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313章 登船接戰

作者 ︰ 石晶藍

接舷跨船肉搏,原本是劉備軍的願望。士兵肉搏的能力。就個人而言,或有高低,而就整體而言,拼的往往就是兵力,也就是人數。劉備這邊,人數上萬,而來敵只有兩千。因而肉搏戰對劉備軍有利。只因為敵軍蒙沖速度極快,而無法實施。如今敵軍主動過來,本來應該是好事,哪知,敵軍士兵人作戰能力會有這麼強。

雙方在七八條戰船上展開廝殺。假如能夠將時間固定住,就能夠發現,在某一時刻的交戰人數其實並不多。敵軍沖過來的士兵接近兩百人,交戰的僅為五十人左右;另外一百多人被堵在後面。劉備這邊,四十艘戰船有兵一千二,同樣並不能全部趕到戰場。廝殺前沿的士兵也只有七八十人。

也就是說,總體是一千二對兩百,六比一的比例;而實際上去是八十對五十,連二比一都不到。要說八比五的比例本來也應該佔據一定優勢的,但敵軍士兵搏斗技藝個個精湛,劉軍不僅沒有佔據優勢。反而還處于下風。

處于下風,就是說,八十人的劉備這邊,傷亡要大一些。當然,人數是不會減少的。倒下一人,後面就立即會沖上一人。交戰的人數始終維持在八十對五十的上下。減少的是後備軍的人數。就宛如是後備軍在直接拼殺一般。

雙方不能趕到戰場的人數,初始的狀態是劉備軍一千一百多,敵軍一百多。戰了一刻鐘之後,劉備軍下降為九百多,敵軍還是一百多。劉備軍這邊,倒下了二百人,而敵軍卻只倒下了三十人左右,傷亡約為七比一。

以往,傷傷指的是重傷和死亡。通常,傷亡人數里面有四成左右的士兵都是能夠救活的。但是,此時的戰場在海面;重傷之後,跌落海水,海口再被海水浸泡,也就必死無疑了。因而此時的傷亡,就是死亡。

七比一的傷亡比例,再回到最初來看,敵軍為兩百,而劉備這邊卻只是戰船士兵一千二、指揮船士兵一百,還不到一千四。更何況敵軍還有十余艘蒙沖在外圍游弋,隨時都有可能沖上來作戰,或者從另一個地方發動新的沖擊。這樣下去,是非常糟糕的。

閻柔到邊上仔細看了看戰況。發覺敵軍的攻擊並不是平均使力,其主攻方向是通往指揮船的方向。而指揮船外的船只,此時是打橫停放的。橫向跨越多船,進攻是困難的,防守也是很不容易的。大部分劉軍士兵,就死在了這里。

還好,劉軍士兵有已經自島國士兵那里承襲了前赴後繼的精神,有一股狠勁,明知是死,也敢于沖上去。否則敵軍早就沖到指揮船上了。

……

看到這里,閻柔感到了一絲慶幸同時也感到了一絲不妥。慶幸的是,在劉軍士兵的頑強抵抗之下,指揮船上還沒有險情發生。感到不妥的是,劉軍士兵這樣的費力抵抗,似乎有點得不償失。

閻柔想了一下,叫過劉備,道︰「哥,你來看。我軍將士的傷亡,似乎主要就發生在阻擋敵軍接近指揮船的上面。哥,你認為是否應該下令,讓戰船上的士兵讓開這個方向呢?」

「讓開?」劉備愣了一下。道,「嗯,不錯。指揮船高于戰船。這個方向嘛,完全可以就在指揮船的船舷邊上阻敵。」

閻柔道︰「兄弟也是這樣想的。其實,就算是敵軍上了指揮船也沒什麼。指揮船船大,甲板平坦。越是平坦,對人多的一方就越是有利。」

「行,」劉備拍了拍閻柔的肩膀,「戰事緊急。下次賢弟想到了什麼,直接下令即是。不要事事問我。」閻柔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後就下達了命令。

……

劉軍士兵奉命讓開正面之後,敵軍士兵長驅直入,接連跨越數船,然後就到了指揮船的船舷。

敵軍並沒有立即攀登指揮船。指揮船的船舷,比起普通戰船的船舷來說,要高出四尺。如果站在普通戰船的船舷上,雙手一搭,一使勁,多數士兵能夠一躍而上。但普通戰船的船舷並不是一個站人的地方。船舷就是一條線,站人的地方在船底。要站在船舷上面,得借勢。有一定的向前沖力,然後才能踏上船舷。而且踏上船舷的狀態也不能長久維持,必須在短時間內,攀到指揮船的船舷,一鼓作氣,才能夠上去。整個過程,是不能被打岔的。倘若指揮船上的人砍來一刀,自己揮刀一擋。人就只能下來了。

實際上,此時指揮船的船舷這邊暫時還沒有人揮刀。站了三排士兵,每排十人,輪流往敵軍射箭。此時射出的弓箭,不是攢射,而是直射。先前,劉軍三百作戰,指揮船上的士兵不能以弓箭支援。此時,讓開兩面之後,反而能夠直接射箭了。

敵軍沒有立即攀登指揮船,就是因為他們在格擋箭矢。由于距離很短,箭矢月兌弦即到。揮刀格擋難度極大。給敵軍造成了很大的殺傷。不過,依然有半數的箭矢被敵軍士兵揮刀擊飛了。

這一刻,在下面的戰船上,劉軍士兵兩面攻擊,與敵軍交戰。由于敵軍並沒有向兩面過多擴張,而沖力不足,交戰並不是很激烈,士卒傷亡不大。指揮船這邊,由于是弓箭居高臨下的射擊,屬于一種單方面的殺傷。大約一刻鐘之後,敵軍傷亡慘重,除了正在交戰的六十來人。後面就只有不到十人了。敵軍傷亡接近百人。而劉備這邊,傷亡僅發生在下面戰船的兩面夾攻那兒,傷亡也是接近百人。戰損比達到了一比一。因而形勢對劉軍極為有利。

……

敵軍勢危了,閻柔就輕松了。一輕松,就又開始游目四顧。遙望敵軍一只蒙沖又靠了過來。然後下來了一名武將。身上的灰甲,明顯比敵軍普通士兵好得多。僅僅從穿著上看,那就是一員武將。

那員武將身長腳長,異常魁梧,手提一把雪亮的鋼刀,連跳帶縱,就奔上了前來。稍近。有弓箭射到。那員武將鋼刀一揮,卻並不是劈落,而是將箭矢反擊了回來,把發箭的劉軍士兵射死了。

「快,給我拿兵器來!」這是劉備的聲音。原來,劉備也看見了那員武將。那樣的武將,集合眾兵之力,就算是最終把他干掉了,那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名士兵已經提前死了。而若要論武藝,劉備軍中,武藝最高的,恐怕就是劉備本人了。公孫續、嚴綱或許能夠與劉備相當,但絕對不在劉備之上。更何況,此二人並不在劉備的船隊。

親兵遞過雙股劍。劉備接在手中,往船舷走去。劉備並不認為自己能夠勝過敵方的這員武將。但自己正面抵擋,再加上士兵的從旁協助,怎麼說,也比純士兵抵擋好得多。

這一晃的功夫,那員武將已經走近了。一路劈擋的箭矢,其實也不能盡數回轉。多數箭矢,還是只能像士兵那樣劈落。只有少數箭矢才能劈回來傷人。這讓旁觀的閻柔感覺好受了些。

……

來了。敵軍那員武將前面奔跑的速度還不是很快。最後一艘船有兩道船舷。攀登指揮船,通常都是踩踏靠近指揮船這一邊的船舷。那員武將在即將奔近的時候突然加速,腳在遠邊船舷上一蹬,身體高高躍起,便高過了指揮船的船舷,飛了過來。

指揮船上的士兵都沒有想到會這樣,劉備也沒有想到。士兵當中,就一人往飛在空中的武將射出了一箭。被武將一刀劈落。劉備則退了一步。劉備以為會居高臨下地接戰,因而最初的位置是在船舷。在船舷的位置,身體前傾,脊梁不正。現在接戰的高度變了,自己也得變變才行。

劉備剛一退,敵將就飛到面前。挾飛騰之勢,一刀劈下。劉備見敵將來勢很猛,不敢托大,以雙股劍雙手硬架敵刃。當的一聲,劉備退了幾步。而來將則穩穩地落在了船邊。

敵將一站穩腳跟。立即朝身邊的弓箭兵殺到。弓箭兵手中長弓不利于近戰,沒有什麼抵御之力。轉眼就被殺了五人。只殺了五人,還是因為弓箭兵們明知不敵,仍然與敵將對打的緣故。

遠處閻柔命令,弓箭兵退下,刀校手上。而這時,劉備也緩過勁兒來,沖向了敵將。

敵將殺弓箭兵當然是比較輕松的。而劉備來了,敵將也不敢大意。劉備的本來,從剛才擋的那一刀也可以略見一斑。

剛才那一刀,劉備是處于下風的。不過,那時敵將沖來,劉備原地不動,吃了點虧。因而也可以說雙方的力量大致相當。這時劉備沖上,首先就是發揮自己雙手皆有兵刃的優勢,雙劍如雪花船飄向敵將。而敵將卻也不含糊,鋼刀翻飛,一一化解。雙方兵器偶爾相踫,由于劉備分力,仍然略居下風。

……

每一次兵器相踫,劉備的招式就會停頓,而無法連貫。踫了兩三次之後,敵將掌握了劉備的弱點。大開大闔,硬打硬劈起來。這一來,劉備就吃力了,接連後退。看看就有些支持不住了,這時,刀校手上了。

自島國而來的前直後繼勇往直前的精神來管用了。若放在以前,怕是沒有幾個士兵敢沖上去的。而此時,刀校手們雖然武藝低劣,卻全然不怕死,揮刀就上,沒有絲毫猶豫。

刀校手的刀,同樣是殺人的鋼刀。一刀劈來,敵將如果不躲不擋,照樣會裂骨分筋。而敵將躲了、擋了,甚至是還擊了,那敵將對劉備的攻勢也就連貫不了了。

劉備立即就扭轉了頹勢,與一幫刀校手一起,合攻敵將。很快,敵將就被劈了幾刀,受傷了。

劉備的士兵死戰不退,是出于來自于島國的宗教信仰。而這一員敵將,也同樣死戰不退。出于什麼,劉備、閻柔是不能夠知道的。能夠知道的只是結果。這員敵將,在受傷流血之後,一點沒有力乏的跡象,反而還愈戰愈勇了。

不過,就算敵將愈戰愈勇,此時劉備這邊已經不必害怕了。畢竟雙拳難敵四手,好漢打不過人多。劉備比敵將弱,這是事實。劉備加上刀校手,就強于敵將了。

……

另一邊出了點狀況,這是一個不應該出現的狀況。應該說是一種失誤,但卻不能算是誰的失誤。就三斗而言,是不能指揮打仗的。三斗根本就不會這個。因而,三斗就呆在指揮室里。除非遠處的海面有重大變故,三斗就沒有什麼事情可做。

就閻柔而言,是具備戰場的臨機指揮能力的。事情壞就壞在閻柔對劉備太忠心了。閻柔稱劉備為兄長,心里面也真的把劉備當作了兄長。不是骨肉,勝似骨肉。在那種血濃于水的感情驅使之下,閻柔就特別關心劉備這邊的戰況。撤下弓箭兵,換上刀校手,就是閻柔發布的命令。

但是,閻柔就把船舷那邊的事情給忘了。當刀校手與劉備一起穩住了局勢之後,弓箭兵應該迅速返回原位才是。結果,就慢了那麼一點點,敵軍士兵攀上了指揮船的船舷。

剛剛上來的敵軍士兵並不多。就只有兩個人。十幾個刀校手一擁而上,但是短時間之內,還殺不死這兩名敵兵。等到殺死了這兩名敵兵,敵軍又上來了三人。又沖過去幾個刀校手。眾人合力,把三名敵軍士兵殺死。然而,當他們成功地殺死那三名敵軍士兵的時候,又有六名敵軍士兵攀上了船舷。

殺死最先的兩名和接下來的三名敵軍士兵的時候,劉備的刀校手這邊是沒有死人的。但是,當敵軍士兵增加到六人的時候,刀校手就開始死人了。

敵軍士兵不斷地攀上船舷,而劉軍戰船上面的士兵也攀上指揮船予以接應。下面的戰場,被轉移到了上面。不過,與在戰船上面的情況不同,由于指揮船的甲板足夠平坦和寬大,的確是人多有利。已經不再是七比一的戰損了。遠處的閻柔大概估計了一下,戰損比約為三比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