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第二元勛 第一章 戰爭爆發,七七事變

作者 ︰ 食神如來

第一章戰爭爆發,七七事變

發生時間︰民國25年。

失蹤戰士士?︰志村菊次郎。

失蹤原因︰拉肚子。

失蹤時間︰20分鐘。

事變元凶︰東條英機。

進攻者︰清水節郎,伊木清直等。

**守軍︰第29軍「大刀隊」,軍歌「大刀進行曲」,軍長宋哲元,副軍長佟麟閣(首位抗日殉國的高級將領)。

從1937年6月起,駐豐台的日軍連續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兩軍交界處不斷的發生著摩擦。1937年7月3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向****提議立即給**以打擊。

1937年7月7日夜10時,日軍在距北平(今北京)十余公里的盧溝橋(西方稱作馬可波羅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向**駐軍挑釁。日軍詭稱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邊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就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槍開炮。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駐軍發起進攻。**駐軍二十九軍官兵奮起抗戰,給**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團長吉星文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一位戰士用大刀接連砍死砍傷日軍13人,自己也壯烈殉國。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戰士,戰到最後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軍收復了永定河東岸的失地。七七事變爆發,從此開始全面的中日戰爭。

日軍挑起七七事變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七七事變的第二天,****委員會就通電全國,呼吁︰「全**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並且提出了「不讓**帝國主義佔領**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的響亮口號。

同時蔣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擴大」和「不求戰,必抗戰」的方針。蔣介石曾致電宋哲元、秦德純(第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等人「宛平城應固守勿退」,「盧溝橋、長辛店萬不可失守」。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指出「盧溝橋事變已到了退讓的最後關頭!」,「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對于在盧溝橋戰斗中英勇抗敵的29軍,全國各界報以熱烈的聲援。各地民眾紛紛組織團體,送來慰問信、慰勞品;平津學生組織戰地服務團,到前線救護傷員、運送彈藥;盧溝橋地區的居民為部隊送水、送飯,搬運軍用物資;長辛店鐵路工人迅速在城牆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槍眼,以協助軍隊固守宛平城;華僑聯合會也致電鼓勵第29軍再接再厲。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的進攻遭到了中隊的頑強抵抗。日軍見佔領盧溝橋的企圖實現不了,便玩弄起「現地談判」的陰謀,一方面想借談判壓**方面就範,另一方面則借談判之名,爭取調兵遣將的時間。

原本歷史上,7月9日、11日、19日,**華北駐屯軍與冀察**三次達成的協議,都被盧溝橋時斷時續的炮聲證明是一紙空文。「現地談判」使日軍贏得了增兵華北的時間,但它卻蒙蔽了冀察**的視線,遲緩了第29軍布兵應戰的準備,給平津抗戰帶來極大危害。到7月25日,陸續集結平津的日軍已達6萬人以上。**華北駐屯軍的作戰部署基本完成之後,為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尋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

但熟知這一歷史的龍飛怎麼會眼看著,讓**人的陰謀得逞。在7月9日第一次達成協議的同時,立即向**首長,以及戴笠匯報道︰「戴長官,**人的和談徹徹底底的就是一個陰謀,借口談判在拖延時間,現在正在不斷的向平津地區集結兵力。千萬要做好準備。」最後強調道︰「我**直屬99旅已經準備好了,隨時可以出戰!」

戴笠第一時間調查了事情的真偽,並立即向蔣介石匯報了這一情報。蔣介石不疑有他,一面盡量促成和談,一面調動兵力于平津地區。

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守軍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采取行動。宋哲元嚴詞拒絕,並于27日向全國發表自衛守土通電,堅決守土抗戰。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準,命令**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動攻擊,增調國內5個師約20萬人到**,並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正式作戰任務︰「負責討伐平津地區的中隊。」血戰平津已再所難免。中隊隨之奮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壯士報國恨。

7月28日上午,日軍按預定計劃向北平發動總攻。當時香月清司指揮已雲集到北平周圍的朝鮮軍第20師團,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駐屯軍步兵旅團約1萬人,在100余門大炮和裝甲車配合、數十架飛機掩護下,向駐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第29軍第132、37、38師發起全面攻擊。第29軍將士在各自駐地奮起抵抗,譜寫了一首不屈的戰歌。南苑是日軍攻擊的重點。第29軍駐南苑部隊約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訓的軍事訓練團學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不少軍訓團的學生也在戰斗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相對于歷史的進程,這次雖然29軍依舊損兵折將,但是由于準備充足,強有力的阻擊了日軍的行動,甚至讓日軍付出了近4000人傷亡的代價。

28日夜,宋哲元撤離北平,29日,北平淪陷。29日凌晨,冀東保安隊第1總隊隊長張慶余和第2總隊隊長張硯田,在通縣發動起義,反正抗日,擊斃通縣特務機關長細木繁中佐等數百人,活捉漢奸殷汝耕(後逃跑)。

北平失守了,全國人民感到太突然了,同時徹底引發了民眾的抗日情緒。可能是由于戴笠的耳邊風起了作用,得知北平失守的消息,蔣介石同意了國共的第二次合作,雖然只提前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是龍飛知道這已經很好了,有了更多的時間來準備接下來的戰役。

這次的合作過程是︰

7月29日,代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同蔣介石等就發表宣言和改編紅軍問題,在南京舉行第五次談判,蔣介石被迫同意將在陝北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在陝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提出了爭取抗戰勝利的全面抗戰路線。發布命令,**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任命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同日,又將在南方十三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任命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開赴華中抗日前線。在的催促下,7月29日國民黨**通訊社發表了《**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同日,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抗戰之第二元勛最新章節 | 抗戰之第二元勛全文閱讀 | 抗戰之第二元勛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