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明 正文 第八章 買官記

作者 ︰ 圓明園主

崇禎三年盛夏八月的某一天下午,知了都熱得躲在樹蔭里,只是偶爾有氣無力地叫兩聲。

崇明城內,正七品知縣陸建雲的府內,陸老爺正躺在太師椅上閉目養神。崇明畢竟是個島,事情並不多。當然,油水也並不多。陸老爺是正經的科舉出身,但也是花了不少銀子,才謀到在江南這平靜之地的一縣之主的位置。

晚明時期,不用參加科舉,用銀子也能買到官做。《明史》《食貨志》記載,明朝賣官稱為「捐納」,並制訂了所謂的「捐納事例」。「自憲宗(成化)始,生員納米百石以上,入國子監。軍民納二百五十石,為正九品散官,加五十石,增二級,至正七品止」。由于捐納之風盛行,已使官場酷似市場。明人周順昌說︰「方今仕途如市,人仕者如往市中貿易,計美惡,計大小,計貧富,計遲速。」

清內秘書院副理事官張文衡曾經向皇太極奏報說︰「彼文武大小官員,俱是錢買的。文的無謀,武的無勇。管軍馬者,克軍錢;造器械者,減官錢。軍士日不聊生,器械不堪實用,兵何心用命?每出征時,反趁勤王,一味搶掠。俗語常雲︰「韃子、流賊是梳子,自家兵馬勝如篦子。」兵馬如此,雖多何益!況太監專權,好財喜諛,賞罰失人心。在事的好官,也作不的事;未任事的好人,又不肯出頭。上下里外,通同扯謊,事事俱壞極了。」

「老爺,老爺?」陸老爺的耳邊傳來管家的輕聲叫喚。

「什麼事,陸大?」

「府外有個本縣治內的年青人求見。這是禮單。」

「噢,拿來一看。」

陸老爺打開禮單,只見上面只有一行字︰西洋琉璃紫珠一對。

「請他進來,吩咐下面的準備上好茶。」

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史記》中的一段話,與琉璃的起源有關。範蠡,陶朱公就是民間傳說的財神,傳說中最早的財神聚寶盆,也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琉璃被認為是聚財聚福的財神信物。

紫色,可是極貴的色彩。面對重禮,難怪陸老爺對來人這麼客氣了。

客人不一會就進得前來,是一個略顯單薄,十五六歲的小伙子。

「小子黃大山,拜見大人。」年青後生一躬到底。

「在家里,就不必客氣了。請坐。看茶!」

等黃大山謝過陸老爺,在邊上坐下,品過一口茶後,陸老爺問道︰「不知本官有什麼可以幫你的呢?」

「正是要麻煩大人。我家主人黃復華在本縣開了間鋪子,手頭也余下一些銀子,願意捐獻給朝廷。」

「好,不知你家主人願意捐納多少?有什麼要求?」朝廷缺錢得緊,陸老爺手頭里正好有上面攤派下來的賣官收銀的任務。

「想要個從七品的文官。因為需要照顧自家的小本生意,還請安排個不用離家的閑職。」

「此事容易,還請在城里逗留十日。把你家主人的資料和捐納的銀兩留給我的管家,十日後再來此處拿官憑即可。」

「多謝大人。那小子就告退了。」

黃大山出了陸府,笑著跟送出大門的陸管家告別,會合等在門外的吳大林,一起回轉客棧。走出幾步後,黃大山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沒想到事情辦得這麼順利,真讓他感覺是做夢一般。

短短的三個月,自己的命運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個月前,自己只是個貧苦農家的孩子,連飯也吃不飽。一輩子估計就和大字不識幾個的父親一樣,省吃儉用討個娘子,一輩子到得最遠的地方沒準就是三十里遠的集鎮了。

自從進了黃老爺的學徒班,每天中午自個都能吃頓飽飯,還頓頓帶點油葷。家里有了那二兩安家銀,今年估計也餓不著了。

僅僅三個月,自己原先才認識二十來個字,現在識字都快上千了,還會算術,懂得了許多新奇的知識。如今借助字典,黃大山可以自己看懂《三國演義》了。

先生說了,自己先天資質過人,後天又勤奮好學,所以學業突飛猛進。

因為自己年已十五,學得又好,才跟在先生身邊學了三個月,就被先生委派到縣城來完成捐納這樣的大事。先生專門對自己就各種可能踫到的情況作了詳細的指點,比如要用銀子打點官員家的門子和管家等等,又派了家僕吳大林和另一個年輕時出門闖蕩過的村里大叔陪同,加上衛隊隊員兩人護衛安全,就讓自己一個以前縣城都沒來過的人,攜帶重禮和五十兩金子,來這崇明城辦事了。這是先生對我莫大的信任和器重!

在自己和父母說先生要差自己領頭去縣城辦事時,父母怎麼都不相信,都以為自己在編瞎話。第二天一早,父親就陪自己找先生確認此事。當從先生口中得知消息屬實時,老實的父親感激得拉著自己當場就給先生磕了三個響頭!

如今,事情一切順利。看來,自己能說官話,能寫會算,有了先生給的錢兩,還真是能行萬里路了。這就是先生說的「知識改變命運」吧。

黃復華在崇明黃家寨繼續他的教育等事業,他確實對黃大山一行放心得很。這一路去縣城,還是很太平的,各種可能的情況也都預演過了。

三百二十五石,可以捐個從七品的官。當然,現在一方面價格上升了一些,另外不用真的運糧食去吏部。比如現在的米價是一石精米一兩三錢,那麼買官的人就要按每石一兩四錢或五錢的米價交銀子,請經手的大人幫你去搞定。至于那個官員以八錢白銀換算一石來向上頭交差之類的事情,就與買官的人無關了。

至于事情可能出了岔子,黃復華是不怕的,一對玻璃彈珠多便宜啊,五十兩黃金也能用玻璃物品輕松換到。只要黃復華自己在沒有足夠實力的情況下不用去縣城,以避免遭遇不測橫禍就行。

九月初,黃大山一行五人出發十余天後,順利地返回了黃家寨。

很快,一個消息傳遍了十里八鄉。黃家寨的黃復華公子已經花錢買了個大官來做,那些當學徒的小子們說,官名叫什麼「中書舍人」,反正幾乎就和縣太爺一般大小。以後,大家都要恭敬地稱呼黃老爺了。

這明朝的中書舍人,實際任務只是照例書寫誥敕而已,此外並沒有什麼重要職權,相當于現在中央部委的秘書班成員。

當然,黃復華這個官只是一個虛職,大明朝不需要他真地去南京或北京上班,也不會發薪水給他。用現代的話來解釋,就是享受副縣級干部待遇的調研員或是政協委員,沒有實職實權。不過,根據大明朝的優免條例,黃復華這個從七品官就可以合法避稅了,能免人丁十二丁,優免田一千六百畝。

明朝對官宦儒戶的田賦會優免,同時,皇室,藩王,官僚,太監等特權階層大量佔田,民戶大量流失。紳縉以上的地主包括皇家、貴族官僚和紳縉。其中官僚和紳縉就是有功名在身的,對應為戶籍中的官宦儒戶,而官宦儒戶全是享受優免特權的。舉人以上為官戶,監生為宦戶,秀才為儒戶。據吳金成估計,明代後期,全國的舉人數額通常在4000—5000名之間,壅滯于鄉村社會的監生數額通常為12500—22500名;生員的數額則遠為龐大,洪武年間約為3萬名,宣德、正統年間約為6萬名,到正德年間則增至31萬名,明末更達到50萬名。

這就造成了明末的一個怪現象︰官紳富豪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稅負越來越重,即使朝廷賣官蠰爵,但能收上來的錢財卻是越來越少。

黃復華現在是躊躇滿志了。在偏僻的鄉下,官員,加上有錢,那絕對是「土皇帝」了。只要不是魚肉鄉里,弄得天怒人怨,那絕對是可以橫著走了。若是自己造福鄉里,惠澤四方,一呼百應的群眾基礎就算打扎實嘍。

有了從七品官員的身份,又有了一定的武力基礎,黃復華加快了他成就大業的步驟。

九月十日,護衛隊正式換裝。每名小隊長腰刀一柄,三眼手槍一支。每隊五名投彈兵,平時不發手榴彈,配發長矛一支,短茅兩支。還有每隊五名火槍兵,每人發給火槍一支,火槍可以裝上套筒式的明朝出產的刺刀。

同時,黃復華加大了一些軍工生產的規模,黑火藥,子彈,手榴彈的生產制造都請了專門的人,半個月內又制造出手榴彈一百顆,子彈兩千發。

有了這些新造出的彈藥,加上官員的身份,黃復華開始讓自家衛隊在黃家寨村附近就地練習各種火器。

平時子彈和手榴彈不配發到個人,大部分都集中在庫房,庫房鑰匙由黃復華親自來掌管。只有一百發子彈,二十顆手榴彈集中由兩名隊長共同掌握。

當然,為了應付晚上黃復華回到現代時,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黃復華允許大家在這種時候不用請示自己,破門壞鎖而取,事後匯報就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攜明最新章節 | 攜明全文閱讀 | 攜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