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全面戰爭 克拉蘇 022 軍區制的雛形

作者 ︰ 杜克血蠍

到頭來,一頓飯吃下來,阿累夷人和巴斯塔奈人之間的合約還沒有談攏,達西亞小王子到想要加入聯軍了……

這叫什麼事啊……

不過,既然戴凱巴魯斯想要加入聯軍,自然也要對當地的和平進程做出努力——似乎是為了說服萬尼烏斯讓自己帶隊加入聯軍,戴凱巴魯斯表示自己會盡力促成阿累夷人和巴斯塔奈人之間的和平——之前所說的那個巴爾克,和戴凱巴魯斯的一個叔叔的女兒有婚約。

得到了這個情報,萬尼烏斯又是一陣暗罵——剛才吃飯的時候,戴凱巴魯斯可沒說這個,甚至還做出一副「只是听說過巴爾克」的模樣。

所以說,即便是這些看起來很魯莽的家伙,也不能小看啊。

這麼想著,萬尼烏斯突然一陣警覺——尼瑪這倆貨該不會一直在演戲給自己看?假裝願意加入聯軍,先把自己騙住,等回去之後再作打算?

不過,很快,萬尼烏斯就打消了這個懷疑——眼下,布雷比斯塔和他的部族都被自己和阿累夷人堵住了,就算他們先騙過了自己,逃了回去,對局勢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于是,萬尼烏斯很大方的將兩個人放了回去,並且告訴兩人,如果他們想要派出使節團去聯系巴斯塔奈人,隨時可以把隊伍派過來。

言談中,萬尼烏斯完全沒有提日後的土地分配、人員安置問題,甚至沒有提眼下的局勢怎麼辦的問題。

但兩名客人也是明白人,知道在即沒有誓約,又沒有談妥細節的情況下,萬尼烏斯不可能大大咧咧的放人,也很聰明的沒有提及這一點,只表示會盡快派出使節團,促成這一地區的和平,就客客氣氣的和萬尼烏斯告別了。

兩名客人離開之後,萬尼烏斯開始認真的考慮建立盟約的事情先,是使這一帶和平下來。

最初,阿累夷人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勢而主動進攻巴斯塔奈人。之後,巴斯塔奈人以自己的土地為代價邀請他們的盟達西亞王國介入。之後,達西亞人和巴斯塔奈人打敗了阿累夷人並奪取了土地。

至于眼下,雖然萬尼烏斯已經加入了戰斗,並且在一定程度挫敗了巴斯塔奈人和達西亞人的援軍,但並沒有從根本扭轉局面——如果不考慮被萬尼烏斯抓住的人身份特殊的話——而實際,如果自己用戴凱巴魯斯的身份做文章,很可能就像對方所說的那樣無法取得效果。

因此,萬尼烏斯知道,適當的滿足對方對土地的要求將是必要的。幸運的是,馬克曼尼人那里並不缺少土只是不知道達西亞人和巴斯塔奈人能接受這種結果——畢竟,要剛加入達西亞王國的布雷比斯塔他們,以及從巴斯塔奈部族里分裂出來的巴爾克的部族,居住到被阿累夷人隔絕開的馬克曼尼地區,對于達西亞王國和巴斯塔奈部族聯盟並不是一件好事。

另外一種方式,就是讓阿累夷人中的一些遷移到馬克曼尼地區,而讓巴斯塔奈人和達西亞人進駐阿累夷地區——對于巴斯塔奈人和達西亞人而言,這毫無疑好的結果,但對阿累夷人和萬尼烏斯卻並不那麼好。

如果讓布雷比斯塔和巴爾克的部族進入馬克曼尼地區居住的話,萬尼烏斯就可以借用他們的力量防守和開發馬克曼尼地區——而且隨著雙方的交流和合作的增多,萬尼烏斯也將能夠從這兩個部族抽調士兵加入自己的軍隊。

但是,如果任由這兩個部族在阿累夷人的土地定居,而將阿累夷人遷移到馬克曼尼地區的話,阿累夷人早晚是自己的部屬,所以對自己的實力增強恐怕不會有多大幫助。

于是,萬尼烏斯派出使節,騎馬順著路回去找加馬,交代自己這邊的情況,也讓加馬派人集合阿累夷諸部族的首領,一邊繼續守住路口,一邊準備談判事宜。

至于萬尼烏斯這邊,盡管眼下已經和布雷比斯塔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萬尼烏斯卻一點也不想松懈,反而讓戰士們繼續挖掘壕溝,修築土壘——既然巴斯塔奈人和達西亞人費勁在這邊開闢了一片土地,當然不能浪費,稍加改造之後,無論是作為阿累夷人的聚居地還是作為自己的屯兵所,都會很有用。

另外,自己和巴斯塔奈人所建立的那兩個離得很近的營壘,萬尼烏斯並不想交給阿累夷人——盡管沒有地圖,但是按照阿累夷人的說法,那兩個營壘非常接近阿累夷地區的中心位置,對于萬尼烏斯來說,毫無疑問是很好的駐兵地。

這個時候,萬尼烏斯就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即兵力的分配問題——眼下,自己的盟已經遍布日耳曼的西、南、東部。

其中從最西邊的特里爾地區開到最東邊的巴斯塔奈地區,即便有鋪石路的幫助,也要走六七天——如果自己的軍隊在特里爾,而巴斯塔奈遭到了進攻,並且派出信使進行求援,那麼一來一回將近半個月就過去了。

如果是羅馬人那種壁壘森嚴的營壘和市鎮,那麼到也無所謂——憑借堅固的圍牆和完備的防護設施,要守住半個月並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

但是日耳曼人的傳統是只建房子不蓋圍牆,村子是完全無防護的,只靠村子外圍大片的荒地作為天然屏障——而這,面對蓄意進攻的敵人時,完全沒用。

也就是說,如果羅馬人從一個地方打了過來,而自己的軍隊恰巧在另一個方向,那麼等自己的援軍趕到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但是,萬尼烏斯也很清楚,以日耳曼地區多山、多林的實際情況來看,就算自己把羅馬人的高速公路修出來,也不大可能把軍隊的移動速度提高多少。

所以說,將整個日耳曼地區所有和自己有聯盟關系的部族劃分為幾大戰區,每個戰區選取一個節點,駐扎足夠數量的主戰部隊,負責該地區的防務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進行了這種配置之後,日耳曼地區的軍隊布置狀況將變成三級化——各部族自己的武裝力量分散在各部族的村鎮里,負責各自村鎮的防務;萬尼烏斯指定駐扎的戰區軍團駐扎在戰區節點的軍營里,負責該戰區的防務;萬尼烏斯自己則親自率領一支最強大的軍團,負責對外作戰,以及機動支援各戰區……

這種安排,為什麼感覺好熟悉的樣子……

等到阿累夷人和巴斯塔奈人都加入了自己的聯盟之後,阿累夷人和巴斯塔奈人必須合並成一個戰區——因為阿累夷人地區的山地實在是太坑爹了——至于戰區節點,自然就要設置在阿累夷和馬克曼尼交界處。

而馬克曼尼、哥尼、美因茨和特里爾則可以合並成一個戰區——戰區節點則顯而易見的要設置在美因茨。

北方的巴達維、鄧科德里、烏西彼得斯和卡狄可以合並成為一個戰區,節點應該設置在鄧科德里——盡管卡狄和巴達維都是實力強勁的大部族,但鄧科德里畢竟是以騎兵為主。

自己的主力部隊駐地當然還是在日耳曼青年公社——這樣一來,美因茨、特里爾、馬克曼尼和哥尼戰區的防衛力量就會成為最強的——而對于萬尼烏斯而言,向西進入高盧地區,並設置高盧戰區也是早晚的事情,到那時美因茨就會成為整個聯盟的核心地帶,大家自然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至于軍隊的布置麼……

阿累夷和巴斯塔奈戰區,當然要以輕裝步兵為主——阿累夷山林地適合輕裝突擊步兵,而巴斯塔奈地區則適合步兵集群和騎兵——但是,考慮到達西亞人也將成為自己的盟,騎兵方面可以由達西亞人承擔。

在這一點,萬尼烏斯並不擔心達西亞人會推月兌——畢竟,達西亞人和巴斯塔奈人之間的關系在那擺著呢。

而哥尼、馬克曼尼、美因茨和特里爾戰區的軍隊,則考慮以爺們槍和盾斧兵為主力——馬克曼尼地區存在著大片的空地,而美因茨和特里爾地區開發度也比較高,都有足夠的供步兵陣列展開的空間,因此步兵陣列對抗將是主要的戰斗方式。

至于卡狄、巴達維、鄧科德里和烏西彼得斯戰區,則顯而易見的要由鄧科德里人經典的步騎混合部隊為主力——這種軍隊盡管在卡狄山區可能無法施展,但在其它地方都能夠取得不俗的成績——而卡狄人自己的軍隊人數眾多裝備精良,也並不見得會經常需要戰區防衛部隊的支援。

盡管萬尼烏斯是這麼盤算的,但是實際,北邊的那些部族會不會答應還是個問題——畢竟,那就意味著北邊那些部族也要派遣軍隊加入萬尼烏斯的麾下——而且還不見得能夠從中得到好處。

南邊這幾個部族,應該都是沒問題的。至于北邊麼……

還是要等到哥擊退了塞姆諾內斯人的軍隊之後再說啊……

這麼想著,萬尼烏斯突然無比希望盡早解決完這邊的事情。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日耳曼全面戰爭最新章節 | 日耳曼全面戰爭全文閱讀 | 日耳曼全面戰爭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