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56節 天子拜年(2)

作者 ︰ 嵩山坳

第56節天子拜年(2)

六福連勸誡的話都不敢說,多年以來,皇上的脾氣m 得太熟悉了,知道他的主意上來,旁人休想攔得住,當下轉身下去,吩咐執事太監,伺候皇上更衣︰穿一件石青s 的夾襖,外面套著棗紅s 巴圖魯馬甲,腳上蹬著一雙足蹬青緞皂靴,連車架也不用,帶著六福順天街大步而行,直往宮外行去。

出了大清m n,就是大柵欄,琉璃廠一帶人頭攢動,往來如織,皇帝看得喜笑顏開,淨往人多的地方擠,六福不及他腳程快,一溜xi o跑的在後面跟著,「老爺,老爺,您……慢一點啊,奴才跟不上了。」

皇帝也不理他,徑直在前面閑逛,身邊一個賣糖葫蘆的xi o販,扯著嗓m n在吆喝︰「冰糖葫蘆兩文一串兒……」

「哎?」皇帝招呼一聲,說話的聲音又帶上了天津口音,「糖堆兒恁麼賣的?」

「哎呦,您是天津來的吧?」xi o販嘻嘻一笑,「在這天子腳下,可是少見。得 ,本來賣兩文錢的,看您是外鄉人,三文錢您拿兩串吧!」

「不行。」皇帝故意和他開玩笑,「哪有你這樣做生意的?欺負我是外地人還是怎麼著?賣旁的人就兩文錢,賣我就三文錢兩串?不行,不行!」

xi o販楞住了,「那……依您說呢?」

「少五文錢一串就不要了!」

xi o販張大了嘴巴,上上下下望了他幾眼,「我說,您……不是有m o病吧?」

皇帝撲哧一笑,從支架上取下兩串糖葫蘆,回身看看六福,「給他十文錢!」

xi o販接過銅錢,兀自看著這主從兩個發愣,自問見的人多了,卻不曾見過這麼……缺心眼兒的!搖頭笑笑,又吆喝起來。

皇帝把糖葫蘆幾口吃完,簽子扔到一邊,一眼看見對面過來幾個人,趕忙錯過身去,裝作低頭端詳攤位上的物什,等到身後腳步聲走遠,才轉了過來︰「主子,您怎麼了?」

「是翁同龢。要是給他看見了,可就糟糕啦!」皇帝笑了一下,「不但不能再舒心暢快的游遍市集,怕又是有一番勸諫,沒的影響朕的心情。走快一點,別給他發現了。」

兩個人腳下加緊,不一會兒的功夫,就遠遠的隔了開來。果然,翁同龢似乎覺得看見了很熟悉的面孔,不過無暇細辯,等到想到可能是什麼人的時候,回頭尋找,人海茫茫,早就不見了蹤影。也只好罷了。

和他同行的人叫孫毓汶,字萊山,山東濟寧人,他的父親就是與翁心存同為軍機大臣的孫瑞珍。

這一次進京,是為應咸豐八年的北闈鄉試而來的,說來也真正是鬼使神差,孫瑞珍、孫毓汶一家是山東望族,孫瑞珍的父親叫孫y 庭,嘉慶年間做到體仁閣大學士。

他的一個孫子——也就是孫毓汶的堂兄——名叫孫毓溎的,是道光二十四年的狀元,咸豐六年丙辰科,孫瑞珍有意讓兒子奪魁,意在造就一段兄弟爭相奪魁的佳話,不想鬧了個灰頭土臉!

這要從兩面說起,首先便是咸豐五年的北闈鄉試,孫瑞珍身為鄉試主考,明知兒子入闈,卻並不自請回避,考試之後,孫毓汶中選了。

到會試之前,孫瑞珍又做了一件很不地道的齷齪事︰殿試前夕,赴試的貢士多住在朝m n附近的親友家,以便第二天一早進隆宗m n,當天晚上,孫瑞珍以通家之誼,請翁同龢過府,席間殷勤款待,頻頻勸酒,絮絮暢談,賓主非常歡洽,席散了之後,孫瑞珍又邀請翁同龢到書房,把殿試的一切規例不厭其煩的一一指點,直到深夜,翁同龢有了倦意,加以不勝酒力,更覺難忍。

但不知道孫瑞珍是看不出來還是故意為之,直到臨近三更天,方始促其安寢。而孫毓汶早在散席之前就已經休息了。

這樣一來的話,可以想見,第二天金殿對策的時候,翁同龢的j ng神一定不會好。據說是正覺得j ng力不濟的時候,記起其父給他的兩支老山參,藏在卷袋中,找出來折下半支咬著吃了,自覺津液流灌,神智奮發,振筆而書,一氣到底,如時繳卷。

孫毓汶失了狀元名頭不算,孫瑞珍身為鄉試正主考,明知其子入闈,而s 心作祟,不肯自請回避的事情也給一個監察御史,名叫y 麟的揭發了出來。

皇帝聞訊,把孫瑞珍找了來,問清經過,劈頭痛斥,將孫毓汶一甲第二名的名次取消,連同他上年鄉試所得的舉人功名也給一股腦的奪了!

孫瑞珍求榮反辱,踫得額頭青紫,狼狽不堪的退出湛福堂,皇帝余怒未息,有心免了孫毓汶未來三科之內的入闈名額,還好有肅順和翁心存講情說項,以此事只是孫瑞珍名心未淨,且孫毓汶雖身在其中,但乃父所為,並不知情為由,寬免了這一遭。

不過,經此一事,孫瑞珍xi o人行徑傳遍天下,成為清流的笑柄!

孫毓汶深知乃父所行是何緣故,口中不言,心底卻發了宏誓,下一科入闈,不但要得中,而且非要在咸豐九年的殿試中一舉奪魁不可,也好給老父出一口xi ng中積郁的悶氣。

等他到了京中,是臘月二十八,已經過了封衙期,父子兩個每天無事可做,白天由老父分別指點文字之功,晚上把酒閑談,日子倒也過得痛快。

到了大年初一,早上起來,孫毓汶到翁府,給翁心存、翁同龢拜了年,由翁同龢陪著,到了外面,「今年會試主考尚不知是何人,不過不出翰林院掌院學士許乃釗、m ng古大員柏葰、左都御史袁甲三數人之外。這幾個人嘛,x ng情各異,卻都是理學大家,雖然往來‘行謁’有xi o兄為你引薦,但我所能做的,也僅此而已,能否月兌衣而出,還是要看你的文字之功——在這些時全}}文字]w〕}0}。日內要多下苦功啊。」

「是。叔平兄金y 之言,晚生永志不忘。」

翁同龢一笑搖頭,「我二人平輩論ji o,這前輩二字,再也休提。」他說,「今兒我帶你到琉璃廠去走一走,闈中所用,種類繁多,提前些時日購得,也好讓你熟悉一番,省得入闈之後,慌lu n難成。」

孫毓汶又有一番拜謝,自不必提。

翁同龢回身找了找,早不見了方才所見的蹤影,孫毓汶前行幾步,回頭問道,「翁兄?」

同龢心中奇怪,是自己看錯了嗎?胡lu n的搖搖頭,歉然的一笑︰「我走神了。哦,前面就是三元店了。」

皇帝一路走來,心情大好,听前面人聲鼎沸,呼哨之聲大起,圍了好大一圈的百姓,不時發出陣陣哄笑聲,心頭好奇,勉力擠過去,正有兩個身著青布長袍的漢子站在一張方桌後面說相聲︰「……所謂偷雨不偷雪,偷明不偷暗。」

他身邊的搭檔立刻伸手一攔︰「您慢點兒,怎麼叫偷雨不偷雪,偷明不偷暗呢?」

「您想啊,」捧哏的是個面貌很清秀的xi o伙子,天生了一副笑眼兒,t ng直的鼻梁,看上去很討人喜歡的樣子︰「偷雨不偷雪,有什麼腳印也給雨水澆沒了。」

「那要是偷雪呢?」

「轉天早晨,本家順著腳印就找家里去了。」

六福還是第一次听,忍不住撲哧一笑。皇帝一如耳就听出來了,這是著名的相聲段子《賊說話》,只是不知道和後世听到的有什麼變化沒有?

只听捧哏的繼續問道,「那怎麼叫偷明不偷暗呢?」

「听見外面嘩啦一聲響,這家人知道有賊來了,夫妻兩個顧不得敦倫之事,趕忙點起燈火,這就要倒霉!」

「怎麼呢?」

「這不就是告訴賊人,我家里有幾口人在,你別進來啊!」

眾人嬉笑聲中,捧哏的又問,「那,要的吹滅燈火呢?」

「哎,那就對了。賊人一看,這家不能下手——同道中人啊!」

笑聲中,兩個人接著說相聲,一直到最後,听逗哏的把包袱抖開︰「這時候,那個賊說話了︰不能,沒賊我棉襖哪去了?」引得圍觀的百姓一片哄堂大笑起來。

皇帝也忍不住撲哧一笑,回頭從六福手中拿過幾枚銅錢,扔到銅鑼里,「說得不錯!可有什麼新鮮段子嗎?」

逗哏的年輕人一愣,「多謝這位大爺的賞,新段子還有,請大爺容xi o的片刻,等一會兒,xi o的再伺候您幾段?」

「你叫什麼?」

「xi o的朱少雲,藝名窮不怕。」

皇帝朗聲一笑,「哈哈!」他說,「好名字!只從這個藝名就听得出來,是個能安于困境的!好名字。」

「哪兒啊!不過是胡lu n起來,叫著順口的。」窮不怕嘿嘿笑著給他打了個千,起身又到旁的觀眾面前討賞去了。

皇帝站在那里,還想再接著听他下面的‘新段子」倒是他身邊的六福,左顧右盼,神s 有些慌張。時下已經過了午時,今天是大年初一,百姓拜年之後,各自出行,這琉璃廠一帶極為繁華,幾乎是京中人新年前後必到之處,若萬一給哪一個不開眼的奴才當街拜倒,壞了主子的心情不說,搞不好惹出事端來,自己這麼擔待得起?

他靠近了一點,低聲說道,「主子,還是回吧?主母娘娘要是知道了,奴才就活不成了。」

皇帝眼看窮不怕和搭檔坐到一邊,翻開褡褳取出冰涼的食物,看起來是要用午餐了,周圍的看客一一散去,不知道下一場幾時開始,心中滿是遺憾的嘆息一聲,轉身走了開來,「有點餓了,你可帶著銀錢嗎?」

「奴才倒是帶著銀錢,不知道主子想吃什麼?」

「到那邊去看看。有什麼飯莊酒樓的,隨便吃點。今天難得出來,吃完了再回去。」

「那,容奴才給主子引路。」主僕兩個一轉身,迎面正好踫見翁同龢和孫毓汶走了過來,四目相對,翁同龢愣住了。

孫毓汶咸豐六年的時候曾經在太和殿見過皇上,不過當時心情j d ng,再兼以伏地奏答,殿閣深遠,只是在進來的時候張望過一眼,心中早就沒有了絲毫印象,看翁同龢再一次停步不前,拉了他一把,「翁兄,怎麼了?」

翁同龢知道他的脾氣,這時候行大禮固然是聖心不喜,更且有礙觀瞻。無奈苦笑著上前幾步,躬身行禮︰「老爺?」

皇帝也大感訕訕然,低聲問道︰「怎麼,你也到琉璃廠來了?」

「回老爺話,」翁同龢盡可能的放低了聲音;「臣這一次來,是陪孫少兄,到此購置入闈所需之物的。」

「孫少兄?」這個名字在皇帝听來非常覺得陌生,用手一指後面的孫毓汶,「就是他嗎?」

「主子,您忘記了?就是咸豐六年,和臣同在一甲的孫毓汶啊。」

「啊!是他啊?怎麼,」他楞了一下,看看翁同龢,又看看孫毓汶,笑著點點頭,」人言翁同龢孝悌君子,今日一見,名下無虛啊!」說完一擺手,「我還沒有用午飯呢,這里你熟,可有什麼好的館子嗎?」

「主子,今天非比平常,飯莊酒肆之中,臣怕有不少人識得天顏……不如,由臣陪主子返駕吧?」

「不好,不好!」皇帝皺起了鼻尖兒,「我不是騙你,真有點餓了。走不動了,吃完就回去,你看怎麼樣?」

看著皇帝可憐巴巴的樣子,翁同龢無奈的一笑,「那,不如請皇上御駕到臣的府上去?一來可以安心享用,二來,微臣也可從容安排?」

「也好,正好給翁二銘拜年。」皇帝嘻嘻一笑,「多年來,只有你們這些人給朕拜年,朕還沒有給臣下拜過年哩!」

翁同龢知道,皇帝天x ng頑皮,在宮中的時候還好,到了外面,經常會故態復萌,他在上書房伴駕多年,這一節是早有所知的︰「皇上這樣說話,叫微臣父子怎麼當得起?」

「當得起,當得起,只要壓歲錢給得足就行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