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90節 述職

作者 ︰ 嵩山坳

第90節述職

一場沒結果,肅順大感憋悶︰憑自己四品大員,用不到三五年的時間就將重回廟堂,連一個小小的高平縣的土地田產紛爭都擺不平嗎?偏偏不信!倒要讓曹寡婦見識一番自己的顏

心中大感不服不忿之下,肅順似乎忘記了此來高平縣,原本的目的只是通過曹氏的首告,將山西澤州府下,倒買售賣官儲糧米的事情丟到腦後,認認真真的處理起田土糾紛來了。

用了十天時間,由李慈銘和高心燮每天陪著,到城外走訪農人,把高平縣所屬田土分布情況大約模清楚,肅順在縣衙升堂,開始辦理田土充公一事。所有有地契的土地,連縣轄土地的零頭都算不上,暫時不用理它,其他的土地,一概充公,由官府重新發放地契文書,今後只有有了正式的文書之後,方可依照文書上所登載的地點、面積進行耕種,到了年底,也是按照田土賬冊上所登載的,收取應該繳納的賦稅。

按照肅順所想,百姓能夠獲得田土,一定是心中竊喜,到時候,縣衙之中一定是庭若市,忙得上上下下不可開ji ,卻沒有想到,等到告示貼出去幾天了,居然應者寥寥!這讓他又奇怪又疑惑︰是不是高平縣的百姓都不識字?不知道告示上寫的什麼?

後來命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曹李魏三家提前告誡百姓,任誰也不準到縣衙去,辦理田產過戶手續,如有違反,一概從宗族之中除名!旁姓人家,也大多是這三家的佃戶,畏于威,不敢不听,方才有了這樣的情致。

肅順又驚又怒,正待再命人去把曹寡婦傳來下人快步跑了上來,「大人,有聖旨到了。」

肅順不敢怠慢,趕緊準備香案,面北行了君臣大禮,來者當堂宣讀旨意,只有很簡單的一句話,「著肅順接旨之後,即刻回京陛見,欽此!」

「奴才肅順,領旨,謝恩。」

起身之後,肅順命李慈銘取來兩錠十兩重的官寶,賞給了來傳旨的天使,並問他,「可知道皇上為什麼這麼急著宣召我回京的嗎?」

「這,我也不知道。」來傳旨的官員笑著搖搖頭,把銀子收好,對肅順說,「不過听人說,大人您為人告了。說您在山西……任意胡行,皇上動了怒氣,這才讓您回京的。大人,可要多做準備啊。」

肅順心中七上八下,卻並不怎麼驚惶,他自問在山西任上這數月來,所行的都是為國謀的大政,並未有任何貪墨需索之舉,雖然有人在皇上面前進讒,不是也沒有派刑部的官員到省嗎?左右回到京中,和皇上講說清楚,也就是了。

把縣里的公務暫時ji 給邵明甲,肅順帶著李慈銘、高心燮幾個遠路返回府城,然後從府城出發,折返北京。

路上無話,到了京中,先到圓明園二宮口遞牌子請了聖安,隨即回管驛休息,第二天一早進園子,等著皇帝傳見。

他是皇帝面前的紅人,雖然為了貪墨一事給皇帝抄家貶值,發到外省為官,這一次又為山西籍的御史彈劾,說他在任上‘胡作非為,大傷治下士紳民心,更有甚者,將縣內土地全數充公,以為納財之本’,不過這樣的事情,若是旁的人犯了,也不過ji 部議處,或者派人到省內斥責一番,而輪到肅順身上,皇帝居然不遠千里將他提回京中,不用問,是借這一次的機會,招他內用了。故此再見肅順的時候,一個個親熱得不得了,臉上帶著笑容,在肅順看來,分外古怪。

軍機處之後的第一起就是傳見肅順,由端華引帶,繞九曲孔橋,進到萬方安和,也不知道是怎麼了,肅順一邊往里走,一邊覺得鼻子發酸,等進到殿中,遠遠的看見皇帝低著頭坐在那里,如往常所見一般的在批折子,肅順竟然淚流滿面,搶上幾步,跪倒行禮,聲音中滿是哭腔,「奴才……肅順,叩見皇上。」

皇帝于他,心中只有三分惱怒,卻有七分想念,肅順在自己身前的時候,每每為貪墨之事讓人覺得又頭疼又惱怒,一旦打發出去,卻又覺得少了這麼個人,心中很不是滋味,故此借有人彈劾他的機會,將他召回來,主僕兩個說說話。不料這個狗才,進居然先是大哭了一場?

「狗奴才,哭什麼?早知道朕要生氣,就少惹點禍!」皇帝半真半假的訓斥了幾句,擺手讓他站了起來,「上一次山西兵變之事,你處置得很好!不但是朕,就是軍機處的幾個人,也認為你能夠于一日之內,往來數百里,片言建功,功不可沒。本來他們還說,在給山西的旨意中給你一番封賞,不過給朕攔下了——左右你日後當差的時日還長,有一點小功勞就賞賜,日後又當如何?」

「是,皇上的話,奴才一百個贊同。想奴才是有罪之身,發往晉省,本是皇上于奴才有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的,其間種種,皆是奴才為贖往日罪衍所應為的差事,不敢當朝廷的賞賜。」

皇帝滿意的點點頭,「你能夠這樣想,便是極好。不過,」他的語氣突然轉冷,問道,「你既然知道,在澤州府任上,就該小心謹慎,怎麼居然捅出這麼大的簍子?把田土全數收歸國有,然後重新編排發給——你是怎麼想的?」

肅順在回京的這一路上,早已經打好了月復稿,聞言並不驚慌,從容奏答,「皇上,非是奴才在治下妄行,只不過,澤州府一地,民風悍野,兼以百姓、士紳之家田土歸屬本來不明,全靠多年來胥吏和大巨族口口相傳,訂下賦稅額數,……」

他把自己了解到的事情逐一做了回稟,隨即說道,「除此之外,奴才探知,澤州府並晉省上下,更有倒買倒賣官倉儲糧,以好充次,為省內吏員謀取私利之舉。」他說著,從袖中取出帶回來的卷宗,呈遞了上去,「皇上一看便知。」

皇帝將信將疑的拿過卷宗,認真的看了看,不過百數十字的往來公事,他卻看了足有一盞熱茶的功夫,緩緩的合上卷宗,無奈的擺擺手,「端華,你出去!」

端華立刻知道,皇帝有話要和肅順說,答應一聲,轉身y 走,又給他叫住了,「端華,今天的事情,你要是敢走露了半個字,朕就要你的腦袋!」

「啊,是,是!奴才定當守口如瓶,不使一個字為外人所知。」

等到端華出去,皇帝再度讓肅順站了起來,「你以為,山西巡撫吳衍,不!甚至還有那致仕返鄉的陳士枚,可都有份參與其間?」

「奴才想,這等事與皇上當年訓誡,偷針偷金,循序漸進一般無二。一百數十萬石的糧米,若說第一次就敢有這樣的大手筆,奴才怎麼也不能相信,必然是多年承襲而來,眼見無人追查,該等吏員的膽子越來越大,方有如斯巨額。」

「嗯,見識得果然深刻!」皇帝說道,「誠然如此,誠然如此啊!嘿嘿,嘿嘿!」

肅順听他語氣不善,知道雷霆發作就在其時,趕忙上前一步勸慰道,「主子,何必為這等狗官生氣?左右等奴才回了山西,認真徹查之下,有了實據,到時候,該制這些人什麼罪,自有國法,便是那退職還鄉的,也難逃公道!」

這番話說得顛三倒四,不過一片忠君愛之心卻是顯而易見,皇帝心中很見他的情,轉而一笑,「不說這些惱人的話了,你回任之後,不要放過此事,朕現在就給你旨意,一定要徹查到底,不論是現任的,還是退職的,都不要有絲毫的因循苟且!朝廷這邊,朕給你做主。」

「是。有皇上這句話,奴才就是有再大的難處,也要將晉省上下倒買官糧一事,徹底的調查個清楚明白!以期不負聖上重托。」

「還有,那什麼田土紛爭一事,還是要和縣內百姓分解清楚,不要只是想著貧苦百姓,縣內民風、民情的好壞,終究是要靠那些士紳富戶來維持的。這些人雖然不是朝廷中人,終究也是飽受詩書典籍教化……」皇帝說到這里,回頭看看,肅順听得半懂不懂,口中唯唯諾諾的答應著,也不知道听進去多少,忍不住一笑,「朕這可真的是對牛彈琴了。」

肅順尷尬的一笑,「奴才讀得書少,听不懂皇上言辭j ng深之語,不過奴才只知道一節,皇上怎麼說,奴才就怎麼做!這份忠君愛父之心,奴才自問,不落于任何人之後!」

「你的忠心,朕知道,此刻不必說它,倒是這一次到山西去,可有什麼新鮮物什,說來給朕听听?」

肅順心中一動,皇帝年少風流,他是知道的,若是能夠將那個渾身上下滿是nv人味道的曹寡婦進獻于上,……?他胡的想著,口中答說,「有的,有的。」

「有什麼?」

「啊!」肅順輕笑了幾聲,對他說道,「奴才這一次到山西省去,還真給奴才見識到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句話的含義了。山西澤州府境內,有一家不弱于天蒼號的大糧商,寶號名喚豐澤,家中主事的,是個nv子,因為這家人姓曹,百姓都管她叫曹寡婦……」

皇帝心中吃了一驚,天地良心,他雖然知道歷史上的文宗後宮中有個曹寡婦,但指派肅順出京任職之前,可從來沒有想過讓他為自己選美去的,如今倒成了豬拱了?真是好笑!

肅順一邊說,一邊打量皇帝的臉看他嘴角含笑,可見是對他言語中談及的這個什麼曹寡婦很感興趣的樣子?

「行了。」皇帝打斷了他的話,「肅順,在京中呆幾天,然後就回任吧,還有很多事等著你料理呢!有什麼事情,隨時給朕上折子。」

「喳!」肅順明白,船已入港,只等到合適的時間、機會,將這個曹寡婦帶回京中就是了。又想起一件事來,跪下請旨,「主子,奴才想請主子的旨意,能否容奴才留京幾日?」

「做什麼?」

「是,回皇上話,八月十七日,是奴才的嫂子壽誕之日,奴才想,在京中為嫂子……」

「行啦,朕知道了,就容你在京中呆幾天,等到鄭王福晉的生日過後,再出京去吧。」

「是。奴才謝皇上。」請過了皇上的旨意,肅順心滿意足的踫了個響頭,這才恭恭敬敬的跪安而出。

從園子中出來,回到府中,黃錫、龍汝霖幾個正在說話。

李慈銘兩個已經先他一步回府,將肅順這數月來在澤州府所見所聞,所管所辦的各項政務向龍黃做了一番說明,龍汝霖和黃錫同時大搖其頭,「這等大大得罪本府之下士紳民情的舉動,如何能夠做得呢?這一次朝廷山西籍御史上章彈劾,也未始不是詢謀僉同,對大人這番舉措不以為然之論啊!」

「我也贊同翰仙兄的話。」龍汝霖點頭附和,「愛伯、碧湄,你們兩個人陪在大人身邊……」正說到這里,肅順一步邁了進來。

「給大人請安。」

肅順笑著擺擺手,在正廳座位上坐下來,「都坐吧,都坐吧。在說些什麼?」

「學生剛才在和愛伯、碧湄少兄說,大人在澤州府治下所行之事。」龍汝霖說道,「大人,非是學生言辭冒昧,只不過,在山西省內行以這等酷烈之法,學生恐有肘腋之變啊!」

「剛才我遞牌子進去,皇上也將我好生訓斥了一番。」肅順倒不以為忤,反而將剛才面君時皇帝說的話又向眾人復述了一遍,最後說道,「我想,等回任之後,將種種行政辦法,加以改良之後,再推行下去,也就是了。」

「安撫百姓,雖然是重中之重,也是大人以正 立朝,君子當為,不過總也要注意方法。既然大人有意,學生就不必多言了。」

「不知道大人幾時回任?」

「我剛才和皇上請過旨意,等到四嫂的壽辰過後,再行啟程返回省內。」

黃錫嘻嘻一笑,「這可太好了,到時候,鄭王府中一定能夠好生熱鬧一番了。」

「翰仙先生這麼高興做什麼?又不是你過生日?」高心燮難得的開玩笑,逗得眾人莞爾一笑。A!~!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