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273章 風暴來襲

作者 ︰ 石晶藍

二十條小戰船,拖一條大戰船。大戰船前進的阻力就被二十條小戰船分攤了。就變得微不足道了。海岸逐漸退去,岸邊揮手的人們逐漸模糊不清。往前面看,越來越空曠,越來越寬敞。劉備、閻柔站在大船的前甲,望遠處海天相接,更覺心胸寬廣,豪氣頓生。

劉備道︰「賢弟,听說海外有仙山。你說咱這一次,會不會遇到神仙啊?」「哦?」閻柔道,「兄弟尚未听聞。哥哥願道其詳。」

「其實愚兄也不怎麼清楚,」劉備道︰「只是听歌謠唱曰︰忽聞海外有仙山,蓬萊方丈瀛洲山。神山霧籠山水清,隱隱听見長生曲。中有一人字太乙,鶴發童顏是神人。仙洞水澗輕喚神,轉教yu女報金童。」

閻柔听了,笑道︰「原來海外的神仙,駕前也是金童yu女呀。就是岸上的神仙差不了多少的。」劉備道︰「那是自然。神仙嘛,都是一家的。」

慢慢地,有風了。大船升起了風帆。風帆一起,速度就上來了。原來是二十艘小船牽引大船,就改成大船牽引二十艘小船了。小船上面的士兵也停槳不劃了。

……

風並沒有來自正後方。而是來自側後方。在有經驗的水手操控之下,轉化成為前進的力量。大船分波斬浪,一路前行。速度快逾奔馬。

這樣一來,除了少數幾個看方向的、掌舵的、控帆的,其余士兵都閑了下來。包括小船上面的士兵。什麼都不需要做。打瞌睡都可以。

此時,負責指揮大船前進的,乃是水軍將領趙衢。而梁寬、盛曼、蔣舒等另外三人,也具有相同的本事。人才多了,就有點牛刀殺雞的感覺。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再怎麼快,也只是帆船。大船自身是沒有發動機的。出發的地點是信高灣。從現有的海圖推算,距離青州約有五百余里。考慮到航線的偏移,也許就會變成七百里。七百里,若是在陸上,那是算不了什麼的。大軍四日可到,輕騎三日必至。海上,恐怕得要七天到十天。

如果以現代的眼光來看的話,劉備此時實際上就是在橫渡渤海灣。

橫渡渤海灣,最近的出發點,應該自現在的大連附近出發。但是劉備沒有。因為閻柔手上的地圖顯示,另外一個實際上更遠的地方反而更近。那個地方,就是信高灣,也就是現代韓國的木浦一帶。自木浦出發,前往山東半島,所渡過的海域並不是渤海,而已經是黃海了。而直線距離也不是五百里,而是千里以上。算上航線彎曲。約為一千五百里了。

當然,劉備不知道,閻柔也不知道。四名水軍將領,近海熟,但遠海並不熟。而且,劉備這里還缺乏一個遠航必備的東西。那就是︰指南針。

……

次日上午,船隊已經駛入大海的深處。四周八面均是大海,已經沒有了航行的參照物了。這時指揮大船前進的,乃是水軍將領蔣舒。前日船停的時候,各船拋錨。海的深度並不深,拋錨成功。船船相宮,就固定地指出了一個方向。今日出發之後,前進的方向,實際上就是那個方向的延續。但卻又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風向假設不變。

如果風向真的就沒有變化,那麼前進的方向就算是有點偏移,也是差不了多少的。基于四名水軍將領對近海的了解,他們認為,海風就是季風,方向基本上是不變有多大變化的。不知道他們的看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反正劉備、閻柔更是門外漢。不听也得听。

蔣舒對于大船的性能已經非常熟悉了。將船上的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船上的士兵,放眼望去。都清閑得很,輕輕松松就完成了將領下達的任務。

這是出海的第二天。劉備和閻柔還是到前甲來吹風。但是卻沒有站著吹的興致了,而是直接坐在了甲板上。昨日初見海天一色的喜悅已經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此許的膩味。如果將頭伸出船舷去看,可以看到大船的速度依然很快。但坐在船中,卻只能望到遠處。遠處就只有茫茫大海,就仿佛大船並沒有前進似的。二人就慢慢感到有些枯燥無味起來。

……

人人都沒有暈船。這只是一件小事,甚至都不是個事。實際上,這是非常偶然才會出現的奇跡。通常,就算是出海多次的水手,偶爾也會暈船的。而海員,也就是大海中航行的水手,對于暈船的人,是絕對不會取笑或者歧視的。因為大家都無所事事,有人暈船,也就算有個事。因此,有人暈船,也勉強能夠算是個好事。

船上備有兩副釣具,也就是釣魚的工具。由于這並不是漁船,捕魚的網是肯定沒有的。那兩副釣具,是梁寬和趙衢的。他們帶了釣具上船,剛開始的時候,還不敢拿出來。擔心違反軍紀。後來,劉備實在是煩得慌,就讓眾人出主意,看找個什麼事情來混混。二人這才把釣具拿了出來。

在這樣一直行駛著的大船上釣魚,實際上釣到魚的機會是非常渺茫的。劉備之所以釣,就是找個事混混手。人類的目的並不是金錢和利益,人類的目的是進步和發展。是不斷探索更新更好的事物。劉備釣魚也不是目的,劉備的目的只是打發時間。

……

第二天的航行就這樣過去了。晚上停泊的時候,遇到了問題。大海太深,所有的鐵錨都不夠長度。那個時候,是盛曼在指揮。盛曼就叫士兵把鐵鏈接起來,最後只形成了兩條長鏈。終于算是拋了錨,同時也擺了個方向。

第三天,拔錨起航。船行一個時辰之後,吃飯。飯後再往前行,風突然亂了。一直以來方向不變的側後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八面來風。

陪伴眾人兩天的風和日麗也悄然消失,一股難言的悶熱壓迫著每一個人的神經。天空中彌漫著黑壓壓的烏雲。視線所及處已見不到覓食的海鳥。即使對海上情形不怎麼了解的劉備和閻柔都能猜到,這應該是壞天氣的預兆。

四名水軍將軍的近海經驗已經不夠用了。這時,隨船同行的船塢總管事三斗站了出來。三斗可是經歷過海上風暴的。雖然說那一次自己敗了,但這一次,三斗覺得自己能勝。

……

三斗先是到了前甲,找到劉備。劉備問三斗有什麼事。三斗說︰「風暴快要到了。請州牧讓小的指揮船只。」閻柔立即在旁邊幫忙說道︰「哥哥,三斗是闖過大海的人,經驗豐富。這艘大船,更是三斗的杰作。目前,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三斗若有異心,自己也會遭殃的。哥哥,就讓三斗指揮吧。」

劉備听閻柔這麼一說。心里面便已經同意,但是卻不馬上表達。叫了士兵,把四名水軍將領喊過來。這是因為劉備總攬全局,需要照顧到四名水軍將領的感受。

很快,梁寬、趙衢、盛曼、蔣舒四人就到了。劉備問︰「風暴就要來了。你們四人,誰有主意?」劉備的問法,有些講究。就算這四人真的有主意,由于需要謙讓一下,也不會立即說的。更何況其實上四人並沒有主意。

略停,劉備道︰「既然你們沒有什麼好主意,那麼。這個船隊,暫時就由三斗指揮。三斗雖然不是水軍將士,但也是我劉備的麾下,曾經闖過大海,出生入死多次。有三斗主持,定保無虞。望眾將听候三斗的命令。風暴期間,三斗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明白了沒有?」四將齊聲稱是。劉備再轉頭道︰「好了,三斗,你這就開始指揮吧。」

……

「是,三斗謝過州牧。」三斗道,「不過,三斗的第一項命令卻是針對州牧您的。」「哦?但請下令,不用遲疑。」劉備道。劉備想,三斗的身份較低,先向自己下令,以便立威,也在情理之中。

哪知,三斗卻道︰「三斗命令州牧和行軍教授立即返回艙內,以便三斗能夠心無掛念半應付即將到來的風暴。」劉備愣了一下,心道,這算什麼命令啊。不過,還是說道︰「好,好,備遵命。賢弟,你也遵命吧?」閻柔道︰「那是自然。」然後,劉備和閻柔二人就回到船艙里面去了。

劉備、閻柔走後,三斗抬頭望天,過了好一陣,才道︰「盛曼,你率領士兵,負責把主副兩道桅桿上面的風帆收下。蔣舒,你負責把繩索找出來,分發給每一個士兵。讓士兵們把自己的腰套在船上,以防止被風暴卷走。梁寬、趙衢,二十條小船由你們指揮。各指揮十艘。盡快劃槳,把大船帶離風暴的中心。」梁寬、趙衢、盛曼、蔣舒四人得令。分頭行事。

……

這時,由于風亂,失去風力的大船也沒有了什麼速度。基本上停留在原地。原本溫馴的海浪也漸漸變得狂暴,用力拍打著船身。一部分浪尖打上了甲板,將甲板的表面打濕。大船的底艙是密封的,沒有進水。甲板邊緣有足夠的漏水孔,因而甲板上面也沒有什麼積水。

這時候的風是亂的,浪也是亂的。不過,總的來說,都不是很大。很快,盛曼帶領士兵把主副桅桿上面的風帆收了下來。沒有風帆兜風之後,大船略微平穩了一些。

蔣舒帶人把繩索取了上來。梁寬、趙衢命令小船靠攏,發放繩索。關于繩索的捆綁,在出海之前就訓練過。也就是一頭捆著自己的腰,另一頭拴在船上的某一個地方。中間多留了一些長度,而不是直接將士兵固定在船上。

基本上差不多了,三斗一聲令下,二十艘小船立即往一個方向劃去。離風暴中心遠一點,勝機就會大一些。

……

過了一刻鐘左右,三斗再次下令,讓梁寬、趙衢將二十艘小船聚拔過來。就單個兒的船只而言,三斗最有把握能夠抗住風暴的就是新大船。二十艘戰船則是有可能進水和傾翻的。不過,由于船身的材質是木頭的,就算是傾覆了,也是不會沉的。有繩索將士兵與船體相聯系,士兵們本來又都會游泳,到時候扶著船身,就能夠挺過風暴。

但是,船多了就不同了。風暴中的海流是亂的。風亂、浪亂、潮流亂。一艘船由西向東,另一艘由東向西,撞在一起,就麻煩了。那樣的撞擊,破壞力是驚人的。就是現在的這艘新大船,也不能說,就能夠承受得住小戰船的撞擊。

三斗命令,每艘戰船上五名士兵到大船。可別小看這五名。不光是重量的問題,還有踫撞等原因。少了五個人,剩下的二十五人的生存空間就要大很多。然後三斗讓梁寬、趙衢下令,二十艘戰船全部解開纜繩,分向四面八方劃去。讓船與船之間的距離,盡可能地大一些。

大船這邊,原來就說過,準載一百人,最大載重三百人。實際上一開始就裝了兩百人,這時從二十艘小船上每船上來五人,就變成最大載重的三百人了。

……

當然,大船一時半會兒,並沒有沉沒的跡象。這當然是因為,搞技術的人,說什麼都愛留有余地。不過,在現在的這種情況下,的確已經很不安全。如果大海平靜的話,將會發現,海面只比甲板低半尺。而現在大海並不平靜,隨時都有浪子掠過甲板。實際上船沉還早,但對于膽小的人來說,就好像是船已經沉了一樣。

三斗命令盛曼、蔣舒帶領士兵,將一半的糧食扔入了大海,並且還扔掉了大部分的淡水。做完這一切,甲板就高出水平一尺多了。一般的小浪打不上甲板了。

然後,大部分水兵被命令回到艙內。負責眺望的水兵也已從最高的雀樓上下來了。包裹船艙的生牛皮上面本來是留有射箭的孔洞的,這時也全部堵住了。

船面上就三個地方留了人。三個地方分別是主桅、副桅和舵。每個地方留了兩個人,共六人。六人腰間都綁著繩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