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104節成祥辦差

作者 ︰ 嵩山坳

第104節成祥辦差

過年的時候的一番奏答之後,夫妻兩個能夠在一起的時候不多,有時候在皇後宮中見了面,所說的話不但沒有和佳貴妃等其他幾個嬪妃的言語調笑,也沒有和皇後那樣的相敬如賓,反而像是和大臣們說話一般,帶著一些公事公辦的味道,可稱無趣到了極致皇後幾次s 下里和楊貴人說話,nv子沒有一次不落淚的,只是說君心難回,非言語可動。而在皇帝這一邊,皇後察言觀s ,知道丈夫也是多有憐惜,不過始終因為楊貴人未能得機會向他做正式的請罪,也無法收篷。故此才遷延至今。

她腦筋一動,想到一個辦法,「皇上,上一年皇上北上回鑾,黑龍江將軍所獻的江魚,臣妾和宮中姐妹命御膳房收拾過後,呈上席間,真是很好吃的楊家妹子平日吃飯,最是惜福,也難得了回了兩次碗呢」

「是嗎?若真覺得喜歡的話,朕給奕山降旨,讓他將此物也算作山珍供奉,以後每個月都能吃到新鮮的了。只不過,黑龍江所產的大馬哈魚,只以**月間捕撈出水的,最稱味美。平常時日,一則是捕捉不易,二來,r u質也不是那麼好吃。」

「這是為什麼?」

皇帝含笑解釋了幾句,眾nv听在耳中,神s 不定,有的以為這只是他一家之言,未必能夠當得真——哪有這樣的事情?也有的面帶感慨,似乎深以魚兒能不忘出生江流,溯峰而上,令人感佩。皇帝雖然知道,但很多事是不能祥究的,只好苦笑作罷。

楊貴人倒是也听旁人說起過東北極寒之地,有魚生x ng特殊,一定要回溯到出生江水之中產卵這一奇聞異事,她在山西的時候,先夫寵溺,府中又是金瓖y 裹,飲饌之道,比之天家,猶有過之。聞言點點頭,「此事古已有之,當年在晉省的時候,也曾听人說過,只不過當時難以辨別真偽,如今听皇上說起,看來不為虛妄了。」

皇帝沒有追究她話中大不敬的話意,得意洋洋的環視一圈,「怎麼樣?朕沒有和你們撒謊吧?這一次有人可以證明了。」

皇後輕笑連連,心中很是為楊貴人高興,皇上能夠如此說話,則其事已經成功了大半。她給楊貴人使了個眼s ,後者識趣的點點頭,站起蹲身行禮,「皇上,奴才有話說。俯請皇上恩準。」

「嗯?什麼事?」

「奴才當年言語失節,忘卻忌諱,年來每每暗夜思之,總想尋一佳機,向皇上當面請罪……皇上,」

皇帝心中一軟,他有著所有男人都有的壞m o病,于每一個枕邊人都是真心喜歡,不過本x ng風流,總有得隴望蜀,y 求異味的心里作祟,所以才無休止的選擇佳麗,充盈後宮之中。楊貴人更加不用提,在這後宮之中,論及容貌,以她和尤佳氏冠,但楊貴人不能及後者的,便是心中總是思量著往生的先夫——這也是兩個人琴瑟不調的第一原因這一次听她軟語哀求,微微嘆了口氣,「你先起來說話。」

「奴才不敢。」

皇帝有點不好意思的干咳一聲,皇後還未及明白,蘭妃已經第一個站起身來,「皇上,奴才房中還有事情,請先告退。」

有一個帶頭的,旁的人也不安于坐,紛紛起身跪安而出,就連皇後,也悄無聲息的躲了出去。

他這才從軟榻上站起來,走到楊貴人身前,一拉她的雙手,將她提了起來,「以後可不許這樣了,明白嗎?」

楊貴人嗚咽有聲的大哭起來。她入宮時間不短,又是自負才貌兩全,但承恩次數,兩只手幾乎就可以數出來,這還不算,每每宮中有嬪妃誕育龍種,皇帝雖不在身邊,但也只是當時,轉日之後,就會有恩旨頒下,對孩子也會有所封賞,偏偏就是自己的孩子,一直到過了滿月,兀自不及敘名?這其中雖然有特殊原因,但皇上回京之後,不是也沒有旨意傳下嗎?nv子心中越想越委屈,盡訴于這一場嚎啕之中了。

對于她的大放悲聲,皇帝能夠猜到一點,輕攬入懷,撫m 著她豐盈的曲線,口中迭聲勸慰,「乖,不哭了。啊」

好半天的時候,楊貴人才止住哭聲,把頭埋在皇帝的xi ng口,低聲說道,「皇上,您不會再責怪奴才了吧?」

「朕不怪了。」他隨口答應著,拉著nv子的手坐在 ng邊,說道,「你啊,朕自問雖多有風流行徑,但于宮中這些妃嬪,都是一心垂憐,還是……」他礙口似的問道,「還是朕有什麼做得不如……你那死鬼丈夫的?」

二月十三日,善奎和成祥父子南下抵達金陵,成祥不提,他到江寧城中,有著特殊使命,善奎卻是履新江蘇織造的。到達地頭,先要拜會兩江總督,于是,父子兩個休息一夜之後,第二天到總督府遞上名刺,等候大人召見。

曾國藩正在和何桂清、祁世長說話,他是兩江總督,公務非常繁忙,這一次招兩個人到江寧來,有要事商量。何桂清是江蘇巡撫,祁世長是新任安徽巡撫,找他們兩個人來,一是為漕糧運輸,一個是為安慶府內出現的一樁官司上。

這件事發生在封衙之後的正月十一日,有一個從北地而來的商賈,自稱姓馬,到兩江之地,往來出入于各地廟宇佛m n之地,言語詭秘,令人起疑,而且,所談及的,並不是正經向佛之人應該說的話,而是一些風月y n詞語,一開始的時候,江蘇佛m n子弟看他出手大方,布施從不落人之後,尚能夠容忍一二,後來听他說得越來越不像話,對他冷淡了下來。再後來,他到了安慶,故技重施,到一家名為孤落堂的尼庵中隨喜,又向主持尼問及風月之事,給人舉發,安慶府派人把他提上公堂,當眾問訊,不料馬姓商賈抵死不招,最後堂上威脅出以大刑,他才說,要見了兩江總督曾大人才能說,旁的人再怎麼問,他也只以此語答對。

n ng到最後,只好將卷宗上呈巡撫,祁世長是皇上欽點的安徽巡撫,上任不及兩個月,聞言覺得好奇,開衙之後,便將此人提審過府,誰知道他還是不說,這一次j 怒了祁世長,傳令用刑,馬姓商賈說,要說可以,不過不能在大堂上,他說,「大人要問,小人就說,只不過,小人一言出口,大人的身家x ng命就保不住了」

祁世長又豈會給他的一兩句瘋言瘋語哄騙住,傳令動刑,這一次姓馬的招供了,但只有一句話︰「我是京中肅大人府上派出來的」

祁世長嚇了一跳,京中能夠稱之為肅大人的,只有一個肅順莫屬,年前給皇帝免去了軍機處的職餃,但聖眷未衰反隆,此刻听他這樣一說,祁世長知道,自己不能再問下去了。傳令將馬姓男子帶入後堂,s 下審問,馬姓男子答說,「事關我家大人闔府上下數百條x ng命,小人實在不敢吐實。大人若是不信,只將小人提至兩江總督衙m n,等見了曾大人的面,小人才敢一五一十,吐l 真情。」

兩江總督,封疆大吏,曾國藩又是極得皇上信重的大臣,豈是他一個來路不明的商賈說見就能見的?祁世長自然不準,一邊把他收押,一邊行文江寧,請總督大人的示下。

曾國藩接到安徽的行文,認真思量了半天,也沒有絲毫頭緒,問身邊的清客錢鼎銘和黎庶昌,「調甫、蓴齋,你們以為,這馬姓商賈,到底是何人?此來兩江,又是為了何事?」

黎庶昌是洋務長才,于這等事所能貢獻者不多,倒是錢鼎銘,拿過卷宗看了看,嘿聲一笑,「這有何難分解的?不過是肅雨亭意圖為益增帝寵,所耍的鬼把戲而已。」

「哦?調甫這話怎麼說?」

「姓馬的此刻南下,北地固然冰清水冷,南國又有什麼好看的了?再說,看他到省之後,一味流連于佛m n聖地,所求者,又盡皆是一些祀勾當,可見是圖謀者匪小。以學生看來,這馬姓男子南來,定然是為皇上選美,以充盈後宮的呢」

這樣的話未免有駭人視听之感,但以曾國藩對皇帝的了解,也不能說他的話就是虛妄︰皇帝什麼都好,就是 一關勘破不開,看起來,這一次要把主意打到佛m 弟的身上了這要是宣揚出去,哎曾國藩暗暗嘆息一聲,真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了。

黎庶昌大感好奇的問道,「調甫,話可不能lu n說啊此人南來,或者只是為肅雨亭所求呢?」

「若是那樣的話,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違,到佛m n禁地去尋找?再說又有什麼不可對人言的?這姓馬的抵死不招,顯見另有隱情,乃是為尊者諱的緣故哩。」

曾國藩心中完全認同錢鼎銘的話,無奈的苦笑搖頭,「既然如此,你們以為,我該當如何?」

「自從大人上任以來,以道學為xi ng中所有,大力打擊省內治下的這種風化之地,此刻便是想中饜所y ,怕也是不可得了。故而學生以為,還是讓馬某人早早的遷地為良的好。」錢鼎銘說,「此事,不宜鬧得太大,也免得皇上的面子上不好看啊。」

曾國藩以為善,當即復文安徽,讓祁世長放馬某人離開,並且很含糊的告訴他,兩江治下,經曾國藩署理之後,省內再無風月場所,那種玷污佛m n的勾當,更是早已不存于世,還是快點回到京城復命的好。

不想馬某人出獄之後,認為自己辦不好差事,回去無顏見自家老爺,又轉回到金陵,再做搜尋,這一次,又給人抓到了。前事未結,又出新案,偏偏此人所擔負的關系甚大,曾國藩也不好強行處置,沒奈何,只好暫時收押,正好,何桂清和祁世長到省議政,曾國藩把他們留了下來,並把錢鼎銘傳來,為兩個人詳細分解了一番。

听完錢鼎銘的話,何桂清和祁世長也大感頭疼,處置當然不是不能,但那樣一來,便徹底得罪了肅順,還不用提皇帝求美不成,心中如何不滿?但要是听之任之下去,百姓士紳不明真相,一定會對曾國藩的清名有損,這樣左右為難的局面,倒實在是不好解呢

幾個人正在說話,m n下人上堂稟告,新任江寧織造善奎拜見兩江總督曾大人。

曾國藩一愣,收拾心緒,點一點頭,「傳他進來。」

善奎唱名而入,上堂行禮,「值屬,江寧織造善奎,參見總督大人。」

實際上,江寧織造歸內務府管理,和兩江總督並無統屬關系,所以曾國藩言語之間很客氣,「公爺過謙了。本官在兩江听聞公爺即將履任江寧,心中也很是高興呢。」

善奎頂著三等承恩公的爵位,所以曾國藩會有這樣的稱呼,他生得面目粗濁,望之全無富貴之s ,身上的衣服潔淨異常,但天生的小家子氣,不見絲毫俊朗,反而透著一股窮酸相,聞言笑一笑,訥訥的說道,「這都是皇上的栽培,我是絲毫不敢居功的。比之曾大人開府兩江,我這點微末之能,實在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曾國藩有點奇怪,他在北京的時候,听人說過善奎言語無措,在接人待物上半點不通,但以眼下觀之,倒不似如此不堪呢?還是提前受了什麼人的指點嗎?正在想著,只听善奎說道,「兒子,還不來拜見幾位大人?」

何桂清和祁世長當場笑出聲來錢鼎銘也是強自忍耐,憋得滿面通紅,那份狼狽相就不必說了。而跟在善奎身邊的俊秀男子,從乃父身後越前一步,落地請安,「參見曾大人。」

「這位是?」

「這是小犬,成祥,如今在內務府並總署衙m n供職。」

「哦」曾國藩呆了片刻,他听說過成祥的名字,知道他是皇帝面前的紅人之一,也是倚靠肅順這顆大樹提升而起的,他在兩處衙m n供職,公事繁忙,卻有閑暇到千里之外的江寧來?可見是為馬某人之事而來的。認真打量成祥幾眼,曾國藩心中贊嘆一聲︰看不出,善奎一臉窩囊相,所生的這個兒子,倒真是一表人才呢「賢契請起,請起來說話。」

祥很邊式的請了個安,站起身來。

「賢契任職公署,內府兩處衙m n,事物繁多,怎麼,這一次也隨公爺到任了?可是同行上任,抑或另有安排?」

成祥翹起好看的嘴角,朗聲一笑,「不敢。小佷此來,是領受內務府大臣,肅大人的公文,到江寧來辦理公事的。」

「哦?可有要老夫效勞之處?」

「正是要老大人勞動金身一二。」

「敢問其詳?」

成祥此來,一半是公務,一半是s 事,s 事不必提,公務是為朝廷要采辦吳棉小棉襖的事情,肅順回府和陳孚恩幾個人商議一番,陳孚恩以為不妥︰四萬件小棉襖,大概八萬兩銀子就可以辦下來,可是行文督撫,層轉州縣,派到明見,恐怕二十萬銀子也辦不下來,軍需緊急,地方官不敢誤了期限,于是胥吏借事生風,鞭僕追比,很可能又是一場s o擾;再說,若無人督辦,尺寸不齊,厚薄不一,驗收分發,一定糾紛不斷,是故此議不可行。

奏到御前,皇帝也為之皺眉,「倒是不錯,那你可有什麼善策?」

「奴才不敢說有什麼善策,不過奴才想,蠶絲出在太湖邊的蘇湖兩府,奴才和m n下清客商議,有一個省時省錢,省麻煩的辦法。」他的辦法是將這份差事委托蘇杭、江寧三地的織造衙m n估價代辦,工錢款子由江蘇、杭州兩藩庫代墊,等到日後,諮部在北征軍費項下扣還,將來運輸也可以由這幾處織造衙m n代辦——他們每年解送‘龍衣’,自有一批妥當的船可以使用。

「織造衙m n在這方面是內行,購料又比別人便宜而好,至于工人,除了本衙m n的匠役之外,另外還有一批特約的機戶和裁縫,只要找到抓頭的人,說明式樣尺寸,領了料子去,大包發小包,小包發散戶,限期匯總來繳,再不會耽誤工夫,更不敢偷工減料的。」

皇帝大感滿意,「好極了雖小事,也是一番經濟,可見你是長進了,嗯?」

「皇上謬贊,奴才愧不敢當。」肅順緊接著說道,「不過,奴才想和皇上請旨,假公濟s 一番。」

「怎麼說?」

「奴才想讓成祥隨乃父南下,順便辦理這份差事。」

于是,皇帝點頭俯準,成祥父子從陸路南下,到了金陵。到城中拜會過曾國藩之後,和他說明事由,棉襖的事情先不急——左右他還要到浙江省內走上一遭——先由江寧臬司楊ch n 陪著,到江寧臬司衙m n,見到那個馬姓商賈,也不知道兩個人說了幾句什麼,將馬某人打發出省,自回京中而去,不提。這一邊,成祥卻留了下來,轉路直奔浙江,請見浙江巡撫沈桂芬。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