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106節綠營積弊

作者 ︰ 嵩山坳

第106節綠營積弊

御駕在城中休息了一夜,但是曾國藩卻整宿不曾安眠,在楊村所見,已經讓他將兵制一事更加的重視起來,綠林綠總數常在六十余萬之間,這樣多的人,卻是全然無用之兵,一旦國家有警,不要說枕戈待旦,就是保境安民,對這些人來說,也是過奢之望

他認真的想了想,把折稿鋪陳開來,讓听差為自己多多的研了一海的墨,在燈下奮筆疾書,一開始還為人心存顧忌略覺筆下晦澀,隨著越加論述,反倒越感覺處處逢源,一發而不可收了。

奏折的內容則不出自己多年來所見所聞之史實,在一開篇,他先就明清兩代的‘軍’‘兵’之制大發闡論。

「綠林之兵,為我朝世祖章皇帝英明神武,高屋建瓴,統協八方,……所有望風而投者,收編之後,以旗色區分標示,因用綠旗,故而得名。綠林充盈之兵,皆為漢人;統率之弁員,則為滿員。我世祖章皇帝聖心仁厚,為統御四海,更以天下為公計,將前朝所遺舊法大加損益,不論制度、組織、系統、形式,皆承襲前朝之鎮戍軍而來。」

「……明代北方邊塞,有著名之九邊,沿海區域,有七鎮駐防,其設重兵防御,亦並嚴密而持久。鎮戍軍的要義,即囤積大兵于邊防重鎮,用以兼顧四周所轄區域房屋,鎮戍軍的單位,即是以此種軍區首要駐所為一鎮,統帥成為鎮總兵官。軍權集中,地位尊崇。」

「一鎮中次要關隘要道,常置相當兵力,各由副總兵統領;再次要地區,分設參將,游記,帶相應兵力,以為防守。如此上下面制周密,彼此應援靈活,最大功能,在于平時駐防,以逸待勞。再加諸鎮之間左右呼應,聯絡聲勢,實能使廣大邊防區域貫串一氣,九邊要塞,東西橫亙數千里,全在此種完密防守體系而得以防守。」

「清承明制加以變化,將鎮戍軍制推行于全國,將綠林編組,分配在全國各地永久駐扎,水陸設鎮,達七十處左右,成為全國定制隊伍。」

「綠林之分,一依明代鎮戍軍,以領兵主帥與所任防區為標準,一鎮之下劃分為鎮、協、營、汛四類。歸于總兵統轄、綠林最高將弁職務為提督,以下依次分別為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和最小的外委——只有這最後一職是我朝所獨有,其余之數,全部仿效前朝舊制。」

「綠林武職官員依照全國定制地域之區劃,而名額不以,並以此做升、遷、調、補之轉移,是以綠林將弁並不會常駐一地,經常會因為升轉而流動。綠林兵士皆為土著,將皆流轉,所以將帥與士卒並不長久結合,也就永遠無法相親近,這樣一來,就使得兵、將之間缺少默契合作——臣以為,此實乃綠林的一大特色。」

在做過一番提綱挈領的介紹之後,曾國藩的筆鋒開始就綠林綠的積弊大作文章了︰「……臣以為,就制度而言,缺失有三,其一曰餉薄不足以贍其身家。兵丁多營商販以活口,自不能專心于兵事;其二曰分訊太多,兵員分防汛地,以致兵力單弱而不能集中。不能集中,則缺乏訓練、監督。形同游散;其三曰出征迎敵,例由各省各標雜亂抽調,湊成一軍,以致兵與將不相屬,兵與兵不相習,意志不齊,難收指揮之效。」

「制度之外,平時的積習,缺失有四,其一是虛伍缺額。,將弁于兵士出缺,不加募補,干沒其餉,或以雜役掛名支薪,以致軍伍不實;其二,油滑偷惰。綠林綠分于營汛,多應差事,養成衙門習氣,平時鑽營取巧,遇戰則趔趄退避;其三,頂替征操。綠林綠既多兼營小販,由滑巧為習,凡遇征調,自然不舍故居,常轉雇乞丐,頂替應招;其四,虛應操練。綠林綠分布汛地,往往久不操練,即使集中演習陣勢,多用花式空架,徒具外觀,不能臨陣實用。」

「綠林綠平日積習,于戰時暴露無遺,嘉慶間川楚教亂,綠林綠竟至廢弛毋庸,不足以靖暴*,安眾民,使戰事擴大綿延,達五年之久。均為當時人士抉發指摘,疵議者甚眾。臣敢為我皇上一一縷陳之。」

除前述七點弊端之外,行于出征戰陣之際,又有更為嚴重之三大弊端,其一,將帥士卒各顧自私,彼此妒猜,互不相下。道光季年,雷再浩作亂三省,有湖南人江忠源致所屬新寧府王振中曰︰‘……現在該逆仍居于永州城下,以及城外之東平,莫家村,水保各處,與城中相為犄角,欲光復州城,必先拔城外各處,而城外各村,俱得地勢,該逆謀佔已久,深溝高壘,守備及其頑固,加以我軍兵與勇不相得,兵與將不相習,將與將又各不相下,事則我無合力致死之心,賊有憑險負隅之勢’。臣以為,此實為臨戰之際,綠營第一弊端也。」

「其二曰綠林綠士仇殺民壯鄉團以至勇丁。同為江忠源所見︰‘……二十五日抵府,初至時勇丁出營市肉,不知店主悉鎮蓽老將,偶觸其怒,遂大肆橫逆,自是見湘省勇丁者,即持刀追殺,或牽去毆打,本省勇丁受傷者至十人。時鎮標兵頓于城內二十余日,蓄其銳氣偏不以殺敵,而欲殺勇,心竊惜之’。」

「其三曰紀律太壞。每每綠林綠出征之時,到處擾民,已成最大隱憂。軍興調發,而將帥莫知營制,被調者輒令綠林營將官營出數十人,多者貳佰人,共成千人,三千人之軍,將士各不相習,依軍例領取軍械、鍋、帳、鍬、斧、槍、矛。皆老鈍不足用。州縣發民夫馱運,軍將乘車馬入于公館,士卒或步行擔一矛,倚民居及旅店門,居人惶怖,唯恨其不去。民間徒知其擾累,莫肯憐其送死,故征役者益怨恨,字掠于寇所不至之地,而愚民遂有避官迎敵之議起。」

寫到這里,曾國藩停下筆來,認真審視一番已經完成的文稿,自覺筆勢如群山起伏,連綿不斷而一氣呵成,說理極其酣暢,而文氣不矜不伐,頗為動听,一時間也稍有得色。

起身活動一下筋骨,側耳听听,外面一片安靜,臨房中的下人已經睡下,他也不願意再驚擾旁人好夢,活動活動手腳,坐下來仔細觀看,一看之下,又覺困惑,自感總有不夠圓滿之感。

凝神細想,發現了自己的毛病,這篇文章,只論黑白是非,卻絲毫未有根治之法綠林綠的弊端不是自己一人微見,就如同在折子中寫就的那樣,自嘉慶年間以來,四方用兵,種種舛誤早有顯露,皇帝又何必要看自己所呈的這些早已知曉的情狀?

改良之法曾國藩並不是沒有想過,只不過其法太過凶險。一個不好,自己就有覆頂之虞轉念一想,自己為國謀劃,是則是、非則非。若斤斤計較于不爭之見,無非怵于威權,畏懼得禍。內心不免自慚,終于決定不再多加考慮,一定要在折子中盡抒胸臆,也不負皇上知遇之恩。

「…………」

寫完已倦得無力再看一遍,擲筆上床,睡到早晨起來,不忙漱洗,先推敲原稿,挑出幾處錯字隨手改正,就算是月兌稿了。

他服闕之後,一直隨扈在皇帝身邊,每一天都要見駕的,當下整理洗漱一番,把奏折放到懷里,起身出門而去。

皇帝夜間也沒有睡得很安穩,早上起來的時候換上便裝,在行宮的空地上打過一趟太極拳,再用過一碗參湯,自覺清爽了很多。

雖然駐節行宮,不過每天的軍政大事不能有片刻空閑,眼見得恭親王、軍機處,御前大臣等人魚貫而來,皇帝把湯碗向下一遞,站在了庭院當中,望著幾個人越來越近,一直到了自己身前,輕打馬蹄袖,跪了下去︰「臣等,恭請皇上聖安。」

「都起來吧。」等到眾人爬起身來,皇帝也不轉身入內,而是用手一指,「今天*光明媚,若是在屋中奏對,不免辜負,你們陪著朕走幾步,也好瀏覽一番這‘黃家花園’的繁華勝景。」

賽尚阿看皇上神清氣爽,在一旁賠笑道︰「主子有此雅興,奴才自當奉陪。」

皇帝駐節之地,是天津府一個姓查的大鹽商的私產,地方位于南城的海光寺一帶,據說原來的主人是乾隆朝權臣和珅的一個黃姓親戚所有。一旦‘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六親同運,這家人家也就很快地敗落下來。廢宅荒園,地方太大,沒有人敢買,因為買下來也修不起。

不過這對查鹽商來說,卻是再合適也沒有了。花錢買下來,大肆整修,園中饒具樓台林木之勝,建有兩座洋樓,就稱為東樓、西樓,西樓北窗之下,修竹萬竿,繞以一彎流水,水邊建一座亭子,叫做修禊亭。

沿著這一彎流水,曲折而東,是一帶假山。山上有問源亭,山下有風月雙清樓。繞過假山,一方極大的平地,多植長松,有一座茅檐的廳,題名撫松草堂。西面隔著一道小溪,渡過板橋,是一片梅林,中間隱著五楹精舍,名為寒香館。

寒香館後面有一條曲徑,粉牆掩映,紅樓一角,想來是內眷的住處。到得盡頭,向東一轉,有一道垂花門,推門進去,別有天地,是仿照西湖三潭印月構築的一座水榭,四面可通。進門之處懸一塊橫額,大書退庵二字。

再往西走,有一座罨畫軒,軒西便是園子盡處,花綺石 ,別有幽趣,茅亭有一塊匾,就題作幽趣處。此外還有題名絢春、沁秋、梯雲、攬霞的樓台之勝。建成之後,號稱津府第一勝地。

這一次皇上移駕天津,查鹽商和胡林翼交好,主動找上門去,請求以自己家的園子,作為皇上臨時駐節之地。胡林翼和納爾經額商議了一番,覺得此地甚是風景優美,作為行宮也未嘗不可,便答應了下來。

君臣幾個一路走,一路看,不覺紅日高懸,賽尚阿等人腰肢雖健,到底也是花甲老翁了,只能匆匆而過,或者遙遙一望而已。

從九曲闌干的退庵走回到罨畫軒,皇帝止住了腳步,安閑的在軒中備有的安樂椅上坐下,笑眯眯的擺擺手,「都坐,都坐。把大規矩免了吧。」

軒中地方有限,不能容得所有人駐足其間,恭親王、軍機處幾個留了下來,其他人退到軒外,好在氣候適宜,倒也不覺得辛苦。

奕從懷中拿出一份奏折,向前一遞,「皇上,臣弟昨日接到京中總署衙門派人送來的公文。英國公使文翰爵士已經于昨天早上到總署衙門前來投遞公文,公文中說,英國外相克蘭頓勛爵派遣的特使已經從倫敦出發,準備就修約一事,與我天朝做正式的會商,其中具體的條件是……」

皇帝擺了擺手,「英國人可曾說明以何種理由為會商、修約的前提條件嗎?」

「是。公文中提及,英國人以為,根據當年中英兩國簽署的《虎門條約》中所定最惠國‘利益均沾’條款之權利,英國可以借此援照此例向中國要求修約申請。而且,英國人在公文中提出條件。一、準英人隨意往來中國內地及沿海各城。二、確定鴉片為合法貿易。三、進出口貨物不得征收內地通過稅。四、英使如欲與內地督撫會晤,須立即接見……」

念到這里,皇帝就笑了出來,是有意笑得聲音極大,表示他的憤懣和鄙視奕的話被他打斷,和眾人面面相覷,一時間說不下去了,「哦,你繼續說,把英國人在公文中提出的條件說完。」

含含糊糊的應了一聲,把後面的條款念完,分別是︰五、肅清中國沿海海盜。六、訂定華工出洋辦法。七、新訂條約應依英文本解釋。

皇帝摘下帽子放在一邊的矮幾上,撓撓略長出一點頭發茬的‘月亮門’,喘息了幾聲,說道,「總署于英人提出這等修約條件,可有什麼成議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