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國公 第十二章 朝廷調令

作者 ︰ 兵俑

「呃……上戰場?」張凡還有些反應不過來,「我沒有听錯吧?」

「不錯,正是此意。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文.學網」馬縣令說道,「不過賢佷不必害怕,又不是讓賢佷你沖鋒陷陣,只是隨軍做個書記官。況且王崇古治軍有方,手下兵將堪稱驍勇,不會出什麼事情的。」

「上戰場……我……」張凡對馬縣令的話恍若未聞,只是在自己口中喃喃自語。

「賢佷怎可如此窩囊?」馬縣令見到張凡這副模樣,以為這個讀書讀的好的年輕人平常只是天花亂墜,一旦真的要他上場就原形畢露,如此害怕和那些只會談天說地的酸儒一般模樣,馬縣令不由得一陣失望,話語間也帶上了三分冷淡,「賢佷如今有功名在身,又是這陝西的解元,當為讀書人做個榜樣才是,何況朝廷有需要,這正是施展抱負的好時候。」

「呃……大人誤會了,我並非害怕上戰場。」張凡回過神來,說道,「只是想知道我能不能看到戰場廝殺的場景?」

「賢佷身為軍中主薄,自當更隨大軍主力,記錄匯總各戰情況也是你的工作,當然能看到戰場廝殺。」馬縣令以為張凡只是怕見血腥場面,不由得對張凡說話的語氣也有所好轉,「不過賢佷不必擔心,一開始誰都會有這麼一次,往後看得多了,也就習慣了。」

「嗯,大人說的是,不過能親眼所見,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張凡高興道。

「呃……賢佷到底是在說何事?」馬縣令現在才知道自己是會意錯了,原來張凡剛才的表情是高興的!

「當然是上古代……上戰場了!」張凡高興的差點說漏了嘴,慌忙改口說道,「我第一次能親身經歷一場戰事,如何能不讓人興奮!」張凡這倒是說的實話,作為一個五百年後生在新中國的21世紀公民,那里有機會見到戰場,所看的不過是被剪輯過的電視片段或人們設計好的影視作品!而張凡能夠與真刀真槍的古代冷兵器戰爭做一次零距離地接觸,又如何讓他不高興呢!

「這……」馬縣令千想萬想都沒有想到張凡會是這種心思,竟然發起愣來,不過又回頭一想,這也不是壞事,心中想到︰「起碼老夫這位賢佷對的上王崇古的脾氣,他平生最討厭那些滿口天花亂墜的酸儒。賢佷這般模樣,起碼王崇古不會給他小鞋穿。」

「看賢佷的樣子,老夫先前倒是錯怪你了,老夫還以為你害怕呢,哪知卻是完全相反。」馬縣令微笑著說道。

「哪里當得大人如此夸獎。」張凡也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哈哈……這可不是夸獎,老夫就見過很多文官,在被委派了這般工作之後,沒有上場就大吐特吐的人不在少數,賢佷有這份膽識十分難得。不過……」馬縣令話鋒一轉突然變得嚴肅起來。

「大人有何事,但說無妨,晚生一定謹記于心。」張凡見到馬縣令的模樣,知道接下來必然是番沉重的話,也是表情嚴肅,洗耳恭听。

「嗯,賢佷你要謹記,不可以此為一場游戲,特別是你乃主薄,負責記錄戰場諸項事宜,將來是要歸于朝中記錄查看,切切記得要務實,不可妄言。」

「是,晚生一定謹記大人教誨。」張凡說道,隨即又想到了一些事情,開口問道︰「只是大人,若是我在軍中看到些什麼……什麼有辱體統的事情該如何?」張凡想到了一些不怎麼好的事情。

「你算是問對人了,想當年我也擔任過主薄一職,若不是長期擔此職位,也不會知道其中的乾坤。」馬縣令說道,「朝中明面上報都是軍中大事,無論勝敗都要據實記錄。若是一些不成規矩的小事,賢佷就睜只眼閉只眼,若是規模稍大,主將既不想上報讓那些朝臣嚼舌頭,又怕事情以後被人捅了出去,惹下麻煩,又不能不報。弄的不好也會怪罪于你。」

「還請大人教我!」張凡說道。

「其實這是十分簡單。軍略大事你如實記載,而那些上不得台面又不能遺漏的事情,賢佷你要另外記錄。」馬縣令看來是深蘊此道,「到時候發回朝廷之時,朝中自會分開上交,以留備案。這雖然不是規定,但是已然成了不成文的規矩。」

馬縣令說著,又有衙役拿著書信飛奔而來。馬縣令看完書信,臉上也更加高興。

「朝廷已經下發糧餉救濟災民,組織大軍。只不過我們這里受難最輕,軍餉輜重會先來,但是救濟難民的糧食要晚上一些。」馬縣令說道,「此地與延安府太近,不過韃子好像無心繼續南攻。王崇古已經下令慶陽衛所要全力防範韃子南侵。現在已經調了陝西各方十個營的兵力前來,估計兩日之後就要路過此地。到時候調令會隨軍送達,賢佷你也要隨軍北上了!」

「呼……」張凡呼出一口氣,對馬縣令鄭重地說道,「晚生定然不辜負朝廷委任。」

「嗯,賢佷回家去吧,這兩日好好陪陪令堂。」馬縣令說道。

「是,那麼晚生告辭了。」張凡說道。

辭別了馬縣令,出了縣衙,張凡看到這小小的安化縣城已經是難民如潮,人滿為患!看這般情景,想必慶陽府下轄的寧州城,還有合水、環縣、真寧三座縣城也不會好到哪去。張凡嘆了口氣,向家中方向走去。

待張凡到得自家門前,發現家門口還有許多難民,畢竟安化縣中的存糧不多,早被難民領完。還有很多沒有拿到糧食的人在等著討一碗粥飯充饑。張凡還發現街上有不少人家都在救濟難民,這倒不是家家都向張凡家一樣好心,畢竟都是住在邊疆,萬一哪天輪到自己遭罪,也要靠其他人的救濟。

張凡進了家門,發現母親正支起大鍋做粥,一旁已經空了七八個裝米的麻袋。那兩個捕快一個在維持秩序,一個在給人們盛粥。

母親見到張凡回家,百忙之中無暇顧及,只是說了一句「凡兒回來了」,又開始做起粥飯來。朝廷下發的糧食最快也得明天才能到,看來今天是有的忙了!

到了晚上,這才算是安生了下來,只是如今已近年關,天氣寒冷,如何安置這許多難民就成了天大的問題。听說縣衙大堂都住滿了人。趙氏也是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房間都讓給那些孩子居住,小小的院子里更是住滿了人,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唯獨張凡的書房沒有讓別人進入。

晚上,張凡和母親坐在自己書房中。張凡不知如何向母親開口,說自己要隨軍北上,但是又不得不說,正在發愁。趙氏看出了張凡心中煩悶,說道︰「凡兒,今日你去縣衙可是听到了什麼?」

張凡見母親問起,只得將當下各府的情況向母親大致說了一說,又說朝廷準備發兵河套。

母親听了也很高興,說道︰「朝廷肯發兵,這是好事,為何你還皺著眉頭?」

「孩兒……孩兒就與母親說了吧!」張凡打算告訴母親,「朝廷準備突入河套,突襲韃子主力,但是軍中缺少主薄。朝廷已經委派孩兒前去頂替,調令兩日後會隨軍到達。」

「這……這……」母親初聞此事,竟然失了主張。想到自己兒子只是個文弱舉人,那戰場上刀劍無眼,萬一傷到張凡,這可如何是好!

「母親不必擔心。」張凡看到母親模樣,馬上出言撫慰,「孩兒此番只是做那軍中主薄,記錄個書記什麼的,又不是要孩兒上陣沖鋒,沒有危險的。」

「可是……可是你一個讀書人,話說這戰場上的事誰也做不了主,刀劍無眼,萬一有個好壞,可叫我如何是好!」趙氏痛哭起來。

張凡看到母親哭泣,又是一陣安撫。他抓著母親布滿老繭的雙手,輕輕為母親拂去臉上的淚痕,鄭重說道︰「母親還請放心,朝廷既然下了調令,孩兒要去軍中之事已然不能改變。孩兒答應母親,定會照顧好自己,待大軍勝利回師,孩兒必會隨著一道回來。」

趙氏雖然還是有些無法接受,但是此時已成定局。她千叮嚀萬囑咐,張凡一定要注意安全,平安而歸。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重生之大明國公最新章節 | 重生之大明國公全文閱讀 | 重生之大明國公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