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82節 南國之春(1)

作者 ︰ 嵩山坳

南國的春天來得早,紫禁城里還是一片冰雪世界的時候,蘇州城里早已經是春意盎然了。

崇實早早的就起床了,在太太的服侍下換上衣服,到正堂前廳去給父母請安︰「兒子給阿瑪,額娘請安。」

「起來,起來吧。」椿壽放下水煙袋,上下端詳著兒子,他穿著一件非綢非緞的材質的袍子,沒有穿馬褂,細細看去,才知是洋人用來做禮服的呢子,不知道是誰給他做成了長袍,配上水鑽的套扣,顯得相當別致。

「這件袍子,沒見你在家穿過,是新作來的嗎?」

「不是的,阿瑪,這是在京中的時候,大哥給我做的。料子還是鄭王爺得了兩廣徐總督的節敬,分給大哥的呢。」

椿壽知道,兒子在北京深得肅順的照料,兩家人走得也非常之近,在年前十月份的時候,兩個人換了帖子,結下昆季之約,從此以後便以兄弟相稱了。從他來說,自然是不以兒子身著夷人所制的服料還沾沾自喜為然的,不過東西是兒子的大哥送的,自己也不好多說什麼。

「過來,讓額娘看看?」椿壽的太太赫舍哩氏卻很覺得新奇,叫過兒子,拉起他長袍上的衣角在手里摩挲著,一邊模,嘴里一邊嘖嘖有聲︰「老爺,洋人的東西也不一定不好嘛?您看看,多軟,多滑啊。」

椿壽白了母子二人一眼,低頭放下水煙袋︰「便是再好,難道還能夠比得過我天朝的蘇綢,杭繡?」

崇實和母親吐了下舌頭,乖乖的站到旁邊︰「今天已經是初九了,還不要準備一下返京的行囊嗎?」

「是!回阿瑪話,已經準備好了。兒子這一次歸省是和許大人同路還家,分開的時候說好的,再回京的時候,也要結伴同行。只要和他商定好日期,就可啟程了。」

「這倒是正辦,」椿壽點點頭,扶著扶手站了起來︰「這一次你和人家一起歸省,許大人于你又大有教益,應該去拜望一下。」

「是。」

「錢塘許氏從來詩書繼世,人物風雅,你這身衣服,不要穿著。你自己看看,多麼輕佻?」

崇實卻不認為自己的裝扮有任何‘輕佻’之處,只是阿瑪的話不能反駁,當下恭恭敬敬的答應了,這才轉身下去。

他剛剛走開,門下人走了上來︰「老爺,官轎已經準備好了。」

「怎麼了,今天也要辦公嗎?」

「不,今天是要過江,到江寧府去一次。總督陸大人的太太過壽。」

「那不得準備一份厚禮送過去嗎?」

「已經送過去了。」椿壽頷首一笑︰「太太,就不必為此事煩心了。」

官轎備好,椿壽沒有著公服,而是便裝到了蘇州府碼頭,乘船直放江寧,兩地相距不遠,到午後時分,就已經到了總督衙門。清朝的一省總督,封疆大吏,起居豪奢猶勝王侯,距離總督府的轅門還遠著呢,就見路上轎馬紛紛,熱鬧非凡,總督府門下的听差和戈什哈分別驅趕著路邊的行人,一派熱鬧景象。

走進兩江總督府,簽押房中也是人聲鼎沸,一些科道司員正圍坐在一起,閑談聊天。椿壽轉目看看,都是兩江官場上的熟悉面孔,當下和幾個人拱拱手,舉步入內。

「子密兄?」

椿壽回頭看過去,習慣性的笑了開來︰「小浦兄,壽臣兄?地山世兄?」

和他打招呼的正是江寧學政張芾。身邊站著的是黃宗漢,還有一個滿面麻坑的年輕人,正是陸建瀛的二公子陸崇。

兩江是大清賦稅根本之區,所轄之地眾多,自然也就導致了財賦之任的繁雜,所以,從來便是實行雙藩司之制,其一是江寧藩司,歸兩江總督節制,下轄江淮揚徐四府和海通二州(這種州叫直隸州),駐節在江寧;還有一個便是椿壽擔任的江蘇藩司,歸江蘇巡撫節制,下轄蘇松常鎮四府以及太倉州和海門廳,駐節在蘇州府。

張芾和黃宗漢一樣,也是當年穆彰阿門下十子之一,同樣的,他也是辦事能力盡有,而持家、操守風評極壞的那種人。張芾最為人詬病的,就是當年王鼎尸諫的一樁公案。

王鼎是道光朝大學士,深以穆彰阿把持朝政,朝野全是其人耳目,民情下壅不得奏答御前為苦惱事,在見君的時候和穆彰阿因為這樣的原因總是爭辯,奈何道光帝偏听偏信,反倒以為王鼎沒有容人之量。王鼎沒有辦法,決定以尸諫來一陳胸臆,在上吊之前,特別起草了一份遺折,內容大約是請皇上罷斥穆彰阿,重用林則徐等一干漢人干才。

穆彰阿知道消息之後大驚,知道王鼎自縊而死,身後必有遺折,趕緊命陳孚恩和張芾趕到王府,以巧言恫嚇、威脅王鼎之子王伉,終于將遺折騙到手中銷毀,然後重新起草了一份遺折上達御前,而王鼎,等于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性命;他的兒子王伉,也深為同鄉、同年所不齒,後來回到原籍老家,郁郁而終。

這件事過去之後,張芾因為做事妥帖,深得穆彰阿賞識,給自己的這位門生安排了江寧學政一職。到今天為止,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了。

陸崇恭恭敬敬的一揖到地︰「給世伯大人請安。」

「不敢,不敢!」椿壽虛虛扶了一下,轉眼看向張芾︰「小浦兄,好久不見了。」

「是啊。」彼此份屬同僚,張芾自然也是要客氣幾句︰「子密老兄,自從在府衙中見過一次,可是又有半年的時間了吧?」

「有了,有了。」椿壽呵呵笑著,他說︰「上一次在府衙為黃撫台大人接風時,我們見過一次。只是今天二位和陸世兄不肯入內,站在這里是做什麼?」

「家父今天偶覺身子不爽,命我代他老人家在堂上招待來客。這不,老世伯來了,佷兒倒是正好有了幫手了。」

椿壽顧不得客套,趕忙問道︰「陸大人身體不好嗎?可要緊嗎?」

「氣喘之癥。每年到了這冬春之交的時候,總要鬧上一次。不妨事的。」張芾知道主官身體上的毛病,在一邊不當回事的搖搖頭,又盡可能的放低了聲音說道︰「除了這氣喘之疾,川少爺每每出去惹禍,總是令老大人傷懷,身體自然也就每況愈下了。」

他的話說得不清不楚,不過椿壽和黃宗漢都知道是怎麼回事,陸建瀛有兩位公子,長公子名川,是個天字第一號的紈褲,每天走馬放鷹,尋花獵艷,無所不為,江寧城中若是說起誰是總督、誰是藩司未必有人知道,說起川少爺,卻是個個知曉。便如同今天這樣為繼母祝壽,居然也約請了一幫人,在城外的官道上做一種全新的勾當——從京中傳來的,名字叫做‘跑飛車’。

陸建瀛上一次進京陛見,知道陸川心中只畏懼自己,此番離開,不知道他在江寧城中又要惹出什麼禍來,便帶著他一同前往。到北京之後,他自去忙公事,陸川四處游逛,給他發現了這樣一個新奇的玩意兒︰跑飛車。這種游戲從來是一人一馬,一人端坐其上,一馬拉著特殊制作的輕車,在鬧市街頭疾馳而來,揚起黃塵滾滾,惹得行人大呼小叫紛紛走避,最是要造成驚心動魄的景象,才算講究。

陸川心中嘖嘖稱奇︰「這才是富家豪族的講究!自己在江寧城中,也算是頭面人物,這等行為,卻也只有北京城這天子腳下方能得見!」

有了這樣的念頭,待到跑飛車結束了,他親自過去查看,認真的走訪了一圈,把個大約的形式做到心中有數,回省之後,命下人立刻照樣取材,自己做了一架,行出街頭,果然引來無數人觀望,皆言‘川少爺心思機敏,出手不凡!這等飛車,便是連見也不曾見過呢!’更令得他得意非凡。

而他的飛車做得確實是非常講究,整體漆成黑色,但車檐懸的是深紅絲線的流蘇。前後左右瓖十三方玻璃,這里有一個名堂,叫做‘十三太保’。

有了他這樣的參考,江寧城中一眾富豪子弟紛紛效仿,待到做好了,約齊了人,就在秦淮河畔走馬揚鞭,做一番比試,經常是岸上萬馬嘵鳴,人聲鼎沸;河上鶯燕一片,呼喝叫喊之聲不絕于耳,也算是江寧城中新增的一景。

陸建瀛為陸川傷透了腦筋,又無法可想,在新成立的,旨在為漕運改革之法辦公所用的海運局給他找了個坐辦的差使,也不過是白領一份豐厚的俸祿,連堂部都從來不去一次,幾次說他,卻總為他振振有詞的駁了回來︰「海運局的事情有倪大人在張羅,兒子過去了,也不過是從旁協助,沒有半分歷練的機會,還不如不去呢!」

陸建瀛對陸川這種游手好閑打發時光的習慣很是痛恨,他的原配早喪,後娶的繼室對前任太太留下的兩個孩子卻視如己出,心疼得不得了,幾次三番的阻攔,弄得他也很是無奈,而且,陸川名為川少爺,卻也是成親生子的人了,當父親不可能每一天的耳提面命,只得不予理會,放任自流,時間久了,陸川更加的無所忌憚起來。

看書過後,不要忘記投票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