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309章 輕重工業

作者 ︰ 石晶藍

特,指的是特殊物品的生產。它們本來算在「材」里面。因為特別重要,才被分離出來。具體來說,主要就是藥材和調料兩大類。就不再細說了。

經濟作物的種植,不能一蹴而就。每一樣都可以種,但每一樣都不可大面積種植。這是因為,在這個年代,對經濟作物的需求還不是很旺盛。得隨著需要的增加而逐漸擴大種植面積。

田潤對經濟作物的種植,多數放在並州,先是「國營農場」的方式進行。準備待市場擴大了,形成了上規模的需求了,再放歸民間。

牧業。這兩個字很容易讓人想到牧民和游牧民族。田潤的領地在祖國的北方,與北方游牧民族所在的區域接壤。邊境地區的漢族居民,也有從事放牧作業的。這部分,是既有的,也是不需要改變的。

田潤所要倡導的牧業,卻不是這種自然的散放牧業,而是集中的車間式牧業。具體的品種,就是豬和雞。本來還應該有鴨子的,但由于水鄉不多,不太方便而作罷。這部分,田潤仍然以「國營」的直接經營方式來生產。與經濟作物種植不同的是。由于單個百姓的財力微薄,這部分放歸民間的時間,也許會在很久以後。

漁業就沒怎麼弄了。漁業主要不是指捕魚,而是養魚。領地大多不夠養魚的條件。無法實施專業的養魚作業。

因為水利建設的需要,有一些零星的塘堰。有條件的塘堰里面養了魚,但那卻是散放的養魚。跟「網箱養魚」之類的正規漁業不可同日而語。

青州海岸線很長,多漁民。這個時代,漁民的捕魚能力是比較低的。大海,對于那些漁民來說,就相當于是取之不盡的寶藏。盡管去捕就是了。海邊漁村,臨時挖池養魚,是為了防止魚死了,賣不上好價錢。而官府能夠做的,也就是幫助漁民,把捕撈上來的魚賣出去。其中,基礎設施道路,已經有了。

富業,還是農民閑瑕時候的作業。不過,不包括農民干工業,更不包括農民當兵。指的,就僅僅是農民利用房前屋後的資源而進行的簡單手工作業。由于時代的局限,這是不好管理的。因而田潤就放任不管。

林業,在這個時代還不需要。這個時代總人口太少。森林的自然生長速度遠遠快于人們的砍伐速度。因而,田潤沒有興辦林業。放任民間砍伐森林。但是,卻對土地開荒進行限制。必須在官府批準的前提下,才能夠毀林開荒。私自開荒的土地,種出來的勞動成果一律沒收。這也算是間接地保護了森林了吧。

農、林、牧、富、漁過了。大農業也就算是過了,接下來就是工業了。

……

工業,實際並不神秘,它其實就是社會分工的產物。從工業的發展角度來看,就兩個階段,手工業和大工業。其中的手工業,又約等于農業里面的副業。

工業的分類,最基本的,是重工業和手工業。怎樣才算重,如何才算輕呢?有人說,是根據產品來看的,產品單位體積的重量大的工業部門就是重工業,重量輕的就是輕工業。那麼,總得有個尺度吧,那個尺度、包括那個尺度以下的算輕工業,那個尺度加一克,就是重工業?一克的差距,不,有人說,加一毫克就是重工業,那差距就又縮小為一毫克了。很明顯。這是荒謬的。盡管這樣劃分標準舉世公認,它依然是荒謬的。

感覺《中國統計年鑒》中的定義相對準確一些。里面說,重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輕工業為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業。它這個說得有些復雜,簡言之,重工業就是生產生產資料的工業,輕工業則是生產消費品的工業。

曾經在105章說過,在和順有一家織布的機戶,里面有織機四十余台,上百人同時開工,好不壯觀。織布織錦等紡織行業與服裝業配套,都屬于輕工業。而生產織布機器的工業,就屬于重工業。

很顯然,最先產生的,是輕工業。輕工業的產生,實際上就是把單個的手工業,集中起來的過程。集中之後,實行工序化,進一步分工合作,能夠大大地提高生產效率。這是田潤領地範圍內人民群眾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所刺激出來的。基本上,可以說,也是自發的。

重工業就麻煩了。在社會安定時間不夠長,民間資本積累不夠多的情況下,是很難自發地產生重工業的。105章所說的機戶里面的織機,並不是重工業企業生產的。那些織機,都還是木工機械,以木匠手工作坊生產的。而這種木匠的手法作坊,看上去就有些像是重工業的雛形,然而卻並不是。木匠作坊里面。生產的東西主要還是家具之類的消費品,因而仍然應該計算到輕工業里面去。

如果沒有田潤自上而下的重點扶持,真正產生重工業的過程將是極其漫長的。之前,田潤扶持了什麼沒有呢?對了,有兩樣。一樣是石灰礦,一樣的鐵礦。

田潤對石灰礦的扶持,最後演化為對交通運輸業的扶持和對商業的扶持;對鐵礦的扶持,則演化為對重工業的扶持。這里,說後面一項。

就拿織布機來說,木匠可做,鐵匠實際上也可以做。通常,木頭做的織布機要便宜一些。其便宜,主來是因為木材不值錢,直接到山上砍伐就是。木工可以去砍,需要做機具的用戶也可以去砍。這方面沒有什麼限制。其成本,主要就是木匠的手工錢。而鐵器做成的機具就不同了。自然界里,沒有現成的鐵。鐵一旦,就會被氧化。因而鐵器從材料開始,就需要從冶煉作坊里面獲得。而在這個時代,對于鐵礦,並沒有什麼探測手段。地表的鐵礦好找,地表以下的鐵礦就不好找了。因而全社會的鐵器本來就少。僅從供需方面看,鐵器就遠遠緊俏于木器。

田潤來扶持了。稍稍改變了一點。田潤並不像有些穿越者那樣,具有找礦的本事,同時還具有煉鐵的技術。田潤對于煉鐵,完全是個外行。但田潤知道鐵器的重要性,也知道以煤炭作為燃料,讓爐溫升高,可以煉出更好的鐵。田潤所作的,就是派出了更多人手,在鐵礦本來就比較多的太行山地區找礦;安排人力物力,組建治鐵作坊;最關鍵的,還是田潤提供了對鐵器的大量需求。

找礦辦作坊是直接做的。需求是間接做的。直接做的部分,做完了,也就完了。間接做的,卻一直都沒有完。有鐵器的需求,生產鐵器就能養家糊口,就能得到好處,因而領地內的鐵器生產一直發展迅猛。

鐵器生產的發展,使得鐵材料的自身成本得以一定的下降。雖然說,鐵仍然比木頭貴,但是,鐵做成的機具明顯比木頭做成的機具結實耐用。兩項相權,就有人選擇使用鐵器制作的機具了。

生產鐵制機器,跟生產木制機具相比,是一個跨越式的飛躍。剛開始的時候,兩者相似,這邊是木匠那邊是鐵匠,都是作坊式的生產,都談不上「重工業」三個字。但時間一長,木制機具逐漸就被鐵制機具取代了。木匠又回過頭去做家具等消費品了。而鐵匠,則大踏步地向著真正的重工業邁進。

田潤在這時,拿出了一筆訂單。訂單上就兩相東西︰鐵板和角鋼。田潤的訂單是有特別的意義的,那就是造船。在很早的時候,田潤就曾經在信都跟田蘭說過,拿下青州之後立即回報,自己想造船。田蘭照辦了。很快拿下了青州,第一時間回報。田潤也派出了鄭渾。

鄭渾是一個兩用人才。即是治理方面的官吏,又是一個巧匠。由于鄭渾在政治上傾注了一些精力,在科學發明上的成就不如馬鈞。但實際上,鄭渾也差不了多少。

以鄭渾為首的一幫官吏接收了青州政權之後,首先是迅速安定地方。然後就是清理地方政治,將施政的方法由傳統的舊法過渡到田潤的新法。這是需要全力去做的。一直到190年秋收才結束。

施政方法的改變,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以暴力的方法去做,快到是快,但不容易獲得民心。以前,田潤在並州、冀州推行新政,就是以暴力的方法去做的。黑山里面的長治小平原不算,那里是從無到有。隨便哪一種施政方法都可以。

拿下青州以後,田潤一時之間,並沒有攻打徐州的計劃。田潤也知道徐州陶謙必不會攻打青州。因而田潤吩咐鄭渾,以和平的方式推行新政。時間再長,也可以。

鄭渾沒有推辭,更沒有叫苦。難就難,難也要去做。于是,鄭渾就真的迎難而上了。按照田潤的交待,寧可緩一點,但一定要和平。鄭渾忠實地貫徹了。到190年秋,實際上還只是略有眉目。然後,突然之間,蝗災就來了。青州受蝗災影響不大,但也還是有點影響。有影響的地方,立即按新政的方法進行救濟。結果,蝗災之後,全青州百姓一下子就認可了新政。百姓們認為,面對那樣一場蝗災,如果是舊政,不知會有多少人流離失所。而施行新政卻沒有餓死一人。直觀的效果,一下子就改變了百姓的看法。

那之後,鄭渾就相當于空閑了下來。日常的事務,自有事務性的普通官吏打理。鄭渾只是總體上決策一下就行了。于是,這時,田潤就下令,讓鄭渾建船塢,準備造海船。

出色的工匠,通常會奇思妙想,不受傳統的約束。馬鈞是,三斗也是。鄭渾本來也是,但由于鄭渾同時也是政治家,所以,鄭渾在打破傳統這方面,沖勁並不是很足。

船塢很快就搭建完畢了。那就是一般的船塢。只不過,從「海船」二字考慮,鄭渾把船塢建得比尋常的船塢稍稍大了一些。船塢搭建完畢,就該造船了。說到造船,鄭渾又比三斗、陸駿等人好些了。鄭渾心里本來就有一般戰船的藍圖。

鄭渾等了兩天,沒有新的命令下來。第三日,鄭渾就安排船塢的工人上山伐木。鄭渾的想法是,先造一艘蒙沖再說。

在做工的事情上,鄭渾並沒有把自己當作官吏,而是把自己當作是師傅。師傅是需要指導徒弟的,因而鄭渾自己也上山伐木去了。下午,鄭渾帶著工人抬著木頭回到船塢。這才發現,田潤到了。

田潤是來跟鄭渾說造船之事的。田潤給鄭渾說的,有兩件事。一是尖底配重;二是龍骨貼板。尖底配重,以前面的章節里面已經說過了。龍骨貼板,指的是先制作龍骨,然後貼上船板。這兩件事,鄭渾均提出反對。田潤就跟鄭渾解釋。解釋了半天,尖底配重的道理,鄭渾接受了;但是,因為木材做不出配重的尖底,還是拒絕執行。

次日,田潤又說了一天,卻沒有新意。田潤只知道尖底配重的原理,並不知道龍骨貼板的原理。面對鄭渾的反問,時常說不上來。最後,田潤決定,理解的執行,不理解的也執行。反正是一定要造那種尖底配重、龍骨貼板的海船。

田潤耍橫了。但田潤畢竟不是小女孩,知道自己耍橫是可以的,但木材做不出配重的尖底等等具體的阻礙還得自己的克服。田潤想來想去,就想到了角鋼和鐵板。角鋼,一定可以制作龍骨。鐵板,一定可以附著到龍骨上面去。于是,田潤就下了訂單。

田潤的訂單,放在現代,實際上就相當于一種科研計劃。三國這個時代,在田潤出現之前,是能夠打制出「刀」的。刀,就相當于小鐵板。小鐵板而轉個彎,就變成了角鋼。因而,作為科研性質的小批量角鋼和鐵板很快就做出來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