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571章 齊共南山

作者 ︰ 石晶藍

「自古攻堅之戰不如趁火打劫。一處戰火很容易導致處處烽火。牽一發而動全身。十五萬四川將士能夠抵抗朝庭和四國軍隊的同時進攻麼?顯然不能。因此,這次閉合堂開張,便是希望能拿出個決斷,搶先對四國五方各個擊破,以免同時被攻,月復背受敵。

「昨日,閉合堂已經閉館。猜測的結果是︰出兵與否?敵國確將出兵,我可先發制人。攻擊順序?大理、西夏籌備良久,難以速勝,不可輕易起釁;應先吐蕃、吐谷渾等國。行軍原則?出奇制勝,攻其不可攻;征服不如佔領,免除後患。領軍要點?應將不可說置于首位而定取舍。將帥選拔?積功而升,應由溫玉華,由我主持。

「下面,請在座諸位,就如何執行閉合堂的猜測,出謀劃策。」

良久,誰也沒有說話。萬臨山悄聲問雷絕招道︰「哎,什麼叫二品布衣?」雷絕招亦輕聲答道︰「科舉會試得功名而未封官者叫一品布衣。二品衣布仿此。」

溫玉華看見了二人說話,道︰「言者絕對無罪,請務必暢所欲言。誰先說?萬臨山。試試吧。說錯了不要緊的。」

萬臨山被點到名字,只得說道︰「嗯,在下是想,溫姑娘的意思,在下還不太懂……」

「好。總算有個開頭的了。其實我的意思已經說過了,現在我再明確地重復一次。」溫玉華道︰「我,希望能先發制人,避免遇到四國五方同時進攻的慘狀。以往,我們對大理、西夏準備比較充分,這次卻被閉合堂否決了。對于最後一點,我原來是想將兩位軍師樹起來,這次也沒能辦到。大概就是這些。」

雷又招道︰「無妨。我和四妹關心的是做什麼事。至于排名在溫姑娘之上之下,我們並不在意。對于閉合堂決議第…,‘出奇制勝’,應該沒有爭議;兵法上就有‘始以正合,終以奇勝’之語。‘攻其不可攻’,應該理解為‘進攻敵國認為我們不可能進攻的地方’,或者說‘表面上看起來不可攻取之地’,並不是指真正不能進攻的地方。‘征服不如佔領,免除後患’,很好,我自己也是這個意思。剩下的,就是如何對吐蕃、吐谷渾動手的問題了。」

雷絕招道︰「但是,第四條‘應將不可說置于首位而定取舍’,這部分溫姑娘還沒說呢。」

溫玉華環顧回周,似乎干吞了幾下口水,然後以極慢的速度說道︰「南暑北寒。相互呼應。暑退寒即至,春去暑亦歸。恰紫氣東來,正可掃庭蟻穴,張開根本。待相互消長,回馬祛病之後,請紫鸞上山,可得閑半年。如今西行吐蕃,當是寒暑齊至。消長略有不同,大致如是。」

這番話的意思,是說大理和西夏相互呼應,征討一方,另一方必然趁虛進攻四川。此次皇上入川,因可能勢成水火,必有禁軍和山南、劍南部分駐軍同行,其兵力應能與川軍抗衡一段時間。這樣,川軍正好可以放棄根本,將成都交給皇上帶來的朝庭軍隊,利用他們來抵御一方,川軍則借此良機全力攻取另一方。待勝利之後,再回師夾擊。此時,皇上帶來的朝庭軍隊已元氣大傷。川軍便可以用強,以安全之由軟禁皇上。這樣,就可以保證朝庭半年以上不會進攻四川。如今按照閉合堂的意思西取吐蕃或吐谷渾,背後理應是大理、西夏兩國齊圍成都的局面。兩國圍攻與一國圍攻比較,消長略有不同。但因兩國之間亦相互制肘,故不能說能抵抗一國之軍的兵力就不能抵抗兩國。因此,最終大致上依然是軟禁皇上的結果。

由于涉及皇上,有大不諱之隙,故溫玉華遣辭調句,說得隱晦之極。好在萬臨山也知道此事,還不算難懂。

雷絕招道︰「那就簡單了。吐蕃、吐谷渾?吐谷渾行蹤不定,當然選擇吐蕃。」

人群中站起一位。這人目清眉秀,文質彬彬,大約三十歲年紀。這人先抱拳向四方行了一禮,然後朗聲說道︰

「鄙人鄒衛閩,乃此次統帥之考新任的監軍。鄙人想就閉合堂猜測的前三條,向溫姑娘,向兩位軍師請教。

「第一條‘敵國確將出兵,我可先發制人。’什麼叫確將出兵?種種形勢、幾個消息,對軍隊來說,就可以坐實敵國的行動,然而對于閉合堂卻不行。他們完全可以懷疑是軍隊因為想出兵而偽造的形勢和消息。因此,這一條,若不是閉合堂不想出兵的借口,就是準備對軍隊追究責任的隱伏之辭。若我們刺激敵國先行出兵,雖能取得確證,擺月兌閉合堂對軍隊可能有的責難,但‘先發制人’就成了一句空話。

「第二條,攻擊的順序。違背了整個軍國形勢的急需,違背了知己知彼的作戰之道。如此大異常情,實乃閉合堂故意給軍隊設置的障礙。可以明顯地看出,閉合堂不願出兵。

「第三條,出奇制勝,要征服。須知奇正相偎相依,沒有正合,哪來奇勝。消耗戰絕不可能完全避免。此條說明,閉合堂今後就有理由在軍隊不能滿足它不合情理的、佔領別國的要求的時候,鉗制軍隊的糧草物資。

「綜上所述,鄙人認為,閉合堂實際上根本不願出兵。從閉合堂多處伏筆的猜測來看,他們很可能已經知道自己主宰的地位。軍隊若是貿然行動,實有很大的風險。」

「這話很有道理。」鄒衛閩話音剛落,尊重便站了起來,說道︰「我們軍隊的職責就是保境安民、擴充版圖,風險是明擺著的。在下認為,閉合堂的意思正如鄒監軍所言,不願出兵。在下同時認為,軍隊現在若是不出兵,等到將來四國五方合圍之時,風險更大。因此,在下贊成出兵。

「自古華山一條路。明知山有虎,也只好往虎山行了。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能按剛才兩位軍師所說的,兵發吐蕃。

「現在,在下想就第五條將帥選拔談一下自己的愚見。

「又、絕兩位軍師,天資聰穎,荊州十里鋪一戰,名揚天下,實乃天降奇人。這段時間,按照溫姑娘的意思,官府食客對兩位軍師添油加醋。更是神乎奇神。然而此次進兵乃關系到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稍有行差踏錯,就會將四川陷于萬劫不復的境地。兩位軍師年紀輕輕,從未統兵,僅因為一次針對江湖草莽的成功行動,就委任為軍師;若再將全軍交其統率,未免有些草率。因此,在下同意閉合堂的猜測,積功而升,由溫姑娘主持。」

「灑家不同意尊重兄弟的說法。」鶴發童顏的太監王濟恩起身說道︰「兵者,詭道也。取勝之法,存乎于心。想當年峨嵋派渡元掌門,化名李舜,重新點燃王小菠之余燼,火燒天下;川軍數番與之交戰,屢戰屢敗;朝庭派兵增援,遍遣諸將,亦難挽頹勢;最後,直到灑家出馬,這才平定了四川。論治軍,灑家或許不及溫姑娘;論作戰,溫姑娘或許不及灑家。灑家素以為,用兵之道,天下無人能出灑家之右者,直到得知兩位小姑娘的事跡之後,灑家才改變了看法,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對大理、西夏其中之一,若灑家帶兵八萬,在損兵三萬之後,有勝利的成算。眼下突然之間要兵發吐蕃,縱使十五萬軍隊齊帶,灑家也無計可施。既然灑家不能勝,溫姑娘必然更不能勝。因此,灑家認為,若要出兵,若要兵發吐蕃。必須將軍隊交給兩位軍師姑娘。」

溫玉華道︰「這個問題就不用爭了。軍隊由我主持,再由我向兩位軍師放權。若兩位軍師不堪大用,我負責取其性命。如何?」

萬臨山道︰「取性命,未免太嚴重了吧?」

溫玉華道︰「若我軍進攻吐蕃而不能獲勝,我們全部都要死的。我只是讓她們二人先行一步,算不得什麼。」

劍閣將軍凌向山道︰「溫姑娘說得沒錯,反正我們都是要死的,不如放手一搏,將軍隊交給她們。說不定我們就能活命了。」

溫玉華不願在統帥問題上多作糾纏,趁機說道︰「好了。下面,讓兩位軍師談談怎樣貫徹閉合堂的猜測才是。」

雷又招、雷絕招相互看了一眼,由雷絕招站起身來,說道︰「承蒙各位信任,三姐和我皆不勝感激。

「適才說了,要貫徹閉合堂的猜測,必然兵發吐蕃。然而吐蕃的山川河流、地形要隘,我們不知;其兵力防布、國計民生我們不曉;其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我們不得。好在有江湖人士加盟,故集中全力,偵察吐蕃,乃當前的首要。

「吐谷渾國行蹤難定,我方僅能嚴陣以待,待機而動。

「大理、西夏兩國,以西夏為重。越西往南無人治理,以西的天竺地域遙遠且普信佛教,滅大理對朝庭影響不大。西夏與龜茲、回紇兩國相鄰,這兩個國家與高昌、鐵勒、東突厥、契丹、奚國、高麗、日本等國素有通商,西夏若亡,諸國必然驚慌,極有可能結成聯盟,一致抵抗。所以,軍行最重要的目的是滅掉西夏。

「那時,我們與吐蕃的戰火可能正在燃燒,大理、吐谷渾也有可能依然與我們交戰。然而,這些都不算什麼,真正的威脅其實來自朝庭。只要我們滅了西夏,朝庭北部邊境必然多處潰爛。按照朝庭一向軟弱的作為,必然會主戰主和,爭執不休;納貢稱臣,忙于應付。若我們在滅西夏之後就迅速將軟禁之人送回,朝庭一時之間就無暇顧及我們了。

「因此,大體上我們將兵力分為三處。一處由王公公率領,控制大理兵進四川的日程,務必使大理軍與即將入川的朝庭軍隊互相消耗。另一處由我率領,一是防備吐谷渾,二是回師成都解危,三是對西夏待機而動。主力則由我三姐率領,也許是迅速了斷吐蕃,也許是迂回夾擊西夏。

「以上是第一個階段︰將四川的危機轉嫁給朝庭。」

雷絕招說完即坐下,旁邊雷又招立即拍了一下她的肩膀。其余諸位都不發一言,各自思索。

三日後,偵騎隊遵照雷絕招的命令,自各方聚齊康定。

長約兩里的康定縣城,依水建屋,傍山築樓。周圍「跑馬山」、「折多山」、「打箭爐」三座嶙峋連綿的山脈將縣城緊裹于一遛狹長的壩子里。折多河遠遠的來,唱著明快的歌,把縣城沖刷為兩半。河的東岸是街,河的西岸也是一條與東岸並行的街。如果登上對面「打箭爐」俯瞰康定,其實它就只有一條街。

折多河是康定人的母親河。據說發源于貢嘎山冰川的陳冰深處。

在康定,最出名的便是「水井子」了。這里的小孩從記事起,就忘不了「水井子」對他們刻骨銘心的感覺。「水井子」的泉水經年噴涌,清純剔透。用這泉水,或生飲或沏茶,清冽甘爽,透肺沁心,直入肝脾。每到年關臨界,百姓為爭得第一泉水,長龍相守,徹夜望候,乃至你爭我搶,幾出命案。

偵騎隊由溫玉華、雷家四姐妹、萬臨山、巫苓燕七人,並三位將軍、九名監軍和三十多名江湖人士組成。

五十余人的偵騎隊,趕騾馬三百匹,各馱有煤、鐵、布匹、絲綢、藥材、糧食等物品,每只口袋上還書有四個大字︰龍虎鏢局。

就是這樣一支偵騎隊,要對吐蕃進行迅速的偵察。

吐蕃高原,本來有十幾個小國並存,比較強大的有三個︰即西部的羊國,中部和北部的蘇毗,南部的犛牛部。犛牛部又叫吐蕃部。三個部落中,以活動于跋布川、窮結的吐蕃部最為強大。三十多年前,吐蕃部兼並了蘇毗,消滅了羊國及其它一些小國,逐步統一了高原,建立了吐蕃王國,定都邏些,改名拉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