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130章 呂布來投

作者 ︰ 石晶藍

司徒王允,絕對是堅決的倒董派人士。當初曹操借刀殺人。借的刀,就是借的王允的七星寶刀。那時,王允設宴後堂,與一班舊臣哭訴董卓的罪惡。曹操以諷刺開言,引起王允的注意,然後才順利地借到了七星寶刀。

由此,也可以看出,王允經常在家里長吁短嘆。家中眾人,受其影響,偶有效仿,也合情合理。府中歌伎貂蟬因嗟嘆而被王允發現,王允問其故,貂蟬回答︰「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長嘆。不想為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貂蟬回答的理由,也是站得住腳的。

王允听了貂蟬的回答之後,以杖擊地,便說︰「誰想漢之天下卻在你的手中!」這說明,就在那一瞬。王允已經想出了連環美人計。

之前沒有想到,是因為沒有受到啟發。貂蟬說,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相當于只要您需要,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言中,有自薦枕席之意。美人自薦枕席,倘若換個歡愉一點的氣氛,或許王允就笑納了;但這時的王允根本就沒那心思,滿腦子想的都是董卓。面對貂蟬的自薦枕席之語,很自然地,便將董卓夜宿後宮的行為聯系起來,繼而產生貂蟬侍奉董卓于枕席之間的畫面。

王允是仇恨董卓的。貂蟬就算與王允沒有什麼親情,但總歸是自己人。貂蟬侍奉董卓于枕席之間,豈不是便宜了董卓?那是萬萬不行的!且慢,能不能讓貂蟬利用董卓亢奮之機,殺掉董卓呢?唉,可惜不行。貂蟬力量太弱,就算是貂蟬手持鋒利的匕首,也是殺不了董卓的。那麼下毒呢?還是不行。貂蟬不懂毒藥,自己也不懂,而董卓那邊的人說不定就有人懂。

由此看來,女人的枕席之歡用來殺人還是不成的。美人計,只能用于讓目標人物听話。假如把貂蟬送給一位有能力殺掉董卓之人,咦,還真有,這人便是呂布。呂布與董卓,經常形影相隨,有的是機會。以呂布的功夫。也有的是能力。沒有的,便是殺董卓的想法。那麼,送他一個貂蟬,施以美人計,于枕席之間,軟語相求,是否能夠讓呂布對董卓產生殺意呢?

唉,還是沒有把握。那董卓對呂布,也是賞勞甚厚的,必須得離間一下才行。對了,離間……美人計……于是,青史留名的連環計就完整地呈現出來了。

……

貂蟬的美麗,多半是不及蔡琰的。歷史上的蔡琰,在言語不通的匈奴左賢王那兒,就憑著純粹的美麗做了王妃。而王允卻在貂蟬說出自薦枕席之語的時候無動于衷。但貂蟬有貂蟬的優勢。貂蟬是王允飼養的歌女。也就是說,貂蟬實際上是一名藝人。歌者,長引其聲以育之也;舞者,動其身炫其容逸其情者也。于是,歌舞相樂,便喜之至也。用現在的語言說,歌舞。既能抒情又能敘事,聲情並茂,通俗易懂,能表達比較細致復雜的思想感情和廣泛的生活內容,是一種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娛樂形式。

若放在現代,貂蟬就是娛樂明星。但是在古代,還沒有娛樂這個行業。歌舞藝人,要麼在青樓表演,要麼就是由王允這樣的官宦所飼養。貂蟬屬于後者。在王允的眼里,貂蟬是表演後台卸妝之後的貂蟬,而在觀眾的眼里就不是了。貂蟬能夠通過表演,把八分的美麗渲染為十二分;更能夠通過表演,把自己要述說的故事直接植入觀眾的心底。

王允這樣的連環計,其主角不僅僅需要美麗,更需要表演,也只有貂蟬才能夠勝任。只有貂蟬才能戰勝皇宮的妃嬪媵嬙,獨得董卓的寵愛。只有貂蟬,才能夠適時挑撥董卓與呂布之間的矛盾。換了蔡琰,是絕對不行的。

于是,連環計隆重上映了。最後,呂布殺了董卓。有詩贊曰︰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

事後,貂蟬跟了呂布。貂蟬真的願意跟呂布嗎?恐怕不見得。那麼,貂蟬豈不是願意跟董卓了?同樣不見得。實際上,貂蟬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在呂布和董卓之間二選其一。

董卓曾經病過一次,貂蟬衣不解帶,曲意逢迎。讓董卓深深感動。當董卓听說天子要讓位給自己的時候,曾經對貂蟬說︰「吾為天子,當立汝為貴妃。」這說明,貂蟬實際上已經進入了董卓的心里。倘若取得最後勝利的是董卓而不是呂布,那麼貂蟬是能夠過上富足的生活的。

事實上後來是呂布勝了董卓敗了,貂蟬跟了呂布,然後過的是顛沛流離的生活。這說明,貂蟬固然沒有選擇愛情的權利,但卻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自己的主見。貂蟬忠實地、出色地挑起了呂布對董卓的仇恨。只可惜,勝利的果實,對于貂蟬來說,苦澀了點。

……

李傕、郭汜、樊稠聞董卓已死,呂布將至,便引了飛熊軍連夜逃奔涼州。然後派人到長安上表求赦。王允道︰「董卓跋扈,皆此三人相助。今雖大赦天下,獨不赦此三人。」使者回報李傕。傕曰︰「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可也。」

亂國毒士賈詡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道︰「諸君若遣散大軍,單獨逃走,則只需要一個亭長就能逮捕。不如召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不勝。逃亦未遲。」

李傕等人都認為賈詡說得有道理,遂按賈詡之計,散布流言︰「王允欲血洗西涼!」西涼民眾盡皆驚惶。然後李傕等人出來召兵︰「反正是個死,不如殺上長安,斬了王允。」于是聚眾十余萬,殺奔長安來。

路遇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正引軍五千人,準備與丈人報仇。李傕等人便與之合兵,讓牛輔為先鋒。四人陸續進發。

王允听知西涼兵來,與呂布商議。呂布說︰「司徒放心。此等鼠輩,何足道哉!」遂引李肅將兵出敵。李肅當先迎戰。正與牛輔相遇,大殺一陣。牛輔抵敵不過,敗陣而去。

不想當夜二更,牛輔乘李肅不備,竟來劫寨。肅軍亂竄,敗走三十余里,折軍大半,來見呂布。呂布大怒︰「汝何挫吾銳氣!」遂斬李肅,懸頭軍門。當初,正是李肅勸呂布殺丁原投靠的董卓。呂布對董卓不滿之後,早就想殺李肅了。

次日呂布進兵與牛輔對敵。牛輔如何敵得過呂布,仍然大敗而走。是夜牛輔喚心月復胡赤兒商議,說︰「呂布驍勇,萬不能敵;不如瞞了李傕等人,暗藏金珠,與親隨三五人棄軍而去。」胡赤兒應允。

哪知,這胡赤兒是個貪財之人。當夜牛輔收拾金珠,帶了三個隨從,與胡赤兒一道,逃到河邊。胡赤兒突然拔刀,將牛輔殺死。

本來,就應該攜帶財寶跑了,但是胡赤兒人心不足蛇吞象,還想謀取一官半職,提了牛輔的頭就來獻給呂布。呂布問起情由,三個隨從告發說︰「胡赤兒謀殺牛輔,乃為奪其金寶。」呂布一听,原來是這麼個人哪,大怒,當即便斬了胡赤兒。

……

呂布領軍前進,正迎著李傕軍馬。呂布不等對方列陣,便挺戟躍馬,率軍直沖過去。傕軍不能抵當,敗走五十余里,然後依山下寨。

郭汜、樊稠等人到了之後,聚商軍情。賈詡道︰「呂布勇而無謀,不足為慮。我引軍守住谷口。每日誘他廝殺。郭將軍可領軍抄擊其後路。我們可以效仿彭越撓楚之法,鳴金進兵,擂鼓收兵,惑亂其心。樊公則分兵徑取長安。彼首尾不能救應,必然大敗。」

卻說呂布率兵到山下,李傕引軍搦戰。呂布沖殺過去,李傕退走上山。山上矢石如雨,布軍不能進。忽報郭汜在陣後殺來,呂布急轉回戰。只聞鼓聲大震,汜軍已經退去了。呂布方欲收軍,鑼聲響處,傕軍又來。還沒來得及對敵,背後郭汜又領軍殺到。

就這樣,每當呂布率兵沖到,敵軍就擂鼓收軍。每當呂布收兵,敵軍又鳴金進攻。一連幾日,皆是如此。欲戰不得,欲止不能。搞得呂布暈頭轉向、氣憤填膺。正在惱怒之時,忽然飛馬來報,說樊稠軍馬竟犯長安,京城告急。

呂布領軍急回。背後李傕、郭汜殺來。呂布無心戀戰,只顧急趕。被李傕、郭汜乘勢掩殺,折損了好些人馬。等呂布到了長安城下。卻見賊兵早已圍定城池。呂布當即沖殺了過去。

樊稠的個人武力雖然比李傕略高,但統兵能力卻略低,兩人總體實力大致相當。照理說,李傕敵不過的呂布軍,樊稠也應該敵不過才是。然而,現在的呂布軍早已經不是前幾日的呂布軍了。

如今的呂布軍,數日以來,都沒有得到過好好的休息。在回師長安的過程中,長途奔跑,疲憊不已,且沿途受到李傕、郭汜部分的追殺,精神上更是不堪重負。這樣的軍隊,已經喪失了戰斗的力量,就像是沙雕作品一樣,一觸即潰。

因此,呂布軍與樊稠軍剛一交戰,就極為不利。過了片刻,李傕、郭汜的部隊又追殺了過來,呂布只得瞅了個空當,帶著士兵跑了。

由于戰敗,呂布心情不好,當夜大發脾氣。士兵們害怕呂布,趁呂布睡熟了,很多人就跑去投降了。等呂布早晨醒來,見士兵人數已不足兩千,不由得憂心忡忡。

又過了幾天,董卓余黨王方,在城中作內應,偷偷地打開了城門。賊軍一齊擁入,攻進了長安。呂布听到動靜,也率兵突進長安,但這時呂布身邊也已只剩下幾百人了。眼見賊軍勢大,無可挽回,呂布找到王允,道︰「勢急矣!請司徒上馬,同出關去,別圖良策。」王允卻說︰「蒼天有靈,漢室中興,乃我畢生之追求。若蒼天不佑漢室,則我將以身相殉,勢與漢室共存亡。臨難而逃,吾不為也。」呂布再三相勸,王允還是不肯去。不一時,各門火焰竟天,呂布只得棄卻家小,引百余騎飛奔潼關而來。

……

駐守潼關的龍凡,與把守虎牢關的許保、把守汜水關的劉彥一樣,都是田潤軍中後來自己提拔的將領。這樣的將領,素質中等,但在忠誠方面,卻無可懷疑。

在呂布的印象里,潼關是董卓的將領李蒙把守的。董卓伏誅之後,李傕、郭汜、樊稠都曾經逃竄西涼,想必李蒙也一定逃了。哪知,還沒到關前,呂布就望前關上旌旗招展,絕不像沒人的樣子。

莫非董卓伏誅的消息沒有傳到潼關?如果是那樣的話,呂布就還是董卓的義子,權位高于李蒙。呂布依然還是能夠出關的。因此,呂布到了關前,喝道︰「關上的李蒙听了。我是呂布,要出關公干。趕快給我開關。」

關上龍凡站了出來,道︰「賊將李蒙,早已伏誅。我家總督已取此關三月了。蔡帥有令,關閉此關。不管你是呂布還是別的什麼人,都請回去。」

呂布听了,以為總督和蔡帥是同一人,想了一下,卻翻不出姓蔡的諸侯的記憶。便問︰「請問你家主公是哪一位,說不定與我就有交情。」

龍凡答道︰「田潤田澤坤,並冀青三州總督。天下只此一位總督,更無旁人。你既然自稱呂布,如何不知?」

呂布這才想起田潤。所謂三州總督,不過是董卓隨便封的虛餃。當時如果田潤再多請求總督幾個州,那麼再添上徐州、兗州、揚州等等也無不可。有個田潤跟關東諸侯對著干,對董卓是極為有利的。

呂布心里沒把田潤真的當作是一方諸侯,因而沒有想起。這時,為過潼關,呂布便急速回想與田潤有過什麼交情。想來想去卻是沒有。便道︰「那蔡帥又是誰呢?也許蔡帥跟呂某有交情也說不定。」

龍凡答道︰「蔡帥乃蔡中郎之女蔡琰蔡昭姬。」

蔡琰,呂布是知道的。董卓知道自己的手下經常強搶民女,曾有嚴令,所有士卒都不得騷擾蔡琰。呂布更是連蔡琰的面都沒見過。不過,對蔡邕,呂布就熟悉了。因此呂布道︰「蔡中郎正是呂某故人。布欲請蔡中郎為引薦,投靠田澤坤如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