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代魏成蜀 第246章 爭先鋒楊凱佔先,竟出兵文謙迎敵

作者 ︰ 一杯清茶苦咖啡

>

搜索「」就能找我tp:/.b.

第246章爭先鋒楊凱佔先,竟出兵文謙迎敵

再劉備、張飛、賈詡一路,早于關羽、徐庶出征,卻遲遲沒有趕到平春。足足關羽先鋒部隊晚了兩天,一是平春距離合肥的道路要固始遠,二是劉備的派兵遣將安排的相對穩妥,派出去的是一個整編團隊而不是五個營的騎兵。

話劉玄德派兵遣將、指定先鋒之時,徐晃、吳懿二人麾下諸將紛紛請戰。

吳敦、魯迪、楊凱、元白、丹青、李穆六人各不相讓,就連徐晃、吳懿二人亦是欲上前請戰。可是張飛在那里瞪著眼楮看著他二人,徐晃、吳懿二人撇撇嘴,低下頭,用眼角的余光看著自己麾下的幾人相互爭吵,也不言語。心中巴不得自己的部將能夠爭到這個先鋒,也好給自己爭光。

劉備倒是笑呵呵的看著眾人,忽然一伸手,制止幾人,問道︰「看來諸位將軍皆想統兵出征,擔起先鋒之任!汝幾人皆乃合適人選,只是先鋒僅一人而已!還是請諸位稍安勿躁,讓軍師看看哪位更為合適!」著看向賈詡。

賈文和心中對劉備踢過來的這個球老大不願意了!可是有什麼辦法?人家現在是主帥!他腦筋一動,嘿嘿一笑,計上心來,道︰「諸位將軍都知道此番先鋒之任非同可!然,諸位將軍文治武功皆乃上將之選,從能力來皆能勝任也!故某在提出一個的要求,就是這位將軍尚需要懂得變通,反應敏捷便可統領一團兵力,擔當開路先鋒之任!」

賈詡話音剛落,但見徐晃身後的參謀將軍楊凱策馬上前,雙手抱拳向劉備、賈詡深施一禮,言道︰「感謝將軍和軍師給將這個機會!」

言罷,他回頭對徐晃一施禮,言道︰「將軍,末將請一團隨行。」

吳敦、魯迪二人與他本都是徐晃麾下部將,倒還沒有多少怨言,只是搞不懂怎麼回事兒?那元白、丹青二人可急了,哪個答應他當先鋒了?看他的樣子,這先鋒的位置他坐定了。便策馬而出,攔住楊凱問道︰「楊將軍,軍師可沒有這個先鋒讓你當呀?」

李穆在後面直叫二人,吳懿更是氣急,高聲喝道︰「元白、丹青,汝等蠢貨!難道沒有听到軍師講到先鋒官要懂得變通、反應敏捷者嘛?汝等反應如此遲鈍,氣煞我也!還不快快回來!」

元白、丹青二人本就是憨直之人,就是在文武院學習之後,亦是沒有楊凱、李穆等人反應敏捷,這倒也不足為怪。話又回來,要李穆搶了這個先鋒,那吳敦倒還好,不過那個魯迪定然也會如此。

楊凱嘻嘻一笑,對著元白、丹青二位一抱拳︰「二位賢兄,弟今日僥幸奪了先鋒,只不過取巧而已。還望二位擔當!」

那二位被吳懿一頓臭罵,就顯得十分尷尬了;再被楊凱如此一,竟然嘿嘿的傻笑起來。元白回禮道︰「某只是想著如何跟軍師講,哪里想到你竟然直接做了!某甘拜下風!」

丹青亦是如此言道。

劉備見此,哈哈大笑著道︰「楊將軍心思果然敏銳!今番便令汝為先鋒官,統領本部兵馬一團整編五千人,即刻出發。為某等大軍前方開路,逢水搭橋,不得有誤!」

「末將領命!」楊凱言道。

「汝當記住,此番乃是進攻平春之敵。若是敵軍勢眾,汝當先謀自保!待大軍趕到之時,再做計較!」劉備叮囑道。

「末將明白!」

領命之後,楊凱便從徐晃手中領過整編軍一個團隊(一個千人騎兵的騎兵營,四個千人步兵的步兵營),先行離去。

這一個整編團隊騎兵要等著步兵,步兵趕路再快也趕不上騎兵。因此,他們行進的速度還是不上孫觀騎兵的速度,只是在劉備等人之前出發而已。

再樂進自趕到平春,便開始招募兵丁,廣派兵役;又使人打造武器裝備,尤其弓弩箭矢。

其麾下大將牛蓋獻計,對其道︰「將軍,敵軍向來以勇猛著稱。昔日我等隨主公討伐董卓之時,其軍遭遇呂布並州鐵騎的包圍亦全身而退,可見其勇猛善戰之風!末將以為我軍當加固城牆,打造守城器械。子揚先生過這次戰爭若是蜀中不出兵,主公便是贏家。蜀中大軍一出,主公必然兵敗也!其所謂著便是其軍之威猛非我軍所能敵也!」

其話音剛落又有一副將上前道︰「牛將軍所言不盡其然也!我軍之不敵更在于敵情之掌握也!子揚先生,曾言道我軍探馬多有死于蜀軍刺殺。是故,遣某自許昌趕來。一路上某暗自伏下數人于平春城外各條通往城內的道路附近。若敵趕來,定有狼煙傳來。將軍可早作準備,以抗敵軍!」言畢,狠狠的瞪了牛蓋一眼。

樂進一看,原來是許昌趕來的副將馬山。再那劉曄,字子陽,淮南成德(今安徽壽縣東南)人,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戰略家。《三國演義》中是曹操手下舉足輕重的謀士,他屢獻妙計,對天下形勢的發展往往一語中的。劉曄歷仕數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曹操平定青州,受封為鎮東大將軍之後,在郭嘉的介紹下加入了曹操陣營。然而在郭嘉的鋒芒之下,他的識人之能、料敵之謀皆被掩蓋,故曹操只識得他那制作攻城器械的精巧之技而已。而且他的意見常常與郭嘉、程昱等人的意見相左,曹操常常不以為然。其實這一次探馬被阻殺的事情,劉曄早已發覺,曾經向曹操提出過,可惜的是曹操不以為然。劉曄此人頗有自知之明,甚能自保,見曹操對自己的謀略不為看重,遂只管以器械為精。馬山乃是他的弟子門生,平日里常常為老師打抱不平,今日一見牛蓋又如此錯會老師,甚是生氣。原來,劉曄以為平春作為豫州最南方的城池勢必會遭受到劉騫進攻的第一波攻擊,遂遣自己的門生趕來增援。

樂進為人英烈勇武、膽識過人,但見二人對蜀軍一直贊不絕口,遂言道︰「二位將軍,莫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既然馬將軍將暗哨做好,待來日狼煙起處,某便引兵戰之!」

好嘛!他一听川軍勇猛善戰,還硬扛上了!完全忘了當初郭嘉告訴他堅守城池的事情了!馬山一看,得!這位爺咋屬驢的呀!越是勸他,他越猖狂……

馬山剛要再勸。這時從外面跑進一個士兵,來到他們跟前彎膝跪倒,稟報道︰「啟稟將軍,城池東方三十里外有狼煙升起!」

「看來敵軍是從合肥方向派過來的!汝再往探知。」樂進雖然剛剛氣憤,但是尚知大戰當前,尚需冷靜,遂回頭對牛蓋、馬山言道︰「二位將軍,敵軍將之。某以為當出兵一探虛實!」

「將軍莫急。待探馬回報再不遲!」牛蓋進言道。

馬山亦是上前道︰「是呀!將軍,我等還是先到城上一觀敵情,再做商議。」

樂進看了看二人,遂言道︰「也好,汝汝等隨我往城上觀敵!」言畢,帶著牛馬二將和幾位副將一同往城樓趕來。

眾人來到城上,那探馬回來稟報︰「敵軍大概五千余人,馬步軍皆有!現在離城尚有二十余里遠近。」

樂進聞言,笑著對牛馬二將道︰「二位將軍請在此替某守城。待某前去會會這川軍,看一看他們如何勇猛善戰?」

牛蓋原本是樂進同鄉,隨其一同投奔曹操,參加了董卓之戰。今日見樂進要獨領兵馬前去迎敵,他便上前言道︰「文謙,不若我代汝出戰?」

樂進搖手道︰「公武藝可勝某乎?」言畢,哈哈一笑,轉身下城,點起精兵五千,徑自出城朝東而去。

樂進帶著五千精兵一路東來,行出不過十數里,但見前方旌旗飄擺,人喊馬嘶,道路上更是塵土飛揚,行人躲避,一眾武裝兵將氣勢洶洶殺將過來。

樂進把手一揮,擺好陣勢,靜待來敵。

不多時,那敵軍便來到近前,相距三五十丈停了下來。那為首大將將手中長槍一揮,一勒馬兒絲韁,停住戰馬。那身後千名騎士竟然同一瞬間停住戰馬,齊刷刷的站成了數列;在那後面的步兵紛紛繞前,並列騎兵兩側。

果然乃是訓練有素的軍隊,光這一點就不是自己麾下士兵所能的!為首大將一副淨白書生面,頭戴鑌鐵狼牙盔,身著百葉鑌鐵連環甲,外罩白色英雄氅,掌中丈二長槍纓穗長,更似儒家神將下塵凡。在他身後三員裝備差不多的將軍,居中一位身穿素羅袍外罩連環甲,掌中亦是一條丈二長槍;左邊這位身穿黃色葛布袍外罩連環甲,掌中卻是一柄平頭長刀;右邊這位身穿青色葛布袍外罩連環甲,掌中亦是一柄平頭長刀。

再看看那騎兵,長槍斜指地平面,背背彎弓與雕翎,遠攻近戰皆全能。那兩側的步兵每十列前面四位騎士,前一位背插三支三尺令旗,掌中一柄長槍,身著一身皮甲。身後三人背後少插一旗,亦是手中掌長槍身上著皮甲。那一列列士兵或掌刀盾或提長槍,掌刀盾的一側必是長槍兵守護;提長槍者一側必是刀盾兵保衛。看似參差羅列,實則暗含相容相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代魏成蜀最新章節 | 三國之代魏成蜀全文閱讀 | 三國之代魏成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