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心記 第二十章  風花雪月(下)

作者 ︰ 牛征蓋

「哦,對啊。」李博尋思著。的確,這是一個我們都忽略了的問題。「而且《失心記》也是繁體漢字哦。」抽象接著說,「雖說,當年中原漢族王朝的語言文化亦曾通過商貿與交流滲透到大理國內部,但是,得以習得並較為熟練運用漢字的只有國內極為少數的大學士,而如這位先生一般將漢字運用到如此嫻熟境界,甚至利用漢字作出詩文來巧設謎題的人,全國一定只有一位,那就是——君王!」

「為何只能是君王?」李博問。

「因為大理國並不希望漢族的文字大範圍傳播至民間,如此一來,國家將面臨被宋朝和平演變的危險,和平演變,青豆,這個不用我多說了吧,看看今天的中國就可以。」

「恩,知道。也就是說漢字只能掌握在少數權勢之人手里對吧?」我問。

「正是如此,不要被你們的習慣性思維所禁錮了,認為古代中國各地都在理所當然地使用漢字,並不是這樣的。在大理國,掌權之人需要通過漢人的書籍乃至奏折與法令政策等,了解漢人國度的發展狀態與外交趨勢,及時地制定出一整套關系國家未來的方針政策。因此只有他們,能接觸到漢字。」眼見三人都目不轉楮地盯著他,抽象忽地臉紅了,「草,你們別這麼著,搞得我緊張啊。」

「我當時為什麼不學文呢?」棠七笑了笑。

「呵,美得他,趕緊繼續。」李博催促著。

抽象翻了翻白眼,那咧開的嘴角,怕是再也合不攏了,模模頭發,他深吸一口氣,清了清嗓子,說︰「好吧好吧。雖說在段和譽時期,兵權在高升泰家族手里,但是高升泰家族並不研讀漢書,接觸漢字機會最多的仍然是段和譽,因此段和譽可以算半個漢人。你們看,他的《失心記》沒有明顯的古文範式,一部分類似唐詩,一部非類似宋詞,給人感覺如同大雜燴,這就是因為段和譽僅僅是接觸過漢字,而並非生長在漢字的文化圈里,他對漢字只能做到形會,卻無法進一步深入,然而在一個白族的國度里,能作出如此水準的漢字匾聯與古詩文的人,卻是非他莫屬了。」

「那他為何不在匾聯上署名?」我問。

「青豆,你先回答我,在寺里總共發現多少個人名?」

「一位喚作青谷子,題了照壁的古詩,一位便是牆壁上《失心記》的作者段思譽了。」

「青谷子段思譽段和譽有什麼聯系呢」抽象微微閉起眼楮,「青豆,大理國歷史上共有九位國君禪位為僧,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段正淳的兒子段和譽在位39年,已經算是大理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帝王了,然而,人們傳說,後來段和譽也出家為僧了,從此不見蹤影。你們知道嗎,大理歷史對我們研究中國古代史的學者來說,是最頭疼的,因為關于大理這塊土地上的史料典籍,幾乎都被元世祖忽必烈的元軍盡數焚毀,致使目前的一切研究,全部停留在民間傳說這個範疇」他輕輕嘆息了一番,接著說︰「眼下我有一種推斷,青豆,但僅僅是我個人的推斷而已。」

「只要能進一步打開思路,推斷也未嘗不可啊,你說說。」

「我隱隱覺著這個段思譽和這個青谷子都是假名,或者是某種隱姓埋名的方式,其實三者是同一個人,都是段和譽自己。雖然我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做,但是至少他不願意讓大多數人,尤其是權臣高升泰知道他藏在寺里,所以他換用化名,繼續以某種方式存在著。如此便合乎了匾聯沒有署名的異像。」

「這麼說,青谷子,段思譽都是段和譽的化名。怪不得,整個靈悟寺所有詩文匾聯的筆伐與文風,都是那麼相近,如出一模。」我低頭回想著,那一方閑適古樸的院落,那些刻在歲月里的字跡,無不都是一樣的清高,桀驁,游離于紅塵。

「如此一來,我們僅僅明白了《失心記》的作者段和譽與雙子石有著某種關聯,那又怎麼解釋《失心記》的上下部分基調不一致呢?」李博問。

抽象拿過我的16開牛皮紙筆記本,目光滑動在最後一頁,搖頭咂舌,「這個嘛我就不清楚了,想是老豬在,還可以問問他。」

四人沉默了,房間內氤瘟起幾乎窒息的沉悶,那窗外旁听的倉頡鳥,竟似亦微微嘆了口氣。

直到李博再次拋開了問題,「青豆,你再仔細回想回想,你還曾在寺里找到了什麼沒?我們不是老豬,僅憑幾個漢字就能找出線索。」

那天,我在老豬的指引下,經歷了奇妙的解謎終于在靈悟寺的地下暗閣找到了雙子石而當時雙子石的下邊有對!竹簡!那份神秘的竹簡,那卷布滿灰塵,寫著「段思譽承守」的古舊竹簡。竹簡的里邊,是幾頁粗糙的紙張,我把它們放在了報紙里,帶回來了!

我急忙從雙肩包的外層翻出了那一卷報紙,在三人好奇與期待的目光中,緩緩打開,隨著一陣嗆鼻的粉塵四溢,三張發硬發黃的粗糙紙張再次暴露在了這千年後的空氣中。

「草,我的天哪,青豆,這難道是大理國的文獻!你可知,全國有多少個歷史學者,在苦苦尋找著關于南詔與大理這兩個神秘古滇國的蛛絲馬跡!你可知,你手里拿的幾頁小小書紙,有可能改寫中國歷史!天哪,作為歷史學者,能夠親眼目睹古人的文獻,真乃榮幸了。」抽象躬去,畢恭畢敬地撫模著,欣喜不已,「如果里頭記載著關于南詔國與大理國國王陵墓的訊息,那可真是發了!要知道,南詔和大理是所有中國古代王朝中唯一沒有被發掘出陵墓的國家。」

「翻開看看,慢一點。」李博說。

我小心翼翼地抹平翻卷的紙張,質地硬而不脆。三雙眼楮齊刷刷湊近過來,在我們的驚嘆聲中,段思譽那蒼勁桀驁,雖歷了千載卻清晰如昨日的字跡再次穿越而來。

只見那最上一份紙張上,赫然用繁體漢字寫著如下內容︰(為簡潔明了,我用簡體漢字示意)

告後人書︰

大理國十七代君段思譽承守神石伯仲,願吾國大理,國盛民安,風調雨順。伯仲石,本乃先祖女媧補天余下之石,因情而漣了銳氣,從此通靈,又稱通靈石也。二石頗具魔力,為免去鬧石之患,吾意已決,鎖神石于蒼洱。

一石藏于靈悟,吾自守,另一石,自在風花雪月里。四觀象封石,可得句如斯︰

風兮畫尾觀

花兮龍首象

雪兮點蒼鎖

月兮楮洱石

看完這第一張紙字,抽象竟是微嘆道︰「哎,看來不是關于國王陵墓的訊息。」

「看他的藏頭,風花雪月。」李博說。

「是我們大理的四觀象,也是大理的象征,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哦。」棠七說。

「看!中間那四個字,從上往下看,是畫龍點楮。」我說。

「最後那四個字也可以連起來,觀象鎖石。」抽象說。

「明白了!段思譽隱居靈悟寺,為了守住你找到的這顆雙子石。」說著,李博引領眾人瞟了一眼桌面上靜靜躺倒的伯仲石菁菁,那隱隱忽現的光暈,似是映開了一個關于蒼洱,關于風花雪月的故事,「然後,他用大理的四觀象風花雪月封印了第二顆雙子石。」李博有些興奮,「可畫尾,龍首什麼意思?棠七,你不是大理本地的嗎,你說說。」

棠七無奈地一笑,聳聳瘦肩,可憐巴巴地說︰「不好意思哦,我不知道。我一個理科生,對這些沒有研究,呵呵。」

李博笑了笑,忽地目光一凝,想到了什麼,「對!阿嬉也是中文系,她知道的。」說著他沖了出去,不一會兒把阿嬉帶了進來。「討厭啊,阿公,人家正在偷菜呢。」這位如小天使般的白族女孩,一進來便吐了吐舌頭。

阿嬉一雙靈動的眸子忽閃忽閃,見了我們,有些害羞,把頭埋進博子的胸前。李博在她白淨的面頰上親了一口,撫模著女友黑色的長卷發,說︰「阿嬉,一會兒我幫你偷。先前和你說的青豆尋找雙子石的事,眼下正是新的線索,老豬走了,幸好還有你是中文系,你過來看看,這個畫尾龍首是何意思?」

阿嬉怔怔地看著博子,用縴細的手指捏了捏他的鼻子,撅了撅小嘴,而後回身望向我們,抿了抿嘴,似決定了什麼,倏爾嫣然一笑,「好吧好吧,呵呵。」她搖擺著輕靈曼妙的身段,蓮步微移,似一片輕柔的雲朵,飄到段思譽的文字邊。

她略一沉思,指著字說︰「畫該是一個比喻哦,形容大理蒼洱如畫。所以畫尾就是蒼洱的尾巴,下關鎮,我家,呵呵。龍首就是龍首關,上關鎮。雪就是蒼山雪,洱便是洱海月。」她可愛的話音,似洱海畔櫻花枝頭巧落的黃鸝鳥,又似清碧溪高山柔波之水,攜著滿目芬煌的山茶杜鵑,溫柔地撫進大家心中,頓時,一線新的希望,又在我內心中升騰。

「不過,」她略作一頓,「這個畫龍點楮讓我想到了一個傳說。」

「傳說,不會吧,想太多了吧。」不想棠七竟然會這樣說,阿嬉卻只是靜靜地笑了笑,她目光深處晶晶然躍動著一層層碧波,半晌,娓娓道來︰

「傳說大理在南詔國時期曾是水患多多,只因洱海中住有一只巨龍。巨龍每每發怒,便給湖邊的百姓帶來水災,大水淹沒莊稼村落,舉國人心惶惶,南詔歷代君王有心治之,卻無可奈何。直到第十代王盛豐佑在位時,從遠方來了一位行腳僧。他進宮面見了南詔王,听取了南詔王的苦訴,之後他表示可以獻出一計,定可除去此龍,叫大理永久安寧。南詔王听後萬分高興,稱若法師能幫大理除去此物,那麼南詔國百姓將為其立寺修堂,世代敬仰。法師只淡淡一笑,說出家人以慈悲為懷,助人乃是他的本分,為他立寺修堂就免去了,除龍說難亦難,說易也易,只需君王代表全國百姓,發個宏望,永信釋教,並建一座皇家寺院,供奉大鵬金翅神鳥。大鵬鳥專克龍,可鎮龍。

盛豐佑听後,心下猶豫,雖不忍百姓連年受惡龍之困,但對于此時的南詔國來說,建一座皇家寺院也並非易事。一來,南詔國近幾十年里連年發動對外擴張的戰爭,國庫已然談不上殷實,若耗資建立一座皇家寺院,勢必給百姓帶來深重負擔;二來,修築一座規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勢必需要相當數量的銅來塑造佛像,大理雖風光秀美,卻是缺少銅礦。

和尚似是看出了盛豐佑的為難,合掌一笑,說只要國王願意,三年後自有天佑大理,言盡于此,便離開了宮殿。盛豐佑心里盤算著這個事情,一晚上合不了眼。第二天,巨龍再次發威,從洱海掀起巨浪,淹沒了都城附近近百戶農舍,盛豐佑眼見無數離人哭天喊地,一派人間苦相,終于下定決心建寺。于是,他動用南詔國僅剩的黃金數萬兩,加之三萬名大小工匠,傾全國之力,在都城西邊小岑峰下開建崇聖寺,並立名為「千尋」的佛塔一座。

三年過去了,崇聖寺主體建築基本架構完畢,然而無奈國內幾無築佛的銅,工程不得不作罷。就在盛豐佑一籌莫展之時,大理的天空忽然金光萬道,璀璨的光芒灑滿了蒼洱大地,一派莊嚴典雅的氣氛里,雲端中漸漸出現了一位法師的相貌,卻正是三年前的和尚。盛豐佑知佛祖顯靈,于是攜滿朝文武,城中百姓,跪地膜拜。法師緩緩說,他是西方孔雀大明王菩薩,見南詔人民有心禮佛,特來幫助,話音盡處,藍天深處降起了一場「銅錢雨」,無盡的銅錢自高天而落,鋪滿蒼洱大地,人們喜出望外,紛紛撿拾堆積,這樣一來,築佛像的銅便有了!南詔王感激涕零,當即發誓舉國永信釋教。只見菩薩把手一揮,那西邊天空,登時飛來一只金色巨鳥,周身光華縈繞,巨鳥徑直沖進洱海,不多會兒便抓著惡龍而出,與其纏斗,金鳥啄出了巨龍的眼珠,一顆揮到蒼山東面,成了龍眼洞,另一顆揮到蒼山西面,成了蝴蝶泉。菩薩施法用一十九根巨柱釘住了巨龍,叫它化為蒼山的雪峰,從此,大理再無水患。

兩年後,崇聖寺落成。規模空前,方圓七里,周三百余畝,沿中軸線對稱分布八台九進十二宮,共有大小屋舍八百九十間,佛像一萬一千四百尊,全銅金身,莊嚴典雅,殿中金銀布帛,綾羅錦緞數不勝數,值黃金四萬兩。大殿中供奉佛祖三尊,還有一位慈眉善目,細腰玉腿的菩薩,喚「雨銅觀音」,正是孔雀大明菩薩的法身,白族人民又稱其為「阿嵯耶觀音」。崇聖寺山門口,供奉有除龍的大鵬金翅鳥,供人們世代膜拜。

菩薩的「銅錢雨」正如一方畫龍點楮的行為啊。」

听完這個故事,我們四人皆是豁然。

「這是否在提醒我們,下一個線索在崇聖寺呢。」抽象說。

「打開下邊兩張紙看看,都寫了什麼?」李博忙說。

我再次謹慎地翻開了下邊一份硬而粗糙的紙張,又是段思譽那清晰可見的字跡,映入了眾人眼球︰

四象六月十三鎖,永鎮古石在禮邦。若得竹簡一頁箋,八部天龍可為開。

此為一。吾國之相勝溫者,造奇葩曰︰大禮國梵相卷,藏畫龍點楮處,雨銅菩薩殿壁,汝等須觀處,乃細數,問何數,自在葉榆澤,倒洲湖曲

此為二。于龍行,至此再觀《失心記》,時序自立也,切莫顛倒︰夏七,所十,有八,失八,心十又三,之五,人十又二,其七,流四,了三十又五,夏十又一,天二十又二

此為三。至二楮處,與妻握石,可明也。

「草,這都是些什麼啊?達芬奇密碼嗎?」抽閑咋了咋舌頭。

「再看看最後一張內容。」李博說。

在一片疑惑莫名的目光中,我翻開了這最後一張,不想僅有一句話︰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失心記最新章節 | 失心記全文閱讀 | 失心記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