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90章 走哪條路

作者 ︰ 石晶藍

濟北相鮑信率兵八千,一路回返,到河洛,見房屋其多,便扎營休息。北海太守孔融到,催促其前進,當日天色將晚,鮑信只答應次日卯時拔營。孔融無奈,只得後退擇地宿營。退至偃師,徐州刺史陶謙已經在此安營扎寨。孔融只得在河洛與偃師的中間,隨便找了個地方宿營。

次日卯時,鮑信拔營,往虎牢關進發。走了小半個時辰,忽見前面火光沖天,熱浪逼人,當即遣人近前查看。不一會兒,探馬回報,此去十數里,全是火海,無路可尋。鮑信只得前軍作後軍、後軍作前軍,調頭往回走。

拐往通向汜水關的岔道。行不遠,有人攔住馬頭。問之,又言語不清。鮑信叫親兵看住這人,繼續前行。走到公孫瓚曾經的營盤,大為詫異。便叫親兵把前面遇上之人叫來詢問。

還是沒問清楚。鮑信見那人蓬頭垢足、衣衫襤褸,便叫親兵把這個的臉擦干淨。擦干淨之後,鮑信一看,居然認得。這不就是公孫瓚的那個跟班劉備嘛。當即吩咐全軍,以殘破的營寨為依托,原地休息。讓親兵給劉備吃干糧。

孔融軍過來了。孔融是君子,君子坦蕩蕩。不擔心鮑信會對自己不利,直接就到了鮑信臨時營盤的外面。孔融讓鮑信出營問話。鮑信出去了。說遇到公孫瓚的跟班劉備,這會兒正給其喂食。待問明了情況之後,再上路不遲。鮑信見孔融略顯遲疑,便說不如呆會一起來問,就在這里問。孔融這才信了。

不久,親兵來報,劉備吃完干糧了。鮑信問劉備能不能說話了,親兵說能。鮑信就叫親兵把劉備帶過來。轉眼,親兵就把劉備帶到了營前。

……

要說休息,劉備休息得夠多的了。所差的,其實就是吃喝。劉備身上略有點輕傷。兩處破皮,六處淤青,都好得差不多了。這時吃喝之後,慢慢地,精神開始恢復了。

到了營前,見過孔融和鮑信。劉備便將公孫瓚軍所遇到的情況說了。

劉備所說的,大部分是汜水關的情況。公孫瓚軍在汜水關折了五千人。未曾提防的情況下,被箭雨殺死三千。攻關喪失兩千。然後就是此地劫營,但不知道是誰干的。敗回河洛受阻,不知道何人所阻,也不清楚洛河邊上的傷亡情況。最後,人馬都轉向了虎牢。劉備怕田潤,沒敢去那個方向,就躲了起來。

听了劉備所說,鮑信和孔融好一陣沉默。鮑信道︰「文舉先生也許還未知曉虎牢關那邊的情況。適才信便走的那邊。如今那邊已是連山大火,畜鳥難過。擺在我們面前的,也就汜水關了。」孔融道︰「貴我兩軍,比得上公孫瓚乎?」鮑信道︰「兩軍與公孫瓚一軍相比,或許能行。但若再加上孫堅、曹操、劉岱、孔、袁遺、張超等軍,貴我兩軍實在不值一提。如今,進,不得。原地駐守,此地又曾被劫營,亦不得。只得往洛陽退卻。文舉先生以為如何?」孔融道︰「善,先退兵再論。」

當下,孔融軍先行,往洛陽方向退卻。將至河洛,遇陶謙軍。陶謙問了情況,亦退。行不遠,陶謙又遇王匡軍。說了情況,但王匡不願退,只讓開了道路,交錯而過。

隨後,孔融遇王匡,勸了一下;鮑信遇王匡,亦勸了一下。王匡均表示心領。

退回的三支軍隊將至洛陽,迎面來了一軍,正是冀州韓馥。陶謙當即將士兵撒開,阻住去路。韓馥問話,陶謙只是不理。韓馥因為沒有將領,腰桿不硬,無可奈何。正在這時,陳留太守張邈亦拔營前來,韓馥這才算有了些底氣。韓馥道︰「陶恭祖阻住去路,可是要效仿劉岱之殺喬瑁者乎?」

……

陶謙依然不理。韓馥的兵力是兩萬,陳留太守張邈是一萬,而陶謙是三萬。就兵力而言,雙方相當。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于是,就只能無限期地僵持。

過了一陣,孔融撤了過來。最後鮑信也撤了過來。三軍對兩軍,優勢就明顯了。孔融到了陣前,質問韓馥︰「韓文節,今欲與眾家諸侯為難乎?」韓馥道︰「文舉先生何出此言?」

孔融道︰「文節部下田潤,把守虎牢和汜水,可是事實?」韓馥道︰「田澤坤是我部下不假。如今有沒有把守兩關,恕馥不知。」孔融道︰「劉備出列!」

鮑信立即叫親兵帶劉備到兩軍陣前。孔融道︰「劉玄德,你將公孫瓚軍的情況向韓文節、張孟卓二位大人說說。」

這時,是兩軍陣前,並不是詳細說明情況的時候。故劉備只是簡單地說︰「公孫瓚軍在汜水關被田潤部下高順所阻,一萬五千余人全軍覆沒。」

當的一聲響,原來是張邈的兵器掉在了地上。韓馥道︰「田澤坤乃劉備故主。劉備這麼說,其中定有蹊蹺。」孔融道︰「韓文節敢不敢盟主面前分辯你說的蹊蹺。」韓馥想,如果不答應,只怕立即便要動手。而動起手來,自己這方的張邈都是有可能對自己下手的。于是道︰「有何不敢。」

當下五路諸侯各自安營扎寨。稍後,一齊求見袁紹。袁紹眼見眾人一個個不打招呼就先後撤走,正心灰意冷。聞報大喜。親自趕到轅門,將六人接進了大帳。並遣人通知袁術。劉備本來是沒有席位的,這時也有了。

……

頃刻間,袁術也到了。一進帳,袁術就說︰「怎麼?就剩下這麼幾路諸侯了,還想著進攻潼關?」

袁紹道︰「弟弟稍安勿燥。文舉先生乃當世大儒,此來定有正事。文舉先生,可以說了。」孔融道︰「先讓劉玄德說。」

袁紹一怔,劉備,官太小。正準備不同意,卻見袁術又要說話,忙給袁術使了個臉色,道︰「玄德請講吧。」

接下來,劉備便詳細講述了公孫瓚軍遇到的情況。由于過了些時候,劉備敘述起來,已經流暢多了。一些不太清楚的細節,就加了自己的想象給抹過去了。

劉備說完了。袁紹問︰「文節你怎麼說。」韓馥道︰「啟稟盟主,也許你還不知道,屬下田澤坤,乃此人舊主。劉備棄主另投,想必曾經與田澤坤有過嫌隙。故劉備所言,不可全信。」

「嗯,有理,」袁紹道,「如今兩關的情形如何?」

鮑忠道︰「通往虎牢關方向的道路已被大火所阻。探馬回報,大火綿延十幾里,人畜難過。末將拐向汜水關方向,遇見玄德,然後就調頭回來了。」

袁紹再問︰「玄德,自你隱藏之後,還有人馬往汜水關走沒有。」劉備答道︰「沒有。他們都走的是虎牢關。」

「一實一虛呀,叫人好生難以取舍。」袁紹道。袁術道︰「哥哥,那豈不是說,我們也回不去了麼?」袁紹道︰「哦,那倒沒有。在座諸公,值此危急之時,本盟主擅自作主,讓韓文節開路。但是,走虎牢還是走汜水,仍需眾位商議。」

韓馥道︰「我部先行,沒有問題。今日若非受阻,我部已經在百里之外了。」

張邈道︰「我覺得走汜水關較好。汜水關這邊就只公孫瓚踫了一下。而且田潤沒在汜水。有可能好走一些。」陶謙道︰「其實不然。虎牢關雖有田潤,但孫堅、曹操、劉岱、孔、袁遺、張超等人均已過去。故此,待大火熄滅之後,走虎牢為上。」

袁術問︰「王匡呢?」鮑信回答︰「曾于路上遇見,勸他回來他不听。這會他去,大火還未熄滅,只能走汜水關。」

眾人議來議去,拿不定主意。最後袁紹說,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議。

……

次日再議,話題擺開,商議了一陣,就偏離了方向。關于孫堅、曹操、劉岱、孔、袁遺、張超部的猜測到是十分的一致。都認為苦戰過關。那麼,這些人既然過了關,收拾殘部之後,就有可能反攻虎牢。或許,等最後這一批諸侯撤離到虎牢關的時候,田潤已經不在了。

于是,會議就開成馬拉松式的了。議而不決,也是沒法子的事情。第七日上頭,張邈提出,找個會卜卦的人,以卜算決定。孔融當即反對。

這時,營外傳來了一陣喧嘩之聲。袁紹喚親兵問話,說是打西邊來了人馬。眾人精神一振,當即出帳。上馬,到營邊觀看。

只見自千里之外的極目盡處,至百十丈的眼前跟頭,三三兩兩都是殘兵敗將。都是站著走路的,腳步踉踉嗆嗆。爬著走的,估計還在後面。丟盔卸甲的情形看不到了,只看到衣衫不整。

據說有句話,叫做「兵敗如山倒」,是形容敗兵的潰逃好像山體滑坡那樣的猛烈而迅速。但眼前的情況絕對不是。眼前這些敗兵的速度就跟昆蟲爬行的速度差不多。

其實也怪不著他們。他們已經快過了,已經倒過了。然後再走兩百里,能走得動就不錯了。

這……這是誰家的敗兵?是孫堅、曹操的,還是劉岱、孔的,抑或是袁遺、張超的?最好的情況,是王匡的。袁紹、袁術、陶謙、孔融、韓馥、鮑信、張邈人人都在琢磨。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絕不是田潤的敗兵。因為田潤總共只有兩千人,變不出這麼多敗兵。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