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213章 再得一人

作者 ︰ 石晶藍

張英人馬損失大半。敗退回揚州。眼見孫策由三千兵馬增至七千,小疥長成大患,劉繇大怒,便要斬掉張英。左右急勸,這才允其戴罪立功。

當下進行部隊調配之後,劉繇親自率軍,並張英,帶兵一萬四,進駐金牛山,迎擊孫策。壽春城由武將陳武,率其余一萬士兵把守。

孫策得到張英的四千俘虜,短時間內還無法形成戰力。這四千人,原本是揚州駐軍。他們的親戚朋友都在揚州,然後叫他們打揚州,那他們肯定出工不出力。于是,孫策就找了個地方進行操練,暫緩對揚州的進攻。

但是,孫策可以緩,而劉繇並不緩。劉繇逼近了金牛山。形勢對孫策極為不利。

就這麼野戰,劉繇那邊的士兵說有一萬四就有一萬四,而孫策這邊。新得的四千俘虜兵一定不能算數,就算是原來的三千士兵,也很難保證他們不會臨陣逃月兌。因而野戰是不行的。

不戰而避也是不行的。孫策這邊,雖然打了勝仗,但是卻士氣低下。勝仗所帶來的士氣,是給前面三千士兵的。也可以說,前面三千來自張邈部隊的游兵散勇,基本上算是穩定了。但是,如果不戰而避,情況就不同了。那三千人本來就是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亂搶糧食,繼而被袁術的軍隊打散了的。基礎不好,留有歷史問題。不戰而避,很可能浮動軍心。而這邊又有四千新俘虜。只要退避,新俘虜是一定會逃跑的。新俘虜一逃跑,前面的三千人也必然會有人跟著逃跑。到那個時候,孫策就又變回孤家寡人了。

不能野戰,也不能退避,那麼,就只剩下了陣地戰。而陣地戰當中,弓箭又是極為重要的環節。沒有大量的箭矢,就不能射住陣腳,就排不出整齊的隊形。而孫策眼下的箭矢的確又不夠多。這也是一個極為頭疼的事情。

這個時候,周瑜發揮作用了。周瑜道︰「劉繇麾下,武將不多。能獨當一面者,非張英、陳武莫屬。今劉繇領兵在外,壽春必留兵駐守。而張英又逢新敗,故留守之人必是陳武。陳武。字子烈,廬江松滋人。少時與瑜曾有來往。可使蔣欽、周泰,帶瑜走水路。繞過金牛山,偷入壽春。然後瑜游說于陳武,彼必倒向主公。這邊劉繇得知陳武已降、壽春已失的消息之後,軍心必亂。必將取道成德、涂中,過長江以至建業。建業、曲阿,尚有薛禮、笮融的軍馬。劉繇勢將負隅頑抗。」

……

孫策大喜,當即按照周瑜之計行事。驅兵至金牛山前,與劉繇軍列陣而戰。當日天色已晚,兩軍相遇,僅罵手對罵了幾句,便各自宿營無話。

次日,孫策升帳,對眾武將說,大家要盡量拖時間。劉繇那邊武將不多,估計就是張英一人。千萬不要打勝。如果打勝,便是大軍交戰,己將不利。因此,最好是在不勝不敗的前提下,略佔下風。給對方以希望。就讓這種武將單挑一直拖延至壽春到手。

眾將得計,再出來擺陣。這邊黃蓋出車,那邊還是張英。黃蓋曾經在渚牛灘與張英戰過三十回合,不分勝敗。因此,這時黃蓋在前三十招仍然全力以赴。同樣的不分勝敗。三十招之後,黃蓋略微收力,便處于下風。但是這下風便一直維持到了中午。

飯後,兩軍又戰。孫策這邊換了韓當上場。韓當是生力軍,也沒有故意進行掩飾。起手十招,韓當就一直佔據上風。十招一過,雙方相當。二十招之後,韓當又處于下風。就這樣戰了三百多回合,雙方鳴金收兵。

第二日,張英又來挑戰。孫策這邊懸掛免戰牌進行拖延。張英罵了一陣,回去了。午後,孫策列陣,派韓當主動搦戰,張英迎上,二人又戰了一個下午。

第三日,張策又掛了免戰牌。同時注意觀察敵軍動靜。見劉繇的軍隊並沒有強攻的意思,那免戰牌就干脆掛了一天。

第四日,孫策撤去免戰牌。黃蓋出陣,與張英對打。打了十來招,黃蓋處于下風。接著又打了二十幾招。劉繇那邊鳴金收兵了。

……

且說張英回到陣中,謂劉繇曰︰「我正佔上風,眼看就要捉拿賊將了,為何這時收軍?」劉繇道︰「大事不好了。人報周瑜領人偷進壽春,游說陳武。那周瑜與陳武,均是廬江人。且是舊識。如今陳武已投賊軍,獻了壽春。你我後路已斷。須得急繞道,自成德、涂中,過長江以至建業。會合薛禮、笮融的軍馬,尚可以戰。此地不可久留矣。」張英一听,道︰「我早就說陳武不可靠嘛。」劉繇道︰「你什麼時候說過,我怎麼不知道?」張英氣息一滯,沒敢再說。

于是,劉繇下令拔營撤軍。就在大白天里,就在孫策軍營不遠之處,劉繇就沒有一點擔心孫策會趁隙而擊。這個原因,不是因為劉繇膽氣壯;更不是因為劉繇料到孫策不會進擊;而是因為劉繇根本就沒有多想。

劉繇笨嗎?應該不笨,或者說有點笨。但無論多聰明的人,都有犯糊涂的時候。正所謂關心則亂。劉繇老窩被抄,心已經亂了。心一亂,就什麼也不顧了。因此,劉繇才將孫策的大軍視若無物。

孫策也的確沒有進擊。原因還是那個原因,山也還是那座山喲,梁也還是那道梁。還是因為自己的士兵是新得的俘虜兵的關系。

韓當建議,趁劉繇拔營的混亂之際揮軍掩殺,被孫策拒絕了。韓當又建議,派哨騎跟隨劉繇大軍。待其宿營之後,晚上劫營。同樣被孫策拒絕了。

孫策這邊略微等了等。待劉繇撤離之後,也拔營出動,往壽春城,與周瑜會合去了。

……

孫策就像是做夢一樣,從一個相當于流落街頭、無家可歸的浪子,變成了擁有城池的主人。孫策滿足了嗎?這個問題並沒有產生。如果產生了這樣的問題,本著英雄人物的一貫作風,肯定是回答,不滿足。英雄,怎麼可以滿足于這麼一點點的小成就呢?

實際上,所謂英雄。並不是天生的。英雄也是一步一步地走過來的。是否滿足這樣的問題並沒有產生,也幸好沒有產生,否則,孫策極有可能會選擇滿足。

孫策選擇滿足的依據在于,孫策沒有追擊劉繇。這說明孫策極為看中既有的利益。孫策不希望好不容易聚集到的七千士兵,因為某種不確定的因素而土崩瓦解。按照孫策的這種行為,往下推測,那麼,孫策在壽春會合周瑜之後,就應該整頓地方,操練軍隊。短時間內,是不會出征的了。

但是,事情並沒有這樣發展。當孫策到了壽春之後,看到了壽春這邊又得了一萬士卒。如此好事,孫策竟沒有覺得有什麼欣喜。原因就是,這一萬士卒是周瑜得來的。

最開始,孫策就只有一百來人。是周瑜招募的三千士兵。三千變七千,增兵四千,是打出來的。那一仗的主要立功者,是蔣欽和周泰。而蔣欽和周泰與周瑜不同,這二人沒有讓孫策感到一絲壓力。因而,在孫策的心里,就將增加四千兵的這一部分成績算到了自己的頭上。四千,總算是多于前面的三千了。孫策覺得可以吁一口長氣了。那知,轉眼間,周瑜又弄到了一萬。

孫策與周瑜的感情是沒有裂痕的。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但是,兄弟之間,還是存在比學趕幫超的。誰也不會說孫策的功勞小了,連周瑜也不會說。但只要周瑜看孫策一眼,孫策就心虛,就覺得周瑜在說。下面的武將,如果看周瑜的時候,眼光里帶著崇敬之色,孫策就不會舒服。

這就來了一位。陳武,子烈,廬江松滋人。壽春守將。早年是周瑜的熟人。其人身長七尺。偉岸挺拔,皮膚泛黃,眼楮微赤,與常人有些差異。這個人,看周瑜的眼神就帶著崇敬之色。

因而,孫策的大政方針一下子就變了。孫策見了陳武之後,略微說了些廢話,然後就拜陳武為校尉,令其擔任先鋒,直下建業。又令大軍速備糧草,隨後跟上。一場對劉繇的追擊戰,就這麼拉開了序幕。

……

周瑜道︰「附近廣陵郡,隱居有一人。此人姓張,名,字子綱。與前面說過的張昭並稱江東二張,同為不世之大才。大軍備糧,尚有一日功夫,何不前往聘之。」孫策采納了周瑜的建議,帶了從人,備好禮物,親自走了一趟廣陵。

然而,進了廣陵城之後,孫策一打听,居然沒有听說過有叫張的。孫策在城內一轉悠,瞧見一家學館。猜想張化名開了學館也說不定,于是就去求見學館的先生。學館先生一出,孫策大失所望。一眼看去,那先生七十有余,也許八十不足。早已是風燭殘年。如此之人,又怎能隨軍呢。孫策當時根本就沒有說出聘請的話。

孫策回了壽春。周瑜過來問情況。孫策說,那張不肯來。周瑜寬慰道︰「有才之人,必定有志。兄長目前成就尚小。假以時日,再去延請,必定成功。」孫策心道,等我成就大了,那張是否還活著都說不一定呢。

隨後,整軍已畢,大軍克日出發。南下建業、曲阿。

……

孫策軍隊前日一走,第二日,田蘭就走了壽春。一進壽春,田蘭發覺,這怎麼是一座空城。當然,不是說沒有人,而是說無人管理。田蘭發了個安民告示,又整頓了一下城了的秩序。當日也未能去廣陵。

第二天,田蘭去廣陵延請張。張昭同行,陳群就沒有跟來了。跟孫策一樣,進城一打听,人人不知張其人。也跟孫策一樣,田蘭在城中瞎轉悠,然後就看見了那座學館。學館里面就一位先生,田蘭見了。不過,田蘭沒有像孫策那樣「拜見」,而是大馬金刀地,直接闖進書館里,然後就見到了。

「哪家女子,竟敢擅闖書館?」那老先生問。田蘭不答反問︰「你叫什麼名字?」老先生道︰「豈能如此態度詢問于老夫?」田蘭道︰「如果你不回答,我就給你取個名字。記住,以後,我叫阿黃,就是你了。」阿黃這麼個名字,實在是太悠久了,幾乎人人皆知。

「竟敢有辱斯文,」老先生道,「來人哪,給我打將出去!」

此時,學館里面有青年二十幾名。其中有兩名下人,其余都是學生。那些學生听了先生的話,逼了過來,但一時之間還沒有動手。兩名下人就不同了。其中一人上來就抓田蘭的肩膀。田蘭一揚手,一拳就打到那人的腋窩。那人當即蹲下,起不來了。

另一名下人看見田蘭厲害,改抓為打,從後面給田蘭一拳。田蘭一低頭,讓過了大部分,但還是被拳頭的邊緣掃著了腦袋。頓時就有點疼。田蘭扭身就跑。眾人也沒有追。

……

眾人沒有追,是因為他們都以為田蘭是落荒而逃。哪知道,一眨眼,田蘭的親兵就進來了。別看這十八名親兵都是女人,她們可都是殺過人的老兵。女兵們手持連鞘大刀,刀沒有出鞘,就這麼沖了過來。頓時就打了個落花流水。

田蘭在外面等著沒有進來,這是因為田蘭要防止張昭逃跑。今日此行,只有郭圖同行,沒有武將。而郭圖與張昭,田蘭看不出兩人誰打架的本事強。

新兵出來報告,說里面的人都打趴下了。田蘭、郭圖、張昭就走了進去。田蘭還是找到那個老先生,大聲問道︰「阿黃,吃飯沒有?」老先生道︰「士可殺不可……」

田蘭道︰「誰辱你了?問你名字,是你自己不說的。你沒有名字怎麼行呢,怎麼教導學生呢?」

「子布,是你?!」角落里被打的學生當中,突然有人驚道。張昭一愣,「誰?誰叫我?」那人道︰「是我,張啊。」張昭快步上前,把張從地上拉了起來,道︰「子綱,真沒想到,你竟然躲在這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