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全面戰爭 這就是日耳曼 011 奧丁神的寵兒

作者 ︰ 杜克血蠍

經過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繼往開來承前啟後的大會,最終這群從家里搬出來懷揣夢想和希望為了未來而決意努力奮斗的日耳曼青年們確定了整個村落的大政方針。

盡管對于萬尼烏斯的話並不了解是什麼意思,但還是覺得很厲害的日耳曼青年們在懵懵懂懂中便以奧丁、多納爾和芙蕾雅之名起誓,緊密的團結在以萬尼烏斯為領導的日耳曼狂戰士核心周圍,堅定堅決的以發展日耳曼青年公社生產力為中心,堅持萬尼烏斯的領導,堅持青年公社制度,為實現整個日耳曼青年公社全體社員的共同富裕奮斗終身。

在誘惑著一群日耳曼青年簽訂了賣身契……不對,是立下了神聖的誓言之後,萬尼烏斯立即果斷的讓所有人將牲畜集合到了一起,之後選拔出了「狩獵隊」、「伐木隊」、「墾植隊」、「建築隊」、「畜牧隊」等一系列掌握著專業技術的專業化隊伍,為日後的日耳曼青年公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實質性的問題是,在解決了各人顧各人導致的牲畜群無法順利遷徙的問題之後,一百多名日耳曼青年順利的完成了大行軍,到達了萊茵河畔,萬尼烏斯選定的新村落的地點。

到達地點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城鎮規劃。在充分的吸取了日耳曼人常規村落建設的經驗和教訓之後,在充分的考慮到目前廣大日耳曼青年對房屋的大量需求和建設房屋人力稀缺的主要矛盾之後,萬尼烏斯認為他有必要利用千年之後的建築經驗,從一開始就對整個村落的建設作出高屋建瓴的總體規劃。

首先是村落需要足夠靠近萊茵河以及附近的森林,這樣可以方便取水和伐木。

其次是農田的建設需要再萊茵河淺談-村落的遠端——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戰爭對農業的破壞——畢竟,如果這個村落將來會遭遇戰爭,那麼最有可能就是來自萊茵河對岸與特里爾人的戰爭。那麼,將農田建設在遠離萊茵河的一端,則可以依托村莊抵御敵人,保護農田。

而第三個要考慮的則是萊茵河可能的泛濫——這樣,在村落的外圍則需要提前建設好壕溝、堤壩。

另外,城鎮內部的規劃也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是萬尼烏斯絕對不希望再次出現新的迷宮,另一方面則是要充分考慮到日常生產生活的便捷性及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

總而言之,最後,萬尼烏斯設計出了一個讓所有日耳曼人都目瞪口呆贊嘆不已的整體方案。

首先,為每個日耳曼人——將來很可能是家庭——建造一個兩室一廳的房間。一進門是一個能夠容納二三十人在其中宴飲的客廳。客廳之後有三個門,分別通向兩個臥室和一個專用的廚房。兩個臥室之間又有門連通。

接下來,所有的房間都建造成稜角分明的方形,並且一間挨一間,每十九間房子圍成一個方框並留出一個出口——這樣一來,每一個方框里就有十九名日耳曼戰士,即便被人突襲也能迅速的組織人手予以反擊。而每個方框里,都單獨建有一個蓄水池,用于儲存日耳曼人的生活用水。

方框和方框之間由寬闊的道路連通並隔開,整齊的排列並構成了整個村落,又留了八倍大的空地方便在未來容納更多的居民。而村子的外圍則由圍牆保護起來,圍牆的外圍又有排水溝保護。村子的正門有吊橋用于使人們方便的進出村子。

在村口處則是巨大的食堂——毫無疑問的,這里是所有日耳曼青年公社成員吃飯的地方——除了巨大的鍋灶之外,這里還應該有一大堆的圓桌和木墩,方便日耳曼人們圍坐在一起進食。而將來這個村子里所種植的糧食收割後,有三分之一的糧食也將儲存在這里——另外三分之一存在萬尼烏斯居住的那個方框里,最後三分之一則分給每一個人作為儲備糧以防萬一。

而在村子的東方,被計劃開墾為農田的平地旁則挖了一個巨大的深坑,用于裝載所有日耳曼青年的生活垃圾並進行漚肥——根據萬尼烏斯訂立的規矩,每一個方框里的十九名日耳曼戰士每天要由一個人將所有十九個人的生活垃圾和糞便都收集起來,用大桶運到村外——而墾植隊的人則負責將整個村落的生活垃圾用車拉到漚肥坑里。

而村子和農田之間,則是牲畜養殖區——按照萬尼烏斯的計劃,這里也需要建起有圍牆和排水溝環繞的房舍,用于圈養牲畜。

所謂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說的就是萬尼烏斯現在所面臨的狀況——盡管他制訂了宏大的計劃,將所有的日耳曼青年都震得五體投地,但實際情況是,他組織的建築隊一共也只有三十二個人,想要將他計劃中的東西全部建設出來,沒個兩三年是不太可能的。

即便是退而求其次,只建設房屋部分,以目前的人手,想要給所有人蓋好日耳曼式的房屋,沒有三四個月也不太可能——到時候,早到冬天了,沒房子的同學就只好喝西北風了。

然而,在日耳曼青年們對萬尼烏斯的信任再次出現動搖的時候,來自二十一世界的死宅在知識儲備和智力水平上的優越感就再次體現出來了——從一開始,萬尼烏斯想蓋的就不是日耳曼式的木屋,而是我大中華國東北地區廣大勞動人民在田間地頭所建造的方便快捷密不透風冬暖夏涼的土坯房。

不幸的是,作為一個家庭條件還算不錯的獨生子女,萬尼烏斯——我是說,前世的杜克血蠍大叔並沒有親自嘗試過建造土坯房,所以他的實際操作經驗為零。

幸運的是,作為農民的孩子,杜克血蠍大叔好歹知道土坯房和火炕大概是怎麼建設的。所謂的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盡管實際操作經驗為零,但是萬尼烏斯理論知識豐富,而且對于日耳曼青年們來說這種豐富的理論知識根本就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首先,萬尼烏斯同學發明了獨輪手推車,用于讓建築隊的建築工人們將泥土從漚肥坑搬運到房屋建設地。這個獨輪手推車只有一個輪子,兩個把手和一個平板(廢話),極大的節省了人力,大大的提高了日耳曼青年們的運輸效率。

其次,萬尼烏斯同學發明了起重機,用于讓建築隊的建築工人們將泥土從漚肥坑里吊到上面——因為漚肥坑挖得很大很深。舉一反三的萬尼烏斯同時已經開始計劃著用起重機建房子。

在建築工地上堆起了很多黃泥之後,萬尼烏斯指揮著建築工們將干草斬成小段,將黃泥摻水,放入干草段,充分攪拌——為了加速攪拌,萬尼烏斯又發明了攪拌機——期間,由于萬尼烏斯不斷的提出新的發明創造,他得到了一個新特性「奧丁神的寵兒」,影響力+1,受人民歡迎程度+5%。

將黃泥攪拌好之後,放入用木板做成的模具里夯實,將模具提起來,一塊泥磚就成型了,等到曬干之後就可以用來建造土坯房了。

在萬尼烏斯迅速的帶著建築隊的日耳曼青年們制作出一塊又一塊的泥磚並迅速的建起一間又一間土坯房的同時,其他的隊伍也在有條不紊的運行著。

狩獵隊在進入森林後的第十五天出來了,並帶回來了大量的獵物——其中的一些已經被處理成了肉塊,另外一些則仍舊是活物。

與狩獵隊共同行動的則是采集隊——這些相對瘦弱一些的日耳曼青年也不負眾望的將森林里能夠采集得到的蘑菇木耳橡子野菜收羅一空,為青年公社提供了大量的菜肴。

而在狩獵隊和采集隊留下一些人在朱麗葉的指揮下處理食物的同時,剩下的人則在朱麗葉的建議下組成了捕魚隊,憑借附近萊茵河淺灘的優勢對萊茵河里的漁業資源展開了慘絕人寰的滅絕性捕撈——當然,最後,按照萬尼烏斯的最高指示,所有不夠大的魚都被重新放回了河里。

于此同時,墾植隊的青年們在萬尼烏斯所提供的「現代化種植方式」的指導下,也初步完成了墾荒和堆肥的工作,並開始繼續按照萬尼烏斯的指揮興修包括蓄水池、排水溝和曬糧場在內的各種附帶設施。

相比之下,伐木隊的工作也並不輕松。盡管由于萬尼烏斯建設土坯房的構想使他們不必為建造房屋提供大量的木頭,但是本著「讓每一個日耳曼青年都能過上一個溫暖的冬天」的指導思想,伐木對的工作就由「為建造房屋提供木頭」變成了「砍伐和儲備足夠所有人越冬的柴火」——算起來,工作量反倒更大了。

至于畜牧隊……

每天出去放豬牧羊,等到萬尼烏斯的建築隊為所有的日耳曼青年都建好房子之後,才開始給畜牧隊建設養殖場。結果就是直到這個冬季的第一場雪飄落下來,青年公社建設工程第一階段宣告勝利結束的時候,公社的牲畜們才終于住上了和日耳曼青年們一樣的土坯房——當然,兩室一廳什麼的就不必想了,但溫暖的火牆和煮熟的食物還是有的。

在公社食堂里,當所有日耳曼青年都其樂融融的聚集在一起大碗喝湯大塊吃肉並紛紛對萬尼烏斯表達著自己的贊美之情的時候,連續兩個月連軸轉忙到臭死的萬尼烏斯終于有精力休息下來,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數據了。@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日耳曼全面戰爭最新章節 | 日耳曼全面戰爭全文閱讀 | 日耳曼全面戰爭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