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全面戰爭 高盧戰爭 022 聲名大噪

作者 ︰ 杜克血蠍

阿洛尤斯走掉之後過了兩個月,到了秋初的時候,塞廣尼人和波伊人就坐到了談判桌前。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價還價,伴隨著拍桌子瞪眼楮吹牛逼以及問候對方家人甚至拔劍相向,交戰的三方終于達成了協議。

首先,三族各自的領地保持開戰前的樣子不做任何改變。

其次,對于之前所發生的沖突不予追究。

第三,厄爾維幾人和日耳曼人全面釋放波伊人及塞廣尼人俘虜——而波伊人和厄爾維幾人則要出錢贖回他們的俘虜。

第四,作為互不侵犯的暴政,波伊人及塞廣尼人應該象厄爾維幾人學習,派出族中權貴之子,進入日耳曼青年公社的萬尼烏斯軍事學院學習——當然,學費、住宿費、伙食費自付。

第五,當三族再次發生糾紛且無法調節時,應當派遣使節前往日耳曼青年公社進行仲裁。

第六,波伊人和塞廣尼人也應當每年向日耳曼青年公社繳納一百套日耳曼戰士能穿的鎖鏈甲,並且通過羅馬人狄克推多與日耳曼青年公社及馬其頓行省展開貿易。

這樣六條定下來之後,收獲最大的就是萬尼烏斯了。

對于厄爾維幾人而言,他們雖然如願以償的不必再受到波伊人的欺凌,也不必擔心周邊諸多部族,卻並沒有撈到什麼真正的實惠——盡管說波伊人和塞廣尼人需要出牲口贖回他們的俘虜,但考慮到兩萬多軍隊作戰的消耗,厄爾維幾人也勉強只能算是收支平衡而已。

至于波伊人就淒涼了——本來是跟著厄爾維幾人想要干票大的,結果被凱撒一頓揍;等到終于抱住了愛杜伊人的大腿,以為終于可以威風了,又鬧了這麼一檔子事,不但沒能威風得起來,反而又被一頓揍,損失了上萬人不說,還得交出人質和貢品……

最悲催的就是塞廣尼人。說起來,這場戰爭本來沒他們什麼事。但是之前厄爾維幾人大暴走的時候曾經坑過他們,再加上眼下厄爾維幾人比較弱,他們就抱著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的心思出兵了,結果連厄爾維幾人都沒見著就被日耳曼人揍得雞飛狗跳,倉皇而逃,現在又成了受保護的部族——基本上,這就是自己找揍。

于是,兩個部族心不甘情不願,一個部族揚眉吐氣,協議就此達成。

在收取了贖金,釋放了俘虜,領到了學員,拿到了學費,得到了今年的鎖鏈甲之後,萬尼烏斯率領軍隊離開了橋頭堡,在數千厄爾維幾人的護送下越過了羅納河,通過了厄爾維幾人的領地,越過了萊茵河,穿過了美因茨,回到了日耳曼青年公社。

這次回歸相當的及時——留守的人們正在發愁糧食收割、加工儲存的事情。

將所有波伊人和塞廣尼人的人質都塞進萬尼烏斯軍事學院的外籍學員班,讓他們跟著幾個日耳曼爺們槍學習走隊列、服從命令以及鍛煉身體之後,萬尼烏斯立即投入到了萬尼烏斯農業學院的授課工作中。

親自拉著一群來自各部族的祭祀們深入田間學習耕種收割技術,並將大部分的人都拉到了田間地頭開始搶收。

從最初的播種,到之後的田間管理,再到收割、加工和儲存,萬尼烏斯完完本本將自己所掌握的半吊子知識,以及這幾年來日耳曼青年公社的種植隊成員們模索出來的經驗教訓,全部教給了來自諸部族的祭祀們。

看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百來個祭祀帶著渴求的眼神一絲不苟的學習著農耕技術,想象著到明年秋收之後,加入誓約的部族聯盟里的日耳曼同胞們都能吃上飽飯,萬尼烏斯的心里充滿了自豪感——雖然咱不過是個穿越者,不過是個剽竊者,但這種極大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做法,也算得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了吧。

與此同時,隨著新的「高盧學院」的加入,萬尼烏斯在厄爾維幾人的戰爭中所作出的事情也漸漸的在日耳曼人中傳開了。

從最早阿洛尤斯以一百騎兵擊潰數百厄爾維幾人開始,到後來萬尼烏斯率領青年公社的軍隊南下作戰。

萬尼烏斯的運籌帷幄,暗夜襲營;海爾曼的目光敏銳,獨當一面;阿洛尤斯的悍勇無雙,死戰不退;歐希西迪斯的嗜血如狂,不可阻擋——在經過參與了戰斗的日耳曼人們添油加醋自吹自擂的宣傳之後,日耳曼青年公社那些年輕統帥們的英明便漸漸地在整個日耳曼地區傳播開來。

這樣擴大影響的最直接好處,就是慕名來投的日耳曼青年戰士們——這個年代里,所有的日耳曼人都仰慕英雄,勝過仰慕智者——對于那些聲名不顯的日耳曼年輕人而言,投靠一個悍勇強大的首領,在首領的指揮下作戰以證明自己,是人生必須經歷的階段之一。

而眼下,在一大群部族都相互立下誓約互不侵攻之後,日耳曼西部地區就只剩下了「日耳曼爺們槍互不侵犯誓約」和塞姆諾內斯人之間的戰爭,以及剛剛結束的萬尼烏斯所領導的對波伊人的戰爭——在一些日耳曼青年投靠了卡狄諸部首領以求在對塞姆諾內斯人的戰爭中揚名的同時,另一些則選擇了投靠萬尼烏斯——畢竟,除了在戰爭中揚名之外,投靠萬尼烏斯還有一大好處就是頓頓都能吃飽。

于是,在整個秋季里,萬尼烏斯陸陸續續收留了四百多名來自誓約內諸部族聯盟的有志青年。

但是使大家感到吃驚的是,萬尼烏斯並沒有就此全面擴軍——除了將所有鄧科德里人都補充入阿洛尤斯的軍隊,並將所有的車魯喜人都補充入海爾曼的偵查隊之外,萬尼烏斯只是從前來投奔者中選拔出最優秀的戰士,補充入日耳曼爺們槍和日耳曼精選斧部隊。

至于剩下的人,盡管並不情願,萬尼烏斯還是以自己「日耳曼神選君王」和「日耳曼青年公社社長」的身份,強令他們加入城鎮守備軍,並將他們編入青年公社的農墾大隊和建築大隊。

這樣一來,除了之前誘拐到的一千多奴隸,以及被小心看管著強制勞動的希臘、羅馬、馬其頓俘虜之外,日耳曼青年公社里終于多出了很多專門從事生產建設工作的人——而對于萬尼烏斯而言,這只是「兵農分離」的開始。

按照萬尼烏斯的構想,他需要吸納足夠多的人加入自己的公社,之後保證公社里的大部分人都負責生產和建設,只有少數人——比如佔總人口十分之一的人——則完全月兌離生產,專門日常訓練,並負責對外作戰。

當然,這種構想同喜好戰爭,輕視體力勞動的日耳曼人的傳統是有沖突的。但是萬尼烏斯並不在意——畢竟,他可是發明了萬尼烏斯戰球的——不能加入軍隊的好戰分子完全可以在球場上發泄他們多余的精力嘛。

而且,為了日耳曼人的長遠發展計,萬尼烏斯決定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思想。

按照萬尼烏斯的想法,之所以日耳曼人給羅馬人留下「好逸惡勞」、「懶于耕種」的思想,主要是由于農耕這種事情太消耗體力,而日耳曼人中的平民們由于常年營養不良而體力貧弱,無法長時間的承擔體力勞動造成的。

但是現在,托萬尼烏斯的福,所有人都能吃飽了,有了更多的力氣,體質也會漸漸改善,自然就可以從事長期、繁重的勞動了。

為了鼓勵大家賣力工作,萬尼烏斯決定將軍餃軍階制也引入到日常的生產建設中——比如種地會分為農學家、農場主、農民三個階層,每個階層也分九個級別,架構和功能基本上和軍隊里的體系一樣。

然而,就在萬尼烏斯準備大刀闊斧的進行再次改革的時候,來自卡狄人的消息卻使萬尼烏斯不得不放下手頭的事情——憋了將近兩年時間的卡狄部族聯盟,經過一番堪稱慘烈的角逐,已經角出了卡狄賽區的第一名,即萬尼烏斯戰球聯賽卡狄賽區代表隊!

而眼下,卡狄代表隊和他們的拉拉隊、親友團以及一大堆前來看熱鬧的家伙總計兩千多號男男女女女正趕著牲口拉著車裝著糧食拖家帶口的向著日耳曼青年公社前進!

听到這個消息,萬尼烏斯忍不住又是一陣吐槽。

你們到底是有多愛這項運動啊,有沒有必要這麼玩啊!這只是游戲,別當做事業行嗎?

眼下不過是秋末,而按照萬尼烏斯的計劃為了不影響秋收,萬尼烏斯戰球聯賽應該是冬季才開賽的——但是現在卡狄人竟然已經角出了賽區第一名!這就是說,搞不好一整個秋天,卡狄人都在打比賽……

你們丫的本來就吃不飽,居然還有心思搞這個……

在心底里哀嚎著,萬尼烏斯下令開始整頓場地,準備迎接來自友好盟部的聯賽隊伍以及客人們。

緊接著,來自馬克曼尼、巴達維、辛布里、鄧科德里等部族的使者宣告了他們賽區的代表隊已經角出,正帶著人馬朝這邊趕的消息——算起來,所有誓約里,只有美因茨和特里爾沒有這麼快的動作——然而這兩個部族也正在比賽中,很快就要產生賽區冠軍了!

————————————————————————————————————

發現這一卷恐怕比第一卷要短不少,聯賽結束後,就要嘗試著開始爭霸了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日耳曼全面戰爭最新章節 | 日耳曼全面戰爭全文閱讀 | 日耳曼全面戰爭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