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32節 聖眷已衰

作者 ︰ 嵩山坳

黃宗漢字壽臣,福建人,道光15年的進士,散館後十余年間升到雲南巡撫,可謂官符如火。這是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得益于他本人確有實才;另外一方面就是得益于他的同鄉,時任工部侍郎的彭蘊章的舉薦,第三方面,則是來自于老師的提拔——穆彰阿是他這一科殿試的總閱卷官,黃宗漢拜到他的門下,也是有名的‘穆門十子’之一。

他是心中只知有己,不知有人的那種人,在雲南任上對待下屬官員如同廝養家奴一般!

布政使司有一位司官,姓馬,專門負責每一年雲南進貢物品籌備,運送事宜。彼此都是讀書人,又是在一省為官,見面的時候便是不稱官稱,也可以用台譜或別號稱呼——這本是不成文的規定,更加是禮貌。但是黃宗漢從來不管這些,只是因為馬司官比他科名稍晚幾年,平時又是衣著樸素,每一次見面都用︰‘老馬’稱之而不名。

馬司官當然不滿,偏又愛喝酒,酒後也便免不了發些牢騷,話傳到撫台大人的耳朵里,從此便多事了。

道光季年一次,運送普洱茶、冬蟲夏草等貢品進京途中,偶遇大風將貢船打翻,如果要是遇到一個通情達理的上官,這樣的事情也不過是背一個處分而已。偏偏黃宗漢和馬司官不洽,便借題發揮,上了一封奏折,其中說馬司官︰‘……當值以來每日無酒不歡,其人常在醉鄉,本次押送貢物到京,更加貢船之上飲酒作樂,于天庾正供之事無半點恭敬之心,與押送兵弁做竟夜之歡,殊非人臣儀體……’

按照清制,巡撫照例要另掛兩餃,一個兵部侍郎餃——用來節制一省武官;第二個便是掛右都副御史餃,用來參劾下屬官員。而正常情況下,每核必準!這倒未必是因為屬下官員一定有錯,更主要的原因是為了保持巡撫的威信——若是輕貿駁回,則該巡撫也就只能上表求去了。

這一次的參劾折子到部,部議將該司員革職拿問,還好,道光皇帝是個忠厚人,命人調來司員履歷折看過之後,知道馬司官是山西呂梁人,從小家境貧寒,讀書刻苦,而且事父至孝,便動了惻隱之心,改革職拿問為降兩級使用,卻仍在原任任職。

經此一事,黃宗漢在雲南任上更加是肆無忌憚,每年借三節兩壽(所謂的三節是指萬壽節——皇帝的生日,中秋節和春節;兩壽是指他和太太的生日)大肆收受饋贈,幾年下來宦囊頗豐,進京活動,意圖調到一個更加富庶之地任職。

邸報到省,黃宗漢得意非常,收拾行囊輕車簡從上京。

進京之後,照例是要在管驛休息,整理一下行裝,先到宮門口請安,然後回館等待明天面君之後再拜會同僚,同年,師長。

第二天一大早,黃宗漢就到了軍機處直廬等待,今天見面時間很短就散值了,由內務府大臣文慶引見,進到殿中,免冠叩頭,然後從從容容的戴上大帽子,跪在那里等候皇帝發問︰「朕听穆彰阿說起過你,也曾經听你的同年說起過你。」

「是!」

「你的風評很好啊!」皇帝在養心殿的正殿御座後端坐,靜靜的看著低頭站立的黃宗漢,他生了一張長臉,碩大的鼻翼,卻兩腮深陷,眼神中一片呆滯,看什麼就死盯一眼———看就是那種極難伺候的主兒︰「連續兩年大考一等,可見你是肯為朝廷出力,也確實是能夠為朝廷出力的。」

「是!臣受先皇撿拔之恩,無以報效,只能勤勉辦公,不敢有一日懈怠。」黃宗漢的嗓門卻是相當洪亮,他說︰「至于能夠為朝廷出力的地方,臣自當鞠躬盡瘁。」

「這樣很好。」皇帝今天的表情在文慶看來有點奇怪,似乎是在生什麼人的氣似的,清秀的一張臉蛋扳得緊緊的,大異平時和臣子見面時談笑風生的樣子︰「只是,黃宗漢,一個人能力再強,總也是獨木難支,便是小民也有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的俗語,是不是?」

黃宗漢還沒有見過皇帝,只是從何京中大佬或者同年的信中有過很少的認識,聞言不知道這話是什麼意思,只得含糊以對︰「是!」

「便如同是你吧,從雲南到了江蘇,雖然同是巡撫,彼此打交道的官員卻完全不一樣。雲南那邊你相處多年,同僚之間彼此都有一個幫襯;江蘇這邊呢?和同僚的關系應該如何相處呢?你是兩榜進士,正途出身,聖賢之書想必也讀得不少,這種君子處世之道,想來也不用朕在這里和你宣講吧?」

說到一半的時候,黃宗漢後背上就已經冒出了汗水,趕忙踫頭答說,「總是臣于為人處世之道確有失節之處,請皇上責罰。」

「為人處世有失節之處,只要同僚、下屬能夠忍耐,本人不會因此耽誤公事往來,朕又何必責罰?」皇帝的語氣很冷談,倒像是在說什麼完全不相干的事情一樣︰「朕初登大寶的時候便說過,朕之為人最是公正。有功的,朕不吝于爵祿之賞;有過的,也不會顧及到他是何人的門生,同年,同鄉。該殺的殺,該懲的懲!絕沒有半分情面可講!」

「是!臣自當謹記皇上教誨,不敢有一日或忘。」

「就這樣,你跪安吧。」

從養心殿中出來,黃宗漢怎麼也沒有想到,和新皇帝的第一次見面就是聖眷已衰的開始!一時間連說話的興致都沒有了,回到軍機直廬,雖然還是臉色如常——倒不是他不緊張,而是常年宦海,早養成一副矯情鎮物的功夫,故而很難在臉上看出什麼異常。還裝出一副笑臉和別人應酬幾句。

說是這樣說,只是對答之際語句凌亂,顛三倒四,大異他平時言辭便給之風。朝中這些人哪一個不是鬼精鬼精的?一看就知道在面聖的時候沒有什麼好話,跟紅頂白從來都是這些人的拿手好戲。于是,連蘇拉看向他的眼色也不是那麼良善了。黃宗漢心中又是委屈又是堵心,更多的卻是惶恐。和眾人草草拱手一別,轉身出宮。

回到大柵欄附近的金魚胡同的黃府,見過妻子下人管家,妻子溫語相詢︰「回來了?面君了嗎?」

「你管我有沒有面君?」黃宗漢一句話沖出喉嚨,心中立刻後悔起來,這又何必?想說幾句撫慰的話,又不知道從何說起,黯然一嘆,舉步進了自己的臥房。

在塌上躺了一會兒,有心去找人問個究竟,又覺得無人可問。他的脾氣壞是出了名的,朝中除了極有限的幾個人之外,甚至連一個能夠談得上來的知己都沒有。這時候再想起白天面聖時皇上說到的話,心里真不知道是個什麼滋味。

從雲南趕到北京這天子腳下,也覺得疲倦難耐,又趕上皇上一番說話是這樣的皮里陽秋,曖昧莫名,也讓人心生郁結,在塌上翻來覆去的折騰了一會兒,仰頭看看,外面天色稍暗,當下坐起,吩咐︰「準備晚飯。」

「是!」听差趕忙準備晚飯不提。正要用餐,外面有人來報︰「大人,許老爺到館驛拜訪。」

「許老爺?」黃宗漢伸手拿過手本一看,趕忙站了起來︰「快請到二堂,等我更衣相見!」

宮中的消息傳得飛快,許乃釗也知道了黃宗漢面聖時發生的事情,他也知道自己這位同年的脾氣不好,在雲南就鬧得沸反盈天,屬下的藩臬兩司不知道受了他多少腌氣,據說這一次听說他要調離雲南,竟有人喜極而泣的。只是,這樣的消息皇上是怎麼知道的呢?

左右想不來這麼許多,退值之後直接來到府上,遞過手本之後,听差將他請入二堂花廳。又過了一會兒,換了一身便裝,精神很是飽滿的黃宗漢迎了出來︰「信臣兄?多年不見,一向可好?」

「信臣來得魯莽,壽臣兄當面恕過。」

「哪里,哪里!信臣兄太客氣了。來,坐,我們坐下談。」說完又吩咐听差︰「去,到天寶居買幾樣醬菜,把從雲南帶來的鮮筍炒上一盤,哦,再去把別人送我的酒拿來,今天晚上我要和信臣兄不醉無歸。」

「啊,還是不要了。內人……」

「寶眷那里讓他去送個信。也免得嫂夫人惦念。」

許乃釗也是隨性之人,當下不再艱拒,兩個人相向而坐,說了些過往的情懷,無非都是一些官場趣聞,各地逸事之類,總之都是言不及義。等到酒宴擺下,黃宗漢肅手邀客入席,因為是家宴,也不須陪客,兩個人推杯換盞喝了起來。

幾杯酒下去,黃宗漢才敞露心扉,端起一杯酒︰「信臣兄,多年來雖有書信往來,不致疏于問候,直到今天卻方知道人情冷暖!信臣兄大恩,壽臣永志不忘!」

「不要這樣,這不是男子漢氣概!」許乃釗自然是安慰幾句,放下酒杯,他說︰「想來,黃兄還是在為面君時的蹭蹬縈懷?以我看,大可不必!」

黃宗漢就像是沙漠中見到綠洲的旅人一般眼楮一亮︰「還請信臣兄教我。」

「前些時日,軍機大臣陳孚恩的事情,黃兄可知道了?」

「這,知道。」

「皇上新君登基,年少果敢,正是要有一番作為的時候。」許乃釗突然把話題扯開︰「兩江總督陸建瀛上的關于鹽漕弊政的折子入了皇上法眼,除了進京述職,而且以爵祿賞賜之外,最主要的嘛,就是看中了他肯于為皇上效力的決心和膽略!而陳孚恩不識于此,居然交通言官買參誣告,最後落了個免去本兼各職,致仕還鄉,而且還是限期離京的處分,想來,還是穆相在君前大大的為他美言的結果呢。」

黃宗漢知道他的說話不可能只是糾結在陳孚恩的事情上,當先附和點頭︰「嗯,是。」

「黃兄,你今年貴庚?」

「我今年39歲。」

「正是可以一展宏圖的時候!」許乃釗輕輕地拍了下桌子,放下筷子繼續說道︰「皇帝最近以來,于兩江總督的折子非常重視,特別是漕幫之事,更是讓皇上頭疼,這,想必你也知道吧?」

「嗯,知之不詳。」

「是這樣的……」把最近以來朝堂中發生的事情和他講述一遍,最後說道︰「只要黃兄能夠在皇上面前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不要說天心可回,便是皇上口中的爵祿之賞,想來也是唾手可得!」

黃宗漢為他的一席話說得身上一陣發熱,掩飾的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只是,許兄,漕幫改革之事,我知之甚少,而且,現在人還沒有到江蘇,又讓我怎麼拿出章程來?」

「現在當然是不急。等你到了江蘇任上,只要能夠切實為君父分憂,皇上自然知曉。」許乃釗夾了口菜送進嘴巴,含糊不清的說道︰「至于今天之事,黃兄自然更不必放在心中。皇上也說了,只要同僚下屬能夠忍耐,又不會耽誤到公事往來,小節處,皇上是不會管的。你又何必為這一點點小事悻悻?」

「听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黃宗漢愁懷盡去,大聲說道︰「既然如此,我明日……怕是來不及了,幾日內就陛辭離京,到江蘇做一番大大的事業來!」

「這就是了嘛!」許乃釗不虛此行,心中也甚為得意,舉起酒杯和他一飲而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