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35節 共做商量(2)

作者 ︰ 嵩山坳

有些話要寫在前面,第一,《清山變》不會是很多讀者能夠在起點看到的歷史文那樣,大開大闔的在對外、對內的方針政策上做改動。就如同在簡介中提到的那樣︰‘不會有太多的YY和狗血……’

所以,如果哪一位讀者希望能夠在書中看到‘屠日滅美’之類的情節,你現在就選擇下架走人吧。

第二,有人提及封面不適合本文故事背景,這不是我個人的設計,是起點的美術編輯的勞動。

第三,一位‘傷人者’讀者朋友留言說,科考的細節不必過多,這一點我也同意。寫這樣的文字不是為了顯擺我的考據功夫下得有多麼深,只是想在自己的文字中向讀者介紹一番在當時的狀態下,朝廷的‘掄才大典’是一個怎麼樣的過程而已——這樣的文字到了第二卷中還會有詳細的闡述——若是不喜歡的話,直接跳過好了。

************

漕幫古已有之,只是在清朝得到了極大的發揚,其時在康雍之交,特別是在雍正即位之後,除了因為政治上的原因出現的對手(這一點便是作者不多費筆墨,讀者也有大約的了解)利用之外,漕幫在運輸漕糧的過程中遭到各種欺凌,簡直不計其數,不但是漕船上的漕丁,便是負責押運的武官,也未可避免。

于是到了雍正二年,漕幫正式成立起來,以杭州武林門外寶華山上設立家廟,成立承運漕糧事務所,翁錢潘三位祖師共創十大幫規等規則,統領後人世世遵守,于是,漕幫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型工會組織。奉翁錢潘三位祖師,只是翁錢兩位祖師在雍正年間離奇失蹤,幫中事物以潘祖處理決斷,後潘祖弟子眾人,將漕幫發展至今。

漕幫又稱通漕,通同同意,故而漕幫雖共奉三祖,卻有各自獨立,尤以江淮廿一與湖屬八幫為最大分支,湖屬八幫乃是在浙江湖州府所屬,暫時不提,單說江淮廿一,又以江淮四為江蘇省內之首(一,二,三也在江淮四屬下),遞嬗(音善)至今,幫中行輩最高的是一個‘本’輩的老漕丁,姓華,名字早就沒有人知道了,只知道他行六,人稱華六爺。

華六爺今年快到70歲了,雖是行輩最高,幫中之事也不可能由他自己管著,只能交給他的一個弟子,‘來’字輩的羅九爺掌管,只是在有大事發生的時候,照例要向老爺子通報一聲而已。(注1)

羅九爺主管日常幫務,從今年二月份起,就開始愁眉不展,到了5月初,更是一夜白頭——江淮廿一幫,數萬的弟兄,還不包括家眷,空子(漕幫術語,指的是和漕幫有業務上的往來,卻並不曾正式入幫的一群人),一旦斷了進項,怕是立時便要有變!幫中雖然有一筆不小的公出銀子,在兩江還有屯田,只是杯水車薪,解不得任何作用。

而且,這一次的變故不比往年︰當年陶澍督兩江的時候,也曾經以海運代替漕運,不過那一次只是運行了一年,就在漕鹽兩家的合力圍攻下很快敗下陣來,雖然也很是花了一大筆銀子,總是天從人願。而這一次,從京里傳來的消息稱,乃是新君一力推動,便是楊殿邦,也不過是皇上派駐在任所,負責漕運改革之事的代言而已。

還有一節︰往年的時候,京中各處打點,大把的銀子花出去,總能听到一個確切的回信,而這一遭便是拿著銀子登門,人家也避而不見,這種變化真可謂是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了。只是,若不能讓皇上改變成議,漕幫,湖屬八幫不提,這江淮廿一家,便真是大禍臨頭了。

因此,羅九爺更加是愁眉不展,不但他自己難過著急,就是他的幾個弟子,也深為苦惱︰「九爺,不如再派人到陸大人那里運動運動?請他給京里上個折子,讓皇上收回成命?」

不等羅九爺說話,他的另外一個弟子,姓穆的便插話了︰「你說得容易。不提陸長子能不能收下我們的饋贈,便是他肯收下,將來若是不成,這些銀子還好往回要嗎?現在每一分銀子對我幫來說,都是無比珍貴,不可有半點浪費的。」

「那,送到京里的那些銀子呢?難道便不珍貴了?還不是一點作用不起?」

「你?」

「行了!都不要吵了!」羅九爺制止了弟子們的喧鬧,轉而看向坐在一邊的青衫老者︰「涂先生,我這幾個蠢徒言語冒失,請您不要見怪啊。」

「哪里,哪里!」涂先生叫涂慶生,字鶴齡,紹興人。乃是松江府南匯縣的錢谷師爺,靠著和自己的師傅華六爺是同鄉的關系拉近了距離,這一次請他過府,就是為了目前這解不開的難題的︰「幾位小爺心憂幫務,老夫感佩,焉有見怪二字?」

羅九爺撓了幾下發根變得花白的額頭,身體前傾,帶著很恭敬請教的笑容︰「那……?涂先生,關于羅某所言之事?可有以教我?」

「難啊!」涂先生很自然的搖搖頭︰「此事萬千之難!不說是新君有意奮發,革除弊政之作,便是漕幫所屬,這些年來也實在是……呵呵,老夫失言了,失言了。」

羅九爺面帶不愉之色,誠然,漕丁于受兌之時陋規甚多,但是難道漕丁就好過了嗎?漕船受兌完畢,便要北上,這段路程中可謂是處處設卡,人人刁難︰第一步就是「過淮」投文過堂,照例有各種陋規,一幫船總要花到五六百兩到一千兩銀子。這一關一過,沿路過閘過壩,處處要送紅包,大概每一艘船要十幾兩銀子。

這還不算,漕丁的苦楚猶不止此,一路還要受人的欺侮。在運河里,遇到運銅運鉛的船,以及木排,千萬要當心,這幾種船在運河是蠻不講理出了名的,撞沉了漕船,他們可以逃散,幫丁則非傾家蕩產來賠不可。

好容易到了通州,花樣更多,要投四個衙門的文,有人專門代辦,每船十三兩銀子,十兩鋪排四個衙門,三兩是代辦者的酬勞。等漕米上岸入倉,伸手要錢的人數不清,總要花到三五十兩。所以漕丁勒索州縣,無非悖入悖出而已。只是此時又如何能說起?羅九爺哼唧了幾聲,向涂慶生苦笑了一下。

不過,涂慶生既然為人延請過府,便不會胸中無物,輕捋著頷下胡須慢吞吞的說道︰「不過,話是這樣說,也不是一盤無可著子的死棋。」

「哦?涂先生請說?」

「學生有上中下三計,且一一為羅公析之。如何選擇,自當唯羅公自選。」涂慶生很得意的用手敲著紫檀花幾,他說︰「這上計嘛,自然是要靠漕幫本身之力,繼續在京中疏通。卻不以恢復舊制為由,而是請朝中大員在皇上面前進言,漕糧之事,以漕海並舉是尚。若能將漕幫民眾苦況一一上達天听,皇上動了惻隱之心,則其事成矣。」

「這便是上策了?那麼,中策呢?」

「中策嘛,便要羅公屈尊降貴,去求那沙船幫的鄭幫主,和他聯手共營海運之事。想來,江淮廿一家弟兄,總有能夠為鄭某賞識起用的吧?」

羅九爺沒有說話,沉吟了一下,看他那意思,似乎不以此計為上︰「哦,還有下策呢?」

涂慶生苦笑了一下︰「這下策嘛,羅公不听也罷。」

「誒?」羅九爺大大的愣住了︰「先生這話……是什麼意思?」

「羅公啊,學生一生飽讀聖賢之書,便是在南匯縣大老爺幕下做一名錢谷師爺,也從來不敢違背聖人教誨,處處時時與人為善。今天這一計說出來,一生清白就將付諸流水,便是身死也萬難贖其罪衍于萬一。而這錢谷師爺之位,怕也要求去了。」

羅九爺眨眨眼,他也是在江湖中打滾多年的老人,聞弦歌而知雅意,立刻擺手示意︰「小穆,到賬上為涂先生取……,」

「啊,不!」涂慶生立刻攔住了他的話︰「羅公,您小瞧涂某了。我不是為了這阿堵之物方有所隱晦,只是其勢使然爾。」

他這樣賣關子,更加讓羅九爺心癢︰「涂先生,您到底想說什麼?」

涂慶生長嘆一聲,正待開口,門上有家人快步跑進︰「九爺,沙船幫的鄭幫主和一位老先生求見。」

注1︰「………‘來’字輩………」漕幫家譜二十四字遞嬗,四字一句,共六句如下︰清淨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來自性,圓明行理,大通悟學。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