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侯 第一卷生逢洪武二十八年 第八章 科舉,科舉

作者 ︰ 衣山盡

洪武二十八年,明朝剛開始,社會也安定,除了即將發生的靖難之戰,總的來說,未來一百多年基本不會有大戰亂,即便是靖難之戰役,也僅僅局限于上層社會,局限于少數幾個省份,波及不到蘇州,這樣的社會還是很適合我的。若一不小心穿越到戰亂時代,如我這樣的普通人,估計只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結局。

空著肚子坐在城牆上,看著下面的護城河,喝了滿嘴的西北風,陳艾對自己的處境還是很滿意的。

不過,肚子里的饑餓還是讓人有些難受,為今之計還得好生想想將來要靠什麼謀生。

仔細想了想,以前的陳三就是一個潑皮無賴,窮得叮當響,自然沒給陳艾留下什麼賴以為生的本錢,甚至連間容身的屋子也沒有。當然,若是重操舊業,卻干那敲詐勒索的行當,混個三飽一倒還是有可能的,但這是長法嗎?

先不說混黑社會有風險,隨時都有被官府抓去判刑的危險。而自己前世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又是個公務員,本性還是善良的,真去干**,卻下不了那個狠心。

昨夜我陳艾將付班頭得罪得徹底,那家伙早就等著抓自己的小辮子,只要我陳艾一犯事,這付班頭肯定會立即下手抓人,一頓好打是免不了的,將來還有可能發配到邊疆去當兵。在明朝,軍人地位低下,一做了大頭兵,這輩子再無前途可言。

再說了,自己前世好歹也算是個人才,穿越到明朝之後,又熟知歷史,若真去混黑社會,做二流子,豈不白穿越一回?

對,既然自己有先知道先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無往不利,干嘛不利用一下這個優勢?

男兒大丈夫,富貴榮華乃是最高理想。

那麼,經商呢?

蘇州府是江南最繁華的所在,魚米之鄉,將來無論是販賣糧食還是絲綢,以我陳艾的本事,未必不能混個富可敵國。

可他很快否定了這個思路︰「如今我下頓飯都還沒找到地方著落,想這些有什麼意義,真要經商,本錢從哪里去弄?明朝的商人可沒什麼地位,從來就不是主流社會的價值取向。就算是是天下第一的富翁,一個小小的縣令就能尋個由頭把你給辦了。權力,只有權力才是這個時代最可依靠的東西。」

前世,陳艾本就是一個公務員,他自然知道,在古代,只有做官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做了官,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知縣,只要你願意,可說是要錢有錢,要女人有女人。如果你想有所作為,你的一言一行,可直接影響到治下幾萬人的生計。

還有什麼比權力更吸引人的東西呢?

不知不覺中,陳艾已經在城牆上坐了大半天,他的思路也已經從單純的謀生中偏離出來,目光看到了更長遠的地方。

就算我陳艾去經商,將來富甲一方了,可見了一個小小的縣令,也得下跪磕頭,戰戰兢兢,汗不敢出。可若是我從政,卻是另外一番光景。

明朝皇帝與官僚共治天下,讀書人和官僚才是統治基礎,才是主流,我所需要做的就是竭力混進主流社會,讀書,做官,功成名就。

那麼,要做官,就只有一條路可走。

科舉,科舉,科舉。

到時候,不要說中了進士,就算是一個小小的秀才,也是有功名的,也可以見官不跪。即便犯了法,沒有學政官員的點頭,任何人也不能治我的罪。只要中了秀才,每月還能去縣學領工資,做個有地位的有閑階級。

據陳艾所看過的歷史資料上記載,明朝的讀書人在中了秀才後,可以入縣學做廩生,每日可領一升米,給魚肉油鹽,遇到好年成,每月還能領一兩白銀。可說是不干活,光讀書就有工資可拿。明朝初的物價不高,靠著點收入,足夠讓自己生活得不錯。等中了舉人,就可以做官了。

這確實是一條好路子,不過,飯要一口口吃,首先得考個秀才出來。

這條路雖然有些艱辛,可對我陳艾來說卻是充滿了光明。

首先,自己在前世學的就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畢業後因為文科生,就業有些困難,索性又讀了個碩士,主攻國學。如今再去讀書,不過是將以前丟下的專業揀回來罷了。

八股文我陳艾是不會寫的,不過,以現代人的學習能力,又有以前打下的堅實的國學底子,上手自然極快。

就自己腦中陳三的記憶可知,明朝的識字率極低,尤其是在明朝初年,識字率能有個千分之一就算不錯的。整個吳江縣五萬多人,能讀書寫字的,加一起也沒有一百。而且,就他所知道,那些讀書人的水平也不是太高,一手毛筆字也丑得沒辦法看。大明朝建國二十八年,整個吳江縣總共才出過三個秀才,這三人後來還因為牽涉進朝中的大案被砍了腦袋。

整個大明朝經過朱元璋這二十來年的大砍大殺,讀書人基本被掃蕩一空,可以說,整個朝廷對人才的饑渴是後人所無法想象的。反映在科場上,為了增加錄取率,出的題目也毫無難度。

只要讀過幾年書,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人又不笨,要想考個功名,也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

不過,從古到今讀書都是一件很耗費錢財的事,即便在教育資源極大豐富的現代,讀一所普通大學,四年下來,也是一筆巨大的開銷。陳艾前世是個孤兒,若不是有社會捐助,估計也上不起學。

在古代,要想供養一個讀書人,通常要舉家之力,甚至舉全族之力。

當然,如果這個讀書人將來有所成就,也得利用手中的權勢回饋家族。讀人人發達了,若有窮親戚找上門了,也不會推月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若稍有不滿,就要受到全社會的譴責。因此,《紅樓夢》中劉姥姥那樣的窮人去大觀院時,賈家雖然看不上這個農村老太太,卻還是盡心盡力扶助。這也是古代封建家族倫理的基礎和特有的社會現象。

讀書,很多時候對一個家庭對一個家族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投資,每年光學費,文具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如今的陳艾窮的渾身虱子,卻掏出不一枚銅錢。

書本,文房四寶都沒處著落。

這下就讓人頭痛了。

陳艾皺了皺眉頭,突然一拍自己的額頭,喃喃道︰「我剛才不是還在說整個朝廷對人才的饑渴是後人所無法想象的,這卻是一個好機會。」

一想到這個特殊的時代背景,陳艾忍不住面露微笑︰真是一個好時代,明朝,我來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明公侯最新章節 | 大明公侯全文閱讀 | 大明公侯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