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231章 吳郡大軍

作者 ︰ 石晶藍

嚴伯虎終于出兵了。

嚴伯虎為嚴輿大辦喪事。吳郡全城的人都知道。既然如此,相鄰的楓橋縣里的孫策也一定知道。喪事共耗時七日,第七日出殯。假如在出殯之後出兵,那就完全讓敵人知道了,沒有一點突然性了。因此,嚴伯虎改為第六日出兵。

嚴伯虎這邊,士兵共有一萬一千多名,號稱一萬名。一般號稱的時候都往多里說,嚴伯虎不,他往少里說。嚴伯虎這個人,無論是史志還是演義,都沒怎麼細說。因而在本故事里也沒有辦法細說。不過呢,我們還是可以按照常理進行一些推論。

以往史志和演義里,就嚴伯虎的名字,別的沒有多說。在三國系列游戲里,將嚴伯虎定義為武將,武力大約八十多,智力就不行了。嚴伯虎真是這樣的人嗎?

絕對不是。吳郡所在地,現為吳江市。旁邊的楓橋縣,現為蘇州市。這是什麼樣的地方?江南糧倉、魚米之鄉。如此美麗富饒的地方長官,會是一名智力不高的武將?當然不。按常理推論。嚴伯虎應該是一名文官。

嚴伯虎這樣的文官是治理方向的官吏,不是軍事方面的人才。也就是說,嚴伯虎不通軍事,與郭嘉、郭圖是兩碼事,跟張昭、張倒差不多。地方官吏的首要素質,並不是武藝,而是治理。

嚴伯虎屬于治理方面的文官,那麼嚴輿也就應該差不多了。文官的素質,加上胞弟的身份,出使孫策,是非常合適的。嚴伯虎怎麼也沒有想到孫策會動粗,所以才派了嚴輿。嚴伯虎這樣的治理文官,通常應該是投降派的,通常都是有點優柔寡斷的。

嚴輿被殺,嚴伯虎痛心了。孫策的這種行為,在嚴伯虎看來,只有用「瘋子」二字才能夠解釋。既然孫策鐵定了不讓自己好過,自己還猶豫什麼呢?因而,這位優柔寡斷的治理文官終于出兵了。

……

嚴伯虎這方面當然也是有武將的。也許是因為歷史上主帥不力的原因,嚴伯虎的這股武裝力量很快就失敗了,從而導致了該武裝力量里面的所有武將都沒有留下名字。

拿建業城的薛正禮來說,此人也並不怎麼樣吧?不僅個人武藝不高,而且督兵不力。單挑敗給陳武不算,還被陳武沖到自己的軍陣里面殺了五十幾個人。此人的留名,其實就因為閉城防守,把那位沒有打下一座城池的鼎鼎大名的孫策難住了。

閉城防守是很高明的戰術嗎?不是。當然,也不是說閉城防守這個方法就很笨。而是說。閉城防守是一種非常普通的,而且是很容易想到的辦法。薛正禮想到了,嚴伯虎這方面的武將不可能人人都想不到。但是,他們在得到進攻的命令之後,就全部都想不到了。

這個時代的將與兵,在數量上沒有必然的關系。並不是說,每一百二十個人就會有一名連長。將與兵實際上是分離的兩條線。士兵里面,倒是有百人長。但這些百人長卻不是真正的校官,他們只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家僕人。只有千夫長,才有帶兵作戰的權利,才算是校官。

但千夫長跟將領還是不同的。千夫長,顧名思義,是一千名士兵的長官。這個職務與現代軍事職務有些相像。但千夫長這個長官的權利卻不大。很大一部分事情,還是公家僕人的性質。將領要安排士兵做事的時候,就吩咐千夫長,然後千夫長就把將領的指示貫徹下去。

將領是走的另一條線。將領的人數跟士兵是全然無關的。來一名將才,就可以聘一位將領;來十名,就可以聘十位。給將領一個頭餃,許以一定的俸祿,就算完事。到時候如果俸祿沒有按期如數發放,將領們通常是會理解的。

士兵總數一萬。如果只有一名將領,那就帶一萬;有一百名將領,平均就只能帶一百士兵。在平時沒有發兵的情況下,有一些將領是要帶兵的,另一些將領則不帶兵。不帶兵的將領,又叫做中軍散將。演義中的高順,本故事中的呂布就是中軍散將。

嚴伯虎有兵一萬一千人,將領五人。此戰,嚴伯虎留守三千士兵和一名將領;出動八千人和四名將領。由校尉那勇負責全盤指揮。

出動的四名將領並不是平均帶兵兩千人。而是三二二一。主攻將領率兵三千,負責配合的兩名將領各率兵兩千,全盤指揮的那勇則只率兵一千。這里,並不是職務越高,帶兵人數越多。一切都取決于戰事的需要。那勇職務最高,帶兵數量反而最少,這本來就是那勇自己的主意。

……

由于兩城相距太近,百姓往來走動,不需要派人偵察,也能夠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嚴伯虎了解到孫策的情況是,城門沒有關閉,但已經派了重兵防守,夜間城牆上面的巡邏也比較頻繁。也就是說,孫策那邊已經處于一種戰備的狀態。

這不奇怪。孫策殺了嚴輿,孫策自己不可能不知道。吳郡這邊給嚴輿大辦喪事,並且在操辦的時候,時不時地就會控訴一下孫策的罪惡,孫策也不會不知道。也就是說,孫策一定知道,吳郡會在近期內出兵楓橋縣。因而,孫策就有了防備。

這個時候。往往會有一種情況。就是派出士兵,化妝成百姓,混入對方城中。然後在攻城的時候,突然殺出,打開城門。針對這種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孫策把楓橋縣四座城門附近的房屋都拆了。即使吳郡士兵混進去,也不可能突然殺出了。城門附近的一大片空地,以及空地上面的拒馬鹿角,將成為內應的障礙。

此外,孫策還將拆毀房屋所得的磚石全部運到了南門城牆上面。楓橋縣的南門,正對吳郡,這是吳郡的主攻方向。磚石運上去,當然是為了防守。

嚴伯虎本人並不會打仗。擅長治理的文官,本來就應該如此。因此,吳郡這邊的軍事計劃,就由校尉那勇制定。當然,那勇制定計劃的時候,是請示了嚴伯虎的。

那勇的計劃很簡單,就是強攻。那勇說,我眾敵寡,宜用強。無論敵軍有何詭計,在絕對強大的實力面前,都不堪一擊。孫軍的人馬。不過三千。自己以八千攻之,近三倍于敵。為此,那勇也沒有派士兵混到楓橋縣當內應。進攻的手段,就是正面強攻。

……

進攻的日子是嚴伯虎確定的。選個日子而已,與具體的軍事無關。嚴輿喪事即將辦完。就在這種將完而未完的時候,吳郡的士兵出動了。

由于兩城相距較近,出北門十里之後,吳郡先頭部隊就停止了前進。進行整隊。強攻軍隊在中間,配合進攻的軍隊位于東西兩頭。總指揮那勇在最南面。這里,吳郡的軍隊明顯省略了一個環節,那就是輜重部隊。這當然是因為距離很近的原因。

吳郡士兵的整隊。時間當然是比較長的。可以說,這時代除了田蘭的軍隊,其它所有的軍隊整隊時間都很長。這樣長的時間里,有沒有百姓路過看見呢?

從吳郡方向是不會有百姓過來的了。這是因為士兵由吳郡而出,吳郡的百姓已經知道了。知道前面要打仗,當然就要躲開了。從楓橋縣過來的百姓卻不知道。于是乎,百姓遠遠地,就看見了。百姓看見之後,通常有兩個選擇。一是往旁邊躲開,一是原路退回。這兩個選擇都不怎麼好。因為對面的大軍人數夠多,佔地極廣,左右綿延了將近兩里。往旁躲,必須在最短的時候內跑出這兩里的範圍,否則大軍前進,一旦發現自己,定然被射成刺蝟。原路退回從短期目光看,是最佳的選擇。但自己退回去的原路,原本就是大軍進攻的方向。轉眼之間,大軍就會趕過來,因而最終效果也一定不好。

沒有第三種選擇了。于是,遇見吳郡大軍的百姓,有的往旁邊躲了,有的回了楓橋縣。同時,他們給楓橋縣的守軍、也就是孫策的士兵,帶去了消息。

……

由此可知,在這樣一個年代,想要讓自己的進攻具備突然的性質是多麼的困難。當吳郡大軍整隊完畢,真正兵臨楓橋南門的時候,孫策的士兵得到消息已經有一會兒時間了。

那麼,孫策的士兵又采取了什麼樣的防御措施呢?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幾乎沒有。

孫策總共三千人,防守四道城門。由于西門行人較少,平時就兩百人左右。北門和東門,各有五百軍士。孫策的防御重點,原本就是南門。一千八百人,都在南門。

戰斗還沒打起來,那些士兵在什麼地方?並沒有全部在城牆上面。就拿南門這邊來說,城門口。檢查過往行人這兒,就八十個人;城樓上門,就二十個人。總共只有一百人。其余的一千七百人,只是住在南門附近,而並沒有真正在南門。

南門的士兵得知吳郡大軍來攻的消息之後,那是肯定要去通知那一千七百人的。但是,事有不巧,偏偏這日北門那邊發生了大火。大火蔓延了幾十棟民房。那一千七百人全部調去救火去了。

當跑去通知的士兵帶回一千七百人不在的消息的時候,城門口的八十名士兵都慌了神色。然後,就在這個時候,吳郡的大軍開過來了。八十名士兵一見,掉頭就往城里跑。就連城門都沒有關閉。

……

吳郡主攻部隊接近南門,遠遠地看見城門的孫軍士兵逃走了。前面的士兵接近城牆兩百步,也就是在城牆上面弓箭射不到的地方,停下了腳步,等待命令。負責主攻的將領驅馬上前,听了士兵的匯報,感覺有點不可思議。略一沉吟,將領就派出了兩百士兵進城。並且命令,這兩百士兵進城之後,要盡快抓幾個百姓問話,想辦法弄清孫軍士兵逃走的真相。

這麼一耽擱,城牆上面的二十名孫軍士兵就開始發箭了。不過,二十人的弓箭,實在是稀疏。吳郡兩百士兵冒著箭雨就沖進了城內。進城之後,一個百人隊分成兩個五十,自兩道石階上了城牆,殺死了二十名孫軍士兵。另一個百人隊沿街抓捕百姓,很快就抓了三十多人。然後兩隊會合,又退出南門。

吳郡主攻將領命令,把那三十幾個百姓分開,由士兵們分頭詢問。很快就問完了。士兵們一一過來報告。將領這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北門火起,孫軍士兵都去救火去了。

「天助我也!」吳郡主攻將領不由得在心中贊嘆了一聲。然後一聲令下,大軍就開進了楓橋,直撲北門濃煙滾滾的火場。

吳郡負責協同進攻的另外兩支隊伍,事前沒有確定其進攻目標。他們有可能跟著主攻隊伍進攻南門,也有可能繞道去攻打東西兩門。這時,他們見到主攻部隊長驅進入縣城,于是,也緊隨其後,開進了楓橋縣。

……

主攻部隊一路高歌猛進,很快就逼近了楓橋城北的火場。遠遠地,就瞧見了滾滾的濃煙。稍近,就見到了亂竄的火苗以及無數救火的人影。再近一點,救火的孫軍士兵發現了敵情。此時,孫軍士兵手里拿的不是兵器,而是救火的東西。再加上孫軍士兵原本人數要少些。于是,有人喊了一聲,兩千多孫軍士兵不再救火了,而是往北門逃跑。吳郡大軍當即發足猛追。

城門當然是比較寬大的。但是,孫軍兩千多人在北門這兒,還是被堵了一下。這樣一來,尾部的少數人,就被吳郡士兵追上了。吳郡士兵揮起了屠刀,像砍瓜切菜一樣開始殺人。而孫軍士兵這一邊,一則因為沒拿兵器,二則因為救火的時候消耗了體力,缺乏抵抗的力量。

殺了約兩百人之後,追與逃的距離就又拉開了。孫軍士兵已經全部逃出了北門。吳郡士兵也隨後追了出去。方向都是正北。正北的前方有什麼,孫軍士兵不知道,吳郡士兵也不知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