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50節英使北來(1)

作者 ︰ 嵩山坳

第5o節英使北來(1)

第5o節

奕幾個魚貫而入,在拜墊上屈身跪倒︰「臣等恭請皇上聖安。」

「都起來吧。」

「是。」奕站起身來,開口說道︰「皇上,臣弟得天津府胡林翼並派到天津與英夷接洽的榮祿的連餃回奏︰英使已經從天津啟程,沿途由兵士護持著,向北京趕來了。」

皇帝笑著點點頭,「朕計算著日子,也差不多了。英使在海上白白等了一個月,想來海風冰冷,該讓他們心中的火氣消減一點了吧?」

「臣弟倒以為,英夷鎩羽,本就沒有什麼和天朝討價還價的本錢,容他們在海上漂流旬月,也正好煞一煞他們的傲氣。」

「老六,你是不是以為,經此一戰,我天朝就能說,即使英夷舉國而來,我大清也全然不懼了呢?」

听皇帝這樣說話,奕不敢大言,想了想,躬身答說︰「臣弟不敢這樣想,只是臣弟以為,我皇上英明神武,天下官民眾志成城,即便再有來犯之敵,亦當丟盔卸甲,潰不成軍」

「你這不過是頌聖之聲,算不上什麼高明之見。」他說,「暫時不必談它了,英夷此番北上,你們可有人知道是怎麼回事的嗎?」

這個問題似乎是問軍機處全體,實際上能夠答說的,也只有兼管著總署衙門的恭親王奕了。近一月以來,通過與各國使館的接洽,得到大多關于英國政f 的情報,雖都是明面所見,卻也很能起解之用了,「臣弟知道。——」

十一月初九日,只用了三天時間,從香港出的,以旗艦威爾士號為的十二艘兵艦便開抵了大沽夾河的入海口,正是寒冬飄雪的季節,根本沒有條件駛進內河,只好在清軍岸防火炮的射程之外下錨停泊,準備一旦看見岸上有聯軍出現,就不惜一切的向岸邊靠攏,把兵士接到船上來,折返南行。

等了有兩天的時間,望遠鏡中,只能看見很少量的大清兵士出沒,偶爾有幾個平民打扮的漢子和他們打招呼,說著什麼話,希望出現的聯軍士兵,連一個也看不見。

同船而來的奧德里奇子爵和巴夏理商議了一下,以為距離額爾金爵士收到國內出的電報已經過去了一星期之久,便是爬,也該爬到海岸邊了,此時不到,一定是出了很大的意外,此番從香港出,只以為到了岸邊,搭載上聯軍兵士,便即刻南歸,所帶的物品不是很多,多等下去,消耗不起。只好下令船隊轉向,先回到香港再說。

船抵碼頭,立刻得到了一個極壞的消息︰和伯麥將軍一樣,額爾金爵士率領的聯軍為清軍阻擊在安山湖一線,突圍不成,全數繳械投降了

奧德里奇大驚,急急追問,「那,相閣下怎麼說?可是要繼續派兵嗎?」

包令搖頭,「現在暫時還沒有進一步的消息。」他說︰「不過我以為,此時派兵,緩不濟急,更不用提大選在即,相閣下這一次可真的是打錯了盤算了。」

在場的都是政海翻覆多年的,自然明白這句話的意義︰對大清一戰,若是能夠取得1842年那般的輝煌戰果的話,巴麥尊連任有望,但仗打輸了,更害得數萬聯軍將士生死不知,中國又是東方野蠻國度,戰士們作為戰俘,一定會飽受大清的欺凌——只是憑這一點j 起的強烈民怨民憤,巴麥尊就休想在明年十月份進行的大選中能夠得勢——怕是還等不到明年大選,他就要引咎辭職了。

事實也是如此,自1842年中英一戰之後的十余年間,在英國當兵成了苦差事,連番征戰,死傷無數自不必提,連一個休整的機會也沒有?特別是在克里米亞戰爭結束不久,又要派兵到遙遠的東方去作戰,而居然還全數敗北?連同額爾金爵士也成了人家的俘虜?听說,中國人最是野蠻,在那里還有生吃人的習俗——這樣的消息甚囂塵上,巴麥尊辨無可辨,只好一再解釋,卻沒有半點效果。民眾的情緒越高漲,要求政f 出面,挽救被困留在遙遠的東方的孩子們。

巴麥尊焦頭爛額,遭受了這樣大的損失,沒有人承擔責任是說不過去的,他身為相,又是這一次對清作戰的主要策劃人和起人,自然也要由他來背負戰敗的責任——1856年的12月14日,在英國上院辭職,並向女王遞j了請辭信件——他離職前簽署下的最後一道相命令,就是讓香港總督包令、前任駐華公使奧德里奇子爵與前任駐廣州總領事巴夏理,全權負責和中國展開一切必要的會商,挽救和換回被中國俘虜的聯軍戰俘。

奧德里奇幾個人不敢多做停留,在香港休息了幾天,即刻啟程北上,這一次船行至天津塘沽外海,放下錨鏈,派人上岸投遞公文,請求和中國方面就戰俘j換的問題達成意見。

中方有意拖延時日,在天津府的衙門中足足放了半個月的時間,方才用驛馬轉送北京,到京之後,照舊是如此,甚至1857年的新年,奧德里奇一行人都是在海船上度過的。

過了新年五天,終于有回復傳來,中方願意就戰俘談判的問題,和英國人展開商談,不過,從天津到北京的一路上,為保護英國使者的安全,要由大清國方面,派遣兵士護送前往。

奧德里奇當然不肯,以我是大英帝國派出的談判使者,不是被貴國逮捕的罪犯為由抗拒。胡林翼的答復是︰「閣下誠然不是罪犯,但貴我兩國現在仍處在j戰國的位置。天朝百姓心如赤子,對侵略我國的夷人從無半分容忍,一路上若是沒有兵士保護的話,只怕連北京都到不得,就會有生在貴專使一行人身上的很令人覺得不幸的悲劇事件了。」

奧德里奇明知道對方是在扯謊,卻也不得不防範一二,兩國開戰之後,位于北京東j民巷的各國使館區普遍受到了大清官民的沖擊,老百姓分不清到底是哪一國人,總之紅頭、綠眼楮的老外,都是一樣的,幸好有清朝方面派出的兵士維持秩序,才沒有鬧出什麼國際糾紛來,饒是如此,各國使館里面的官員、家屬也是很受了一番驚嚇之苦。

考慮再三,奧德里奇只得答應中國方面這個很無禮的請求,同意由士兵保護著,前往北京。

听奕把經過大約的說了一遍,皇帝問道︰「那麼,奕,總署衙門那邊,于談判所求,可有什麼成議嗎?」

「是。臣已經會同戶部、兵部、暨總署衙門詳加疏爬,以為當務之急,是先要將被夷人俘虜的天朝將士逐一釋回,等到再無後顧之憂的時候,再與英法夷人商談其他。至于用何人j換,本年十一月二十五的時候,皇上曾有上諭,臣弟也以為,在英法兩國的專使到來之前,不宜釋放兩國兵士,只選以印度兵士,作為j換之兵為佳。」

用印度兵換中國兵,是他前些日子里口諭之後,又詔準了的,故而這一節不會有什麼窒礙,皇帝繼續問道,「閻敬銘和倭仁前幾日給朕上折子,計算之下,到十二月十六日為止,三國戰俘在我天朝的各項費,就已經過了三百二十萬兩銀子,此事,軍機處是怎麼想的?」

奕一皺眉,這樣的數字虛頭極大,幾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不過皇帝鐵了心要從英國人身上挖幾塊下來,百姓民也以為當年大清敗于敵手,又是割地又是賠款,如今風水輪流,到了我天朝打敗了夷人——找他們要錢、讓他們割地,也是應有之義。他身為軍機輔,也不好罔顧民意。更何況是皇帝肯的?

「嗯?」

「是,臣弟以為,這樣的數字,怕英國人未必肯于答應。若真的是就戔戔黃白之物引致兩國再起征伐,臣以為,有關大局,請皇上明察。」

皇帝逐一看過去,軍機處的幾個人都是面帶不耐煩的神色,似乎這樣的話題令他們覺得很委屈似的︰這些讀書人啊,滿腦子想得都是聖人教化之言,卻不知道,有時候偏偏就是這樣黃白之物,才更加動人心魄哩。

皇帝心中苦笑著,對奕說道,「老六,英國相辭職了,此事你知道嗎?」

「是,臣弟知道。」

「巴麥尊不會審時度勢,一門心思想著以當年兵艦行于江海之威,再現廟堂。殊不知一戰未果,連他自己的相位也保不住了但在朕看來,你剛才所說的,英國百姓為求遠征軍將士平安,聚眾紛議,也是其難保祿位的原因之一。曾國藩,你說,朕說得對不對?」

「是。臣也以為,身為百姓民者,家國安定方是第之事。一旦家人遭難,最不可割舍的,就是家人的親情二字。中英兩國相距萬里之遙,家人兵敗被俘,彼此音訊隔絕,民怨沸騰,也是情理之中的。」

「所以呢,巴麥尊最後一項命令,就是著奧德里奇幾個北上,為求將被俘兵士安然帶回祖國而努力,自然的,此事不成,民怨不止,英國政f 那邊,怕也沒有什麼太多的心思去處置旁的事情。故而在朕看來,遠征軍將士安然踏上故國的土地上之前,天朝不會有絲毫外敵憂患之事生。」

奕想了想,承認皇帝的話說得不為無理,當先躬身行禮︰「是,皇上訓誡得極是,此事,是臣弟未能通盤考量,臣弟自請處置。」

皇帝沒有繼續詰問下去,而是轉了話題,「英使到來之後,先由總署衙門、戶部和兵部派人隨同,到西山大營去一次,讓他們和被俘將佐兵士見上一面,也好證實給他們看看,我天朝這數月來,可有欺侮他們?」

「皇上是菩薩慈悲心懷,想來英使見到之後,感戴聖恩之外,將消息傳回國內,也可以大大的打消很多人的顧慮,與對我天朝的敵視之心。」

「除了這些之外,若是有願意以書信往來相托的,天朝也不必阻攔,由使者將其帶回香港,那,就和我天朝無關了。」

「再有,朕前天讓你們議的那個關于兩國j戰中,彼此戰俘的對待問題,各國使館可有了答復了?」

說到這件事,奕的聲音提高了少許,「是。臣弟將皇上的聖意向列夷使館知會此事之後,各國皆以為,這等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之意,誠乃我皇上澤被萬方,惠及天下的善政。各國公使紛紛表示,要將我大清天子的這番話轉奏回本國,想來不日間即將有各國的回復奏上。」他停頓了一下,又說道︰「只有英國,與我天朝因開戰的緣故,消息未通,故而尚不知情。」

皇帝也覺得非常得意,笑呵呵的問道︰「若是戰俘公約能夠達成,你們說,可算得是朕文治之功嗎?」

看他一副驕傲的神態,眾人哪個敢做仗馬之鳴?認真想想,此事若得成功,也誠然是天朝于列夷環繞之境,所做令人揚眉吐氣之舉,一時間養心殿內諛辭如;政事閑余,難得皇帝近幾天來心情極好,載垣看看是個機會,踫頭答說︰「皇上,奴才有事,想請主子的旨意。」

「是什麼?」

「上月的時候,肅順言語無忌,冒犯了皇上,一月以來,每每思及,心中悔恨難當。他……」

皇帝的語氣立刻轉冷,「怎麼?肅順在府里呆得煩膩了嗎?」

載垣一縮脖子,他本來就不是精于辭令,這一嚇更是期期艾艾,說不出話來了,「正好,你退值之後,到肅順府上去,告訴他,以他數年來的所作所為,便是拔翎摘頂,j部議罪也是他應得之咎——朕已經是看在他多年當值勤懇的份上,格外恩出保全了——讓他在府里好生呆著,什麼時候學會清清白白做人了,什麼時候朕再用他」

載垣本意是想為肅順求懇幾句,如今適得其反,心里大叫糟糕。趴下去踫了三個響頭,口中答說,「是,奴才都記下了,今日退值之後,就到肅順府上,將這番話曉諭給他。」

「還有你。」皇帝看著他,「一年光親王的俸祿銀子就有兩萬兩,還不提擔著各種差事,擔一份就有一份進項,還不夠你府上用的嗎?別總想到處伸手,沒出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