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全面戰爭 克拉蘇 001 大軍出征

作者 ︰ 杜克血蠍

這一年開春的時候,特里爾人帶來了維欽托里再次戰敗的消息。

這個冬天,羅馬人都據守在冬令營里以便渡過嚴酷寒冬,而維欽托里則敏銳的抓住了這一大好時機,趁著這個冬末的最後一場大雪對阿爾孚尼人邊境上的一個羅馬冬令營發動了攻擊,意圖在凱撒來得及調集兵力之前吃掉那一個孤立無援的羅馬軍團。

但不幸的是,似乎從一開始,這就是凱撒設下的一個圈套。

當八萬多高盧戰士冒著嚴寒頂著羅馬人的標槍箭矢用長梯木柵試圖突破冬令營的時候,維欽托里發現羅馬人的準備遠比他預計的要完善得多——當付出了數千人的代價,終于突破了羅馬人的營壘時,維欽托里絕望的發現,在營壘後面,居然又是一道由壕溝、胸牆、木柵所組成的防御工事。

而于此同時,在高盧人跟羅馬人的冬令營較勁的時候,得到消息的凱撒親自率領著另一個軍團躲過了高盧騎兵的偵查,出現在了高盧人的背後。

一個標準的羅馬軍團,即便算上各種大小官員隨軍奴隸,也不過六七千人,按理說根本不足以對數萬大軍造成什麼致命的傷害。

但凱撒一開始就將所有的馱馬都利用上了——五千多羅馬士兵有半數騎馬,浩浩蕩蕩的朝著高盧人的女敕菊沖殺過去。

這樣,情況就不一樣了——即便高盧人的騎兵也很有名,但除了極少數以騎兵聞名的部族外,大部分部族里騎兵和步兵的比例基本上是一比十。

這樣,看到三四千騎兵沖殺過來,高盧人幾乎是本能的認為在騎兵後面跟著三四萬的羅馬步兵。

于是,還沒等羅馬軍團和高盧人開干,本來就精疲力盡士氣低落的高盧大軍再次很有出息的崩盤了……

那一戰里,羅馬人殺死了一萬多高盧人,又將一萬多高盧人販賣為奴。

按理說,仗打到這份上,統帥也該被人砍掉腦袋去祭神了——畢竟,算起來,維欽托里起兵反抗羅馬以來,先是燒掉了別都里及斯人的幾乎全部城鎮,丟了阿凡利古姆;又在吉爾戈維亞之戰獲勝後輸掉了騎兵會戰,被凱撒追殺進阿萊西亞;等到阿萊西亞之戰結束後更是長期無所作為,好不容易打一次大戰又輸了個底掉。

但是,這種事落到維欽托里頭上,就變了另外一副樣子。

在高盧大軍全體潰敗,羅馬人四散追殺高盧人的時候,維欽托里糾集了親信死士,對著羅馬軍團的輜重發動了一次突擊,殺死了幾百名奴隸,燒掉了羅馬人很多糧草物資。

結果,同樣的事情發生了——明明是一次大敗,維欽托里的聲望卻反而更高。

所有帶兵的首領都遭到了公開的嘲笑,而那些心存愧疚的首領們也自然而然的失去了更多的擁戴。相反的,維欽托里則被傳送為智勇雙全的典型,而得到更多高盧武士的擁戴。

結果,維欽托里繼續帶著軍隊和凱撒玩躲貓貓的游戲,而他麾下的兵力居然再次回到了八萬人的數量——甚至,據說其中有兩萬名騎兵。

听到這些特里爾人和孟杜皮人從不同途徑打探到的消息,將整個戰斗的過程及結果拼湊復原之後,萬尼烏斯也是一臉的無奈——不知道為什麼,他有種預感,也許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維欽托里都會象只打不死的小強一樣跟凱撒甚至是自己糾纏不休……

而另一方面,阿累夷人也派來了信使。只不過,那個精壯的漢子給萬尼烏斯帶來了一個在他看來天大的好消息——在得知萬尼烏斯決定以自己麾下那不足一萬人的軍隊援助馬克曼尼人之後,阿累夷人決定暫時不向西方進攻。

阿累夷人的人口並不特別多,舉族動員也不過十來萬人,滿打滿算也不過能調集起三四萬兵馬——如果不是阿累夷人格外擅長野戰和山林作戰,他們甚至算不上一個大部族。只不過,盡管阿累夷人驍勇善戰,人數上的劣勢卻決定了他們無法同時應對過多敵人。

因此,對于阿累夷人而言,如果能夠在開戰初期保證一個方向上的和平,也是一種極大的便利。

不過,盡管暫時在西方停戰對于阿累夷人是有利的,但毫無疑問對萬尼烏斯的幫助更大——若是說起人手,毫無疑問萬尼烏斯更加緊缺。

于是,萬尼烏斯也表示了對阿累夷人的感激之情,並表示如果可以,希望能夠通過一場神裁來決定與阿累夷人之間的勝負。

對于這個要求,阿累夷使者表示自己無權決定,但一定會將這個要求帶回去。

又過了些日子,便是冰雪消融,大地回春的時候。

因為這一年里部族的主力都要拉出去作戰,因此萬尼烏斯對這一次的春播格外重視,破天荒的拉了部族里大部分人搶先燒荒、堆肥、翻地、施肥、播種……

等到所有熟田和新田全部播種完畢的時候,馬克曼尼的使節也到了。

克拉斯率領四萬羅馬人,一萬東方人和一萬希臘人,總計六萬大軍,已經離開了馬其頓地區,進入了馬克曼尼地區。

在被羅馬人洗劫了三個村子之後,馬克曼尼的居民們已經迅速的收拾家什,遠遠的逃離了羅馬人。

而與之對應的,在一干馬克曼尼首領的召集下,五萬馬克曼尼戰士從諸部族迅速的集結,朝著一個地方聚集,準備和羅馬人來場「真格的」。

听到這個消息後,萬尼烏斯一邊囑咐使節回去告誡馬克曼尼人不要大意輕敵,一邊立即召集全部的統帥,準備出征事宜。

雖然既定計劃是讓馬克曼尼人和克拉蘇死磕一場,等馬克曼尼人打殘了,而克拉蘇也精疲力盡了,再出來摘桃子,但該做的姿態總還是要做的。

而且,對于以輕步兵為主力的馬克曼尼人的戰斗力,萬尼烏斯心里是有懷疑的。所以,萬尼烏斯覺得自己最好還是先行進入馬克曼尼境內,最好就綴在馬克曼尼人大軍之後,坐等馬克曼尼人和克拉蘇之間的結果。

不然,萬一馬克曼尼人輸得太徹底,來了個舉族被滅,那對萬尼烏斯日後成為日耳曼諸部族之王可是大大的不妙。

又或者,克拉蘇經過一場苦戰,打潰了馬克曼尼人,而自己卻不能及時的沖上去把克拉蘇揍一頓,結果給了克拉蘇充分休整隊伍的時間,那麼馬克曼尼人的犧牲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于是,召集了所有統帥之後,萬尼烏斯下達了出征的命令。

除了之前整頓的九千二百人,排除一百奴隸武士,增加了古德白大叔所率領的一百名工匠,仍舊是九千二百人。

另外,萬尼烏斯命令德薩率領奴隸武士,和希臘傳令兵,留守日耳曼青年公社。

盡管這場戰爭需要人手,但萬尼烏斯仍舊不想帶哪怕一個不能信任的人。狄克推多的事情給他敲響了一個警鐘——盡管日耳曼人和孟杜皮人未必會背叛他,但是其它民族的人可就不好說了。

至于將這些人都留在日耳曼青年公社,萬尼烏斯是不擔心的——青年公社里不止有數萬孟杜皮的老幼婦孺,更有從主力部隊里剔除的數百名上過戰場的日耳曼戰士——而且,很快,美因茨的五千戰士也將到這附近,並不怕那些奴隸能掀起什麼大風浪。

為了這次出征,這一個冬天全力趕制的四百輛四輪馬車就派上了用場——日耳曼人們扎營、吃飯所用的各種器具,自備的面粉、肉干、食鹽、藥材,弓箭手標槍手所用的標槍、箭矢,組裝拋磚機的各種成型組建、包布,以及一塊塊足有人頭大的方磚——所有這些物資,都被裝到了四輪馬車上。

而在這些馬車之上,萬尼烏斯又命令日耳曼人們額外鋪上一層木質的柵欄。

鋪上這層柵欄之後,日耳曼戰士們便坐上了馬車,浩浩蕩蕩的沿著之前修建的鋪石路朝著馬克曼尼地區進發了。

整個日耳曼人的軍隊九千二百人,除了三千日耳曼同盟騎兵每人兩匹馬,分成三隊分別在車隊的兩翼以及前方巡游備戰之外,剩下的六千二百人全部坐上了馬車,靠著畜力前進。

以四輪馬車行軍,嚴格說起來算不上萬尼烏斯的獨創。自古以來,那些在北地混不下去的日耳曼人們舉族遷移的時候,老幼婦孺就是坐著四輪馬車,帶著他們的全部家當,在青壯男子的保護下遷移的。

但是,以往遷移的時候,乘坐馬車的多半是老幼婦孺,再加上隨軍裹挾著大量的牲畜,男子還需要步行,而南下的道路往往崎嶇難行泥濘不堪,這樣的遷徙速度並不快。

萬尼烏斯的軍隊就完全不一樣了。

軍隊里雖然也有女性,但全體成員都是青壯。除了坐車前進的,就是騎兵,根本不存在步行前進的人。車隊里帶的除了肉干就是面粉,也沒有經常需要停下來加餐的牲畜。再加上一早就修建好的鋪石路,這支大軍的前進速度就異乎尋常的迅速。

只用了五天時間,萬尼烏斯的軍隊就穿過了整個美因茨地區,進入了馬克曼尼邊境。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日耳曼全面戰爭最新章節 | 日耳曼全面戰爭全文閱讀 | 日耳曼全面戰爭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