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456章 尊前眼底

作者 ︰ 石晶藍

釋迦桑布嘆道︰「不知川軍下的是什麼毒。真是防不勝防啊。」

「報,報,」一個小兵挨了過來︰「城西發現川軍,大約,大約有五萬人。」

班智達問道︰「怎麼辦?」

「唉,」釋迦桑布道︰「先看看其它幾座城門吧。」

一會兒,士兵回報,其余幾座城門均未發現敵蹤。洛追堅參道︰「看來川軍因為兵力不足,故此全力進攻一處。」

「這就好了。」釋迦桑布道︰「城門堅固,一時半刻的還撞不開。借這個功夫,我們趕快集合全軍,從北門逃走。」

「我病得稍微輕一點,我去集合軍隊。」班智達說著往外便走,「咚」的一下,和進門的小兵撞了個滿懷。二人身體虛弱,都站立不住,倒在了地上。班智達掙扎著站起。小兵則趴在地上,根本就不想起來,只是哭道︰「元帥,大事不好。城門,已經被川軍打開了。」

「什麼?」洛追堅參道︰「來吧。老子拼一個算一個。」

眾將皆彷徨無計。過了好一陣,才听地上的小兵又說道︰「川軍打開了城門之後,沒有沖進來。不知道為什麼。」

「唉,」釋迦桑布再次嘆了口氣,道︰「那還不是早遲之事嗎?只要我軍有逃走的跡象,川軍馬上就會沖進來的。」

總算是到了萬縣,進入嶺緩谷寬的平安之地了。

「勞煩老師去問一問下一步的行止安排。」

一會兒,羅忠信回轉︰「啟稟皇上,兵部武侍郎說川江航道便利,能晝夜兼行,又能免去顛簸之苦。如果順利的話,將于四月初一,在巴州登岸。」

「知道了。」明明是自己要打探的,但由于貴為皇帝,卻只能裝作漠不關心的樣子。眼一掃,卻見羅忠信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才道︰「老師有話請講。」

羅忠信道︰「這個,臣听說,途中有一個普天下每個人遲早都要去的地方。這個,是不是,順道去看看,只需要耽擱一天?」

「遲早都要去,有這樣的地方嗎?」。皇帝問道。

羅忠信裝傻訕笑,卻不好言明就是豐都。

「下去問問,如果大家都想去,寡人也不便拂逆眾人的意思。」

羅忠信告退而去。

皇帝乃先帝獨子,一出生便注定要做皇帝。由于先帝英年早逝。皇帝幼時即已登基。剛一懂事,太後和太師便告知自己將承擔治理天下的重任,是以每多惶恐。尋常的嬉戲打鬧,被指作沒有威儀;幼童的繞膝承歡,也換作聆听訓示。略微長大之後,得知太後治國有方,就更加惟恐自己不行,難以繼承大統。這一次,也是在太後反復催促之下,不得已,才踏上了入川之路的。

皇帝自己的名字早就忘了。本來名字是給別人稱呼自己的時候用的,然而皇帝的名字卻沒有這個作用,有了也等于沒有,誰都不敢直接稱呼。久而久之,皇帝自己也忘了。哪一天要想知道,還得查查族譜才行。

以往各朝,也有用年號稱呼皇帝的。但本朝不行,本朝的年號「子虛」,恰恰與「子虛烏有」的成語相近。如果以此稱呼皇上,恐有大不敬之嫌疑。

當年登位之初,取年號之時。大臣們卻認為「子」乃地支總綱,表示第一;「虛」乃萬物造化之始,代表本原和初始。「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輕上浮為天,氣之重濁下沉為地」;「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余」。由此可知,「子虛」,即「最虛」,乃是天下最根本的,長盛不衰的,最好的東西。那時,誰也沒有注意到「子虛烏有」這個成語。

二十二日傍晚,夕陽西沉,天上排滿了像鵝毛一樣的雲彩。陽光斜射在雲層,變幻出灰、黃、橙、紅多種顏色。常言道,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明日定是個好天氣。

好天氣經常伴隨著好心情。然而,這份好心情,灌縣城內的吐蕃將士,全部都沒有。

自川軍打開城門,紅日西斜,已有四個時辰過去。吐蕃將士生病人數又增加了數百,病情也加重了幾分。

「**,」洛追堅參道︰「看樣子就算川軍不打進來,病。我們也要病死。」

班智達道︰「元帥,我有一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不用說了。」釋迦桑布道︰「我已經知道……」說到這里,釋迦桑布不由得垂下了淚水。「個人榮辱事小,十萬將士的生命事大。我們……我們……投降吧。」

班智達、洛追堅參聞言,也流下了眼淚。

釋迦桑布寫好降書,蓋上帥印,封好後,交給士兵。道︰「你去對川軍的元帥說,川軍神機妙算,我達賴輸得口服心服。還請川軍告知他們所下毒藥的名字。」

一頓飯功夫之後,士兵來報,降書已送達川軍,川軍同意受降。至于毒藥,川軍則給予否認,說根本就沒有下過任何毒藥。

「欺人太甚!」

釋迦桑布.達賴領兵數十載,縱橫幾千里,威震四方,聲名遠揚;今日被川軍算計,全軍九成中毒,這才不得不降;誰知請教毒藥的名字,川軍卻否認下毒,完全沒把自己放在眼里。釋迦桑布不堪受辱。當即拔出佩劍,在脖子上一抹。

進入灌縣之後,次主力軍的第一件事,就是收繳所有吐蕃士兵的兵器。

雷絕招對雷招弟、言壽風二人道︰「現在吐蕃士兵大都病了,就算是想反抗,也是有心無力了。但其中身具武功之人不會生病,你二人要特別留意那些沒生病的。」

誰料想,收繳兵器的結果表明,十余萬吐蕃士兵,竟無一人身懷內家功夫。「咦,奇怪了。」雷絕招亦道。

緊接著。是接收吐蕃軍隊的印信。

「怎麼了?」剛跨進院門,言壽風一下子就見到地上的血人,立即閃身過去,抓腕模脈,沒有;以內力攻入,毫無反應。于是回頭向雷絕招報告說︰「這位,已去世多時。沒救了。」

雷絕招招手道︰「過來。」「什麼?」言壽風沒有听清。雷絕招再招了招手,道︰「過來。」言壽風這才會意,返身走出。心中暗道,要接收印綬,怎能不進屋呢?

走近雷絕招之後,言壽風側轉身子,這才發覺,室內兩員吐蕃大將均以寶劍架住自己的頸項,想必是有什麼心願,要以死相求。

耳听雷絕招低聲向雷招弟問道︰「可不可以一下子將他們的劍打掉?」言壽風心道,自己剛才診斷死者的時候,若是發覺這種情況,自然能夠一下子打掉兩人的寶劍。現在已經退了這麼遠,又哪里能夠?眼楮一瞟,卻見雷招弟點了點頭。

雷絕招低聲道︰「好,開始吧。」雷招弟再點了下頭,然後朝院門之外走出。言壽風十分詫異,怎麼朝外走呢?

雷絕招抬起頭來,往旁邊走了兩步,站下,然後朗聲說道︰「我,本次四川軍隊的最高統帥,軍師,雷絕招。兩位將軍有什麼心願,可以對我說。」

班智達答道︰「我們想知道所中的毒藥的名字。」

「哦?」雷絕招緩緩道︰「這也不難。此毒非同小可,只是剛剛配制出來不久,還沒來得及起名字。不過,此毒的來歷我倒是可以告訴你們。說起來,此毒與我天朝的年號也有些關系。天朝的年號,你們知道吧?」

班智達道︰「不就是‘子虛’……」剛說到這里,寶劍一下子。便被雷招弟抓了過去。

要同時打落兩個人的寶劍,關鍵便是要快,要快得幾乎沒有先後之分。若是慢了,奪取一人的寶劍時,另一個看見之後,就能立即自刎。雷招弟的武功本來就十分了得,近半年來更是突飛猛進。洛追堅參和班智達二人均只感覺雷招弟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一下子便奪去自己的佩劍。其余眾人看見雷招弟忽然出現在房中之時,她的手中就已經有了兩把寶劍。

言壽風號稱天下第一高手,眼力自然非同凡響,自始至終都看得清清楚楚。言壽風自忖,雷招弟後來連奪兩劍的手法,比自己尚稍遜半籌。而雷招弟進屋時所用的身法,自己卻有所不及了。

直到此時,言壽風才知道雷招弟的武功境界。

雷絕招手一揮,帶著言壽風及幾個親兵往里便走,一邊問道︰「這位死者是誰?」見無人回答,再以尊敬的口吻問道︰「不知死者是哪一位英雄?」

班智達道︰「釋迦桑布.達賴,我們的元帥。」

「可知達賴元帥為何尋死嗎?」。

洛追堅參搶著回答︰「因為不願忍受蔑視之辱?」

「還是因為毒藥的名字吧?」雷絕招道︰「我就知道。剛才如果我說出毒藥的名字,你二人就準備到九泉之下去告訴你們的元帥。如果我不說,你倆同樣不能忍受,同樣要去追隨你們的元帥。所以,我讓大姐奪了你們的寶劍。情非得已,還請不要見怪。」

「原來這位……這位,是姑娘的大姐,我還以為……」洛追堅參越說聲音越小,最後完全听不見了。

雷絕招拍了雷招弟一掌,道︰「原來還以為姑娘您是仙女呢!」「去你的。」雷招弟羞澀地轉過頭去。旁邊眾人不由得生出會意的微笑。

雷絕招面色一肅,道︰「現在,我鄭重地回答你們,我們確實沒有下毒。吐蕃士兵全體生病,乃另有原因。這個原因,我們的三位監軍也很想知道。請二位等上一等,人到齊之後,我只說一次。現在,可以把印信給我了吧?」

接收印信之後,雷絕招吩咐親兵把釋迦桑布的遺體先裝斂起來,待今後按吐蕃習俗安葬。然後坐到先前釋迦桑布寫降書的位置,提筆疾書。過了一會兒,寫完了,吹干,折疊,取出信封,裝好,火漆封口。然後把信遞給了言壽風。

「這是給成都報訊的信。另有一事,信中也已寫明︰我軍需將吐蕃士兵盡快抬到雪山上療傷,請張尚之征集幾萬民工幫忙。此事關乎人命,非同小可,還望言幫主督促。」

言壽風剛剛把信接在手中。門外忽然跑進來一個士兵,報告說有幾個自稱是吐谷渾的難民前來投靠,現正在北門之外等待。

「事情有變,信先還給我。」

大半個時辰之後,三位監軍才趕了過來,報告降軍人數及其所繳獲衣物、盔甲、武器、糧草、輜重的品種和數量。

雷絕招道︰「辛苦了。當然,你們最希望的,是讓我馬上說出吐蕃軍隊歸降的緣由。其實呢,你們也已經看見了。吐蕃軍隊在得知三姐主力軍的行蹤之後,按兵不動是不可能的。要動,就只有兩處。就像那天敖聞喜猜測的那樣,我軍在達維橋設下埋伏之後,吐蕃軍隊便只剩下一處,也就是此地,灌縣。

「後來,在進入灌縣的第二天,吐蕃的士兵開始發病。因為生病,戰斗力下降,就向後續部隊請求支援。于是,他們就全部進入了縣城,然後相繼生了病。

「灌縣是個好地方。我軍曾經駐扎過,十分的不錯。正因為如此,吐蕃全軍生病之後,便會想到,一定是我軍下了什麼毒藥。這一點,三位監軍肯定清楚,我們確實沒有下什麼毒藥。

「那麼,吐蕃的士兵為什麼會生病呢?」

說到這里,雷絕招站起身來,向先前釋迦桑布的遺體所在的位置抱拳一拱︰「可惜,我只能在你們繳械之後才能說出真正的原因。」然後再轉回座位。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是描寫男女之情的。不見高山,不知平地。這是勸人珍惜眼前的。這兩句,同時還說了,一旦人們習慣了一種生活,就不能輕易的改變。

「去年底,在海子山旁邊的無量河山谷,當我們走到白雪皚皚的雪峰之上的時候,隨行的監軍們突然倒地,個個發燒,下山之後,卻又莫明其妙地好了。這種經歷,你們三位應該還記憶猶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