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104節讀史驚心(1)

作者 ︰ 嵩山坳

第104節讀史驚心(1)

直隸省不設巡撫,以總督兼管,得到皇帝要巡視軍營的諭旨之後,納爾經額趕忙把奕山找了來,「竹修,」他叫著奕山的字,「皇上御駕親臨營中,你身為一省提督,可不能在主子面前丟了臉面啊。」

「大人放心,孩子們都是好樣的。這一次皇上來了,定當展示我綠營將勇威風八面。」

「能夠這樣想,就是最好。」納爾經額說,「我听說,皇上這一次巡視軍營,本是為了去大沽口炮台觀炮途中小坐停留,順便看一看,既然時間不會很長,想來也不會有什麼紕漏。只是,皇上年少振作,有意重現聖祖輝煌,若是有什麼細故惹得皇上不悅,竹修,那可不行。你回去之後,預行操練,檢查服裝槍械,總之要讓皇上滿意,懂嗎?」

奕把胸脯拍得直響,「總憲大人盡管放心,一切包在卑職身上。」

回到駐地,他先把麾下的正四品以上的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一大群人找了來——這些人是要迎駕的,其他更低品秩的守備、千總、把總之類就不必再濟濟一堂,為此事共晤了。

他說,「皇上巡視海防,御駕順路還要到我駐防軍營中巡視,這是皇上登基以來,御駕第一次巡視外省軍營,我等自然要拿出精氣神來,給皇上看看,也好讓那些人知道,我等的軍容軍貌,並不必那些京中的丘八爺略有絲毫遜色之處誰要是不認真辦差,給我捅出簍子來,我一頓軍棍,打得他半年下不了床」

在眾人的笑聲中,總兵長瑞離座而起︰「軍門說的極是。卑職也以為,此次最重要的,是要讓那些瞧不起我們綠營的老爺們知道,拱衛京畿,不是靠從英國人手中買來的幾門火炮就可以了事的,靠的,還是我們這些能征慣戰的地上武裝。」

「茂德兄的這話說得對。」奕山重重點頭,「上一次見到滑朋霞,這個王八蛋,眼楮都長到頭頂上去了。和我說什麼,皇上聖明燭照,深知火炮威力巨大,上一次購買火炮之前,還特意下旨,賞了大沽炮台守兵每人兩個月的餉銀。你們听听?居然如此狐假虎威,狗仗人勢?」

「旁的不用說,軍門,弟兄們都是好樣的。只不過從來不會為人看在眼里,這一次御駕到了,正要展示一番,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溜溜」

發了幾句牢騷,奕說,「總之一句話,要讓皇上知道,我綠營官兵,也不是白吃干飯的。長瑞?」

「卑職在」

「認真挑選兵士,這幾個月里勤加訓練,要讓他們多多的苦一點,隊伍出征,行軍布陣,如何勞苦,遠非安居京師的禁軍可比。所以,不但要有精神,各方面也要準備好,兵丁的行裝、器械、帳房、操演所用的彈藥,你也都要一一過目,總之出了問題,我就唯你是問。」

「是。」

上命下派,于是,長瑞開始忙碌起來,兵制之中于兵士的步法、操演、火器校射都有詳細規定,這些也不必一一細表,只是綠營兵士從來都是舒服慣了的,這一次皇帝親臨,便是心中大有怨言,也只好咬牙苦忍,只盼著皇帝早早來了,早早離去,才算解了眾人疲弱之苦。

幾個月的時間下來,面貌總算是煥然一新,納爾經額怕出婁子,三次撥冗到楊村來先做視察,還好,兵戎甲亮、很是雄壯,想來就是皇帝再挑剔,也找不出什麼錯處來了吧?

果然,皇帝駕臨,先在演武場和奕跑了一陣馬,隨即傳諭,軍士操演開始。

兩個時辰的時間里,皇帝端坐在演武台上的御座上,由滿漢大臣陪著,看陣法、看火器、看校射,還算不錯的是,奕山、長瑞幾個人的功夫沒有白費,演練下來頭頭是道。

皇帝特別注意的是火器校射環節。眼看著三百步外設立十五面碩大的槍靶,由十五個兵士輪流射擊,中十槍者為合格;然後挪近到二百步距離再發,中十二槍者為合格;最後是挪近到一百五十步再發,中十三槍為合格。

每放完一槍,都有士兵忙亂的更換彈藥,皇帝抓住這個空隙,放下手中的單筒望遠鏡,回頭問道︰「奕山啊?」

「奴才在。」

「兵士更換彈藥的時候,大約需時多久啊?」

「這,總要在半柱香的時間以內。」

皇帝點點頭,沒有說話,又回身把御前侍衛西淩阿叫了過來,和他耳語了幾句。西淩阿楞了一下,「主子?」

「怎麼了?」

西淩阿不敢再說,跪下踫了個頭,轉身而起。

旁的人都不知道皇帝和他說了什麼,不過很快就知道了。西淩阿找來十名乾清門侍衛,各自翻身上馬,抽出長刀,突然躍馬而來,目標直指剛才放過一輪,正在更換彈藥的陸上兵士。

這是突然出現的情況,兵士大吃一驚,有幾個尖叫一聲,嘴里罵著‘王八蛋、混賬’之類的髒話,扔下火槍,掉頭就跑

剩下的幾個不知道是不是給嚇得傻住了,一直到馬兒沖到面前,西淩阿呼哨一聲,十幾個人各自撥轉馬頭,從身邊繞過,兀自端著空槍,呆呆的站在那里,竟然沒有絲毫的動作?

奕山的臉色立時嚇得煞白皇帝居然來了這樣一手?他不敢埋怨皇上,心中惱恨自己屬下的兵士不爭氣,幾乎忍不住要命軍法官將這些沒出息的混賬拉下去軍法從事,不過御駕在此,還容不得他放肆。趕忙跪了下來,「奴才統兵無方,貽君父之羞,請皇上責罰。」

皇帝探起身子向下看了看,竟有一個士兵腳下一片濕滑,想來是給突然沖到身前的侍衛嚇得小水淋灕了心中更增了幾分厭惡之意,這就是大清賴以立國的八旗將勇嗎?

他轉頭喚了一聲,「石達開來了嗎?」

石達開是他特旨允許到兵營中隨同觀覽的,不過他的品秩太低,遠遠的站在一邊,听不見皇帝的呼喚,還是站在皇帝身邊的六福過去把他拉了過來︰「臣,石達開,叩見皇上。」

「剛才的這一幕,你看見了嗎?」

「是,罪臣看見了。」

「朕曾經听常大淳說,你在廣西城守營中練兵有法,你怎麼看?」

石達開心中打鼓,他是治兵之人,自然看的出來,綠營將勇操演不法,火氣校射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頭頭是道,但是動作之間全不協調,陣法從演武台上看下去,步法也很不整齊,更不用提皇帝驟然下令,以實戰之情景相繩,便立刻露出馬腳這樣的大問題了。

只是有些話不是他這樣一個降將可以說的,沉吟了片刻,他說,「臣以為,八旗將勇久而未經戰事,見西大人縱馬而來,心中驚惶,也是人情之常。」

皇帝沉吟了一會兒,心中也分辨不出來是個什麼滋味,石達開若是痛斥其非,自然會引得兵士對他心生怨懟,要是那樣的話,不妨在日後就逐漸起用他,讓他將一些新式練兵之法傳授下去,左右他已經得罪了人,不妨讓他多多的得罪一些;而現在,他這樣的說話,倒讓皇帝打消了這樣的念頭,身為降將,全無自知之明,居然還想買好兵士?如何可以放手使用?「你退下吧。」

然皇帝臉色不愉,石達開心里卻很妥帖,他自問這番話說得面面俱到,兩方都可告無罪,這才踫頭退下。

「不看了。朕有點累了。」說完一句話,皇帝長身而起,把手中的望遠鏡扔在一邊,在眾人的護持之下,緩步下了演武台,徑自回大帳去了。

奕山和長瑞面面相覷,有心大大的的發作一番,不過這還不是當務之急,還是想想怎麼面臨皇上的如天怒火才是正辦——好端端的演武弄成這樣一副德行,不但皇帝心中惱火,就是自己,也覺得顏面無光

兩個人低聲商議一下,快步到了行幄前,未經宣召,不敢擅自入內,只得在門口跪下,等待處置。好一會兒的時間,納爾經額挑簾而出,一看見他們跪在這里,納爾經額壓低了聲音大罵,「混賬東西我和你們說過,要好生料理,現在居然搞成這樣?」

「大人,這也不是我想的啊,誰想到皇上居然來了這樣一手?」

「呸」納爾經額一口吐沫啐在長瑞臉上,「你居然還敢埋怨皇上的不是嗎?我看你真是豬油蒙了心了」

「卑職不敢,卑職萬萬不敢。只是,哎讓卑職怎麼說呢?總之是卑職的錯處,請大人在皇上面前為我等美言幾句吧?」

「這就看你們的造化了。」納爾經額嘆息一聲,「和我進來吧。」

一行人進到內中,地上已經跪滿了人,皇帝高居御座之後,手中拿著一本折子,正在認真的看著,對下面跪著的一地朝中重臣視若未見

折子是兩廣總督陸建瀛所上,內容是為了關于英國提出,仿照美國成例,要求按照中美兩國于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在望廈簽訂的《中美五口貿易章程》中的規定,做修約之舉。而這件事的起因,要從大清和英國簽訂《虎門條約》開始說起——。

以下幾章的內容有些雜亂,更多的是一些筆者個人的讀書筆記,把它添加在文中,絕不是意圖證明作者的考據功夫下得有多麼深。只不過一來是書中的故事走向,不得不爾;另外一點,也是讓很多讀者大約的知道一下,在當時的中國,在與列強簽訂的種種不平等條約之時,大清朝的官吏是何等的愚昧無知

《虎門條約》是在《江寧條約》之後由兩國簽署的補充文件,和後者不同的是,前者更多的應該算是一部商業條款,這部商約的簽署,比之《江寧條約》之流的政治條款內所提及的割地、賠款比較起來,有三處環節更加糟糕,可稱是貽害無窮。

一鴉之前,中國與英人做商業上的接觸,只在廣東一地;戰後新開廈門、福州、寧波、上海四口通商,其中廣州原有歷年出入口貨商稅征收舊制,英方不願意照舊章辦理。根據《江寧條約》第十款所定︰‘前第二條內言明︰開關俾英國民居住通商之廣州等五處,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均宜秉公議定則例,由部頒發曉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納。’

也就是說,新開的五口通商之地,都要做新一輪的,針對征稅章程、則例而進行的談判。這其中牽涉到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到了轉年,外商來華貿易,五口進出口貨物,均須照新章征收稅金,所以在時間上,完全無從延緩。

雙方開始談判不久,以兩江總督掛欽差大臣餃的中方代表伊里布就病死在了廣東,道光又派耆英赴廣東辦差,這時候已經是道光二十三年的五月,距離廣州正式開埠,接納洋人貨船入港,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可謂是緊張到了極點。

耆英帶同黃恩彤,咸齡兩個與英人交涉,中方的基本原則是重在加增稅收、提高稅率。英方主要在打破昔日一切陋規,取消各樣苛索名目。

在耆英之前的伊里布,與英人交涉的時候,犯下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他居然允許樸鼎查派遣的馬禮遜、羅伯特代表英國,出面參與議訂中英通商稅餉章程——訂定稅則是中國主權,此端一開,等于是在無形中喪失主權

這一方面是清人不懂得這等國際關系法中的游戲規則,另外一方面,英國在擴張主義思想之下,又是戰勝國,但凡強權行為,亦必優為之。

到了耆英接手差事,情況未嘗有絲毫好轉,這還不算,英國人借題發揮,又從中國人手中拿走了兩項特權。第一就是治外法權——等于是喪失了司法管轄權;第二就是單方面的給予英國人‘最惠國’待遇,中國片面輸送特權利益,英國卻不會給予中國任何可交換之好處,也就是史家所熟稱的喪失另一種主權的行為。

其實,中英間之開議海關稅餉章程,中國無意中喪失海關訂立稅則主權。此若視為一次偶然疏失,由于只是一種實際行動,未嘗不可以當作特例,下次則不必邀約外國官員參與訂定稅則,其事亦可消弭于無形。

中英間正式簽訂商約之件,為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中英雙方代表在虎門所簽訂之《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包括政治條約之《江寧條約》,以及此次之《虎門條約》,均未明訂英方可以參與中國海關稅餉之讓訂特權,中國若在外交上堅持條約,實仍可擺月兌枷鎖。

壞就壞在隨後和美國人簽署了《望廈條約》中的相應款項,又給英國人看到了機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