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164節再敘前情

作者 ︰ 嵩山坳

在恭王府一大家子人的跪送下,在大格格淚盈盈的目光中,皇帝蹬上軟轎,由侍衛們抬著,出了王府正門,向外行去。

出了王府大街,皇帝在轎子中拍了拍扶手板,六福趕忙趨前幾步,低聲問道,「主子,有什麼吩咐?」

「先不回園子,轉到肅順府上去。」

「主子……」六福想以天色漸晚為由相勸,不過在皇帝身邊久了,知道他的性子,話已說出,沒有更改的余地,當下和隨行護駕的額里汗打了聲招呼,轎子轉道向肅順府所在的二龍坑劈柴胡同而來。

肅順的府邸距離圓明園很近,距離恭王府卻很遠,到了黃昏時分,方才到了肅府,這里六福是常來常往的,門下人識得他,「陸公公,今兒個怎麼得閑過來了?」

六福一瞪眼,把下人的話憋了回去,倒不是怕耽誤時間,而是怕轎子中的老爺知道了,自己免不了要挨一頓排頭吃,「大人在府上嗎?」

「在,剛剛回來,正在洗澡呢。」

「去告訴他,別洗了,有貴客登門。」

能夠在肅順府上做門下人的,個個都是那種一按肩膀,渾身都動的靈動角色,看六福不復往日嬉笑顏色,知道是大事,趕忙飛奔進里面送信去了。

肅順正在洗澡,他剛才從煤渣胡同辦理完公務回來,這樣炎熱的季節,即便煤渣胡同就是有這樣一個名字,並無煤塵紛揚,不過只是來回奔波,也早就讓他渾身上下遍染征塵了。

他是個胖人,分外受不得熱,每天公務完畢,回到府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洗一個熱水澡。今天也不例外;由兩個長身玉立的丫鬟伺候著,把衣服月兌下,把辮子打散了,泡是溫熱得正好的水桶中,還不及用皂豆涂滿全身,門外就有人喊,「老爺,老爺」

肅順心里這份不痛快就甭提了,一把扯下臉上的手巾,大聲喝道,「又怎麼了?」

「老爺,陸公公來了,而且說,讓老爺趕緊出去,有貴客到了。」

肅順一呆,霍然而起帶起了滿天的水汽,兩個丫鬟慌忙走避,「老爺?」

「快,快取衣物來來人,開中門,放爆竹」

「哎,哎」

「回來」肅順一句話出口,又把他叫了回來,「只開中門就好,不要放爆竹了,還有,從正門到正堂鋪紅氈,讓府里無關人等盡數回避,有敢私下窺探者,立刻打死」

這邊吩咐下人預備,這邊肅三順把兩把的套上衣服,換官服已經來不及了,只好穿便裝;想把辮子再疏起來也等不來了,只好隨意的一捆,做成個馬尾形狀,光著腳套上靴子,提拉著衣角,從浴房沖了出來。

到了門口一看,六福站在轎旁,正一臉無奈的向這邊張望,似乎嫌他出來的太慢了,一眼瞅見他火燒一般的出來,六福撲哧一笑低頭在轎子旁邊說了句什麼。

轎簾撩起,乾清門侍衛臨時改任的轎夫壓下轎桿,皇帝彎腰走了出來,迎面正看見肅順,雖是彼此君臣大防,皇帝也忍俊不禁的呲牙一笑,「這是唱的哪一出啊?打棍出箱嗎?」

肅順左右看看,周圍一片靜悄悄的,他這才放下心來,上前行了幾步,「主子,主子有吩咐就傳奴才到園子里去就好,怎麼……到奴才這里來了?讓奴才如何擔待得起啊?」

「你是剛剛才回府嗎?」

「是。奴才剛才從煤渣胡同的神機營總署衙門回來。這,」肅順也顧不得多說,當街跪了下去︰「奴才衣冠不整,請皇上處罰。」

「起來吧,這是什麼地方,也容得你行禮?」皇帝打量了肅順幾眼,心中一動,一邊負手入內,一邊問道,「你剛才回來,這一天都在神機營那邊處置公事?」

「回主子爺的話,奴才早上先到戶部,問一問公事,下午才到神機營辦差的。」肅順佝僂著身子在前面引路,「皇上,請這邊走。」

「你現在兼著的差事很多,都有哪些啊?」

「是,回皇上話,奴才現在管著戶部,兼著兵部侍郎,宗人府玉牒館總裁,除此之外,蒙皇上提拔,奴才還兼管著內務府的差事。」

「每日這麼多的差事,可覺得勞累嗎?」

肅順不知道皇帝為什麼這樣問,難道是自己有什麼地方做錯了,惹怒了皇上,要借機免去自己的一部分差事了?他心中狐疑著,嘴上支支吾吾的哼了幾聲,沒有說出話來。

就在這片刻折沖之間,幾個人前後進到正堂,肅順正室早亡,府里是兩個姨太太管事,听說是御駕到了,兩個姨太太曉事的知會下人,任誰也不能私自出去,一個個都給我在房里老實呆著正堂之中,只留下兩個最伶俐和最漂亮的丫鬟,隨時听用。

饒是如此,仍然不行,額里汗帶著人快步入內,把這兩個丫鬟也哄了開來,弄得正堂一片肅靜,氣氛略顯有點緊張。

肅順滿頭大汗的在正座前行了君臣大禮,也不敢起身,繼續在地上跪著,等候問話,「朕剛才問你,這麼多的差事,可覺得勞累嗎?」

「回皇上話,累,奴才也會覺得累,不過奴才想到自己累一點,皇上就能多輕快一些,也就不覺得什麼了,再累的差事,奴才也甘之如飴。」

「你能夠這樣想,自然是極好,不過,明知道做奴才的累,朕要是不替你分憂節勞,倒顯得朕不厚道了。」皇帝嘻嘻一笑,「把你內務府大臣的差事免了吧。」

「是,皇上體恤奴才,奴才定當日後全力報效皇上。」

「免了你內務府大臣的差事,是為了給你旁的差事。」肅順臉上陰晴不定的神色都給皇帝看在眼里,心中好笑,他又說道,「從本年三月,朕在天津下旨,京內京外各級官員,準許自行陳請,限期戒斷。京外大小文武官員,則限定在六個月內戒絕。此事,你還記得嗎?」

「是,奴才記得,皇上深以鴉片一物害人為大非,降旨命臣工自行戒斷煙癮,更給眾人向善之機,實乃明君所為。奴才不勝欽服之至。」

「眼下就快有四個月了,前些天朕听人說,載垣仍舊在府里躲著吸鴉片,此事你知道嗎?」

「這,奴才不知道。」

「朕知道。」皇帝冷笑著,是不屑一顧的神色,「沒出息的東西自上年,朕在熱河的時候見到他,就和他說過,要他趁機戒掉那一口鴉片癮,誰知道到了現在,居然還是沒有效用?」

肅順干干的咽了口吐沫,載垣和端華的關系很好,兩個人都是正牌子王爺,也都是只管領餉吃飯,正事不做的白痴,端華唯一比載垣強的,就是沒有鴉片煙癮,除此之外,就全然是一丘之貉了。不過礙于哥哥的面子,有些話他不好說罷了。因此一言不發,在那里跪著。

「朕今天和禮部的人見面的時候,免了載垣御前大臣的職餃,朕想了想,他的這份差事,就交了給你吧?」

肅順心中大喜,臉都漲紅了,聲音更是無比的高亢起來,「奴才領旨,謝恩」

他這樣開心有個由頭,清廷大臣的稱號很獨特,一般而論,凡是官餃中加入大臣二字的,無不是宗室親貴或者一國的王公之流。

便如同前文提到的‘某某衙門領王大臣’,便是其中之一。這是以親王,郡王而兼著大臣職餃者,始能謂之;如果僅僅是一個親王或者郡王,即無資格。而事實上,親郡王必有大臣餃稱,所以‘大臣’的名目也很多,最尊貴的、地位最高的就是御前大臣,此外還有隨扈大臣、專操大臣等,地位最低的是散秩大臣。

‘大臣’之下便是大學士,內閣大學士,協辦大學士等。再其次是六部各堂;之下是九卿、小九卿;最下是翰詹科道——此為輕貴職餃,便是翰林院等。

御前大臣是從一品的高官,而且最主要的是,御前大臣有帶引之權,平時面聖,是不必遞牌子的,只要通傳一聲即可。比之管理戶部,兼任兵部的差事,更加是天子近人。故而肅順聞听之下,心中大喜過望。

他的這幅形容,皇帝無一落空的全數看在眼里,心中不免得意︰權之一物果然是妙不可言便如同肅順,自己想讓他生便生,想讓他死,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這等帝王之術,真是萬試萬靈啊。

他在這里胡亂的想著,肅順踫頭奏答,「皇上,紫雲姑娘正在奴才府里,皇上可要傳她前來?」

「哦,先等一等吧。等一會兒要是還有時間的話,朕再見她。這一次到你府上來,本是途徑此處,朕想起來月初和你說過,關于戶部的差事一事?」

「是回皇上話,奴才本來想明天早上叫起的時候,將奏折上呈,……」

「拿來,給朕看看。」

奏折是黃錫用了三天時間方才月兌稿的,交由肅順謄寫了一遍,就準備明天早上交內奏事處的,正好皇帝駕臨,也就不必再多多耽擱了。肅順讓人到書房去取來寫好的奏章,放在黃匣子里,轉交六福,又後者呈遞到皇帝面前。

從中取出折子,《為停捐納,開商稅,以裕國課事》,下面寫著︰奴才戶部尚書肅順跪進,咸豐四年某月某日。

「肅順啊,」皇帝沒有就看,而是饒有興致的低頭望著肅順,「朕走了一下午,還沒有用膳呢,就在你府里,叨擾你一頓吧?」

「皇上能在奴才府中用膳,是奴才三生修來的福氣,只恐過于粗糲,不敢進呈。」

「你在家中不吃飯嗎?你吃什麼,就給朕上什麼,最緊要是快一點,朕有點餓了。」

「是,奴才這就下去預備。」肅順又踫了個頭,轉身下去了。

皇帝不再多說什麼,展開了奏折,認真的看了起來︰「……自我皇上登基以來,時及五年,勵精圖治,推行新政之余,至能除弊興利,使天下各省民風恰然,實乃我皇上高屋建瓴,于天下百端聖明燭照也。」

「……除弊之端,首在停止捐納。奴才以為,捐納之法自世宗憲皇帝朝起,即有所謂常例捐納,並以此為戶部每年之經常收入。至乾隆朝,每年約一百萬兩至數百萬兩不等。高皇帝一朝,用兵數次,而至末年,部庫猶存巨款,可知捐納收入,于國用亦頗有裨益。」

「嘉慶之後,財政又盛如衰,捐納之補助效用日形重要。例如嘉慶初年之平定教匪即有賴于三年所開之川楚事例,中年之軍需及河工,又有賴于十七年所開之豫東事例。以嘉慶四年至道光二十二年外省所收監銀而言,為數四千四百余萬兩,軍需動用一千五百余萬兩,約佔三一之數,解部之款為貳仟三百余萬兩,約佔半數有余。于此可見,廣開捐納,實為嘉慶一朝補救財政之一要策也。」

「……捐納之法,在嘉道兩朝之財政上,可說以收補助之極效,唯以開捐之期過長,故不免成強弩之末,難當大用,勢所必然也。至此,奴才以為,征開商稅以裕國課,正當時也。」

「………………」

御駕在外,不比在宮中弄那些食前方丈,加以天氣太熱,現做也來不及,肅順腦筋靈活,先讓人從飯堂盛來一小碗粳米鴨粥,配上兩碟六必居的醬菜,給皇帝端了上來。把粥和小菜放好,肅順在一邊親自打著涼扇,六福在一邊伺候著。

皇帝口中說是有點餓了,卻始終放不下手中的奏折,六福連著催了幾遍,仍自手不釋卷,只是答應,卻始終不肯動筷子。

肅順看看不是事,這樣看下去,幾時能夠看完?上前低聲說道,「主子,先用膳吧?天色愈加晚了。」

「喔一次皇帝听進去了,放下折子看看桌上的粥米和小菜,淺淺的笑了,「這是你準備的?唔,」他連連輕擊桌案,學著三國戲中劉備的念白笑道︰「正和孤意」

古人用餐講究‘食不言,寢不語’,一頓便膳吃得沉悶已極,草草用過,皇帝放下筷子,「主子,奴才已經命廚下為主子準備了餐飯,是不是容奴才安排?讓他們端上來?」

「不用了。這一碗就足可療饑,朕在園子里,也用不到很多的。唔,天氣涼快了。」

「是。已經是立秋之後的天氣,晚來漸有涼意,主子要當心身子啊。」肅順自覺這句話說得空泛至極,思量著找個什麼由頭讓皇上開心一下,「主子,紫雲姑娘那里?」

「她現在在你府里?」

順點頭,「正在奴才府里,由奴才的嫂子教授禮儀之學。」

「你嫂子不就是鄭王福晉嗎?」

「是。」

皇帝考慮片刻,站起身來,「也好,見一見她。」

「喳,容奴才傳旨,讓紫雲姑娘接駕。」

「不用弄得這麼蛇蛇蠍蠍的,朕和她說幾句話就回去。帶路吧。」

肅順不敢再說,轉身在前面引著路,帶著皇帝到了後院,這里專門為紫雲闢出一套跨院,由府里派出的丫鬟婆子負責伺候,兼管著稽查門禁,任何男子,包括肅順,除了每天早晚請安之外,都是從來不能進入的。

肅順一邊給皇帝解說著,一邊快步而行,很快的,幾個人到了院門口月亮門前,听見腳步聲,有人迎了出來,身後還跟著幾個丫鬟,借著逐漸昏暗下去的光線,皇帝認出來了,正是鄭親王福晉費莫氏。

費莫氏到了院門前,恭恭敬敬的跪了下去,「奴才費莫氏,叩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

「奴才謝皇上。」丫鬟服侍著費莫氏站起,垂手肅立在一旁,等候皇帝發問,「這幾天來,都是你在這里照顧她的嗎?」

「奴才不敢當皇上所言照顧二字,不過是盡一點奴才的本分而已。」

「識得本分就是最好。」皇帝笑著點點頭,「話是沒錯。不過,紫雲出身貧賤,宮中的規矩也不是很懂,想來,你在教授她的時候,受了不少辛苦吧?」

「紫雲姑娘性情溫柔,而又聰明伶俐,宮中儀制之行,奴才說一遍,主子娘娘就能夠領悟于心。奴才,從旁指點,倒不覺得不辛苦的。」

皇帝用手一指,「她可在房中?」肅順和費莫氏同聲應和的點頭稱是,「朕自己進去。你們不用去了。」說著話,舉步向前,推開房門,進入到烏油油的黑暗之中。

到屋中,四周一片寂靜,立秋的天氣晚來稍有涼意,清風入堂,香肌無汗,穿著輕紗羅長衫的身上無比的清爽,讓人大感舒適。

鼻管中聞到陣陣如蘭似麝的香味,而且香味似曾相識,倒像是在哪里聞過似的,順著光亮一步一步走進閨房深處,皇帝眼前一亮︰這里的裝飾與擺設,全然與當初在天津時候的一般無二。不知道是肅順獨出心裁,還是紫雲舍不得津城所有,故而特為如此?

同樣的紅木家具,同樣的書架,牆上的字畫,同樣的多寶格,甚至是香爐,也是記憶中那般,冒著裊裊青煙,散發出觸鼻心蕩的氣味。

皇帝張大了雙眼,正在左右打量,身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傳來腳步聲,回頭看去,正是多日不見的紫雲姑娘,鳳目含淚,在燭光下呆呆的望著自己,「好久不見了,雲兒,你還好嗎?」

時隔多日相見,彼此身份天差地別,當初枕邊的情郎,如今卻已經是大清朝的皇帝陛下了紫雲不知道心里是個什麼滋味,這時候也無暇細辯,依著費莫氏教授她的規矩,慢悠悠的跪了下去,「奴才,叩見皇上,奴才恭請皇上聖安,萬歲萬歲萬萬歲。」

「來,起來。」皇帝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將她從地上提了起來,把臂仔細凝視著她,比之在天津的時候消瘦了很多,小月復隆起,顯得無比嬌柔,「你有身子,行動不便,就不要多禮了。」

紫雲從費莫氏那里知道,皇帝說出的話便是旨意,做奴才的,只有從命恭謹的份兒,不過這等來自皇帝的恩典,做下人的,是一定要謝恩的,當下作勢欲跪,卻掙月兌不開,只好微不可覺的點點頭,「奴才,謝主隆恩。」

「哎,」皇帝嘆了口氣,挑起女子尖尖的下巴,「怎麼,知道朕是皇上,倒讓你我變得拘謹起來了嗎?若是這樣的話,朕倒寧願讓你不知道,還是叫朕甘四爺,心中更舒服一點。」

紫雲是在風塵中多年的,這等打蛇隨棍上的功夫無人能及,眼珠一轉,嘴角帶出一抹笑意,「奴才謝皇上。」

「謝什麼?」

紫雲俏皮的一笑,「皇上準奴才叫您甘四爺啊」

「哦,你是說這個啊?」皇帝展顏一笑,「好吧,朕給你旨意,今後無人的時候,你可以叫朕四爺。不過,在人前可不行啊。」

紫雲蹲身萬福,盈盈行禮,「是四爺,奴才記下了。」

皇帝上前幾步,伸出手去撫模著她隆起的小月復,「孩子可還好嗎?很乖嗎?」

紫雲拉住男人的手,向下挪動了一下,「孩子知道他爹來了,高興得在踢我呢」

若不是現在時地均不相宜,皇帝真想就在這里和她行魚水之歡了。滿足的嘆息一聲,「朕得回去了,過幾天,朕會讓肅順給你傳旨,到時候,你和朕再在園子中相會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