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23節響鼓重槌(2)

作者 ︰ 嵩山坳

第23節響鼓重槌(2)

「你誠然是該惶恐。」皇帝冷笑著說道,「做著朝廷的官,拿著我愛新覺羅家的俸祿,成天就想著拉幫結派,黨同伐異,嗯?你別以為你在安徽的所作所為朕不知道,不去處置,一則是以為你尚堪造就,二則,是朕為國事忙碌,懶得理你否則的話,不要說你一個小小的巡撫,芝麻綠豆大小的官兒,穆彰阿又如何?面對朕一紙朱喻,還不是嚇得體如篩糠?乖乖的休致返家?」

「臣有罪,臣有罪。臣未能以精白一心,上侍君父,……臣小人之尤,小人之尤。」

「成天為了一己利祿奔忙,咸豐十二年,朕讓你到安慶做知府,到咸豐十五年,四年間升道台、升臬司、升藩司、升巡撫,做到一省之長的高位。你問問你那些同年、前輩、後輩、大清官員升遷之速,可有如你這般的嗎?兀自饕餮不足,看著朕重用沈葆楨,妒忌得雙眼發藍。表面上是順應朕意,要在兩江等地同樣操辦海軍建設之事,其實,你當朕不知道嗎?還不是你們這些人看他承辦海軍,數年之中過手的銀子總數幾近萬萬,以為他在其中,一定大發橫財了,是不是?」

「臣不敢,臣不敢。」

「沈葆楨為人清廉,不是你們這些髒心爛肺的混賬所想的那樣他任上所得,盡數寄回家中,養廉銀俸祿,更是狷介不取。朕听人說,他每到年初,生計窘迫,總要從自己的海軍衙門中取出一箱子破舊衣服,拿到當鋪去當,上面加一張鈐蓋關防的封條,要當一萬兩銀子。當鋪不敢打開封條,便如數照付——他所當的,只不過是海軍衙門的一張封條而已。等到俸祿銀子到了,便派人贖當回來,等到來年再去。久而久之,威海城中百姓習以為常,每每見官差抬著舊箱子到當鋪去,就知道,沈大人又缺錢花了。」

他給李鴻章說了一遍這朝野盡知的小故事,又再說道,「這樣的人,你們居然也要和他攀比?你自己問問,你有哪一點比得上他?」

李鴻章真的害怕了,以頭觸地,連一句話也不敢多說。

雖然雷霆萬鈞的痛罵了李鴻章一頓,但皇帝並不準備真正的處置他。這不但因為李鴻章是晚清官場上的一種現象,更加是因為,只有李鴻章這樣,有頭腦、有野心的人,才是可以使自己的志向能夠順利達成的最重要的幫手。所以,幾乎在一開始,他就已經打定了盤算︰他不是要官嗎?給他官;他不是要權嗎?給他權只要他能夠順應著自己的指揮棒轉,便給予他一切想要的

訓斥幾句,皇帝說道,「你不是一直以來,都為不能承辦海軍,報國無門而給朕上折子嗎?朕做人最是公正。便滿足了你的要求。今年不提,你回任之後,即刻交卸差事,到福建巡撫任上,在福建,也給朕辦起一支海軍來。你怎麼做,朕不管,三年之內,朕要看到成效。怎麼樣?」

李鴻章一心以為自己這一次一定要倒大霉了,不料說到最後,皇帝居然俯準所請,讓自己到福建去,辦理海軍了?他又驚又喜的抬起頭來,看看高坐的一國至尊,「皇上,您可不是哄騙為臣?」

「朕吃多了?沒事哄著你玩兒?」皇帝沒好氣的瞪他一眼,「自然是真的。」

李鴻章大喜,「臣一定認真辦差,三年之內,將福建海軍的規模建造起來。不負皇上托付之重」

從御前陛辭出來,給外面的冷風一吹,李鴻章清醒了少許,只覺胸中一團熱火涌動,真恨不得大笑三聲,以示快慰。自然,這只是心中所想,萬萬不敢如此的。

轉念想想,茲事體大,皇上怎麼就在這片刻之間一言而決了?而且,自己當初任安慶知府的時候,固然經手過造船廠的事情,但和海軍建設完全是兩碼事,自己能不能做得來?更加主要的是,咸豐十二年,成立海軍衙門的時候,總是有奕領班做海軍大臣,他固然是不管事,但有這樣一個王公大臣坐 ,宗室、清流還說不出什麼,到了自己這里,難道要讓自己做南洋海軍大臣嗎?到時候,只是清流的彈章,就足以讓自己掉腦袋

李鴻章認真想想,越發覺得不對勁,以曾國藩的帝眷,當年天津練兵的時候,兀自給人攻得滿頭包,何況今日的自己?哎呦,剛才在殿中只顧著高興了,怎麼會忘記這一層關系了?有心回殿中去,向皇上請辭差事,又沒有這樣的勇氣,要是給皇上留下一個自己不能重用的印象,多年辛勞,一朝斷送還是到老師府上,去向他問計吧?

于是出了朝房,傳下人備轎,一路到了曾府,這里已經不是當年南城的那處府邸,而是皇帝另外賞賜的,距離棋盤街只有半里之遙的一處所在,和文祥、許乃釗等幾個年高德勛的朝廷耆宿毗鄰而居,也是為了每日上朝方便之用。

從偏門進到府中,曾國藩還沒有回來,他先給師母歐陽夫人請過安,由曾紀澤陪著,在堂屋說話,「如今若說新聞,無有能過二少兄即將迎娶長公主的大事了。府中可已經準備妥當了?」

曾紀澤笑了一下,給李鴻章解釋了幾句。皇帝偶發奇想,要把女兒下嫁曾紀鴻,自古以來,尚主這種事情就是一把雙刃劍,容光自然容光,但苦惱也從來不會缺少。齊大非偶的道理人人都懂,而這一‘大’,更加非比尋常,額駙在公主面前,先要做臣子,然後才能說丈夫。

這還不算,曾紀鴻的學業始終不及長兄,很是不得老父的喜歡,當年在兩江任上的時候,有家信往來,內中論及他的詩文,斥責文字,羅列滿紙,弄得曾紀鴻也非常苦惱,考中了舉人之後,幾次不售,後來還是大學招生,在曾國藩的默許、曾紀澤的安排之下,得以入學。

曾紀鴻為人很刻苦,生恐為自己無才無能,有墮家風,因此學習上非常用功,特別是在術數之學上,很有造詣,師從丁取忠,日有精進。但正因為如此,成天皓首窮經的冶學,為人有些呆板。也不知道皇帝是怎麼想的,天家的六位公主,雖然多未曾見過,但听人說,都生得如花似玉,怎麼就把最年長的大公主,許給自己的弟弟了呢?曾紀澤有時候想起來,也很覺得疑惑。

而且,皇帝嫁女兒,豈同小可?雖然成婚之後,會有御賜的額駙府供他們居住,但只是迎親、典儀的規程,就足矣讓曾家上下忙得不可開交了。這還不必提要重新構建堂屋,重新粉刷房舍,重新鋪陳家具,重新裝潢,總之,一切都要重新來過所帶來的重重困擾他在戶部任員外郎,沒有很多時間照顧這些,只能交給夫人劉氏前後忙碌,有時候退值回府看妻子忙得額頭冒汗,心中真是覺得疼得慌。

李鴻章陪著他嗟嘆幾聲,轉而問道,「部里的公務可還忙嗎?」

「還好,還好……。」兩個人正在說話,眼見外面大門洞開,一乘藍呢子大轎抬進府門,是曾國藩退值回來了。

兩個人趕忙起身迎迓,曾國藩手扶朝珠,低頭出轎,「唔,」了一聲,「你來了?」

「是。學生見過老師。」

「到屋里說話,到屋里說話。」

父子師弟三個進到屋中,曾國藩換過一襲便服,將李鴻章招進書房,師弟對坐,「今兒個,見皇上了?」曾國藩問道,「听說,皇上發了好大的脾氣?」

鴻章把經過說了一遍,最後又將皇帝突然降旨,命自己來年改調福建,並著手籌辦南洋海軍的事情及自己的擔心都如實說了,最後問道,「老師,您看?學生的這一點微末見識,可還言之成理?」

「這誠然是個**煩。不過禍兮福所倚。也不必固求。」

「老師這話,學生不明白。」

「當年皇上命五爺管海軍,最終又如何了呢?這樣的安排,不過是皇上用之搪塞世人的。」曾國藩胸有成竹的說道,「這一次皇上于你先貶後仰,可見對于你的才學,還是很滿意的,否則,瑞麟不提,卞頌臣又有什麼不好了?要把他調開,給你騰空位置?」

卞頌臣就是現任福建巡撫卞寶第,以刑部主事,禮部給事中、禮部侍郎外放為巡撫,但在李鴻章眼中,連沈葆楨就不在話下,又何談區區一個卞寶第?

曾國藩看出來他不以為然的神色,「少荃,做人和做官是一樣的,總要胸中有物,而厚積薄發。例如你,數年之間,從三口通商幫辦大臣做到一省之長的高位,這份驕矜之氣,溢于言表,我真不知道皇上于你這番任用,是福是禍了。」

李鴻章心中大為不滿自己尚未上任,老師怎麼就出以如此的不祥之聲?這不是敗壞自己的興致嗎?但師道尊嚴,不能多說,裝出一副俯首領會的樣子,「是,老師的教訓,學生都記下了。」

曾國藩也不多說,又轉而言道,「至于你所說的,上章請皇上另外簡派宗室親貴,從旁監督建設的話,說是不妨說一說,但以我所想,皇上一定會駁。同時,也一定會派人南下,幫同你辦差。到時候,如何能夠使僚屬交好,上下同心,辦好皇上交付的差事,就要看你自己的修行了。」

等到軍機處叫起的時候,皇帝提及南洋海軍之事,並把任命李鴻章為福建巡撫的事情說了一遍。

昨天皇帝為李鴻章攻訐沈葆楨而大發雷霆的經過,軍機處等人無不詳知,這樣的事情多說無益,各自裝啞巴,君臣彼此心照也就是了,「卞頌臣在閩撫任上有年,這一次是不是要給他謀一個善地啊?」

「讓他到浙江去,馬新貽改調安徽。接李鴻章的遺缺。」皇帝早就做好的盤算,不等奕建言,立刻說道。

「臣弟想,北洋海軍成軍之時,皇上簡派惇王為領班大臣,有舊例不妨援引……」

「這一次不必。老五在海軍衙門做的事情,你們也不是沒有看見,若說宗室之中真能夠找出一二領兵大員之才也就罷了,你們倒說說,到何處尋找?都是瑞麟、裕德那般的蠢材到福建去,不要說領班辦差,能夠不給李鴻章他們添亂子,朕就念阿彌陀佛了」

听皇帝說得可憐巴巴,眾人無不咬牙忍笑,細想一想,這也不是虛妄之詞,旗人中出色的人才並不少,例如崇實、榮祿、寶廷、舒清阿、志顏、成祥等,但年紀太輕,資歷尚淺,根本不足以托付至重,有年資,又都是一群混賬,如端華、如載垣、如世鐸等。如今二十一個行省中,也只有兩江的官文、兩廣的瑞麟和吉林的裕德是旗人,其他的全部是漢人。漢人官員在各省督撫數量之多,令朝中的宗室勢力愈發不滿,幾次鬧到皇帝跟前。

最近的一次是在咸豐十九年的萬壽節,華豐和端華幾個人不知道吃了什麼難以消化的東西,會餃上了一份奏折,大意是說,要皇上重振精神,大力提拔使用宗室子弟,卻給他一句話全數駁了回來,「那好,你們說用滿人,朕就用。但薦才之責,是大臣的本分吧?你們給朕推薦幾個拿出來讓天下人都沒有話說的,朕即刻降旨,怎麼樣?」

端華幾個大慚而退。這件事之後,官文、瑞麟、裕德三個好官自為,任是誰也不去找他們的麻煩——朝廷上下達成了共識︰官文不提,另外兩塊料已經是旗人碩果僅存的一點顏面,錯非是真的犯了非常重大的過錯,還是以保全的為妙。

皇帝有時候也覺得很為難,二十年以降,當年初初登基時的朝臣,幾乎凋零殆盡,側身廟堂的,都是經自己一力提拔而起,忠、敬二字都還沒有什麼問題,但等到自己百年之後呢?後世之人,能不能擺弄得動?尤其是滿人又大多不爭氣。哎,傷腦筋啊

他接著說道,「這一次操辦南洋海軍,全部交給下面的人去做。朝廷只做兩件事。第一,給錢;第二,給人。其它的,不管也不問。」他笑了一下,「還有你們啊,也不要隔三差五的在朕面前說什麼話,朕懶得听,也不听。」

心中明白,皇帝看起來是要有意磨練李鴻章一番了,雖然他話說得漂亮,但任何人都知道,朝廷在暗中一定會布有後手,不可能將一整支南洋海軍全部交到李鴻章手上的,那還成什麼了?「皇上聖心可照日月,想李鴻章亦當不敢稍存反側之心,認真辦差。」他說,「但臣弟想,南洋海軍初建,事物龐雜,該員又要總領一省公務,為求軍事之外,民情亦可大治之效,宜乎選派干才,從旁幫同辦差。」

「讓成祥去。他在吉林任職提督多年,想來也歷練出來了。不要總在岸上走,也要學會到水里轉一圈嘛」

于是,眾人便笑,不過笑容有苦有甜而已。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