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237章 降與不降

作者 ︰ 石晶藍

張昭出去帶周瑜去了。田蘭這邊鬼鬼祟祟給旁邊的親兵說。叫她去把所有的親兵全都叫過來。為什麼這麼鬼祟,自然是因為田蘭有點心虛。叫所有的親兵過來,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平時張嘴就叫,這個時候卻變成了低聲吩咐,就像害怕隔牆有耳一樣。

郭圖曾經幫田蘭分析過孫策和周瑜。由于郭圖自己也不甚了解,因而分析的詳細程度極為有限。出于郭圖之口,進入田蘭之耳,這就有了損失。田蘭這個人,並不是什麼精細之人,那些精細的分析,田蘭當時就有些听不懂,轉眼也就忘得差不多了。最終,在田蘭心里記住的是,孫策不能收降,降後必叛。孫策的將領周瑜和韓當對孫策很忠心,有才,值得收降,但極為困難。

田蘭當時的想法,很難猜到。但是一說出,又很容易理解。田蘭當時想的是把孫策、周瑜、韓當等人全部殺掉。田蘭沒有看過演義。田蘭就是這個時代的人,因而田蘭不知道這三個人的價值。

後來,田蘭卻一點都沒有顯露出想要殺掉這三人的跡象。那是因為,一見之下,孫策、周瑜二人長得太帥了。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田蘭倒沒有生出什麼齷齪的念頭,只是自然而不自然地,就把斬殺的念頭收了回去。

田蘭的脾氣一點都不倔,但田蘭習慣了惡作劇。看見兩個大帥哥,田蘭的惡作劇心理當然沒有朝毀容方面去想。田蘭想的是,周瑜和韓當不是很忠心的嘛,孫策若降,周瑜、韓當自然答應歸降。于是,田蘭就想辦法讓孫策答應歸降。等到孫策答應之後,田蘭再問周瑜、韓當,田蘭如願地听到了願意歸降的回答。最後,田蘭再將三人放了。那樣一來,在孫策的心里,周瑜和韓當就不再是清白之身了,存在著曾經答應歸降田蘭的污點。

當時田蘭那麼做,純屬一種惡作劇心理。其作用,在周瑜這邊不明顯。那是因為早在那件事之前,孫策和周瑜之間就有了芥蒂。那個惡作劇直接扣掉的是韓當在孫策心中的分數。其後,孫策有什麼想法,既不跟周瑜商量,也不跟韓當商量。成了一個孤家寡人了。

……

田蘭叫親兵全都過來,是有福同享。有帥哥大家同看的意思。但這個意思是不能明說的,因而就有些鬼祟。很快,親兵過來了。那邊,張昭也把周瑜帶了進來。

「嗯,怎麼是捆著的?」田蘭見過周瑜。雖然記不清周瑜的長相了,但這麼帥的哥,不是周瑜更是何人。

張昭並沒有告訴周瑜是怎麼來的,因而田蘭就不知道,故有此問。但是,听在張昭耳里,卻變了意思。經常都會有這樣的情況,主公派將士去抓敵將,抓住敵將之後,一獻上,主公就大罵自己的將士,怎麼能綁呢,並親自解縛,以便招攬。于是,張照跟了一句︰「蘭帥有令,還不快點解開?」

押解周瑜的衙役人數挺多的,但多數人都等在大門之外。並沒有進來。進來的衙役就兩個人。這兩人听見張昭這麼一喝,立即就上去解開繩索。那邊,田蘭也按時按量地喊了一聲︰「且慢,我來!」

曹操招許褚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只不過,曹操是裝模作樣,想要招攬許褚。田蘭卻不是。田蘭說「我來」的意思,是因為田蘭忽然發現這是個揩油的好機會。但是,田蘭叫完之後,卻又躊躇不前了。田蘭感到很羞澀。

田蘭的親兵是田潤給的,人是從當初的健婦營里來的。健婦營里的一部分人養面首了。親兵是另一部分沒有養面首的婦女。在可以養面首的情況下,她們沒有養面首,這說明她們品行端正,嚴于克己。但卻不能說明她們真的就不想男人。

有一句話,叫做「當兵三年,母豬變貂蟬」。就是說的軍隊里面,大多都是二十多歲的未婚男年輕人。這些男青年長期生活在清一色的男性世界里,不要說與異**往,平時連看都很難看到。哪一天,如果偶爾一個姑娘走過,尤其是漂亮點的,這些男兵們就會忍不住長時間行注目禮。他們銳利的目光恨不得穿過姑娘的衣服。直看得姑娘心里發毛、落荒而逃,才依依不舍地將目光離開。于是「」這頂桂冠就「光榮」地落到了男兵的頭上。

在親兵這兒,顛倒了一下,變成女兵了。她們是隨時都能看見男人的,但是她們卻沒有踫男人。她們不想嗎?不想才怪了。她們當中,有的是未經人事的未婚女子,但約有一半卻是田蘭這樣的結過婚的婦人。經歷過,所以想得出。想得出,所以很具體。她們能夠看見男人。而且還有一定的權勢,可以去踫男人,但她們潔身自好,沒有去踫。她們內心的煎熬難道就比那些看不見女人的男兵更輕嗎?

為了發泄這種煎熬,于是,在沒有男人在場的情況下,她們就會拿出來說。最初,她們說那些話的時候是避著田蘭的。後來很快就被田蘭發現了。田蘭不但沒有制止,反而加入到里面,同樣說得帶勁。因而,到了這個時候,這方面的煎熬大家都心中有數。

田蘭如果上去揩油,眾女親兵當然就看在眼里,不敢吱聲。但是,當在場的男人離開之後,田蘭注定是要被眾親兵狠狠地取笑一番的。田蘭的羞澀,就是這樣的原因。

「且慢,我來!」已經說出口,沒有適當的理由,是不好更改的。更改了,就等于還沒做賊,就心虛了。于是,田蘭又道︰「姐妹們。一起來解。」一起解繩索,一起揩油,下來之後,誰都不能說誰了吧。

……

周瑜是個聰明人,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周瑜心胸寬廣,沒有一絲雜念。因而,田蘭和眾親兵上來解繩索的真正意思,周瑜就沒能猜到。周瑜心中就把田蘭當作為許褚解縛的曹操那樣的人。周瑜心中想的是,想招攬不妨明說,弄這些虛頭巴腦的沒意義。

周瑜前面的心思一直放在孫策那兒。包括與孫策產生芥蒂之後。最後,因為孫策殺嚴輿而離開。殺嚴輿看上去是小事,但周瑜是何人,周瑜一眼就從殺嚴輿的小事上,看出了孫策必將置百姓于不顧;而置百姓于不顧,就有違仁義,那就成了大事了。大軍沖鋒的時候,突然半途冒出個小孩,大軍沖過,小孩喪命,那是無意的,不算有違仁義。而孫策殺嚴輿,顯然是有意的;後面置百姓于不顧的打算,也是深思熟慮的。周瑜非常看重自己與孫策的哥們義氣,無數次想要離開孫策而始終沒有離開。但這一次,在仁義與非仁義面前,周瑜不能再含糊了。周瑜信奉仁義,所以周瑜一定得離開孫策。

離開了孫策之後,又到哪里去,周瑜並沒有什麼打算。皖城里有彈琴之人,完全是隨口一說。周瑜倒是听說皖城里喬家大戶有兩個女兒美如天仙,不過,此時周瑜絕對沒有登門求親的心情。因而,離開楓橋縣之後,周瑜北上,真正的打算卻是走一程是一程,先遠離孫策再說。

……

沒走多遠,周瑜便被太史慈的哨騎擒住了。周瑜並沒有過多的掙扎。被擒,顯然是不太令人舒服的。但周瑜的心境很差,雖然沒有明確,但確實有一絲求死的情緒在內。因而,周瑜得過且過,被擒就被擒吧,殺就殺吧。周瑜沒有多想。

哨兵把周瑜帶到軍營。這個過程,當然是沒有蒙眼楮的。于是,周瑜便看見了如山的旌旗和無邊的連營。營內的士兵,個個精神抖擻。意志昂揚。遠處,約有一千名士兵在訓練刀法。一刀砍下,破空之聲大作,連幾百步之遙的周瑜也听得清清楚楚。沉重的大刀,要砍出破空之聲,周瑜自己是可以做到的。因而周瑜也就深深知道其中的不易。那刀,一定要砍得非常之正,寬寬的刀背必須與刃鋒前進的方向形成完全的直線。而且,還得有力,還得快,快得破開了前面的空氣,而空氣一時之間還來不及補充鋼刀劃過之後的空間。那樣才能有破空之聲。

周瑜自己雖然能夠砍出破空之聲,但也是武藝大進之後的事情,而且還不能保證刀刀都有。可以說,連砍幾刀,刀刀都有破空之聲的話,那麼這個人的武藝就相當不錯了,就已經是將領的級別了。而周瑜看見的,卻分明不是將領。那就是普通的士兵。

這樣的強兵,周瑜見過一次。就在那個噩夢一般的夜晚,就在那個湖邊,孫軍五千人被田蘭的士兵殺得毫無招架之力。因而,周瑜一見之下,就判斷出了這支軍隊的歸屬。這就是田蘭的士兵。

……

周瑜以前對于田蘭這邊的情況是沒有細想的。這個時候,周瑜已經被押進軍營。眼看著轉眼就會被軍營里面的將領提審。通常這樣的提審,就是問降不降,不降就殺。殺,周瑜是不怕的。周瑜本來就有些想被殺。但是,降不降呢?

第一反應當然是不降。正所謂忠臣不事二主,好馬不配二鞍。但這個念頭一冒出,就立即被周瑜自己否定了。孫策還算是自己的主嗎?自己絕不能奉這種不講仁義,不顧百姓的人當自己的主的。但田蘭呢?田蘭講仁義嗎?周瑜還真是不知道。

周瑜就知道田蘭的兵強。當然,將也不弱。太史慈曾經打敗過孫策。由于孫策有傷在先,也可以說,是戰了個平手。不過,太史慈那樣的武藝,也就是孫策那樣的武藝,周瑜並沒有認為有什麼了不起。田蘭士兵的強大,周瑜倒是真心地認為了不起的。

士兵強大,還是不能說明其主人的心胸。周瑜照樣不知道田蘭是否仁義。但是,卻讓周瑜有了一絲向往和好奇。好奇的是,這樣的士兵是怎樣練出來的;向往的是,如果自己指揮的就是這樣的士兵,那該有多好。

有了向往和好奇之後,那求死的念頭就完全徹底地消失了。于是,周瑜就有了煩惱。周瑜希望,先判定田蘭是否仁義,然後再確定是否歸順田蘭。因而對于軍營里面的將領馬上就要問到的降與不降的問題,極為頭疼。

……

見到了軍營里的主將。周瑜認識,就是跟孫策打過一場的太史慈。還好,太史慈認出周瑜之後,並沒有立即詢問周瑜降與不降、不降就殺。太史慈派了個百人小隊,把周瑜押走了。

這就算是過了一關了。「降與不降、不降就殺」這樣的問題太讓人頭疼了。放在半個時辰以前,很簡單,也就是「不降,要殺便殺。」但是,當周瑜再次見到田蘭的強兵之後,周瑜發現自己已經不想死了。既不想死,又不願意歸降,這就矛盾了。

轉眼就到了于禁的軍營。躲過一次的問題,還能不能再次躲過呢?周瑜被押著見到了于禁。周瑜也記得于禁。還好,于禁也沒有問那樣的問題。于禁居然派了一個千人隊,把周瑜押往曲阿。

一次躲過那樣的問題,可以解釋為偶然。兩次躲過,應該就不是偶然了。周瑜不由得思考了想來,為什麼田蘭的將領都不問那樣的問題呢?絕對不能解釋為田蘭的將領沒有殺人的權力。

到了曲阿,周瑜被移交給張昭。這個過程中,周瑜並沒有見到張昭。不過,此時周瑜已經不再頭疼了。兩次躲過那樣的問題,周瑜就判定出曲阿的主事之人同樣也不會問自己那樣的問題。當然,為什麼不問,周瑜還是沒有想通。

由曲阿到建業,張昭帶隊,衙役護送。這個時候,周瑜見到了張昭。但周瑜並不認識張昭。周瑜僅僅是知道張昭這麼個人,並且認為張昭有大才,卻並沒有見過。

就這樣,周瑜最後被帶到田蘭這里來了。將領們不問那樣的問題,田蘭肯定要問。那樣的問題,始終是躲不過去的。而周瑜這邊,卻還是沒想好應該怎樣回答。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