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741章 酬歌百琲

作者 ︰ 石晶藍

「大蕃之事,自有我大蕃之人去打理。大蕃之民不是你天朝之民。」谷卡巴道︰「雷軍師率兵犯我疆土,分明是侵略行徑,還枉稱什麼吊民伐罪?」

雷又招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仁人志士,常以天下為己任。所謂大蕃,所謂天朝,不過是你等權貴強行加在百姓頭上的鎖鏈。其實你之百姓便是我之百姓。如今,眼見吐蕃百姓受苦,我四川將士豈有坐視之理?」

「雷軍師既然固執已見,你我道不同不相為謀。」谷卡巴道︰「我大蕃全體將士,早已嚴陣以待,隨時準備為國捐軀,戰死沙戰。首先這通麥,你就過不去。」

雷又招道︰「今日我來,就是為了告訴贊普一事。現在你通麥小城,各方道路已閉,沒有退路,成了絕地。下一步,我軍準備點燃易貢藏布冰川,積蓄洪水,然後炸毀攔河高壩,讓奔騰潰決的泥石流沖洗通麥。到時,你軍要及時轉移到這條通往波密的狹長道路上來,準備投降,方可避免全軍覆滅。」

這一次,谷卡巴沉吟一下才道︰「雷軍師這樣說,無非是逼我在夏天洪水到來之前攻取波密而已。時間充裕,我軍盡可從長計議。」

雷又招道︰「贊普此言,是不信冰川能燃也。既如此,今日我就告辭了。」

華山派卓司前等五人早已等候在帥府。

雷又招道︰「這里有兩封信。你們先到次主力軍,把裝有地圖這封給絕軍師。然後到成都,把另一封信交給張尚之。讓張尚之立即派出接收吐蕃政權的要人,由你們護送前來。」

接連十幾天梅雨之後,天氣逐漸暖和了起來。

華山派掌門卓司前等五位輕功高手風餐露宿,晝夜兼程,五月十日,趕到了灌縣。

雜政司所有要人均在成都。必須先行解除成都的圍困,然後才能請出接收吐蕃政權的要人。故雷絕招一邊讓言壽風及泰山派等人為卓司前等五人接風;另一邊,將王濟恩、尊重、萬臨山、三名監軍及吐蕃三位降將召集起來,籌劃出兵成都的行動。此時,尊重的傷已經痊愈。

兵法雲︰信問通,則心有所恐;親戚往來,則心有所戀。意思是說,打仗的時候,若士兵依然與外界通信,便會知道外界的種種傳說,產生不必要的猜疑和擔心。若士兵依然與親戚往來,心有掛念,就有可能因為怕死而不敢上陣沖鋒。灌縣位于四川本土,緊鄰成都,本來就屬于散地。故此大戰將即,雷絕招第一道命令便是全城戒嚴,斷絕士兵與家里的通信往來。

次主力軍目前共有兵力一十五萬,加上成都十萬,共有二十五萬。除開做飯、雜役的部分,能夠投入戰斗的有二十四萬。在留下三萬守灌縣之後,最終的兵力為二十一萬。

大理軍隊現有人馬一十三萬。除去糧草輜重部分,人數為十二萬。以二十一萬敵十二萬,單從人數上看,已經是我眾敵寡之勢了。

我眾敵寡,便有了獲勝的優勢。于是,兵家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就要保持住這種優勢,要避開險阻的地形,防止變生不測。而成都城外,正是兵家所希望的一馬平川,勝利應該是毋容置疑的了。

「這是一場必勝的戰爭。」雷絕招語氣沉重地道︰「這樣的戰爭,自古很多出名的將領都不願打。打勝了,是理所當然的,是水到渠成的;如果一不小心打敗了,一世的英名就付之流水了。

「我不知道各位是不是喜歡打必敗之仗,總之這世上確實有人喜歡。必敗之仗打起來很輕松,敗了,是理所當然的;萬一勝了,就有可能成為英雄。

「其實,那樣的所謂轉敗為勝的大英雄,根本就算不上善于用兵的人。就像能看見日月之光不能算眼楮很好,能听見雷霆之聲不能算耳朵聰慧一樣。真正善于用兵的人,在打了勝仗之後,既不會顯露出足智多謀的聲譽,也不會表現出孔武有力的戰功。他們之所以能取得戰爭的勝利,是必然無誤的。之所以必然無誤,是因為他們所采取的策略早就為必勝打下了基礎,他們戰勝的是在預料中早就已經失敗的敵人。這就像我軍目前所面臨的大理軍隊一樣。

「也許有人會認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才有輝煌壯麗的境界,就算失敗了,也是悲壯的。就像江湖好漢心中所想的,只有打敗比自己更加強大的敵人才能顯出英雄氣概,對手過于弱小,反而興趣大減那樣。但是,戰爭不是為了顯示精神的偉大,也不是為了炫耀英雄的風姿,戰爭從根本上說是為了利國安民,為了自保,為了全勝。只要能夠實現這一最終的目的,任何平凡的戰爭都是偉大的,每一位參戰的士兵都是英雄。

「因此,我希望各位心中不要有顧慮,要激勵兵士,振奮軍心,我們就是要打必勝之仗,我們就是要打敗必然會失敗的敵人。我們無愧于心。」

人往往死于他不能勝任的事情,敗于他不熟悉之事。所以用兵的方法,應以教練和訓誡為先;應提前預測下一階段即將面臨的戰爭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一個人熟悉了戰法,教會十人;十個人學習了戰法,教會百人;百人學習了戰法,教會千人;一千人學習了戰法,教會全軍。以我之近待敵之遠,以我之逸待敵之勞,以我之飽食待敵之饑餓。圓陣變為方陣,不動變為振起,行進變為停止,左隊變為右隊,前隊變為後隊,分散變為集中,密集變為疏散,每一種陣法都教會士兵,這就是將領的基本任務。

繼三月下旬吐蕃駐雪山軍隊加入次主力軍之後,四月中旬,機動軍也並入次主力軍。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吐蕃士兵已經適應了四川平地的氣候,四川士兵也能在雪山之上行動自如。全體將士均已熟悉坐、作、進、退的號令,能根據旗幟的指揮而離、全、聚、散,听金鼓的聲音或進或退。這樣的軍隊投入戰場,勢必銳不可擋。

在將領方面,來自吐蕃的洛追堅參、本欽、班智達三位將軍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手,三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四川自行培養的三名監軍亦有運籌帷幕、決勝千里之能事。再加上用兵如神的王濟恩,既能沖鋒陷陣又能帶兵的尊重,還有武功絕頂的萬臨山及泰山派、華山派一干江湖異人,可以說能人異士,濟濟一堂。猶其重要的是,他們上下一心,精誠團結。這樣一幫將領,還有什麼樣的軍隊不能驅使?

然而,成都城內與皇帝隨行的軍隊卻是臨時拼湊而成的。他們雖以劍南駐軍為主,但還是有將近一半的人馬來自山南、江南各地。這支部隊的訓練,比起次主力軍來說,就相去甚遠了。其中,來自山南、江南的將領還有可能不听從鄧薛關的調遣。

以上這些,就是我方軍隊的基本情況。

敵軍來自大理。大理屬于次高山地區,士兵的體力比較好,但平地的沖鋒沒什麼經驗。大理士兵的訓練,大致上可能與劍南軍隊相當,但他們還佔有體力上的優勢,其作戰能力不可低估。大理軍隊的弱勢在于將領。其主帥杜聞秀曾經轉戰南北,善于用兵而又經驗豐富,是個厲害的角色。但杜聞秀的身份是接受招安的降將,這就為他們的帥將猜疑埋下了伏筆。這種猜疑在順利之時不會顯露,一到困難的時候它就必然暴露無遺。

這些,就是能夠偵察到的敵軍的基本情況。

所以雷絕招命令道︰「敵軍元帥與將領之間有可能出現矛盾,有可能互相猜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當然要進行離間。另外,我軍還可以派出使者向敵軍求和,借以松懈敵軍的防備。趁敵人答應了某些條件,對另一些條件還在猶豫的時候,突然發起攻擊,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離間、求和,兩項實為一項。只要求和的使者做出秘密的姿態,卻只對敵軍元帥說些無關緊要的話,就能達到離間的效果。能擔此重任者,非萬臨山莫屬。」

于是,五月十一日,萬臨山帶著一千士兵逼近了成都西北的營門口。

成都乃四川的首府,自然十分繁華。但自從二月二十日下令疏散外城居民之後,緊跟著拆除了外城所有房屋,成都便縮小了規模。隨後,又對內城城牆作了整修,只留下東西南北四門出入,以利防衛。

現在,大理軍隊主要就圍在四道城門的外面。

兵法雖說,圍師必缺。但那是指必勝的包圍,是為了防止敵人困獸猶斗的。而現在,成都城內兵多糧足,敗象未露,為防敵軍出城繞道攻擊自己的側翼,就應該全部圍住了。

是日晨,負責進攻北門的將軍韋富陽遣人來報,從西北來了一小股敵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