二十五分鐘,在飛越半個巴黎之後降落在意大利廣場附近。

在首批普通的孔明燈升空做了一番試驗,知道了風向和風速後。沒過片刻,第二批五十個特制大號孔明燈在合適的城牆上也逐漸升空。

和平時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放在孔明燈里作為祈福之用不同,這次的孔明燈就是一個個燃燒彈和炸彈。

孔明燈里的蠟燭都只有短短的那麼一截。蠟燭下面接的是采取了必要防護下的易燃易爆物品,保證只有在孔明燈燃料燒盡,落地時才會爆燃。

反正大凌河城被後金軍重重包圍,只要孔明燈飄出城內,落地的不是空地就是敵人的營地。在這秋高物燥的季節,實在是放火搞破壞的上佳時間。

這些特制孔明燈也不負眾望,有近三分之二的燈落到了營地里。雖然多數只是落到空地上,但也有五個孔明燈建立了戰功。

兩個孔明燈落在了馬棚附近,一個點燃了馬棚的茅草屋頂,一個點燃了草料。兩個馬棚都熊熊燃燒起來,戰馬受驚,四處亂竄,營地一片混亂,後金兵多有遭受驚馬踐踏的。

還有兩個,一個正好落在一頂牛皮大帳上,一個就象瞄準好的一樣,把營門口的大旗給燒著了。

最後一個更是有如神助,命中了一個小型火藥軍械庫,引發了更大的爆炸。總算後金對于作戰常識比較了解,周圍並沒有駐軍,人員的傷亡倒不嚴重。

「神火飛鴉,明軍的新式神火飛鴉!」有些以為自己很有見識的後金兵和投靠後金的漢軍旗軍士都在亂喊亂叫。

「神火飛鴉」外型如烏鴉,是記載于明代史書上的一種軍用火箭。「神火飛鴉」用細竹或蘆葦編成,內部填充火藥,鴉身兩側各裝兩支「起火」,「起火」的藥筒底部和鴉身內的火藥用藥線相連。作戰時,「起火」的推力可以將飛鴉射至100丈開外,飛鴉落地時內部裝載的火藥會被點燃爆炸。

明代史書還記載了一種原始的火箭彈——震天雷炮,可依靠自身裝藥燃燒推進。還有,叫做「火龍出水」的武器,專門用于水戰。龍形竹筒內裝火箭,外裝「起火」。「起火」將龍身射到空中,又點燃龍身內的火箭,于是火箭再次射出。這已經相當于是一種兩級火箭了。

然而,後金軍的噩夢才是開始。

祖英,何雲兩個人分別是祖大壽和何可綱兩人以前的親衛。兩人一貫作戰勇猛,多次負傷。如今兩個人年事漸高,都退下來在各家府中任了一個閑職。這次特別的戰斗將有去無回,不過兩位老軍伍毅然主動請纓,只是把一家老小托付給了兩位大人。

祖大壽和何可綱以及副將張存仁等城內的最高將領們都來為兩位壯士餞行。黃復華派入城中的人員也一並前來送行。

喝完一碗壯行酒,兩位無畏的勇士把空碗狠很地摔碎在地上,齊聲說︰「將軍,我等上路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攜明最新章節 | 攜明全文閱讀 | 攜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