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31節奇異的出行(2)

作者 ︰ 嵩山坳

第31節奇異的出行(2)

皇帝的話正說道這里,外面有一個男子的聲音響起,「虎子?虎子」

「爹」那個男孩兒的聲音隨之響起,房門打開,孩子一溜煙的迎了出去,「爹,您回來了?可打得什麼獵物了嗎?」

「這不是?」只听見男子得意的聲音,就能夠猜得到,這一趟的收獲不小,「爹,這是狐狸嗎?」

「正是……咦?院中怎麼有這麼多馬匹?虎子,這是怎麼回事?」

「有人來借宿。娘讓他們住到柴房中了。哦,還有人給了兒子金子呢」

「金子?」男主人驚訝的問道,「在哪里?」

「我給娘了。」

男主人沉默了片刻,把打獲的獵物交給兒子,徑直走到柴房門前,伸手敲了敲,「請問,可有人在嗎?」

肅順起身開門,外面站著一個身材相當壯碩的漢子,眉目粗豪,帶著和善的笑容,正在向內好奇的打量,「這位想來就是貴居停了吧?敢問?」

漢子听不懂他掉文的話,但後面半句卻听懂了,「我叫陳生豪,這里是陳家鎮。您是?」

「哦,我姓蘇。」肅順臨時扯謊說道,「我家老爺中意這碓臼峪的風景,帶著我們幾個來此探幽,不料錯過宿頭,又遇風雪,故而在貴府求宿。多有打擾之處,請不要見責。」

「您是說,不要見怪吧?」得到肅順肯定的答復,陳生豪咧開嘴巴笑了起來,「不見怪,不見怪。誰還沒有一個要人幫襯的時候?再說,這樣的天氣,這樣的事情,也是難免的。對了,列位可曾用過晚飯?」

陳生豪不提起還罷了,一經提起,從皇帝以下,頓覺月復如雷鳴「看你們的樣子,就是沒有用過。若是不嫌棄的話,能不能和我一起用晚飯?不過沒有什麼好的,勉強填飽肚子總是可以的。」

走到這一步,也由不得肅順再客氣了,「那,就多謝你了。」他又加上一句,「等明天早上,我們離開的時候,一定多多報償。」

「什麼報償不報償的?山里人,不講這個」

晚飯是切碎的白菜,燴以土豆,蘿卜,再就著玉米面和高粱面的餑餑,雖然干澀難吃,但饑者易為食,眾人還是吃了個小肚溜溜圓。那個叫虎子的孩子,還從地窖中取出幾枚地瓜,扔進灶膛,等到菜湯熟透,眾人吃飽,地瓜也烤熟了。剝開酥脆黝黑的瓜皮,露出里面黃澄澄的瓜肉,一陣甜香沖入鼻管,眾人也忘卻了身份,不顧儀態的大啖起來。

皇帝沒有多吃,倒不是嫌難吃,他只覺得渾身冰冷,關節疼痛,自知是要生病了。勉強坐在那里,有一搭無一搭的和陳生豪說話,「老兄在山中打獵,每日所獲,可還足夠一家人澆裹之需啊?」

「…………」

「我是說,賺到的錢,夠花用嗎?」

「這就得看老天爺賞不賞臉了。便如同今天吧,打得一支狐狸,明天拿到縣城,能夠換上五錢銀元,這一兩天之內,也就算是有了著落了。若是只打到一兩只野兔,就沒有那麼多了。」

皇帝覺得奇怪,銀元發行,是以磅為計數單位,怎麼叫五錢呢?有心再問,又覺得頭痛難忍,手托著腮幫,一言不發。肅順看出他好奇,在一邊主動說道,「老爺,五錢銀元,就是半磅銀元。百姓不懂這種西洋叫法,依舊以約定俗稱之法稱呼。」

他點點頭,表示明白了。又再問道,「那,五錢銀元,能夠買很多東西嗎?」

「買上幾斤鹽,給孩子他娘扯上兩三尺花布,再買上一些子藥,也就差不多了。」子藥就是火槍所需的彈藥,陳生豪說道,「山中獵戶,離了這些玩意,可是不行啊。」

皇帝以手掩口,咳嗽幾聲,「我看您家中飲食,多是素菜,難道沒有錢買肉吃嗎?」

「若是說吃肉,也只是過年的幾天,給孩子開開葷。平常時日,誰舍得買呦?一斤豬肉,就要兩錢銀子,您想想,打一只狐狸所得,不過二斤豬肉,夠誰吃的?」

皇帝心中大感難過,這還是距離北京不過數十里之遙的昌平縣境,百姓就連一頓豬肉都吃不上?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慣稱貧瘠的省份,又會是一副如何淒慘的場景?自己這些年勵精圖治,竟似乎是全部落到空處原來自己二十年的努力,竟連讓百姓吃上一口肉都成了奢望腦中一閃過這樣的念頭,更覺得頭疼欲裂。一時間連說話的興趣都沒有了。

那個叫虎子的男孩兒听父親和別人口口聲聲都是豬肉、豬肉,孩子干干的咽了口唾沫,「爹,您幾時讓兒子吃肉啊?很好吃的。」

「等到過年吧,過年的時候,爹給你買肉吃。」

子很懂事的點點頭,不再追問,「那,爹,您幾時帶兒子上玉虛觀去,給娘求簽啊?」

「這個嘛,等明天吧。明天天氣好了,爹帶你上觀里去,請老神仙給你母親求一支平安符,保佑你母親身體康健如初。」

皇帝心中、身上一片難過,對這樣的對話絲毫不感興趣,也沒有精力追問,倒是肅順,平生最喜好這種江湖閑話,忍不住在一邊問道,「請問,什麼老神仙,什麼平安符?」

「您還不知道吧?城外不遠處的玉虛觀,前幾年來了一個老神仙,人稱閑知道爺。算卦最靈而且,听說這個人有呼風喚雨的本事。這位爺可還記得,咸豐十四年的時候,西北大旱?據說就是這位老神仙,念咒祈雨,方才禳助百姓度此劫難的。因為有了閑知老神仙,玉虛觀中香火極旺這不,孩子他娘身子有病,虎子讓我給他娘求一支平安簽呢」

「這話,怕是不對吧?」肅順疑惑的問道,「我住在京中,據說,咸豐十四年的西北大旱,還是皇上親自傳邯鄲黑龍山上的鐵牌,方才求雨成功的呢。怎麼算到這個什麼老道的頭上了?」

這是當年的舊事了,咸豐十四年,西北諸省,連帶京畿地區,久旱無雨,從當年的三月起,每日驕陽如火,偶爾有一陣輕雷,幾點小雨,連九陌紅塵都潤濕不了,自然更無助于龜坼的農田。不獨本年豐收無望,明年的日子怕也難過了。河南南陽、信陽、羅山、襄城、許昌、蘭封、考城,連梁山泊一帶,吃水也成了問題。

皇帝明知道這種事情不是人力所能抗拒,但被臣民上章煩得沒有辦法,只好祈雨,最後有人出了個歪點子︰找一顆虎頭,從西山黑龍潭扔進去,提出這個辦法的人說得振振有詞,「龍,本來有痴龍、有懶龍,必是它睡著了,忘了該興雲布雨。現在扔一個虎頭下去,就跟在馬槽上拴一只猴子一樣,讓它一淘氣,就偷不了懶啦」

于是便找虎頭,誰知道居然沒有?後來終于在御藥房找到一個,也不發上諭,只派了兩個御前侍衛,攜虎頭登西山,從黑龍潭上扔了進去——這樣糊涂到搞笑的方法,自然是不起半點作用的——誰知龍虎不斗,雲霓不興,但知道其事的人,也沒有拿它當笑話講,實在也沒有講笑話的心情。久旱不雨,且莫說秋收無望,就眼前糧價飛漲,日子便很艱難,加以保定東南一帶,發現鹽梟殺人放火,搶了三十多個村莊,裹脅到二千余人之多,擁有八百匹馬,二百多輛大車,以致人心越發浮動。

這個辦法不行,還有最後一策,就是請鐵牌。這面鐵牌懸在邯鄲龍神廟的一口井里,邯鄲離京師一千里,如果星夜急馳,三天可到,但請牌的規矩,一向按驛站走,越慢越好,最好未請到京,即有甘霖沛降,才算神靈助順,面子十足。因此這面鐵牌,在路上走了八天才到良鄉。

說來也真是巧,鐵牌未到,雨神先臨,一早就陰沉沉地飄著小雨,一上午未停,到了午後,狂風大起,黑雲越堆越濃,夾雜著轟隆隆的悶雷,終于落下傾江倒海似的大雨。一下便下到夜,九城百姓,無不歡然凝望,望著白茫茫的雨氣出神。但京中是如此,山西等省,依舊無雨,這一場大旱,一直拖了兩年之久,到咸豐十六年,方才得到徹底的緩解——唯一的好消息是,西北各省百姓,為求一頓溫飽吃食,攜家帶口,逃難出關,暫時解決了一直困擾皇帝心頭的東北移民問題。

今天听這個陳生豪說,這場雨居然是這個什麼老道求來的,肅順心中焉得不怒?他向一邊湊了湊,低聲說道,「主子,您可听見了?天下居然有這樣的妄人?奴才看,又有高峒元之流冒頭了」

皇帝身心兩皆難過,懶懶的嘆了口氣,「這樣的人,回頭讓人到觀里去看看就是了。」他說,「我……我有點困倦了。各自休息了吧?」

順起身欲走,陳生豪忽然說道,「這位老爺,您要是不嫌棄的話,就請在我孩子的房中休息一夜吧?這樣天寒地凍的,在柴房困覺,怕會凍出病來呢」

「那,令郎呢?」

「您是說孩子吧?不妨事的,讓孩子和我們擠一擠就是了。」

「那,就太多謝您了。」。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