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81節大沽口外

作者 ︰ 嵩山坳

第1節大沽口外

南海戰報的詳情傳回京中,引起軒然大。在清流看來,朝廷籌建海軍本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華國有史以來就從來不曾籌建過海軍,只要穩固海疆,加強邊防,難道不就是御敵于國門之外的無國策嗎?這在咸豐九年的安山湖一戰之後,就早有明鑒的,大清根本沒有能戰的水軍,最後的結果呢?還不是全數俘虜了入侵的英法印三國聯軍?大漲國威,使四海臣服,國勢日?好端端的建造什麼海軍?

但皇帝一代雄主,旁的人心中嘀咕幾句,還不敢多說什麼,只盼著國家十余年間,投入帑幣總數已逾萬萬,總能打造一支臨戰全勝的海軍,不料南海一戰,天時地利人和佔全,居然落得個熸師而歸,炮艦、兵員損失慘重的下場,換來的一點點成果,與其說是海軍打下來的,不如說是陸的綠營建功。于是,反對朝廷再投入大筆經費,建設海軍的聲音甚囂塵,其中以祁世長為首。

他是道光及咸豐初年的軍機大臣祈雋藻之子,因為是山西壽陽人,人稱小壽陽而不名。道光二十五年得中進士,供職柏台,一路當到湖廣道御史,加左都副御史餃,成為朝中的二品大員;本來在旁人看來,沈淮年紀老邁,一旦退值,一定是由他去,不料翁同龢後來居,頂了他的位置。

祁世長憤恚已極,不敢對皇說什麼不敬言辭,但在柏台之中,卻屢屢表示對翁同龢的不滿。翁同龢深以為苦,又無可奈何,柏台的這些都老爺,任是哪一個都是兩榜出身,傲然兀立,沒有一個是容易服帖的,只好咬牙忍耐著。

祁世長眼見登進無望,也開始一變而口無遮攔起來,他雖然宦途多陟,但在清流之中久孚人望,這一次南海戰事了結之後,給他又找到了攻訐的方向,在稠賓廣座之間,大發闡議,更第一個折子彈劾沈葆楨,罪名是兩條,第一是‘違旨不尊,率先啟釁,使東南百姓,有憑遭兵燹之威’;第二是‘領軍無能,損兵折將,負天子重托,下絕庶民之望’。

一倡眾諾,祁府的門生故舊紛紛折子,要皇從重處置沈葆楨;皇帝一開始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但眼見彈劾的奏折如同雪片一般飛來,這種近乎要挾的舉動終于引得皇帝龍顏震怒,「表面看起來,倒真是一派為國情懷,實際呢?你們以為朕不知道嗎?還不是為了海軍籌建一事,在爾等很多人看來,是完全不必要的措施?」

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中,皇帝御門听政,召集群臣,做如的訓示,「你們整天就知道袖手談心x ng,殊不知,到如今的時代,世易時移,早已經不是讀通基本高頭講章,背熟《朱子格言》就可以輔佐朕管理國家大政的時候了不建設海軍,日本人能夠如此輕易的放棄在琉球所得的利益?不建設海軍,越南只怕又要如同香港一樣,給法國人割取去了到時候,朝廷拿什麼來保護海疆,拿什麼來拱衛藩屬?」

「身為御史,你們的責任是糾察百官,肅清ji n宄。而不是胡亂攻擊朝廷的海軍大計,更加不是以惡毒的文字攻訐為朝廷流血流汗的海軍將士。憑你們,也配對著那些以鮮血和生命構築起海長城的將士們指手畫腳?」他的眼楮落在御案厚厚一摞的彈劾奏折,表情一片厭惡,用力向下一推,折子天女散花一般飄落金階,「這些折子,都拿回去,朕不看,也不批」

「皇,您不可如此啊,您這樣做,豈不是要寒了天下讀人的心嗎?」

「呸」皇帝惡狠狠的迎頭啐了一口,「憑你也配說天下讀人?你真以為朕不明白?你祁世長一心想著左都御史的位子,眼見朕提拔翁同龢,你就處處刁難,時時掣肘?還不是為你一己 利?這一次你表面是攻擊沈葆楨,實際卻是把矛頭直指朕籌建海軍的新政,是不是?像你這樣的小人,不值得頭戴雙眼花翎,身膺二品之賞,和你當年的老父一樣,回府中閉門讀去」

「皇以如此言語訓教老臣,臣還有何話可說?」祁世長心中悲涼,嘆了口氣,摘下帽子躬身退了出去。

「還有你們,」皇帝用手一指殿中的群臣,「只要朕還是大清朝的天子,海軍建設之事,就斷不能停再有敢言語攻訐沈葆楨等海軍大員者,祁世長就是榜樣」

皇帝以雷霆萬鈞之勢強自將朝野下隱約出現的反對之聲盡數抹平,但心中知道,朝野下對于海軍這一次慘勝所引致的不滿,不是僅憑自己這一次訓誡就能夠徹底打消干淨的。考慮良久,他作出了一個決定。就是要親自到大沽口,迎接並召見戰場歸來的海軍諸將。

奕听完他的話,第一個踫頭說道,「皇,臣弟以為不可臣弟不是說沈大人領兵作戰全無功勛,只不過,若是以咸豐七年和十一年兩次對外征戰相比,便不免等而下之了。以兩者,皇尚未親自郊迎,遑論如今?」

「是,臣也以為,皇親迎大沽口,未免榮寵逾分,于沈葆楨是禍而非福啊。」

「你們以為朕是要見沈葆楨嗎?朕是天子,他是臣下,朕要想見他,一紙朱喻,他就得乖乖到京中來,何必要朕屈尊降貴的東行天津?」他說得得意洋洋,奕幾個面面相覷。

「朕要見的,是為國征戰的海軍將士朕知道,要是把他們宣到京中來,你們一定又會有這樣那樣的理由,什麼言語粗鄙啦,什麼未識禮法啦;總之是一大堆理由,阻止朕和這些人見面,卻不想想,就是有他們的流血犧牲,才有了你我君臣在這里安穩如山的大清盛世所以朕要到天津走一趟,一定要去」

皇帝心意已決,眾人不能多勸,入值樞庭有年,知道這位主子的脾氣,言出無改,說得出就一定要做得到。沒辦法,只得下去安排儀駕。

天子出行,非同小可,按照正常情況來說,沒有三五個月的功夫休想能夠成行,但皇帝一力從簡,沱山港那邊,鎮遠艦也已經啟行北了,時間不等人,只好盡量簡化,帶鑾儀衛、御前 衛、豹尾槍隊、軍機、御前等大臣,一路前往天津了。

八月二十二日,鎮遠艦並傷痕累累的廣貞、雷離、雷坤等艦緩緩出現在海天盡頭,距離還在非常遙遠,沈葆楨就舉起望遠鏡向海岸眺望,只見黑壓壓的一片人,不知道是不是直隸省的百姓聞聲而動,到海邊來觀望這些遠征歸來的將士們了?

這種懷疑令沈葆楨心情愉悅,這一路都受到在福州港和李鴻章一席話的交談所帶來的積郁心情為之一空,「自己和海軍將士的流血犧牲,總算沒有落到空處朝廷一干只會夸夸其談的生之見,不足畏懼公道自在百姓心中啊」

率船隊北入京,在沈葆楨這一生人中,是最感覺淒惶的旅程——當初離京的時候,皇雖然給了自己臨機決斷的權利,但這樣的話,皇帝可以說說,臣下若是當了真,不但愚蠢,而且狂妄這一點,只從朝廷明發的旨意中,只談沱山港防御,卻絲毫不曾提及海軍將士為國征戰而照例會有的賞賜一節,就可見一斑。

等他在福州港停泊休整的時候,李鴻章更是親自到艦來,一面是奉旨勞軍,一面是加以慰切,更加主要的是,將日前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中,皇帝訓斥祁世長,進而罷去他一切官職的事情和他說了,但這樣的消息並不能讓沈葆楨放心,海軍被擊沉,擊傷總數過半的船只,更是傷亡了數千計的水手、士兵,朝廷不會就這樣黑不提白不提的放過去,自己這個替罪羊的身份,怕是怎麼也跑不了啦

「丹帥也毋須如此自擾,鴻章以為,皇宅心仁厚,斷斷不及出此的。」

李鴻章的話並沒有讓沈葆楨覺得放松很多,反而更有憂心之感,「皇真的為祁世長一事,如此大發雷霆?」

鴻章點頭說道,「我一開始也是知之不詳,後來還是我老師寄來的信中才得與聞。皇勃然動怒,當即免了祁世長所有的官職,讓他在府中賦閑讀,凡此種種,都可見聖心于海軍建設一節,從無半點轉側,為人臣者,幸遇明君,真是我等的福分啊。」

沈葆楨附和幾句,又再問道,「那,少荃可知……」

「什麼?」

「為沈某違旨發炮一事,京中清議如何?」

「這件事,我想,總要丹帥一份自請有罪的折不管怎麼說,大帥總是違抗聖命,這樣的事情可大可小,日後若是追究起來,總是麻煩。」

「是,我早已經將請罪折子隨同戰報一起呈遞御前,不過始終沒有下文就是了。」

「皇的脾氣丹帥也不是不知道,這樣的情形,老兄的這份請罪折子,自然是留中不發了。」李鴻章微笑著說道,「我想,皇于丹帥違旨開炮一事,並沒有很大的成見,只不過為了遮擋天下人的耳目,不得不然。」

李鴻章這樣放肆的說話,讓沈葆楨分外不喜。但他說的並不能算錯,皇帝為人很是厚道,海軍出征之前,又曾經給了自己戰場決斷權。如今只是為搪塞清流民議,所以才不得已將此事冷靜處理?

他腦子里轉著這樣的念頭,啟程北,但心中總覺得不托底︰萬一在這段時間內清流群情洶洶,再度輪番折子攻訐自己呢?逼迫得皇帝不得不降旨嚴懲自己,又該怎麼辦?但思及多年來和皇帝奏對時候的情景,又覺得皇帝不會冷面狠心的將自己下獄問罪……,懷著這種又是惶恐,又是期盼的心情,沈葆楨嘆息連連著,再度舉起望遠鏡,向海岸望去,這一次,能夠很清楚的看清岸的景致了,「啊」

他忽然大叫一聲,手中提著望遠鏡,幾步跑出駕駛艙,直接站到船甲板,找了處避光的所在,使勁舉起望遠鏡,「大人……」管帶楊廷輝不知道怎麼回事,慌慌張張的跟了出來,「您怎麼了?」

「皇……皇終究還是沒有忘記了老臣」沈葆楨語不成句的嗚咽一聲,把手中的望遠鏡向後一拋,聲調陡然提高,「來人,伺候老夫更衣準備燃放禮炮」

楊廷輝愣愣的舉起望遠鏡,認真向海岸瞄著,一望之下,也是大吃一驚︰一座明黃帷帳矗立在海岸線的遠處,帷帳外是身套著黃馬褂的御前 衛持槍而立,一面有二十四桿豹尾槍迎風搖動,在在顯示出這天下獨此一家別無分號的皇家氣勢。即便是再不通朝廷儀制的人也知道,這是御駕到了的標志

思及沈葆楨這一路愁眉不展,長吁短嘆,一派心事重重的樣子,再看到御駕親臨,迎接遠歸的海軍將士的舉動,則聖心攸歸,躍然紙也就難怪沈葆楨何以如此的忘卻形狀了。

禮炮隆隆,在海天空炸響,皇帝正呆在帷帳內,和曾國藩說話,奕和文祥要負責和法國人商談合約的細情,便免了他舟車勞頓之苦,听見外面炮聲響起,許乃釗一愣,「這是哪里打?」

肅順應聲而入,向皇帝身邊走了幾步,「皇,沈葆楨定然是遙見御駕,故而放禮炮向皇致敬呢」

「沈葆楨的名字也是你叫的?」皇帝狠狠瞪了他一眼,「朕看你是越活越回去了」

「哎?是」肅順也是一時高興,失了忌諱。踫了個硬頭釘子,訕訕一笑,站在一邊。

「去給沈葆楨發旗語,海軍將士為國浴血,著免去其跪拜之禮;另外,讓鎮遠艦全員列隊,朕要登艦親自檢閱。」打發肅順出去傳旨,皇帝繼續和曾國藩等人說話,「胡林翼的年紀不是很大嘛,怎麼一說生病,就來得這麼急,這麼嚴重?」

「臣與該員素稱交好,也知道他自少年時起,便經常鬧病,大約是與生俱來,非人力所能挽回。」

皇帝苦惱的撓撓新剃的頭皮,短短的發茬兒給他的手掌很舒服的感覺,「直隸總督是疆臣領袖,胡林翼幾次三番折子請辭差事,朝廷也不必好明知道他帶疾從公,而裝聾作啞。你們議一議,誰可以接任啊?」

曾國藩也很覺得為難,直隸總督名為疆臣領袖,但這個差事卻不是那麼好做的,因為保定天津密邇京師,舉凡是王公大臣出京辦差,都要直隸負責料理,很多時候,甚至還要做小;這也還罷了,一些為皇帝貶謫出京的清流,在京中不敢放肆,出京之後,大言無忌,常常連總督的面子也不賣,更是讓人為難。若是論起來的話,直隸總督這個職餃,實在是不及兩江、兩廣總督那般儼然東南之主,威勢 赫。

而能夠舉薦備選的,也不過那麼很有限的幾個人,湖廣總督張亮基算一個,但他年紀太大,而且為人x ng情耿直,很是不以朝廷多方和洋人往來為然,擔任這樣的職務,用不到半年就得出事;兩廣總督瑞麟算一個,但瑞麟最大的本事就是吃,最擅長的就是讀白字、鬧笑話,更加不必提了。

曾國藩和許乃釗各自想了想,後者忽然眼楮一亮,「皇,臣以為,直隸總督,地處要沖,所擔非細,更是非皇極信得過的人不點。所以臣想,舉凡朝中大員,唯有一人可擔其職。」

「誰啊?」

「肅雨亭肅大人。」

皇帝大大的楞住了,片刻之後,失笑搖頭,「虧你怎麼想出來的。不行肅順這個人,論及忠心,爾等都難出其右,若論及做事,他可差得遠了。」

他還有一層意思是沒有說出口的,肅順在京中,和自己君臣相得,總能找到一些新鮮花樣供自己嬉弄,少了這麼個人,日子得過得多麼無趣啊

「皇,臣卻以為,肅大人膽識、氣魄、能力俱有,這在當年皇命其履任山西的時候就有過驗證的。初到任,便舉發了晉省巡撫吳衍等人貪墨虧空糧庫的弊端;半年之後,山西全省大治。凡此種種,皆可見肅大人能人所不能,且肅大人入值朝房多年,履歷、經驗、人才都是之選,臣想,由他接任直隸總督,再合適不過。」

正說著話,肅順從帷帳外又舉步走了進來,看見眾人奇怪的眼神向自己看來,肅順楞了一下,「主子?奴才……是不是又做錯什麼了?」

從皇帝 心來說,實在舍不得將肅順放出京去,君臣多年,每一天身邊見不到他,總感覺像少了點什麼似的,但認真想想,肅順呆在北京,只是一介弄臣一般的存在,是不是也會浪費了他的人才呢?左右此事還不急,等見過沈葆楨等人之後再說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