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586章 諸天花雨

作者 ︰ 石晶藍

席大猷將馬一催。來到距離尊重十丈遠近的地方,揚聲道︰「來者何人?」

大凡兩軍列陣,將領踫面,都要首先對罵。罵得好的,能夠揚自己的聲威,滅對方的士氣;罵得不好的,便直接影響軍心。故此為將者不單要勤修武藝,還得勤修罵功。

有的人生性敦厚木納,為人善良,凡事總往好處去想,天性不會罵人,就算別人罵他,他也只是嘿嘿一笑,更不用說從對方的言語中抓住破綻予以反擊了。這種人若做將領,就得事先背熟一套罵人的辭令,臨敵時不管敵將怎麼說,只管背出來就是,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

尊重並不木納,也不太會罵,正好介于兩者之間,故此事先還專門請教了一下王濟恩。這時。聞席大猷問話,尊重漫聲道︰「本帥,姓尊,名重,字慎行。四川知州張永、張乖崖麾下之使,都督川南各路糧草軍馬大元帥之職。今奉知州金令,抵抗南蠻。你是何人,為何帶兵犯我疆土,以卵擊石?」

其實尊重本來沒有姓。尊重的父親是個行腳商。有一次,這個行腳商在經過旺蒼的時候生了重病,被尊重的母親劉氏所救並養傷數月。後來商人每次經過旺蒼,都要盤亙數日。日久生情,便結下了這門親事。那劉氏乃窮苦人家,家里只有一個老娘。大山深處,民風純樸,母女倆都沒有想起過詢問商人的姓名。後來,商人在廣元附近被驚了馬,跌下山崖死了。鄉親們誰也不知道商人的原藉,只得將其骸骨送到旺蒼安葬。在商人最後一次出門的時候,劉氏送到付家崗,曾說自己已經有喜,叫商人給孩子取個名字,商人也不知听清楚沒有,只是道了聲尊重,便轉身走了。後來,劉氏生下孩子,便取名叫做尊重。

尊重此時說什麼姓尊名重字慎行。包括都督川南各路糧草軍馬大元帥的職務,自然全部都是王濟恩教給他的。

席大猷道︰「四川賤地,與我大理,本來同屬荒蠻之地。被天朝打敗之後,不思報仇,卻反而以天朝王土自居。本帥席大猷,爵拜顯德公,今日身負皇命,率三軍十五萬人馬替天行道,解四川黎民于倒懸之中。對面乳牙未齊的無知小兒,還不下馬受降,難道還要本帥親自動手不成?」

尊重喝道︰「老匹夫休要猖狂。你率兵犯我疆土,行徑已經與強盜無異,豈能謊稱正義之師。本帥為保全百姓,定取你項上人頭。老賊休走!」說罷,擎三尖兩刃刀,打馬沖向席大猷。

馬戰之術,要旨本來是將人力馬力合在一處,不遺余力。加之尊重發難在先,理應先行搶攻。但考慮到席大猷乃武林絕頂高手,就算不通馬戰之術。以尊重一沖之力亦難以取勝。為了給後面的步戰埋下伏筆,尊重將三尖兩刃刀斜端在手,侍機而動。

這邊席大猷亦縱馬奔來。但見他手執爛銀點鋼槍,一攔一扎,槍上紅纓顫抖出碗口大一朵紅花。兩馬一湊,席大猷右手微送,鋼槍奔尊重前胸扎去。

尊重見狀,舉刀一封,要利用寬寬的刀身擋開鋼槍。

席大猷這一槍,看來好像是奔向前胸,實際上還在凝勢未發,尚未確定刺向哪里。待看見尊重橫刀封擋之後,席大猷才將左手一抬,鋼槍轉向尊重的咽喉。

尊重臨危不懼,整個身子往後一仰,一個「金剛鐵板橋」躲過咽喉要害。同時將刀往左一送,利用馬行之勢,削向席大猷腰間。

席大猷見尊重使出鐵板橋功夫,立即將左手低,右手高,將鋼槍扎向尊重的小月復。兩馬交錯,就算躲過了小月復,小月復之上更是一路要害,怎麼也躲不過了。

眼看即將得手,席大猷卻見尊重的三尖兩刃刀橫在自己身前。雖未作勢加力,卻更不容易發現。鋼槍若繼續刺下去,自己也躲不開被腰斬的危險。

席大猷自保要緊,當下雙手棄槍,右手拿向三尖兩刃刀的刀鋒。左手運足內功,在刀面上用力一拍。一震之下,尊重拿捏不住,三尖兩刃刀被打落在地。而席大猷也因為三尖兩刃刀十分沉重,又挾馬行之勢,拿刀的右手虎口也被劃了道口子。

兩人交錯而過。一個回合之間,兩人兵器均失。尊重的馬被席大猷的鋼槍劃傷,席大猷的右手虎口也滲出了鮮血。

杜聞秀、王濟恩從各自陣中打馬馳出。席大猷雖失了鋼槍,但以其登峰造極的武功,有槍無槍,原本沒有多大差別,故此道了聲︰「本帥無妨。」先穩定軍心。

場中尊重飄身跳下正在亂蹦亂跳的馬匹,提氣道︰「席元帥馬上的功夫果然了得,佩服。卻不知步戰的武藝如何?」

杜聞秀聞听尊重言語之後,勒住馬匹,遠遠地掠陣。

這邊王濟恩見杜聞秀勒馬,亦相應地止住去勢。

場中,席大猷笑道︰「哈哈哈哈。中原武林普遍傳言,丐幫的言壽風和本帥並列天下第一高手。你這後生如此大膽,莫非已經勝過言壽風了?」

尊重喝道︰「休要狂言。今日便殺了你,看看今後還有誰,敢稱天下第一高手!」

席大猷也不生氣,慢慢地翻身下馬。緩行幾步︰「出招吧。」盛名之下,席大猷依然小心謹慎,並沒有讓招,只是讓尊重先行出招而已。

當下,尊重依計行事。距席大猷尚遠,便左打「老樹盤根」,右打「雪花蓋頂」,暗中擊出十幾記劈空拳。最後腳踏中宮,直欺進席大猷身前,一招「吳姬壓酒」當胸發出。

吳姬,本指吳地的女子。實指吳地酒館的侍女。吳姬壓酒,指酒館的女子用壓槽的方式取出酒液,源自「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詩句。在二郎神拳之中,吳姬壓酒卻是指此拳剛猛異常,能將對方隔夜的酒打得吐出來。自然,如果真的吐了,吐的應該是鮮血。但鮮血只有煞氣,沒有詩意,故此改為美酒。

席大猷見尊重遠遠的開始比劃,不知在弄什麼玄虛。隨後見到尊重出力使勁的姿式,頗像發出劈空拳,忙蓄勢化解,卻又無力及身。一直等到「吳姬壓酒」,見此拳威勢不錯,才叫了聲「好」,左腳微微向後退了半步,左掌硬封尊重右拳;右手順勢而上,拿向尊重右手的肘部關節。

不料就在此時,尊重的十幾記劈空拳忽然襲到。席大猷臨危變式,撤開了左手,任由尊重的「吳姬壓酒」擊到自己胸口。借著剎那間機會,右手加速前行,幾乎在同一時刻,擊到了尊重的肩膀。

尊重被擊得飛了起來。由于被擊之處不是胸口正中,故此震飛的同時,還不住地旋轉。兩丈之後,跌落塵埃。

席大猷全身多處被擊,大都沒有提前運勁抵擋。最後這招「吳姬壓酒」猶其厲害,結結實實地擊在胸口,七八條肋骨,顯然也斷了。「砰」的一聲,席大猷也摔倒在地。

杜聞秀、王濟恩搶了各自的掛名元帥,回歸本部,隨即撤軍。

三月十二,皇帝駕臨虎牙。

去年的深秋,雷絕招曾說。虎牙城鎮雖大,實乃四川月復地客商大量涌入所致;本地田間地頭,並無多大起色。轉眼已過一春,虎牙經過分地之後,廣泛種植高產優質的瓜、豆、菜、果及商用作物。農民在官府的指導下,因地制宜,勤耕間種,有效殺蟲,處處莊稼都呈現出一派茁壯成長之勢。民生富庶,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越過虎牙界碑,便到了虎牙地界。照慣例,虎牙乃一般縣制政區,接到聖駕親臨的消息之後,縣令及三班衙役、地方名宿耋老,都應該迎出城外十里。誰知聖駕已進到居民稠密之處,還未見有人迎接。

「臣素聞有本事的人常不把天下放在眼里。看來這虎牙的縣令似乎有些本事。」太師羅忠信說道。太師,本是皇帝的老師。經年累月的耳鬢廝磨,太師與皇帝的情份自然非同小可。如今不僅同乘一輦,而且說話也能隨便一些。

「這,還算不了什麼,太師還沒有注意到這些民眾。縣令不來迎接,尚可以說,憑借張永撐腰。」皇帝指著輦外道︰「這些民眾見駕不驚,見駕不拜,卻不知是何緣故?」

「這個……」羅忠信暗道,這些百姓真是豈有此理!但皇帝沒有生氣,自己怎能發怒?況且,以自己太師之職,尚需規勸皇帝息怒,焉有自己搶先生氣的道理。于是,羅忠信長吁了一口氣,平息了一下情緒。猛然之間,卻想到一個理由,于是道︰「微臣可能已經猜到了其中的原因。」

「哦?」皇帝自然想知道,但以天子的威儀,言語中卻不能露出急切的樣子,只能淡淡地回應一聲。

羅忠信道︰「只有一種情況,就是此地有很多戲班,經常扮演三皇五帝什麼的。鄉親們看多了,也就見慣不驚了。」

「唔,很有道理。」皇帝點了點頭,抬眼一望,驚道︰「那是什麼?」

羅忠信順著皇帝的指引向前望去,只見遠處街道的右側,原本房屋密集的所在,闢有很大一片空地。空地中央建有一座大亭。亭子上掛有匾額,上書「十里亭」三個大字。

「莫非,我們這才走到城外十里?」羅忠信道。

遙望遠處亭子,數十官員及少數百姓排成陣式,正在翹首盼望。城外十里的推測,必然不假。

吐蕃名將本欽,十九日率兵下了四姑娘山之後,乘勢而進,一口氣,行軍近兩百里,直插灌縣城郊。

本來準備休整兩個時辰,然後再趁夜攻城,誰知,派出的偵騎回報,灌縣城門大開,只是一座空城。

「加派人手,進城再探︰看看有些什麼東西留下,水井堵沒有。」

一會兒哨兵回轉,說城中有許多民眾留下的雜物,另有少量可能是川軍留下的糧草;數十口井眼全都好好的。

這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圈套?

一般的圈套是吸引敵軍到險地,然後圍攻。通常發生在絕谷、河灘、沼澤等地形。從來就沒有將敵軍吸引到城牆之內的。

假設川軍是想放自己進城之後,再行圍城。偌大一座城池,沒有十來萬人是圍不住的。如今川軍傾巢突襲通麥,本地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兵力。退一萬步說,就算是川軍能憑空變出十萬人來,自己借城牆之利,也能抵擋,也沒有危險。這些,還未把釋迦桑布率領的後續軍隊考慮在內。

因此,本欽命令︰「開進城去。」

兵部侍郎武潛陽雖然在聖駕的隨行官員之中,職務較低,但由于他是惟一隸屬兵部的官員,兵凶戰危之事,也只能由他一肩挑了。

按兵部尚書方留譽的部署,四千禁軍隨駕,另外抽調了山南、江南各兩萬兵馬,二十萬劍南駐軍則調出五萬,加上隨行僕從,共聚集九萬五千余人。這是因為九萬五與十萬相比,數量上本來相差無幾,而皇帝乃是九五之尊,帶兵十萬,還不如只帶九萬五更顯氣派。

由于有十大侍衛同行,禁軍方面就只派出了一名管帶。山南、江南出兵較多,各派出了一名參將。劍南軍隊情況有些特殊。據報告,當時準備投效四川的小姑娘雷絕招曾向劍南駐軍借兵,想來應該還有些交情,說不定能夠用上,故此兵部命令劍南元帥鄧薛關親自督軍,並在後港防區六名將軍中抽調了四位。這四位將軍,自然是曾與雷絕招打過交道的許、芮、魯、岳四人了。

兵部尚書的權力高于軍隊元帥,但這種權力只到元帥這里為止,對軍隊的將領士兵無效。兵部侍郎相當于兵部尚書的副官,分管一部分諸如員外中郎將、記事、提學史、寺卿、參政之類的幕僚。兵部侍郎本來應該是在兵部尚書不在的時候,代為行使尚書權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