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55節天子拜年(1)

作者 ︰ 嵩山坳

臨到天明的時候,肅順才和衣躺在床上睡了一會兒,卻給姨太太喚了起來,「老爺,老爺?大年初一了,等一會兒還要去給四哥拜年呢」

肅順給姨太太喚醒了,迷迷糊糊的起來,眼楮也不大睜得開的起床、洗漱,用冷水洗洗臉,才覺得精神爽利了一些,下人伺候著,換上印有五福捧壽圖樣的大紅夾襖,到了正堂。

龍汝霖幾個一夜未睡,卻精神飽滿的正在閑聊天,只少了一個李慈銘,看他走了出來,幾個人紛紛站起,「大人,您起來了?昨夜休息得可好?」

肅順苦笑搖頭,「不行了。多飲了幾杯,眼楮都要睜不開了。」他說,「你們幾位呢?一夜未曾合眼嗎?」

「守歲之習,由來已久,學生等也習慣了。」黃錫答說,「左右現在時候還早,大人不如再休息一會兒?」

「不睡啦。等一會兒還要拜年,還要有旁的人過府拜年——總不好失了禮數。哦,用過早飯了嗎?」

草草用罷早飯,肅順環視一圈,似乎這時候方才發現︰「怎麼,愛伯少兄不在?」

龍汝霖一笑,「愛伯新近結識了三樹堂的佩芳姑娘,整日流連忘返,昨日出門的時候還說,今夜留宿,等明天一早,回來給大人拜年。」

肅順知道,李慈銘自幼在祖母身邊長大,等到他十五歲的時候,老太太病重,為求沖喜之意,奉父母之命,娶了比自己大五歲的表姐為妻,不料行之而不效,婚禮的當日,祖母便一瞑不視了。

李慈銘痛徹肺腸,他本來于表姐就只有姐弟之情,這樣的一番折沖,也使得和妻子的感情很大的問題,夫妻兩個成了怨偶。偏妻子入府數年,一無所出——也難得二老的歡心,李慈銘更加不把妻子放在心上,常在煙花之地流連——便如同在江寧城中一般。

「愛伯年少風流,多識溫柔鄉滋味,更且言語詼諧,自然也是樂戶之家的恩客了。」

黃錫很不以龍汝霖語出譏諷為然,「住溫柔鄉的日子,到底還早。」他說︰「設想英雄垂暮日,英雄不住住何鄉?」他吟誦了兩句龔定庵的詩文,轉而對肅順說道,「大人,愛伯少年氣盛,又是初到京中——大人總要多多勸誡一二啊。」

肅順搖頭擺手一起來,「你當我不知道嗎?只是,哎」他嘆了口氣,不再多說,「對了,皞臣、翰仙、碧湄,上一次煩請幾位先生參詳之事,可有什麼眉目了?」

龍汝霖幾個互相看看,都有點胸中之言,難以啟齒的模樣,這幾個人都是飽學之士,在肅順府上呆得時日不同,卻也有一點共識,那就是說,若論及興利除弊的銳氣,知人善任的魄力,居停大人在朝野上下可稱第一,只是有一點,這種銳氣與魄力大都是向外的,于自身……就難說得很了。

這一次要大家為之參詳的,本來就是大礙關系,一旦奏報到御前被皇上準了,只怕肅順就是第一個要為人參劾的要真是那樣的話,就真的是求南反北,所謀大作了。

肅順左右看看,笑著說道,「但說無妨。肅某旁的沒有,只有一節︰于先生之言,無不拜納,這不但是有自信的,而且也是舉坐都可以作證的。」

龍汝霖點點頭,「既然如此,學生敢不剖心以待?大人,依學生看來,皇上的本意是為肅清吏治,還天下百姓一片海清河晏之繁華盛世。只是,此事沒有這樣簡單呢」

「哦?何出此言?」

「吏治之壞,首在貪墨。這是人所共知的,不過,像這樣暗室往來,縱有神目如電之說,那也不過是道學君子推拒的借口,又有何人能夠親眼得見了?所以學生以為,只是這貪墨弊政,就萬難根治。」

「皞臣的話中有話,莫不是除了貪墨之外,尚有其他弊政,難以根除?」

「正是如此。」龍汝霖說,「再說錢糧、刑名二節。兩造上堂呈訴,所屬府縣道員自問能夠做到秉公而斷,終究也要有輸贏分別,贏的一方也就罷了,輸的一方心中怨氣難平,又有皇上的旨意,可以到上級呈控所判不公,不提重審之後結果如何,百姓呈訴,上峰不能不問,不能不管,公事堆積,人人心頭煩悶,下屬辦公吏員明明是秉公而行,偏為人訐告,心中委屈,又怕再有這樣的事體,日後為公事多方猶豫,使民情不得上達,民怨不能伸張——長此以往的下來,還有誰敢于再認真辦差?若是到了那樣的地步,大人,所傷的不止百姓一方,連天下所有吏員的心,也要為這一道新政所疲擾不堪哩」

他滔滔不絕的說了一大通,肅順靜靜地听著,等到他說完,方始開口,「這是你們幾個人的共議嗎?」見幾個人同時點頭,他也有點不知所措了,「那,若是這樣說來的話,此事就辦不得了?」

黃錫插話道,「大人,開此等禁例之門,于百姓不過小利,于天下萬千官吏卻是貽害無窮。學生等皆以為,還是要向皇上陳言其不可行啊。」

「你們說的不為無理,只是,皇上新硎初發,又是借舉國大勝,威望如日中天之機推行新政,貿然封駁……?」他搖搖頭,斷然的中止了這個話題︰「此時先不必談,左右等一會兒還要到周芝老府上拜年,問一問他的話再說吧。」

龍汝霖不好再說,符合的點點頭,「周芝老國之重臣,又是經皇上欽點要其贊襄其中的。听听他怎麼說也好。」

肅順看看時間不早,不再多說,準備一下,起身出府,到望衡對字的鄭王府去給哥哥拜年。

端華一身便裝和弟弟相見,彼此拜過了年,兄弟兩個分別落座,「怎麼,嫂子不在家中?」

「進宮去了。」端華答說,「要說起來,雲主兒可真是有心人,多年以來,每年年節,宮中賞齎不斷,我和你嫂子說過,她每個月月例銀子有限,回頭和雲主兒謝恩的時候多說幾句,主子的賞賜我等本不敢違旨,只不過,總是這樣賞賜下來,叫我們的心里怎麼好過啊?」

肅順有一搭無一搭的听哥哥說話,對方說的是什麼卻根本沒有往心里去,「總是雲主念情,大哥也不必固辭了。」

兄弟兩個聊了幾句,肅順起身告辭,「怎麼,這麼急著走?」

「不能坐了。等一會兒還得出去給人拜年。改日我再來吧。」從鄭王府出來,回府登轎,一路抬著,往周祖培府上而來。

周祖培听到門下稟告,開門迎客,將肅順請至正廳,下人奉上茶水、點心,在一邊垂手肅立。听兩個人說話,寒暄了幾句,肅順轉入正題,「芝老,我等身為奴才的,主子有旨意,自當早晚在心,不管能不能做成,也要苦苦支撐,就像煉丹一般,九轉丹成,就是到了收功的時候了,您說是不是?」

周祖培听他倒苦水,心中好笑,一雙眼楮閃閃生光的望著他,那個意思,是催促他繼續說下去︰「只不過像這一次,皇上交代下來的差事,如果真的成了,大開惡例之門,只恐天下官員,人人自危,對往來公事個個袖手——若真的這樣的話,可怎麼的了啊?」

「不瞞雨亭兄說,這樣的顧慮,老夫心中戚戚。不過,雨亭兄久歷部務,這天下吏治之壞,在我看來,也實在是到了非得痛下決心,好好整飭一番不可的時候了。不知道雨亭兄以為呢?」

一听這話,肅順立刻覺得肩仔沉重,卻又容不得他說旁的,當下點頭,「芝老之言大是。」他說,「不過,芝老,依肅順看來,吏治之壞,首在貪墨……」

他把龍汝霖和黃錫幾個人于新政不可行的意見說了一遍,最後說道,「芝老以為,以上種種,便不可防嗎?」

「要說這幾項嘛,亦是通人所見。不過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這話怎麼說?」

周祖培正要說話,門口又有人來報,「老爺,軍機處曾大人到府給老爺拜年來了。」

周祖培接過拜帖看看,驚訝的‘哦’了一聲,「曾滌生來了?開中門,老夫親自相迎。」

曾國藩低頭出轎,抬頭看看,肅順居然也在?兩個人一朝為臣,而且他在天津練兵多年,軍需糧餉全靠肅順支應,雖然都是為國辦差,各負其責,曾國藩心中也很見肅順的情,先跪下去給周祖培磕頭拜了年,起來之後,向肅順拱拱手,「肅大人也來了?」

三個人重新入座,下人又是一番忙碌,曾國藩突然到來,自然打斷了兩個人未盡的話題,周祖培含笑問道︰「滌生兄,今兒中午就在我這里小飲如何?」

「正要陪芝老喝幾杯,國藩便叨擾了。」

「你且稍座,我和雨亭兄還有幾句話要說。」周祖培轉過臉來,繼續對肅順說,「便如你說的,貪墨不為人所知的一節吧。誠然,暗室交往,神鬼莫測,不過在我看來,既有賂遺之舉,必是有所圖,是不是?」

肅順想了想,點頭說道,「是。無緣無故,誰也不會拿銀子給別人送去。」

「這就是了。你想想,若是為了官司收受賄賂,自然的,行賄一方定然是理不直,氣不壯,否則的話,官司只要遇到一個不大糊涂的知縣,定然能夠判得順應民意。若反其道而行之,偏袒一方,當堂審結之後,被屈的一方心中不服,到上峰呈訴,派人追查下來,受賄之舉不就事實清楚了嗎?」

肅順低頭長思,半晌沒有說話,過了片刻,給他想到什麼似的,抬頭問道,「那,若是為求官,而行賄上峰的呢?」

周祖培撲哧一笑,轉而對曾國藩說道,「滌生,人言肅雨亭聰明一世,我看卻是糊涂一時啊。」

曾國藩前情不明,但听兩個人一番對答,也大約的知曉了一二。皇上有意另開新政之門,命閻敬銘、肅順總理其事,其中特別讓周祖培贊襄其中,閻敬銘回家鄉過年,不在京中,不用問,肅順這是到周府來求計了。

听周祖培說完,他也難得的一笑,他能夠听得懂他話中的意思,笑著向肅順解釋︰「恩出于上。雨亭兄又何必有此憂煩之態?」

肅順也是心思靈透之輩,給兩個人一言點醒,「我明白了。若說有利可圖,則在任上所行之事,有百姓、士紳、生員可以呈訴上峰;若是無利可圖的話,只怕也不大會有人肯于花大把的銀子求官了。芝老,可是這個意思?」

周祖培微微笑著,點頭不語。「只是,這皆是我等君子心聲,以為天下都是良善之輩,行事秉持聖人禮法,規行矩步。若是有那不肖之人呢?」

「那也很簡單易辦。朝中律法,正是為此等人而設」周祖培大聲說道,「百姓到堂呈訟,一旦查有實據,即刻繩以重法,想來只要數年下來,天下間這般浮躁混亂的風氣,當為之一清了。」

正事有了了斷,肅順心情大好,忍不住和周祖培開起了玩笑;「芝老,是不是我近日多到您的府上來,彼此熟稔不拘禮節,引得芝老心中不滿?」

周祖培一愣,「這話怎麼說?」他問道,「還是老夫有什麼怠慢處了?」

「本來嘛,曾滌生前來,您又是親迎,又要留客飲宴,我來的時候,您可不曾這般熱情啊。」

周祖培和曾國藩啞然失笑,「好你個肅雨亭居然在這里挑我的理了?本來是不想請你的,只為你饕餮太甚,我府上的廚子一听說你來了,心中都打鼓。你知道他們說什麼嗎?」

「說什麼?」

「那個白白胖胖的肅順一來,府上就要有人餓上兩頓,才能把他吃掉的找補回來」

「若是這樣說來的話,下一次我過府拜望,還要自己帶食物了?」

一句話出口,三個人同時大笑前來。

大年初一的早晨起來,洗漱以畢,用過早膳,皇帝一只手端著溫熱得正好的**,一只手拿著幾本折子在看分別是曾國藩早就呈上來的《細數英我兩軍戰事弊端折》,雲貴總督吳振棫的《苗疆事宜七條折》和崇實所奏的《扶綏苗瑤之法折》其中還有一個夾片,是《趨劃苗瑤生計折》。

這三個人一個是封疆大吏,兩個是皇帝登基之後不次撿拔而起,均有密折陳奏之權。不過折子送抵御前,皇帝一直忙于新年前後的種種繁雜政務,沒有仔細看過,放在密折匣子中,已經有些時日了。

他從腰間拿出鑰匙,打開曾國藩所進的密匣在折子中,取出折本,奏陳中是這樣說的,「……英軍重在指揮靈便,各級所屬,如臂使指。進攻之事,悍不畏死,臣與英夷渠魁戰後研討之時,彼方亦自坦誠相告。軍中尤重紀律,犯紀之人,不論品秩,皆有軍法相繩。」

「臨敵之先,英夷慣以火炮之威開路,轟鳴大作之中,泥土翻騰而起,震懾地方兵士。而步陣整齊劃一,攻陷于後。又各有奇兵自間道出擊,斷敵後防,于廣州虎門要塞之戰,此種戰法每每建功于一役,使天朝首尾難顧,終至三日之內,為英夷炮艦兵臨城下之惡果矣。」

「英夷戰力極強,而保障有法,臣聞,英夷渠魁額爾金等人答說,本意在使聯軍退守登州海防,固城以守,待等海上馳援兵艦抵達,登艦遠去,則我天朝兵士唯望洋興嘆矣。」

皇帝啜了一口**,心中想著︰若是如今時日就開始做海軍的準備,還是過于早了一點吧?海軍一旦操作起來,就是非大建奇功不能收手的,總要全盤考慮,整體勾畫。旁的不必提,只是這購買技術,開建造船工廠,光是銀子,怕就是如《紅樓夢》中說的那樣,‘泥沙一般的花出去’了

琢磨了片刻,合上奏折,放在一邊,側目向窗外看看,「現在是什麼時候了?」

「回皇上話,已經過了巳時了。」

皇帝有心派人傳曾國藩進來,轉念一想,又覺得好笑︰今天是大年初一,朝野上下俱在封衙期,根本沒有人到部視事,就是派人到他府上去傳,可能他也不會在家——這樣的日子,彼此探訪親友,互相拜年,到處是樂融融的場景,為了一點小事把曾國藩提了來,沒的引起外人的驚惶。

一念到此,皇帝突然覺得有點妒忌︰都以為天子多麼榮尊,殊不知,每逢年節的時候,卻是最最寂寞的日子朕在宮中冰清鬼冷,他們倒闔家歡樂?不行,自己也得出去找點樂子去

想到這里,荒唐的念頭如野草滋生,竟是不可抑制了,拈一塊雲糕,漫不經心地嚼著,口中隨意的叫道︰「驚羽?驚羽?」

六福閃身出來,「主子,趙姑娘不在養心殿,您昨兒個不是準了她三天的假,讓她和柳姑娘在一起過年的嗎?」

「朕忘了。」皇帝拍拍手上的點心渣子,吩咐一聲,「她不在正好。伺候朕更衣,朕帶著你出去轉轉。」V!~!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