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全面戰爭 克拉蘇 023 和平談判的章程

作者 ︰ 杜克血蠍

無論是日耳曼人還是色雷斯人,都是些爽快人。

在經過一番使節往來之後,達西亞國王派來了麾下重臣,領走戴凱巴魯斯和布雷比斯塔的部族的同時,表示願意和萬尼烏斯及他的聯盟建立合作關系——但是,具體的合作事宜,達西亞人會和巴斯塔奈人保持一致。

至于巴斯塔奈人……

在連續三次沖擊阿累夷人的關卡,丟下了數百具尸體之後,巴斯塔奈人盡管滿心怒火,卻也不得不同意了萬尼烏斯的要求——畢竟,就算巴斯塔奈人是傻子,也不得不承認,當初是萬尼烏斯和阿累夷人故意放水,才讓他們的部族安然撤出阿累夷地區的。

而阿累夷人則更不會對和談的事情有任何抵觸——畢竟,如果不是萬尼烏斯的幫忙,他們已經丟掉了過半的土地。而且,接著打下去,即便是有萬尼烏斯的幫忙,他們也看不到勝利的希望——敵人並不只是有三四萬軍隊的巴斯塔奈人,還有坐擁十五萬大軍的達希亞王國!

只不過,在表示同意和談的同時,一群達西亞首領開始私下詢問起戰爭議會的事情。

這就表示,加馬不但已經將這些事情和諸部族首領說明了,而且諸部族首領也都動心了。

面對阿累夷人主動貼來的行動,萬尼烏斯反而拿捏起來——耐心的向諸部族首領將聯盟的諸多層次一直介紹到聯軍作戰的層次之後,盡管萬尼烏斯也明白告訴阿累夷人還有「更加深度的合作」,卻並不再介紹下去,而對于諸部族首領立即進行聯盟方式的商談,也委婉的拒絕了。

按照萬尼烏斯同學的說法,「等阿累夷人和巴斯塔奈人的事情結了,咱們再詳談」。

這種態度讓一群阿累夷首領恨得牙癢癢,卻又無可奈何。

經歷了這一次戰事,阿累夷人已經看明白了,憑借阿累夷人自己的力量,不要說擴張,就是自保也有些為難——在他們東邊,是有達西亞王國作為盟的巴斯塔奈人;在他們西邊,則是有萬尼烏斯的大聯盟作為後盾的馬克曼尼人和哥尼人;在他們東北邊的哥托內斯人,也有薩爾瑪提亞人作為盟——至于南邊,羅馬人的厲害已經在馬克曼尼人身充分的體現過了。

為此,阿累夷人必須找到一個靠山。

哥托內斯人和薩瑪提斯人的關系,以及巴斯塔奈人和達西亞王國的關系,都不是阿累夷人能攙和得進去的。

至于投靠羅馬人,阿累夷人更是兩眼一抹黑完全沒門之前有羅馬人找到他們,他們可不知道要怎麼才能找到羅馬人里說得話的。

更何況,就算他們能找到能說得話的羅馬人,又能怎麼樣?他們對羅馬人幾乎一無所知!

所以,算來算去,投靠萬尼烏斯是他們最好的選擇——何況,萬尼烏斯也對他們表達了一定的興趣。

最終使阿累夷人下定決心的,恰恰是加馬的分析——無論那些罪名是真的還是假的,萬尼烏斯毫不留情的剁掉了馬克曼尼人的諸多首領,取得了對馬克曼尼人的絕對控制權都是不爭的事實——盡管眼下阿累夷人還有實力在,萬尼烏斯並不見得會采取同樣的行動,但萬一哪天阿累夷人的實力因為戰爭被大幅度的削弱了……

所以,與其等著自己弱小的時候被萬尼烏斯吞並掉,還不如趁著眼下還有實力的時候主動投靠萬尼烏斯。畢竟,眼下萬尼烏斯那邊的核心力量似乎也就美因茨和特里爾兩個大部族,馬克曼尼和哥尼基本是毫無疑問的附庸——越早加入這一聯合,對阿累夷人就越有利。

出于這種考慮,經過耐心細致的協商,阿累夷人最終決定投靠萬尼烏斯——但是,使他們失望的是,萬尼烏斯對于他們主動的投靠,居然表現得並不怎麼熱心——這頓時讓阿累夷人再緊張起來。

不過,萬尼烏斯的拒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要和阿累夷人談加盟的細節,肯定要專門抽出時間,詳細商談——而眼下,他們還需要關注和巴斯塔奈人以及達西亞人的戰爭,所以,一切還是那句話,等以後再說。

于是,盡管還有些擔心,但在得到萬尼烏斯歡迎阿累夷人加入日耳曼大家庭的保證之後,阿累夷人還是安下心來,開始準備和談的事情。

這次談判對于戰爭中的四方來說都是極重要的,而大家多少也對對方是否守信有著一定的質疑。因此,萬尼烏斯提議,在阿累夷和巴斯塔奈交界處的一塊空地和談。

而作為和談的代表,每方可以派出一名正使,兩名副使,共同參加談判。

能夠代表一方談判,使節必然是地位尊崇之人,要將安全寄托于其他人的守信,委實有些不靠譜。

對于這一點,萬尼烏斯提出,各方均可以帶領一千名衛兵前往——這樣,加萬尼烏斯自己的衛兵,參與會談的士兵就達到了四千人,巴斯塔奈、達西亞聯軍兩千人,阿累夷、萬尼烏斯聯軍兩千人——就算是其中一方打算做些不好的事情而派遣了伏兵,另一方也有足夠的力量突圍逃跑。

這個提議得到了三方的一致同意——除了萬尼烏斯所考慮的使節們的安全問題之外,對于另外三方而言,這也是一個炫耀武力的大好機會——毫無疑問,這會為他們在談判過程中增加有力的籌碼。

于是,萬尼烏斯老實不客氣的將自己的軍隊安置在不久前還由布雷比斯塔和他的部族居住的殖民地里,自己則帶了一千士兵前去談判。

對于炫耀武力之類的目的,萬尼烏斯並不太在意。畢竟,以他自己那好幾十的日耳曼熊孩子,還怕別人不知道他武力強盛嗎?

萬尼烏斯更多考慮的,是「萬一真的談不攏,打起來了怎麼辦」。

因為之前選擇的作戰地點是片平地,所以騎兵隊伍是必不可少的。而平地的旁邊則有樹林——但阿累夷人的軍隊慣常在山間林地作戰,所以萬尼烏斯到不必額外帶輕裝步兵。

于是,萬尼烏斯選擇了阿克里帶領五百日耳曼同盟騎兵,以及歐希西迪斯帶領的重裝精銳斧兵,普羅塞提和他的衛隊,加自己的狂戰士衛隊,湊齊了一千人,前往談判地點義,萬尼烏斯的兩名副使是歐希西迪斯和普羅塞提——前者在關鍵時刻可以扮演沒有腦子的直人,後者則可以有效的插科打諢把對手弄暈。

與此同時,阿累夷人也派遣了他們的使節和隊伍——因為毫無疑問的阿累夷人目前名義的同盟是萬尼烏斯,阿累夷人便邀請萬尼烏斯同行。

阿累夷人的主使,是之前萬尼烏斯見過的,阿累夷人最大部族的首領,雷克特,一名身材縴瘦眼神銳利的老人——這也是萬尼烏斯所見到的第一個山貓武士。

這著身,帶著一頂由山貓頭骨做成的骨盔,帶著一副皮手套的老人就如同他的表情一樣沉默寡言——老人將大部分發言的工作,都交給了和萬尼烏斯比較熟悉的加馬。

而加馬,則是阿累夷人的兩名副使之一,同時也是阿累夷人第二大部的代表——從某種程,這才是萬尼烏斯選擇普羅塞提作為副使的最主要原因。

于是,負責兩支隊伍之間聯絡的,就變成了加馬和普羅塞提。

而阿累夷人隊伍里的另一名副使,則是阿累夷人第三大部族里一名年輕的戰士首領——這名戰士也是阿累夷年輕一代里所有山貓武士的首領。他的身邊一共聚集了十二名山貓武士——再加雷克特自己所率領的山貓武士,阿累夷人全部的二山貓武士也全部到齊了。

除此之外,阿累夷人所帶的戰士,就全部都是夜襲者和標槍手。

這兩千人的隊伍出山之後,一路北,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到了之前指定的談判地點——這個地方位于一個小湖邊,湖邊更有一片足夠大的樹林,取水、取柴的需要都可以得到滿足。

于是萬尼烏斯和阿累夷人就開始扎營——盡管這不過是一次談判,萬尼烏斯還是謹慎的下令按照之前的戰爭標準挖掘壕溝,修築土壘,安置護牆,建起木塔,有條不紊的做著一切必須的防備工作。

盡管對萬尼烏斯的慎重有些不以為然,盡管認為阿累夷人可以住在樹林里,但出于對萬尼烏斯示好的心里,阿累夷人還是很積極主動的加入到了幫助萬尼烏斯修建營壘的隊伍之中。

在阿累夷人的協助之下,到了當天傍晚的時候,萬尼烏斯已經完成了一座足夠給兩千戰士提供宿營地的營壘,阿累夷人帶著驚訝和感激,也老實不客氣的住進了營壘里。

盡管在營壘里居住對于阿累夷人而言的感受,並且由于沒有林木的遮蔽讓阿累夷人多少感到有些不安,但堅實的土壘和高高的木牆也帶給了他們額外的安定感。

于是,在全新的體驗的伴隨下,阿累夷人們很快進入了夢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日耳曼全面戰爭最新章節 | 日耳曼全面戰爭全文閱讀 | 日耳曼全面戰爭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