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全面戰爭 克拉蘇 076馬克曼尼地區的現狀

作者 ︰ 杜克血蠍

076馬克曼尼地區的現狀

盡管理論現在已經正式開戰了,但萬尼烏斯仍舊不緊不慢,坐等哥托內斯人、芬尼人和蘇約內斯人的回音。!。

因為已經依附了萬尼烏斯,阿累夷、巴斯塔奈和哥托內斯人的行動都相當的利落——盡管春季里牲畜也需要格外的照料,但哥托內斯人還是迅速的派出了五千人的騎兵隊,對塞姆諾內斯東部邊境的村鎮展開了襲掠——而帶隊的,正是哥德巴本人。

而阿累夷人和巴斯塔奈人也迅速的派出了隊伍北這支聯軍由兩個部族各自的首領帶領著,一齊駐防在斯維比海的南岸。

所謂的斯維比海,就是後世人們所稱的波羅的海——不過眼下,因為斯維比人是這個海洋周邊最強大的部族聯盟,所以被稱為斯維比海——而斯維比人中,塞姆諾內斯人是毫無疑問的領袖。

讓萬尼烏斯感到遺憾的是,芬尼人和蘇約內斯人對自己的信使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對萬尼烏斯的提議即不贊同也不反對,只是表示這種事情是大事,一定要慎重考慮請示神諭之後才能最終決定——盡管萬尼烏斯的使節還留在那邊等待這兩個部族的回話,萬尼烏斯卻已經對他們的出兵配合不抱什麼希望了。

不過,哥托內斯人的侵攻已經引起了塞姆諾內斯人的注意,他們派遣了由斯維比人中的其它部族所選派的戰士,組成了一支兩萬人的軍隊,前去和哥托內斯人交戰——不過萬尼烏斯得到消息的時候,這兩支軍隊還沒有正式開戰。

到了三月份的時候,日耳曼青年公社春耕完畢,萬尼烏斯立即率領他的軍隊離開了日耳曼青年公社,向東進入馬克曼尼地區。

這個時候,馬克曼尼地區已經有了三座城市——馬克曼尼人聚居的馬克曼尼城、馬克曼尼城南方的馬克曼尼衛城和馬克曼尼人、巴斯塔奈人、色雷斯人三族混居的南馬克曼尼城。

其中,馬克曼尼城是馬克曼尼人最主要的聚居點,幾乎十萬馬克曼尼人全部居住在這里。而這里也是萬尼烏斯的政治制度影響最深刻的地方——這里的權利不屬于祭祀,也不屬于部族首領和長老,而是屬于各個社區的萬尼烏斯指派的社區長官——盡管其中有不少長官本身就是馬克曼尼權貴,但他們管理城市的權利卻不再來源于家族血親的支持或者高貴的門第,而是來源于萬尼烏斯的任命。

換句話說,目前的馬克曼尼人,反到是日耳曼青年公社之之外,最符合萬尼烏斯利益的部族。

而馬克曼尼衛城的規模則要小得多,常駐人口只有五千多人。

不過這座城市本身也不是什麼嚴格意義的城市——從一開始,萬尼烏斯讓馬克曼尼人建設它的目的,就是為馬克曼尼城提供一個屏障——畢竟,經歷了和克拉蘇的大戰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馬克曼尼人的實力恐怕都恢復不過來。

所以,和馬克曼尼城那密集的居住區、寬闊的農田、大規模的供水系統和完善的垃圾處理架構完全不同,馬克曼尼衛城雖然內部也有要塞,要塞里也有糧倉、武庫、水井,外圍的居住區卻要小而且堅固得多。而在居住區之外應該是農田的地方,卻不是農田,而是種滿了牧草——衛城的糧食供給,主要靠的是牲畜而不是農耕。

和馬克曼尼城比起來,馬克曼尼衛城更大的區別就是居住區外堅固厚實的圍牆,以及居住區復雜的通道——這些工作量大到讓日耳曼人也叫苦連天的設計使得馬克曼尼衛城變得極難貢獻——即便敵人奪取了城牆,馬克曼尼人在撤入後面的要塞之前,還可以依托居住區的各種通道對敵人進行逐步的阻擊,贏得更過的時間。

而且更加缺德的是,由于居住區里的通道雖然多但卻並不寬闊,完全無法通過大型攻城器械。

也就是說,就算敵人奪取了外面的城牆,巷戰獲勝驅逐了居住區里的散兵,面對最內層要塞的城牆,還是得拿人命來填。

當然,敵人也可以選擇逐步拆除居住區里的房子,直到清理出一條足夠寬的通路,然後再把攻城器械開進去。

但是,時間就是金錢啊——頂著內部要塞城牆的攻擊,在居住區里整個拆出一條通道來,少說也得十來天時間——有這個時間,來自周邊部族的援軍早到了。

這種工事體系,唯一害怕的就是敵人是羅馬人,而且足夠聰明能夠想到把弩炮架在房頂對要塞內牆發動攻擊的辦法。

但是,想要這麼做,羅馬人還得先把房頂加固一下——盡管這些房屋的房頂鋪墊著木板,要承載弩炮的重量並不是問題,但如果弩炮發射起來,巨大的後坐力將房頂摧毀也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

相比之下,南馬克曼尼城就難免顯得不倫不類了——這座三族混居的城市,說穿了其實不過是中心一座公用的要塞,保護著糧倉、武器庫和蓄水池,外圍則是四個部族各自聚居在一起——甚至,就連這三個部族的田地、水井這些,也都是分開的。

不過對于這一點,萬尼烏斯也並沒有過分苛求。畢竟,民族融合是需要幾代人時間的,並不是萬尼烏斯說融合就能融合的。

馬克曼尼地區里,最後一個受到萬尼烏斯關注的,就是他修建在馬克曼尼衛城南部一天距離的森林里的密營。

這座能夠容納數萬戰士的秘密營地被修建在馬克曼尼大森林里,由壕溝、土壘和護牆保護著,並且留下了數百人看守和維護。

對于這座營壘的看守者的安置,萬尼烏斯自己也很是糾結。

這處秘密營地他並不打算放棄,甚至也不打算讓自己軍隊之外的人知道——如果馬克曼尼地區再發生戰事,這個營地毫無疑問將起到巨大的作用,而一旦徹底暴露了,戰略價值就會少掉很多。

但是數百名與世隔絕的戰士,常年呆在密林里干著繁重的勞動,也是一件想一想就讓人覺得慘無人道的事情。而讓他們和家人一起居住在營壘里,就連帶著對他們的家人也不公平了。

遲疑了一陣之後,萬尼烏斯便安排普羅塞提和加馬,負責組織一千人,分成五隊,每隊在密營里駐守一年,即可換防,回到馬克曼尼南城居住——不過,萬尼烏斯格外強調,必須挑選可靠的人手,嚴格對密營的所在保密。

與此同時,萬尼烏斯也召集了三座城市的負責主官,向他們說明了目前的局勢——羅馬人內部不穩,可能會發生內戰,但更可能借助一場對外戰爭來穩定局勢——因此,馬克曼尼南部的馬其頓行省駐軍,很有可能北進攻。

為此,萬尼烏斯讓各城市分別派出斥候,離開森林前往南部馬其頓邊境地區偵查,嚴密監視羅馬人的動向,並開始嚴加操練士兵,準備作戰。

眼下,馬克曼尼人勉強能湊出兩萬戰士,巴斯塔奈人和色雷斯也各自有五六千的戰士,合起來就有了三萬多的軍隊,如果扼守住南部森林的入口,到也足以抵擋羅馬人——于是,經過商討,這三家在派遣了探子之外,又額外派遣了數千人的隊伍,前往南方的森林入口處修建工事。

安排了馬克曼尼地區的事務之後,萬尼烏斯便將自己的軍隊駐扎在馬克曼尼和哥尼的交界處,並且派出信使,前去召還海爾曼和他的斥候隊伍。

因為海爾曼的隊伍負責的是偵查的任務,還不能驚動塞姆諾內斯人,勢必要在山林間小心前行,而且時常要周轉不同的區域,想要通過傳令兵或是諸如此類的辦法來傳達命令,自然是不可能的。

為此,在海爾曼出發前,萬尼烏斯就和海爾曼約定了一個訊號——海爾曼需要在西谷要塞附近安排一隊人留守,如果看到西谷要塞升起三道煙柱,就知道萬尼烏斯要召集他們了,而且要立即放下手頭事務,盡快回返。

在西谷要塞後面升起三道煙柱之後,又過了五天,海爾曼才帶著一群野人回到了西谷要塞。

安排風餐露宿了一個多月的斥候們休整,海爾曼自己就親自跑到萬尼烏斯面前,向萬尼烏斯匯報起自己這些時間里探查得到的情報來。

听到海爾曼的匯報,萬尼烏斯又蛋疼起來。

原本,在他的概念里,斯維比人就是塞姆諾內斯人和他們的附庸部族,而目前除了自己這一家,塞姆諾內斯那一家,以及芬尼人、蘇約內斯人之外就沒有別的日耳曼人了。

當然,他也曾經听別人說過一些日耳曼部族,但都被他簡單的以「某某部族的附庸」簡單的略過了——在他看來,只要掌握了大部族,那些小的附庸部族根本不值得去花心思——幾十萬人的大部族都服軟了,難道還怕那些幾萬人甚至一萬來人的小部族嘛?

但是眼下,听海爾曼詳細的一講解,他才知道,實際情況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日耳曼全面戰爭最新章節 | 日耳曼全面戰爭全文閱讀 | 日耳曼全面戰爭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